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印机的印品品质指标中,传纸精密度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指标,进口品牌机的标准值一般控制在10μm内。因为对于多色机印刷,一般都采用湿压湿方式,印刷时,前一色印刷墨迹未干,随即进入后一色印刷,前一色印刷网点通过合压,将在后一色橡皮上留下反印印迹,当传纸精密度稍低时,  相似文献   

2.
1994年6月,我厂从某造纸机械厂购进一台1760mm长网双大缸纸机。该机为单层布置,伏辊损纸池及与伏辊损纸池有关的设备如图1所示。在对该纸机进行工艺设计、设备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发现,如果将伏辊损纸池按图2所示进行改进,更适合小型长网造纸机的需要。图2与图互相比有如下改进:(1)湿损纸和湿纸边经过真空伏辊以后是附着于聚酯成型网上的。在小型长网造纸机中,湿损纸因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粘到聚酯成型网回程的第二稚导网辊上,然后用刮刀将湿损纸浆刮下,落入伏辊损纸池中。将伏辊损纸池搅拌器的位置向胸辊方向移动,使其位于导网辊刮刀…  相似文献   

3.
我厂有一台1986年产的二手海德堡SpeedMaster102F五色机。近期在印刷过程中,第四色组水量忽大忽小,难以控制,易造成乳化,影响正常印刷。经仔细观察发现水斗辊运转不在同一轴上,怀疑造成水量忽大忽小的原因即在于此,但用15mm塞规测试水辊压力适中,水辊粗细均匀,水辊轴也未变形弯曲。后检查发现带动水辊转动的镀  相似文献   

4.
第二章铜网部一、铜网部的基本作用纸机铜网部的主要任务是脱水和成型。在脱水的过程中成型,成型后再进一步脱水。整个铜网部的脱水量约占纸机全部去水总量的90%以上,伏辊以后的纸页干度应达20%左右。伏辊在去水的同时并提高了湿纸的紧度。有了一定的干度和紧度便形成  相似文献   

5.
我厂有一台1986年产的二手海德堡SpeedMaster102F五色机.近期在印刷过程中,第四色组水量忽大忽小,难以控制,易造成乳化,影响正常印刷.经仔细观察发现水斗辊运转不在同一轴上,怀疑造成水量忽大忽小的原因即在于此,但用15mm塞规测试水辊压力适中,水辊粗细均匀,水辊轴也未变形弯曲.  相似文献   

6.
唐裕标 《印刷杂志》1998,(10):32-36
<正> 当今的彩色印刷多指四色印刷。进行四色印刷可用单色机进行四次,也可用双色机进行二次,或用四色机进行一次印刷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单色机的印刷方式称为湿压干印刷,把四色机的印刷方式称为湿压湿印刷。随着我国印刷技术水平的提高,印刷周期的缩短,四色胶印机己成为印刷企业投资的热点,而且采用四色胶印机印刷彩色产品是目前最经济合理的印刷  相似文献   

7.
我厂三台普通长网纸机是用苇浆生产凸版印刷纸的,其上伏辊均为75—78度(肖氏硬度)的胶辊,下伏辊为铜辊。此外,在上伏辊位于胸辊一侧的半圆周内,还附设有两道刮刀、纸边盒、水槽、温水管等,设备拥挤,操作麻烦,易出事故。 苇浆的湿纸强度较低,粘附力较大,在湿纸部容易造成粘边断头,影响纸机正常生产,同时,由于湿纸页由上伏辊剥离下来传  相似文献   

8.
我厂三台普通长网纸机是用苇浆生产凸版印刷纸的,其上伏辊均为75—78度(肖氏硬度)的胶辊,下伏辊为铜辊。此外,在上伏辊位于胸辊一侧的半圆周内,还附设有两道刮刀,纸耳盒、水槽、温水管等、设备拥挤,操作麻烦,易出事故。苇浆的湿纸强度较低,粘附力较强,在湿纸部容易造成沾边断头,影响纸机正常生产,同时,由于湿纸页由上伏辊剥离下来传送到一压榨去的张力较大,往往使已交织良好  相似文献   

9.
造纸和印刷过程中,湿纸幅良好的运行性能主要取决于湿纸幅的纸机方向强度.在纸机中,压榨部和干燥部之间的区域最为关键——在这里,湿纸幅受到开放式牵引力.在这个区域,根据所用纸基原料不同,湿纸幅的固含量在35%~55%之间变化;根据广为接受的观点,湿纸幅的强度主要源自纤维交叉点水桥的附着力和浆料各个组分之间的机械摩擦力.  相似文献   

10.
1 在更换J2205胶印机压印滚筒后,试机打样时,第二色组有两道水杠,两水杠的间距正好是两根靠版水辊的排列位置的间距。根据这种现象,断定是因靠版水辊在印刷中的振动造成的水杠,但是,水杠在印刷中的位置不在叼口处而是在印刷品中部。重新调整靠版辊、串水辊的压力,仍无效果。把二色点车到产生水杠的位置后,发现此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我厂J2205胶印机要印制一满版平网产品,开机时发现在印品中间有一块“斑迹”,我以为橡皮布上有一纸块,可抽出一叠印品检查发现几乎每张都有,只是横向位置不同。由于都处在同一纵向位置L,因此可以排除橡皮布上的问题。因为此色是在下组滚筒印刷的,我只好打开下墨组检查。在查看墨辊时,我发现第一根着墨辊(靠近看水辊,其直径为70mm)中间的橡胶有一块脱落。这是由于操作工人在换色时不慎把墨刀掉入墨辊组里,墨刀使橡胶脱落一块,因为在下墨组,所以没能及时发现。在更换了此墨辊后,印刷就正常了。靠近水辊的两根着墨辊称…  相似文献   

12.
正在卫生纸和某些特种纸的造纸设备中,纸浆的脱水成形大多采用真空辊进行脱水和成形,这种纸机的车速在400~800米/分,是一种使用比较多的纸机。该纸机的真空辊上有很多孔,辊面包覆不锈钢滤网,浆水混合流体喷到真空辊的滤网后,水经过滤网进入辊内部空腔体,而流体中的纤维则留在辊面网,形成纸页,网笼内部腔体是真空状态,所以水和空气一起经过真空辊和孔进入内部。水和空气混  相似文献   

13.
抄纸工序中,压榨就是将湿纸页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两个压榨辊之间,靠压榨辊的压挤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将湿纸进一步脱水,并使纸质较紧密,以改善纸面,增加强度,而毛布所吸的水进入辊内,从出水管道排出。辊体表面接触纸  相似文献   

14.
沟纹压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厂2362毫米纸机是由浆板机改造而成的,现用于生产定量so克/米’的纸袋纸。压榨部一压采用均纹压榨,二压、三压为普通压榨。所用毛毯为全化纤有纬针刺毛毯,品号47203,规格为2.6米X11米X900克/米’。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有关沟纹尺寸、胶辊硬度等与沟纹压榨脱水相关的数据(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辊1、辊2、辊3因具有沟纹宽度较小、深度较浅、沟内充满水的特点,使水从湿纸经过毛毯流向沟纹的阻力增大,造成毛毯及湿纸“回湿”严重,出一压后纸的干度提高最少。虽然开口面积百分率增加,但是由于胶辊硬度小,沟纹…  相似文献   

15.
在平版印刷中,多色胶印机的印刷方式为湿式印刷,油墨的叠印是以湿压湿的方式进行的.平版印刷是用黄、品红、青、黑四块印版套印来复制彩色图象印刷品的.印刷时,印版的空白部分有一层抗油脂的水膜层,它被转移到橡皮滚筒上,再转印到纸上.纸张由输纸机构输入,经过四个印刷单元.到达收纸台机构,完成印刷.除了第一印刷单元印的第一色油墨外,其余的三色油墨,都是印在已经印过油墨的纸张表面.纸张表面每和橡皮滚筒接触一次,就被橡皮滚筒沾附的微量润湿液润湿一次,纸张表面强度就下降一些,掉毛现象也随之严重起来.这种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润湿液的影响,使纸张表面强度下降而产生的掉毛现象,叫做纸张的湿掉毛.  相似文献   

16.
钟炎生 《轻工机械》1999,(4):5-9,16
2 成形部成形部对改善纸幅匀度,减少两面性,改善印刷性能和加强脱水,都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车速在500m/min以内的长网纸机的成形部,用普通长网成形并配有大直径带单独传动的饰面辊装置。车速在500m/min以上的成形部,采用有上成形器的长网成形部。脱水元件的配备有:成形板,脱水板,湿吸箱,饰面辊,低高湿吸箱和真空伏辊等。脱水板、湿吸箱面板的材料,当车速≥400m/min,或纸张灰份>10%的纸种时,采用镶陶瓷条的;当车速≤400m/min或灰分较小时,可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的;当然也可以采用镶陶…  相似文献   

17.
<正>我公司有多台印刷机,其中之一为海德堡CX102四色印刷机,其配置了差动功能,目的是为了消除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墨皮。差动的原理就是使印版滚筒和靠版水辊的转速不同步,而以前的旧款印刷机都是印版滚筒和靠版水辊表面接触、转速同步。使用新设备后,印刷过程中一旦出现墨皮,打开差动,墨皮便会被靠版水辊的差动消除掉了。我公司会定期对印刷机进行保养,在一次保养完海德堡CX102四色印刷机后,印刷四色大平网活  相似文献   

18.
湿纸断头搅笼自动给水联锁控制刘铁军,张永春吉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132002关键词搅笼,自动控制我厂10#纸机(日生产能力200吨)的压榨部带有一套搅笼及喷水手动控制装置。当湿纸断头后,湿纸经压榨辊顶部刮板下,被水冲入搅笼,经搅笼转歹动送人伏损池。由于...  相似文献   

19.
《中华纸业》2014,(6):79-80
正湿纸幅在网部虽然已经脱去大部分水分,但从真空伏辊出来的湿纸幅一般仍含有80%左右的水分,湿纸幅在进入干燥部之前,需要通过压榨部处理。压榨工序中,尤其是在抄造定量28g/m2的转移印花原纸和装饰原纸等特种纸中,压榨表现尤为突出。现有造纸机中的双辊压榨在安装上下辊时有一定偏心距,上辊偏向进纸一侧。如图1所示,因为偏心小,预压区面积相应小。压榨时,水从湿纸向毛毯渗透,水通过  相似文献   

20.
水箱、水斗的进出水管及水斗的清理 酒精润版结构与带水绒套的传统润版结构有所不同,带水绒套的靠版水辊在印刷过程中对纸毛,喷粉、油墨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能将纸毛、喷粉、油墨吸附在水辊套上;而酒精润版的靠版水辊是起传递作用,会将大部分粘到靠版水辊上的纸毛、喷粉、油墨以及洗橡皮的汽油等,都传到水斗中,最后流回水箱,造成水箱中的润版液润湿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