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潜山油藏作为一种双重介质油藏,不同部位裂缝发育程度差异很大,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平面差异很大。采用常规直井注水开发,油井见水后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开采速度和采收率会比较低。裂缝发育的双重介质油藏对注水开发井网的部署极为敏感,采油井和注水井应如何组合才能获得更为有利的渗流场,从而取得更好的注水开发效果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2.
A井区侏罗系齐古组油藏不同砂层组储层类型和分布特征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异大、强水敏,进行了前期试注工作,取得注水参数后,全面投注,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投注。注水开发一年多以来,区块日产油量上升41吨,油井全面见效,各项开采指标得到改善,个别井由于储层物性差或受封闭断层遮挡等地质条件的影响,注水受效不明显。本文对注水见效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储层的沉积相、物性等特征开展研究,找出影响注水的因素。提出了下步注水调控的原则,确定后续配注和改造措施,为油藏的稳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3.
针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孔喉小、多相流渗流规律复杂等问题,以精细注水、有效注水为基础,加强井网井距与储层非均质性、注水质量与孔喉结构、注水与均衡渗流、采油与油藏供给能力的适配,强化分层注水、周期注水、脉冲注水等低成本技术的应用,实现增能提液,改善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姬塬油田G区属于超低渗透油藏,采用一套井网动用长4+5、长6两套层系超前注水开发,受储层物性差等影响,油藏驱替系统无法建立,在加密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油水井生产状况及动态监测资料分析,认为缩小井排距后超前注水迫使致密储层能够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提高油藏整体压力保持水平,降低了因应力敏感造成储层渗流能力更差,从而有效提高开发初期的产量,降低油藏递减,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层状砂岩油藏主要表现为层间非均质性强,油水系统复杂等特点。此类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主要表现出层间矛盾突出(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压力分布状况等差异明显且相互制约),加之注采井网不完善,工作制度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生产过程容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1],整体注水开发效果变差。为改善注水开发效果,需要开展优势渗流通道的针对性研究,研究其展布规律,并加以抑制。本文以PB油田1S区块为例,展示优势通道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此研究为海上层状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夏9井区八道湾组油藏为特低渗砂砾岩构造岩性油藏。1991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77.5万吨,有效孔隙度为15.5%,有效渗透率为6.8mD。2006年采用反七点260m井网井距注水开发,生产至2009年呈现平面产能差异大,含水率高(70%),动用状况差等矛盾。通过开展油藏地质与工程研究,在夏9井区开展了"分区分层开发政策"研究,实施了以优化注水,面积调驱为主、储层改造为辅的措施,实施后油藏油量绝对递减上年的16.3%下降至当年的-3.2%,后期每年递减保持在10%以内。同时利用井间电位监测技术验证了水流优势通道,利用全普剩余油测井技术证实了油层与顶部的水层连通,明确了油井高含水治理方向,形成一套适合该区开发模式,为同类低渗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油藏储层平面非均质严重,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复杂,平面动用不均衡。通过油水井合理的配产配注,可以改变不均衡的状况。针对油藏中一注两采井组和两注一采井组在特高含水期两注采井间动用不均衡的状况,提出了特高含水期均衡驱替的标准,并在不同的储层非均质情况下,开展了井组的配产配注优化研究,建立了不同非均质储层情况下,两种井组在给定的调控时间内达到均衡驱替的注水量或液量分配比例,为油藏注采结构调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重力浊积流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连通差、物性差的特点,常规的面积注采井网不能适应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平面、纵向水驱动用差,影响水驱开发效果。根据油藏地质体特征结合试注开发的注水特征,采用新型的相控注水原则调整井别,对主力相带注水,高注低采、厚注薄采,实现平行物源的线性注水,能够实现重力浊积流油藏有效注水开发,该井网在辽河油田L35块投入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塔河12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岩溶缝洞型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钻遇定容体所占比例很大,针对这类油井压力递减迅速普遍采取注水替油开发措施。本文对比了几口注水替油井,分析认为:储层物性较好,前期含水率较低的井,适合进行注水替油开发。并且针对各种不同地质情况,提出了提高注水替油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特低渗透油藏储层具有储层孔喉结构差、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也与常规油藏储层渗流机理不同。油藏初期产量高,但是递减速度快快,油藏保持低压,导致采用注水方法效率低、见效慢。通过对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的渗透规律、储层敏感性、相渗规律等进行研究,分析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对指导油藏后期开采工作有重要意义,达到实现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合水油田庄9区随着开发时间延长,受储层非均质性及多层位多井网开发等因素影响,平面、剖面矛盾日益突出,稳产难度变大。本文结合储层物性、裂缝展布、开发井网、渗流规律、注水政策等因素分析油藏各单元见效见水特征。认为见效类型动态曲线特征主要表现为四类,见效主要位于矩形井网、菱形反九点区,见水原因主要表现为4类,为下步低产井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复杂断块油藏具有非均质严重、连通性复杂等特点,利用干扰试井能够有效判断井间断层是否存在及其封堵性,确定断层的伸长度,认识油藏平面上的非均质性,研究地层的各向异性,计算井间的储层物性参数等。干扰试井解释结果可以为复杂断块油藏及储层变化大的油藏部署开发井网、完善注采关系,实施高效注水开发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大港油田高孔高渗和中孔、中渗两种类型油藏进行注水前后油藏参数变化规律研究后发现,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高孔高渗油藏粘土矿物和胶结物含量减少,溶蚀孔隙增多,整体表现出储层孔喉连通性变好、物性改善的趋势;而中孔中渗油藏大部分储层则会出现渗流通道被堵塞、随着注水的进行注水压力大幅提高。Ⅱ类油藏注水开发后,储层非均质性变强,储层逐渐变为亲水性,原油性质也表现出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分层注水是解决油田开发中的层间矛盾,实现有效注水,保持地层能量,维持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提高水驱动用储量和采收率的重要手段。靖安油田大路沟三区储层非均质性强,各向物性差异、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十分突出,注水过程中的单层突进和层间干扰现象十分明显,实施分层注水,油藏吸水剖面明显改善,水驱动用程度增加,递减降低,提高了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砂岩油藏纵向上储层多,且各油层物性相差悬殊、流体性质各异、储量分散。油田在笼统注水或多层合采开发过程中,势必会受储层非均质影响,逐渐暴露出注入水单层突进、含水上升快、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各层采出程度不等、油藏采收率低等问题。如何提高此类纵向非均质油藏的采收率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根据多层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的单因素以及复合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并针对油田实际非均质模型进行了不同开发方式下储层动用特征、开发效果评价以及开发指标对比,推荐了切实可行的开发技术方案、提出了指导油田开发的技术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油田注水区块开发主要是通过合理调整注水井注水效果达到注好水、注够水、注全水从而补充地层能量保持原始地层压力,确保区块长期稳产、提高开发效果。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受储层断层多,构造复杂,平面井网不完善,纵向上地层物性差异大等影响,注水难度大。为提高复杂区块注水效率,加强地质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分析及油水运移特点研究,深入开展复杂断块注水效率提升工作,合理调整注水井纵向注水情况减少储层非均质性差异带来的注水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油田注水区块开发主要是通过合理调整注水井注水效果达到注好水、注够水、注全水从而补充地层能量保持原始地层压力,确保区块长期稳产、提高开发效果。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受储层断层多,构造复杂,平面井网不完善,纵向上地层物性差异大等影响,注水难度大。为提高复杂区块注水效率,加强地质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分析及油水运移特点研究,深入开展复杂断块注水效率提升工作,合理调整注水井纵向注水情况减少储层非均质性差异带来的注水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张宏 《当代化工》2011,40(6):608-609,618
兴古7潜山巨厚油藏具有双重孔隙介质变质岩的渗流特征。为了解决该区块是否实施注水开发的难题,开展了敏感性、油水渗流特征、水驱效率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层呈弱速敏、弱水敏、临界矿化度为2500mg/L;该块储层及原油物性非均质性较强,油水渗流特征复杂,不同于一般的砂岩油藏,暂不实施全面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9.
作为低渗砂岩储层开发的主体开发技术,注水工艺运用频率越来越多。低渗砂岩储层的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天然能量不足以及压敏性强等特点,这些决定了注水工艺与中高渗油田不同,技术要求更高。为了高效开发低渗砂岩油藏,本文着重研究了注水时机和超前注水倍数,并利用容积法建立了超前注水倍数与地层压力升值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结合低渗储层两相渗流特征,分析了超前注水倍数对两相渗流的影响;另外从岩石力学模型出发,研究了超前注水对地层应力和地层破裂压力的影响。最后,通过低渗砂岩油藏实例注水开发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20.
姬塬油田黄3区长8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注采层位不完善,注水井吸水不均,水驱动用程度低,地层能量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区块的高效开发。本文针对黄3区在注水开发中的矛盾,对影响油田稳产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项研究对于指导同类油藏的开发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