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改革在经济上相对自由,在政治上是得到有效控制的。正是这两者相结合的渐进式的社会变革模式,保证了中国今天的稳定、发展局面;在改革的策略上,立足于稳定、调整和法制的原则;在改革的理论上,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正是改革的路线、策略和理论的正确,从而推动着中国的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的农业改革思想许道寿邓小平同志十分关注中国的农村改革,关心农业的发展问题。他的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指南。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  相似文献   

3.
改革、发展与稳定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三个典型论断,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从总体上说,改革、发展与稳定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彼此促进、共同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具体地。改革、发展和稳定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为手段和目的。所以。我们应兼顾改革、发展和稳定,即实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这是普遍规律。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特殊性在于,我们在具体的某一阶段分析形势,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农村改革──乡土市场社会主义林南一中国的农村改革是在国家社会主义改革的大背景下发生的,然而有趣的是,当中国的整体改革尚没有明确的带有实质性改革政策出台的时候,农村改革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且取得了无可争议的成功。农村第...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改革发展稳定辩证关系的思路段华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三个经典性论断。这三个论断,道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动力、根本目标和必要条件,概括了我国十几年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6.
李世杰 《兰州学刊》2008,(11):106-108,222
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当今中国社会实践的三大主题。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渐进的改革模式和科学的发展观,但关于稳定方面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甚至存在着误区。在“稳定成其为问题”的社会变革时期,探讨社会稳定的内涵、特征和维护模式,不仅可以澄清人们对社会稳定的一些片面认识,指导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而且也为社会稳定问题的研究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7.
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关系─—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座谈会综述刘卫华近十多年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改革、发展、稳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关系重大,而且还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政治发展战略是指人们对政治发展问题的总体性政策。作为总体政策,体现在政治发展中主要表现为政治稳定与政治改革的交互作用的过程。邓小平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正确抉择了政治稳定与政治改革并重的政治发展战略。本文从基本要点上对邓小平的政治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作一探析。一、政治稳定只要现存政治不是极度衰败并完全丧失其合理性,那么,政治稳定在目标单一、节奏迟缓的社会环境下比较容易实现。邓小平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稳定观。1.政治稳…  相似文献   

9.
机构改革的法治之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政治、经济等因素对机构改革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是基于对机构及其改革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理性分析,法治因素对机构改革事先、事中的引导和支配处不可少;并且指出组织中的“法治价值要素”是机构改革获得效果和机构惯性运作稳定、有效的根本保证;同时也分析了法治精神贯穿始终的机构改革影响我国现行法律的改造和社会观念的转变,有利于行政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市场取向的渐进改革模式已经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突出特点和优势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能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中保持着持续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与渐进主义的改革和发展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渐进主义的改革模式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和方法。学习与探索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改革的渐进变迁思想与方法,对于当前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社会管理与保障体制的演变,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乃至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都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一、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江泽民问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所作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中,深刻论述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12个重大关系。这12wt系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首要的根本的问题,则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首先,改革、发展、稳定是当代中国三个最主要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致力于社会全面进步。当代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就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于转型社会的发展来说,制度创新与政治稳定是两个基本要素,并形成“双向联动结构”共同作用社会的发展。本文在总结发展中国家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述了两者的关系并提出了发展模型的构建,借以考察分析中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的道路选择,提出了中国的改革是一种准“强制性制度创新———自主性政治稳定”型的综合“革命”。  相似文献   

13.
税收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也是政治和文化形态稳定的重要基础。中国历史上税收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形态追求稳定的历史要求和特征,由来已久的大一统社会形态及其长期的中央集权制则集中体现了这一历史的要求和特征。在历史上,这一政治文化上的要求和特征强烈地支配着历代税收政策和税制改革,成为中国税制演变最基本的社会文化动因。如果说,大一统形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那么,强调集中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则是其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税收,作为中央集权王朝的经济支柱,对维护大一统形态的稳定,对国家能否长…  相似文献   

14.
维护社会稳定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全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西藏自民主改革以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西藏的改革发展中,始终存在着达赖集团分裂主义的干扰破坏,这成为影响西藏社会稳定的主要根源和心腹之患。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反分裂斗争的特点,与达赖集团勾结国际反华势力分裂中国、搞“西藏独立”的图谋进行坚决的斗争,切实做好维护西藏稳定的各项工作,以维护西藏的稳定和发展,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提出:“第一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并认为,“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必须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可见改革、发展、稳定是当代中国最主要的三大问题。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三者的内涵以及相互关系才能保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首先,发展是硬道理。这是由…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改革理论的五大支柱杨华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关于改革的理论,并且集中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该书论及了改革的性质、方向、模式、途径及检验标准,形成五大支柱,构建起邓小平改革理论的完整体系,成为指导我国改革...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障。当前有些人在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过于强调改革与发展,对稳定问题重视不够,甚至把强调稳定视为保守与守旧的表现,把保持稳定与改革和...  相似文献   

18.
缩减社会震动保障社会发展谷迎春(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社会发展常识告诉人们,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波动才是绝对的。人们不是常讲:中国社会是超稳定的结构.言外之意是指封建社会那么长久的根本原因所在。任何一种社会进行,改革必然产生某种不稳定。改革,从本质上...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对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十二大关系作了精辟的阐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明确了发展方向。在十二大关系中,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放在了首位,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高度,论证了处理好这三者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正确处理这三者关系的指导方针,这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着重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就正确处理三者关系问题讲几点学习体会。稳定、改革、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改革实践和成功奥秘赵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5年,我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当前我国形势可以用16个字概括,即: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进步。世界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