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DNA(MP-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P-IgM,以及MP快速培养三种方法对儿童MP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MP感染的患儿同时进行三种方法检测。并分别在病程1、3个月时重复检测。结果 MP感染患儿共153例。入院时首次检测,FQ-PCR阳性率为96%,ELISA为71%,MP快速培养法为24%。其中MP快速培养法的检出率在≤3岁组明显高于>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个月时,MP-DNA检测结果仍有50%以上阳性,而MP-IgM则保持较高的阳性率,此时仍然有44例(29%)患儿存在咳嗽,其中28例(64%)MP-DNA和MP-IgM均为阳性。随访至3个月时有4例(3%)患儿仍存在咳嗽,2例(50%)MP-DNA和MP-IgM均为阳性。结论在三种诊断儿童MP感染的方法中,FQ-PCR检测MP-DNA最敏感,其次为ELISA检测MP-IgM抗体,MP快速培养敏感性最低。MP-IgM检测阳性率至3个月时仍然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荧光实时定量PCR(FQ-PCR)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MP-DNA基因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病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FQ-PCR检测61例患儿BALF中MP-DNA,并与目前常用血清MP抗体检测方法颗粒凝集法进行比较。结果 FQ-PCR检测MP-DNA敏感度94%,特异度100%;病程早期及难治性病例中FQ-PCR检测BALF中MP-DNA准确性优于单份血清MP抗体检测(P<0.01)。难治性病例中MP-DNA拷贝数显著高于普通MPP组(P<0.05),且与CRP呈正相关(r=0.845,P<0.01)。结论 FQ-PCR检测BALF中MP-DNA是早期MPP特别是难治性MPP病原诊断的可靠方法,优于血清MP抗体检测。MP-DNA的拷贝量可以作为评价难治性MPP的转归以及判断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定量ELISA和荧光PCR方法在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 选取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的患儿3 958例,进行多种病原联合检测.应用定量ELISA和荧光PCR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和痰液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明确MP感染;同时检测151例患儿家属血清MP特异性抗体.结果 PCR检测阳性率为8.9%;单份血清ELISA检测阳性率为23.24%,双份血清的阳性率为37.18%;PCR与EUSA联合检测阳性率为31.07%.血清ELISA阳性率显著高于痰PCR-DNA阳性率,PCR和ELISA的一致性较差.MP感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不同疾病MP感染阳性率也不同,毛细支气管炎最低(9.04%),大叶性肺炎患儿MP感染阳性率高达72.55%.MP感染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存在正相关,而与RSV感染存在负相关.患儿和家属之间存在交叉感染.结论 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定量ELISA和荧光PCR均适合临床应用,联合应用有利于作出早期诊断、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疱疹类病毒与肺炎支原体(MP)在潍坊地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发病中的作用 及荧光定量PCR测定(FQ-PCR)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利用FQ-PCR法检测小儿非细菌性脑膜炎(非菌脑)脑脊液 (CSF)中EBV、HSV、CMV和MP的核酸,并与CSF中其特异性抗体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92例非菌脑患儿中84 例病原DNA阳性(阳性率43.8%),且年龄越小,阳性率越高,以0-3岁组最高,占50.0%;阳性者中,EBV-DNA阳 性率最高(46.4%),其次是HSV-DNA和MP-DNA(28.6%和14.3%),CMV-DNA阳性率最低(10.7%);重型患儿 CSF 4种病原DNA的拷贝量明显高于轻型患儿(P<0.05,0.01);CSF病原DNA阳性率与特异性IgM阳性率分 别为43.8%(47/192例)和24.5%(84/192例)(P<0.01)。结论 小儿CNS感染发病中上述4种病原不可忽视; CSF病原DNA拷贝量检测对判断非菌脑病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MP的直接损伤是MP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FQ-PCR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需标本量少,是早期快速诊断小儿非菌脑的可靠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荧光探针PCR(FP-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MP-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3例疑似MP感染患儿为实验组,用FP-PCR检测MP-DNA,选取60例复查MP-DNA.同时应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1~2周后复查MP-Ab.同期选取20例无呼吸道感染者为对照组.结果 MP-DNA和MP-Ab的阳性率分别为34.99%、35.5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31,P>0.05),两种方法 一致率为97.69%.在疾病早期MP-DNA阳性率为30.48%,MP-Ab阳性率为10.16%,MP-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P-Ab,差异有显著性(χ2=74.46,P<0.05).FP-PCR法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96.00%和98.62%.MP-DNA复查结果 与首次检查结果 及临床诊断一致.结论 FP-PCR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方便快捷,稳定性好,适于临床应用,尤其适于MP早期诊断;且对MP既往感染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肺炎支原体载量指数(MPLI)与血清总抗体在MP 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15 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和400 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 与被动凝集法检测MP 肺炎患儿不同病程阶段的MP-DNA 及总抗体水平,并计算MPLI。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MPLI 临界值为6.12。MPLI和MP 总抗体滴度均随病程升高,MP-DNA 则随病程迅速下降;MP-DNA 载量较高组的总抗体滴度显著高于MP载量较低组(P P 结论 MPLI 提供了标准化的MP-DNA 定量值,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主要致病原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住院治疗并采集肺泡灌洗液(BALF)的149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以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的BALF中的病原特点,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的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M)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段、MP肺炎与非MP肺炎、混合感染与单一感染患儿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差异。结果 149例患儿中,病原体阳性129例,男71例、女58例,1~3岁18例、~6岁40例、~14岁71例。肺炎支原体(MP)阳性107例,肺炎链球菌(SP)18例,腺病毒(ADV)12例,流感嗜血杆菌(HI)6例,肺炎克雷伯杆菌(KP)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3例,肺炎衣原体(CP)2例;混合感染23例,以合并MP、SP居多。1~3岁患儿细菌及病毒感染10例,占同年龄组阳性病例的55.6%;3岁患儿MP感染99例,占MP阳性病例的92.5%。在107例MP阳性患儿中,BALF以FQ-PCR法检测MP阳性率高于血清MP-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MP肺炎组相比,MP肺炎组患儿胸腔积液、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受累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组CPIS≥6的患儿比例高于单一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MP检出率最高,其次为SP、ADV,不同年龄段感染的病原体不同,MP是多数混合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混合感染更易出现重症或难治病例。  相似文献   

8.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呼吸系统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DNA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为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早期诊断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检测1010例疑似MP感染患儿血、痰中的DNA ,结果发现1010例患儿中MP -DNA阳性401例 ,占39.70 % ,其中血液标本阳性率23.60 % ,DNA平均拷贝数7.88×102;痰、咽拭子标本阳性率41.71 % ,DNA平均拷贝数2.71×103。血液与呼吸道标本之间MP -DNA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5)。提示FQ -PCR可快速、敏感、准确地定量检测标本中MP -DNA ,了解MP在患儿体内感染和复制情况 ,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咽抽吸物(NPA)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DNA 检测对儿童MP 肺炎(MPP)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164 例MPP 患儿入院24 h 内的NPA 及BALF,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MP-DNA;同时在入院24 h 内及治疗7~10 d 病情好转时采集所有患儿静脉血,ELISA 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IgM。结果 164例患儿NPA的MP-DNA阳性检出率为51.8%,低于双份血清MP-IgM阳性检出率(63.4%)(P=0.044),两者检出一致性中等(Kappa=0.618,PP>0.05),两者检出一致性好(Kappa=0.793,PPKappa=0.529,PPPP结论 BALF 中MP-DNA 检出敏感性高,对临床早期诊断MPP具有重要意义;而NPA MP-DNA 检测可能会引起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儿童MP肺炎(MP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月住院的肺炎患儿153例,同期住院的非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患儿均留取呼吸道分泌物(鼻咽深部分泌物、痰、肺泡灌洗液或咽拭子)和血清标本,部分患儿留取双份血清.采用MP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MP DNA水平,用ELISA法和被动凝集法分别检测患儿血清MP-lgM抗体及MP抗体滴度.结果 入选肺炎患儿中,MP抗体检测阳性(MPP)123例,双份血清MP检测阴性肺炎(非MPP)30例.MPP组:PCR阳性114例,PCR定量结果MP DNA水平为1.20×106~3.66×1010基因拷贝/L.非MPP组:PCR阳性2例,MP DNA水平为(1008~3.02)×107基因拷贝/L.对照组:PCR结果均阴性.MPP患儿病程第1-2周,单份血清MP-IgM检测的敏感度仅为66.7%~83.9%,而定量PCR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93.3%;病程第3周后,单份血MP-IgM检测的敏感度上升为90.9%~100%.MPP组患儿入院时病程、住院时间及热程均显著长于非MPP组患儿,其临床表现尤特异性.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较血清学方法更适用于MPP的早期快速诊断,2种方法结合既有利于早期诊断,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60-76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新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2003-08—2005-12采用16SrRNA荧光定量法对浙江大学儿童医院49例临床疑似化脑患儿脑脊液(CSF)的细菌DNA进行测定;监测化脑患儿脑脊液细菌DNA拷贝数,同期进行CSF细菌培养的对照。结果(1)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9份脑脊液标本发现17份阳性,阳性率为34.7%(17/49),明显高于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10.2%(5/4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对17份FQ-PCR阳性标本进一步测定细菌DNA的拷贝数,发现患儿病情与其DNA拷贝数呈正相关,与其Ct值(指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呈负相关,Ct值越低,脑脊液细菌DNA拷贝数越高,患儿的预后越差。(3)FQ-PCR、CSF细菌培养同时阳性的仅为5例。(4)对2例脑脊液FQ-PCR的产物测序,Ct值17.9的测序提示为大肠埃希菌,符合CSF细菌培养结果;Ct值31.8的,测序未果。结论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需标本量少,是早期快速诊断儿童化脑的可靠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儿童血液和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完全缓解时及连续完全缓解期血液和脑脊液TNF-α水平。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治疗前血液TNF-α水平[(24.35±4.84) pmol/L,(28.65±5.12) p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1.28±1.69) pmol/L](P0.05)。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者脑脊液TNF α明显高于未合并CNSL者[(26.47±7.14)pmol/L vs (13.15±0.92) pmol/L],P<0.01。脑脊液TNF α与脑脊液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942,P<0.05),经鞘内注射治疗后脑脊液中TNF α逐步恢复正常,但较白细胞恢复慢。结论:血液和脑脊液TNF-α水平可反映白血病患者的肿瘤负荷及CNS的受累程度,是指导治疗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脑炎3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脑炎小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经采用特异性免疫凝集法检测外周血和(或)脑脊液抗MP-IgM抗体阳性患儿36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MP脑炎的临床特点。结果MP脑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21/36),发热(17/36),抽搐(9/36),昏迷(3/36),嗜睡、精神萎靡(2/36)和肢体活动障碍(1/36)。33例血清抗MP-IgM阳性,9例脑脊液抗MP-IgM阳性,其中6例血清和脑脊液抗MP-IgM同时阳性。6例咳嗽、流涕。17例拍摄胸片,10例异常。11例检查C-反应蛋白(CRP)均升高。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如果脑脊液呈病毒性脑炎改变,胸片检查有肺炎X线表现,CRP升高,要考虑MP感染可能。确诊有赖于血清和(或)脑脊液抗MP-IgM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咽拭子、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DNA (MP-DNA)复制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44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S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咽拭子MP-DNA复制倍数,并检测急性期BALF中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及MP-DNA复制倍数。并按照病程中是否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分为机械通气组(n=19)与非机械通气组(n=25),比较两组患儿肺泡灌洗液中MP-DNA复制倍数。结果 与恢复期相比,SMPP患儿在急性期时,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乳酸脱氢酶、IL-1、IL-6、IL-8、IL-18水平显著增高(P < 0.05)。急性期咽拭子与BALF的MP-DNA复制倍数呈显著正相关(r=0.613,P < 0.05);BALF中MP-DNA复制倍数与外周血及BALF的IL-18水平呈正相关(分别r=0.613、0.41,均P < 0.05)。机械通气组BALF中MP-DNA复制倍数高于非机械通气组,且全身激素治疗时间明显长于非机械通气组,血清乳酸脱氢酶、IL-18及BALF中WBC总数、IL-18水平也更高(P < 0.05)。结论 SMPP患儿急性期咽拭子与BALF MP-DNA复制水平可作为病情评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和脑脊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和脑脊液(CS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VE 25倒(轻症10例,重症15例)和10例正常小儿血及CSF IGF-1浓度。结果VE组治疗前血IGF-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低,而CSF IGF-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重症组血IGF-1浓度较轻症组明显降低,而CSF IGF-1浓度较轻症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7-10 d轻症组和重症组血IGF-1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轻症组血IGF-1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重症组血IGF-1浓度仍较轻症组和对照组低(P<0.01)。结论VE患儿治疗前血IGF-1浓度明显降低,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而CSF IGF-1浓度明显升高,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A(VA)水平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因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住院的0~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VA水平,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鼻咽拭子MP-D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P-Ig M。分析和比较亚临床VA缺乏(SVAD)、可疑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SVAD)和VA正常患儿间MP感染情况。结果 600例患儿中SVAD 83例(13.83%),SSVAD193例(32.17%),1岁、1~3岁、6岁以及~6岁组间SVAD及SSVAD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1岁婴儿SVAD及SSVAD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6.36%和49.10%。600例患儿中MP阳性病例201例(33.5%),其中SVAD 57例(28.35%),SSVAD 70例(34.83%);MP阳性患儿的SVAD发生率高于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例MP阳性患儿不同年龄组间SVAD、SSVAD以及VA正常儿童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1岁婴儿SVAD发生率(48.39%)较高。结论 SSVAD、SVAD以1岁婴儿最多,SVAD与儿童MP感染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