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朱良春认为,正虚是恶性淋巴瘤产生的前提条件。肝、脾、肾三脏失调,出现气滞、血瘀、毒邪、湿聚、痰凝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痰瘀互结,发为本病。治疗上从肝、脾、肾三脏扶正固本,从痰、毒、瘀消瘤散结。草木药和虫类药结合,标本兼治,并总结了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经验方。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是常见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史奎钧教授认为其是因虚、痰、火引起的正虚邪实、痰毒结聚之症。史教授在临床治疗中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以扶正固本配合化痰散结、清火解毒为治疗原则,根据数十年临床经验组建振元抑瘤方,临床上常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气不足,痰毒内蕴、本病再发,则"体更虚,毒更深"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理。"扶正祛邪"为其治疗大法,贯穿始终,初期多以痰凝结滞为外在表现,加之体虚毒陷,故治疗上当以化痰散结为主兼顾扶正、解毒;肿块渐消后,可酌减化痰散结之力,然体内毒邪仍未清除,故可加重解毒之力并辅以活血行气之药使祛邪不留瘀;邪去毒减后,则将治疗之重点用于扶助正气,固护卫表,解毒之力渐减。  相似文献   

4.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组织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临床上并不少见,预后较差。主要从"温法"角度出发。从病因病机、治疗方药有临床用药出发,论述了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理论依据。现在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还是侧重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者以毒攻毒杀灭肿瘤细胞等,对于淋巴瘤患者采用"温法",应用温性药、温阳药治疗的还比较少,忽视了"顾护阳气"的作用,所以,在恶性淋巴瘤及其常见合并症的治疗中,应该重视"温法"的作用,注重从"温法"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河北中医》2004,26(10):793-795
目的观察解毒消痰散结方在不同时间内对S 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用解毒消痰散结方汤药给予昆明小鼠灌胃,1次/日,剂量为17 g/kg,给药6 d后,皮下种植S 180肉瘤建立动物模型,分别再给药7、14、21 d后处死取瘤体.疗效评价采用瘤体称重法.结果解毒消痰散结方在接种后给药7、14 d对S 180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各为87.57%、73.37%,分别高于其在接种后给药21 d的抑瘤率(42.27%)(P<0.01).结论解毒消痰散结方在种植性肿瘤早期的抑瘤效果较好,随着肿瘤进展其抑瘤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化痰散结攻毒法是胡守友主任治疗恶性淋巴瘤最常见的方法。胡守友主任从淋巴瘤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揭示痰毒内结贯穿淋巴瘤发病始终,主张以化痰散结攻毒法作为其首要治疗原则。根据临床经验,具体将淋巴瘤分为寒痰凝滞、痰热蕴结、肝气郁滞、痰瘀深结、余毒未清五型。胡师运用化痰散结攻毒法在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解毒消痰散结方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水勇  魏品康  许玲  彭海东 《河北中医》2004,26(10):793-795
目的 观察解毒消痰散结方在不同时间内对S1 80 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 用解毒消痰散结方汤药给予昆明小鼠灌胃 ,1次 日 ,剂量为 17g kg ,给药 6d后 ,皮下种植S1 80 肉瘤建立动物模型 ,分别再给药 7、14、2 1d后处死取瘤体。疗效评价采用瘤体称重法。结果 解毒消痰散结方在接种后给药 7、14d对S1 80 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各为 87.5 7%、73.37% ,分别高于其在接种后给药 2 1d的抑瘤率 (4 2 .2 7% ) (P <0 .0 1)。结论 解毒消痰散结方在种植性肿瘤早期的抑瘤效果较好 ,随着肿瘤进展其抑瘤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恶性淋巴瘤的近现代中医诊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按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结合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对淋巴瘤的认识,现多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痰、毒、瘀、滞、虚"五个方面。恶性淋巴瘤宜综合治疗,中医配合化疗,能发挥直接抗癌,提高放化疗疗效,减轻不良反应、逆转耐药、防止复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利湿、化痰、解毒、化瘀、扶正是淋巴瘤的重要治法。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淋巴瘤,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解毒散结方对肺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运用解毒散解方治疗肺癌,尤其是为防止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实验采用MTT、划痕、粘附、转移实验来明确解毒散结方抗肺腺癌细胞株A549增殖和侵袭转移的能力。体内实验通过构建裸小鼠人肺癌术后转移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解毒散结方组、紫杉醇组、解毒散结方联合紫杉醇组,每组10只,观察解毒散解方对裸鼠体质量、肺部肿瘤转移数量、体积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并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体外划痕、粘附、转移实验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解毒散结方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的作用,并能降低其细胞间的粘附能力,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研究发现,解毒散结方组体质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从术后第3周开始与模型组和紫杉醇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且解毒散结方组裸鼠肺部肿瘤转移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散结方组裸鼠无病生存期也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解毒散结方能促进Caspase3表达的上调和VEGF表达的下调,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解毒散结方联合紫杉醇组优于解毒散结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散结方可抑制A549肺腺癌细胞的迁移和转移并降低其细胞间的粘附能力,同时,解毒散结方可以延长裸鼠无病生存期,并上调Caspase-3的表达,降低VEGF的表达,提示解毒散结方可以控制肺癌转移,其抗转移的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解毒散结方对肺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为临床运用解毒散解方治疗肺癌,尤其是为防止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实验采用划痕、粘附、转移实验来明确解毒散结方抗肺腺癌细胞株A549侵袭转移的能力。体内实验通过构建裸小鼠人肺癌术后转移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解毒散结方组、紫杉醇组、解毒散结方 紫杉醇组,每组10只,观察解毒散解方对裸鼠体重、肺部肿瘤转移数量和无病生存期的影响,并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划痕、粘附、转移实验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解毒散结方可抑制A549细胞迁移、转移的作用,并能降低其细胞间的粘附能力,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研究发现解毒散结方组体重从术后第3周开始到术后第6周均高于模型组和紫杉醇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解毒散结方组裸鼠肺部肿瘤转移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解毒散结方组裸鼠无病生存期也明显高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解毒散结方能促进Caspase3表达的上调和VEGF表达的下调,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解毒散结方 紫杉醇组优于解毒散结方组,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解毒散结方可抑制A549肺腺癌细胞的迁移和转移并降低其细胞间的粘附能力,同时,解毒散结方可以延长裸鼠无病生存期。并上调Caspase-3的表达,降低VEGF的表达,表明解毒散结方可以控制肺癌转移,其抗转移的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严桂珍教授治疗肺部结节的经验。其认为肺部结节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病因病机为肺脾两虚,痰瘀毒结聚而成,故在治疗肺部结节方面,主张以健脾益肺、清热化瘀、解毒散结为原则,自拟扶正解毒散结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全蝎辛、平,能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开宝本草>记载"疗诸风瘾疹".<玉楸药解>记载"穿筋透骨,逐湿除风".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辨证方加全蝎粉内服治疗皮肤疾病,收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晋代至民国时期瘿病的治疗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中检索从晋代至民国时期的瘿病内治方,采用SPSS Statistics 21.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挖掘药物使用规律。结果:海藻、昆布和酒的频数最高;软坚散结药的频数最高,其次为养血活血药、化痰散结药、清热祛湿药、清热解毒药、理气药、益气健脾药,温通阳气药频数较低;聚类分析最终形成5个聚类,分别具有"祛风解表、清热化痰""补气养血、活血散结""温阳散结、化瘀消瘿""理气化痰、解毒利咽""清热祛湿、化痰散结"的功效。结论:《中华医典》中记载晋代至民国时期治疗瘿病时最常使用的药物是海藻、昆布和酒,最注重软坚散结法,并配以理气、补气、活血、温阳、清热解毒、祛湿等治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解毒散结合剂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CHOP化疗方案,化疗前后昂丹司琼或托烷司琼止呕,并配合保肝、保护胃黏膜等辅助治疗。治疗组30例解毒散结合剂(半夏、夏枯草、郁金各10g,茯苓20g,苍术10g,牡蛎30g,虎杖、莪术、丹皮、陈皮、黄芩、栀子各10g,柴胡12g,薏苡仁30g,甘草6g),随证加减,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CHOP化疗方案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代谢活性、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CR18例,PR8例,SD3例,PD1例,总有效率96.70%。对照组CR12例,PR7例,SD4例,PD7例,总有效率76.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散结合剂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常见的一种恶性淋巴瘤。中医学家认为NHL应属于"失荣"范畴。脾肾两虚是本病的特征,脾虚水湿不能运化,聚集成痰,恶性循环导致痰郁互结。CHOP方案曾是治疗NHL的常见方法,但完全缓解率不足50%。R-CHOP方案提高了NHL的疗效,显著提高了NHL的缓解率。近年来,中医药对NHL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拟观察祛邪散结方对NHL疗  相似文献   

16.
吴良村教授擅长治疗肝癌,认为肝癌临床上常以肝肾亏虚为本源,因而当以"滋水涵木"法治之,再根据临证变化,配以疏肝理气、清胆利湿、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等,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毒散结方联合石膏倒模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患者,口服中药解毒散结汤联合每周1次石膏倒模治疗;对照组36例患者口服清热暗疮片联合外用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4周后判定两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8%(P〈0.05)。结论:解毒散结方联合中药石膏倒模治疗痤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解毒消痰散结方对荷瘤小鼠肉瘤S_(180)PC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痰散结方是导师魏品康教授研究总结的经验方,在我科前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已经证明此方具有明显的抗胃癌增殖转移的作用。解毒消痰散结方是在消痰散结方的基础上.再加蛇莓、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的中药配制而成。本实验选用生理盐水组、5-Fu组、消痰散结组(生南星、生半夏、枳实、茯苓、炙甘草等)及解毒组(蛇莓、白花蛇舌草等)作为对照组,来观察解毒消痰散结方在不同时期内对荷瘤小鼠S180PC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郁仁存教授长期从事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其在肿瘤治疗中使用理气药物时,首在调节脏腑气机,以肺、肝、脾三脏为主,其次强调解毒抗癌,此外亦发挥其引经作用。郁老在使用理气药物时,常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配伍相应的解毒药、补益药、化瘀药、散结药和祛湿药。郁老在临床上常用药对有柴胡—杏仁、柴胡—姜黄、升麻—柴胡、枳壳—厚朴花、延胡索—川楝子等。郁老在临床选方用药中,多病、证、症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介绍周永明教授辨治恶性淋巴瘤的经验。认为恶性淋巴瘤多由正气亏虚,痰毒结滞所致;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以“痰毒瘀结”为标,而脾肾亏虚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中尤显重要;病理因素可以归结为“虚、痰、毒、瘀”;治疗上始终立足于扶正祛邪,以健脾补肾治其本,化痰祛瘀解毒治其标;临证宜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化疗、放疗及手术治疗的不同时期随证加减治疗,以达到增效减毒、优势互补、促进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