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高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在传统旋风除尘器的基础上添加电晕极,利用GAMBIT软件构建外涡型静电旋风除尘器(ECP)网格模型。探究了在不同工作电压、烟气流速和温度下,ECP对亚微米颗粒除尘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电压的增大,以及烟气流速和温度的降低,ECP除尘效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捕集性能的提升幅度在低工作电压、低烟气流速和低温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热电子发射式高温静电除尘技术是一种新颖的高温烟气净化方法,与传统的电晕式静电除尘技术不同,其以稀土钨制成的阴极在高温下发射电子的方式使烟气中的粉尘荷电,然后依靠电场力的作用将其捕集. 本文建立了线管式热电子发射式高温静电除尘器除尘过程数学物理模型,模型涵盖了颗粒荷电方程和颗粒浓度场. 利用MATLAB编写粉尘荷电量和除尘效率的计算程序,并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不同条件下粉尘荷电量和除尘效率,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与除尘效率的关系,发现降低烟气进口流速、提高温度及收尘电压、减小除尘管半径,都可以提高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静电除尘装置难以满足环保要求的现状,介绍了一种静电除尘电极材料吸附效果测试实验装置的总体设计、实验方法及数据采集对比.这种实验装置是根据静电除尘的工作原理,测试出不同静电除尘电极材料在高压电场下吸附粉尘能力的差别,并模拟出在工况条件下材料吸附粉尘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自行设计的四种不同电极结构放电反应器上,通过分别加正极性、负极性脉冲电压和双极性脉冲电压,进行了脱除模拟烟气中SO_2的实验。经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结构的放电电极上,电晕的极性对SO_2脱除率的影响是不同的。表明电压极性和电极结构的综合条件是脉冲电晕方法脱除SO_2的重要因素。文中对所得实验现象给出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5.
设计制作了一种带有绝缘层的圆柱电极静电聚结器,油包水乳状液流过电极,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水滴聚结,经重力沉降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油包水乳状液在这种电极作用下的油水分离特性,研究了圆柱电极的直径、长度和电场强度、含水率等因素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发生电分散情况下,电场强度越大,油水乳状液在聚结器中的分离效率也越高;分离效率受电极作用时间和液滴间静电力的共同影响,在含水较低时,油包水乳状液中液滴间静电力小,电极作用时间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电极停留时间越长,分离效率越高;含水率升高,油包水乳状液中液滴间静电力增大,电极作用时间的影响作用减小,液滴间的静电力影响作用增大,液滴间静电力越大,分离效率越高.利用高速微观摄像系统拍摄并观察到聚结器出口液滴粒径比进口粒径明显增大,即圆柱电极静电聚结器对柴油一水乳状液具有良好的聚结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旋风脉冲静电除尘器中,分别测试了放电极为十字管芒刺,间隔管芒刺,星形线及圆柱状放电极时的伏安特性,板电流密度和除尘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十字管长芒刺具有极大的电流密度,除尘效率也相应较高,对高浓度粉尘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7.
为使膜电极发挥最佳性能,一般需要对其进行活化,而膜电极的孔结构往往对活化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在催化剂浆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甘油,制备了不同孔结构的膜电极,并考察了甘油含量对聚苯并咪唑(PBI)基膜电极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甘油含量增加,100μm左右的大孔含量随之增加,气体扩散电极表面接触角依次降低;膜电极性能达到平稳所需的时间越短,活化前后膜电极性能提升的幅度越小;当甘油含量进一步提升至3.0 mg/cm2时,膜电极的性能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最佳甘油含量为1.5 mg/cm2.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芒刺电极参数对电晕放电及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影响,建立静电除尘器机理实验台。在不同电压和颗粒物浓度下,分别研究了芒刺厚度δ和芒刺间距L对电晕电流及PM2.5、PM10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芒刺电极的电晕放电和对各粒径段颗粒物的脱除能力高于厚芒刺电极,其中对粒径为0.2~2 μm的颗粒物的脱除效率提升明显;低电压和高颗粒物浓度时,薄芒刺电极对电晕放电和颗粒物脱除能力的提升尤为明显。随着芒刺间距的减小,电晕电流和颗粒物脱除效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芒刺间距为50 mm时,电极的电晕电流最大;芒刺间距为80 mm时,电极对PM2.5、PM10的脱除效率最高。研究结果为静电除尘器中芒刺电极的设计、选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数据采集卡和高速摄像机为硬件基础搭建多电极耦合电弧试验测试系统,对焊接电弧电信号和电弧图像进行同步采集,实现了对多电极耦合电弧的检测与分析.利用本系统详细分析了多电极耦合电弧的电弧行为,电弧在磁场中相互作用致使电弧偏向阴极,产生阴极极区效应,导致多电极耦合电弧行为发生变化.阴极极区效应在DE-GMAW焊工艺中促使旁路电弧偏移而降低了电弧的稳定性,但在arcing-wire GTAW焊工艺中提高了电弧稳定性,阴极极区效应改变交叉耦合电弧主电弧的行为,主电弧的电弧力可促使熔滴过渡.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芒刺电极参数对电晕放电及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影响,建立静电除尘器机理实验台。在不同电压和颗粒物浓度下,分别研究了芒刺厚度δ和芒刺间距L对电晕电流及PM2.5、PM10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芒刺电极的电晕放电和对各粒径段颗粒物的脱除能力高于厚芒刺电极,其中对粒径为0.2~2 μm的颗粒物的脱除效率提升明显;低电压和高颗粒物浓度时,薄芒刺电极对电晕放电和颗粒物脱除能力的提升尤为明显。随着芒刺间距的减小,电晕电流和颗粒物脱除效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芒刺间距为50 mm时,电极的电晕电流最大;芒刺间距为80 mm时,电极对PM2.5、PM10的脱除效率最高。研究结果为静电除尘器中芒刺电极的设计、选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铝酸根阴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辛基十二烷基磺化铵为活性物质,分别以聚氯乙烯(PVC)和壳聚糖(CS)为聚合物支持体,制备了两种铝酸根阴离子选择性膜电极,并研究了它们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膜电极均对铝酸根离子有较好的响应,而CS膜电极的耐碱性和耐热性优于PVC膜电极。  相似文献   

12.
以类金刚石(DLC)薄膜作为电极进行污水处理时,具有比IrO2/Ta2O5钛涂层电极、PbO2等电极更好的氧化效果,这是由于DLC具有更宽的电势窗口和更低的背景电流.此外,DLC还具有耐酸、耐腐蚀以及低吸附特性等特点,不会在酸性、腐蚀性的污水中破损,因此比其他的电极更适合在污水中长时间工作.为此,对DLC的制备、DLC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参数,以及DLC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总结.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铸态合金和850-1000℃时二步法热处理合金(即热处理合金)的P-C-T曲线,研究了二步法热处理对M1(NiCoMnAl)5贮氢合金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应用三电极体系测定了贮氢合金电极的活化性能及温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经热处理后,平台压力下降,贮氢合金放氢平台的倾斜度减小;同时,X衍射的特征衍射峰明显加高,主峰半高宽由0.36下降到0.20;在常温(25℃)和0.2C(其中C为放电容量)充放电的条件下,合金电极达到最大电化学容量的循环次数由铸态合金电极的8次提高到热处理合金电极的3次;在不同的充电率下,合金电极在-20℃(1C)时放电效率由铸态合金电极的73.5%提高到热处理合金电极的94.8%,但热处理合金电极在45℃(1C)时放电效率则比铸态合金电极下降近3%,表明两段热处理能明显提高合金的活化速度,但合金电极的高温充放电容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气体扩散电极是电化学去极化二氧化碳浓缩器电池(EDC)中的核心组件,其结构与EDC电池转移CO_2的能力及工作稳定性有关.采用自制的高性能催化剂Pt/C KS_6,优化了乙炔黑与PTFE均为20%,研制出高效空气扩散电极.试验结果表明,EDC电池转移CO_2的能力及工作稳定性均得到较大提高,在空气中CO_2分压<670 Pa、电流密度为15 mA/cm~2的条件下,电池的CO_2转移指数>1.8,工作电压超过300 mV,累计稳定工作时间超过300 h.  相似文献   

15.
稀土助剂对氧电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MnO2对氧气还原的催化活性,将硝酸锰和稀土硝酸盐(镧和铈)溶液浸渍到活性炭中,并在270℃下煅烧,制得氧电极催化剂,通过冷压方法制成气体扩散电极.用稳态极化测试了各个空气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铈的添加对MnO2的催化活性影响明显,硝酸铈添加10%时空气电极极化最小,在一般金属 空气电池的工作电流密度20~50mA·cm-2下,电位比单独MnO2催化剂可正移30~60mV,并且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电位正移的越显著.采用交流阻抗测试了空气电极的阻抗特性,通过分析对阻抗图谱采用两个Nerstian阻抗的等效电路进行了拟和,得到相关动力学数据.数据显示添加稀土硝酸盐,减小了电化学极化阻抗和氧气扩散阻抗,提高了MnO2对氧气还原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分别选用4种常用试剂(乙醇、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酯以及去离子水)与水热TiO2物料混合制备了具有一定黏结性的印刷浆料,并利用丝网印刷法在柔性ITO/PET导电基板上制备TiO2印刷涂层,经过低温热处理后得到TiO2多孔涂层电极.利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以及SS50ABA型太阳能模拟器配合CH1600C型电化学工作站,着重研究了印刷浆料的物相组成、4种涂层电极的表面形貌、有机物残余量以及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n(TiO2):n(乙醇)=1:6条件下,乙醇浆料在柔性ITO/PET导电基板上制备的涂层电极具有较好的光电性能,其开路电压为0.745 V,电流密度为1.897 mA/cm2,光电转化效率为1.48%.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电极结构处理腔下的脉冲电场灭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轴电极处理腔和细管组-板电极处理腔内的牛初乳进行了动态脉冲电场灭菌(PEF)处理,研究了稍不均匀电场与极不均匀电场下的灭菌效果.分别比较了两种电极结构下试品流速相同和高于临界场强区域内脉冲个数相同时的灭菌率.试验结果表明:在脉冲个数相同情况下,细管组-板电极结构处理腔灭菌效果始终好于同轴电极处理腔.  相似文献   

18.
用电位阶跃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法研究了贮氢合金凝固组织中的氢扩散行为和合金氢化物(MH)电极放电的速度特性。研究表明:合金MLNi3.45(CoMnTi)1.55的各凝固组织中氢扩散系数及合金的电极性能均明显不同,随合金凝固时冷却速度增大,氢扩散系数和晶胞体积减小;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率主要取决于氢在合金中的扩散速度和电极表面的电催化活性。定向凝固组织具有良好的放电速度特性与其凝固组织中存在Ni的析出  相似文献   

19.
实验采用电化学共聚法制备了一类新型手性共聚物修饰玻碳电极,初步分析了聚合单体分子 结构以及共聚单体投料比对电极手性识别性能的影响,报道了手性聚合单体(S)- 1,1′-联萘基-2, 2′-双(N-取代吡咯己酸酯)(BPL)和(S)- 1,1′-联萘基-2,2′-双(N-取代吡咯苯甲酸酯)(BAL)的合 成方法;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和圆二色谱等分析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运用 循环伏安法测试了共聚物修饰电极的手性识别性能.实验表明:两种共聚物修饰电极均具有明显的 手性识别性能,通过增加共聚物结构中手性单元比例或者采用刚性结构苯环替代BPL单体分子中 的长链烷烃可以提高共聚物修饰玻碳电极的手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微细线切割电极丝形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估电极丝在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过程中受到各种力作用下产生偏移量大小,利用有限元方法,首先求取电极丝仅受丝张力的总体刚度矩阵和电极丝仅受放电力的总体刚度矩阵,然后结合这两个刚度矩阵推导受丝张力和放电力合力的总体刚度矩阵,利用电极丝总体刚度矩阵求出电极丝最大变形解析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极丝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电极丝的张力和电极丝的刚性以及减小导丝器之间的跨度都可以减小电极丝形位误差;提供微小能量的脉冲电源使偏移量达到最小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