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许××,男,39岁,工程师,于1986年5月11日入院。住院号:86—1169。患者于1986年4月8日晚上8时许在凉台陪客乘凉喝茶,约一小时后,自觉身体发冷,次日晨起鼻痒、鼻塞、喷嚏、鼻流清涕如水样,继出现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咳嗽痰白而稀,偶咯出小的痰栓,胸膈满闷如窒,口不渴,不思饮,头痛、恶寒、发热、无汗,纳眠欠佳,大便溏薄。曾在××医院门诊求医,经用氨茶碱、土霉素、中药(方药未详)等治疗罔效,咳喘反复发作,而来我院就医。  相似文献   

2.
治验二则     
实泻葛××男50岁平素甘寒喜饮,体胖健壮,面苍无华,言语不衰,每日泻泄数次,不完谷,脘闷胸满,胃脘按之痛,虽久泻不消瘦,经治未痊,己一年余,诊其脉右弦滑,左弦,舌苔白厚而滑。口润不渴。甘肥自奉者内多痰饮,发为肌肉,而中实不足。平素多饮则化内湿,停滞于中则增痰饮,所谓气盛于外者欠于内。既有痰饮湿邪停滞于中,阻遏胸中阳气通行则胸满气促。  相似文献   

3.
李××,男性、42岁,汉族,已婚,职业干部,初诊日期1977年10月23日。 患者从62年下半年起多次发作肉眼血精,色鲜红,曾用青、链霉素等抗菌素,疗效不显著,间或因较长时间使用抗菌素和止血剂,症状有所缓解,但容易复发。本次发作已一周,曾口服西药四环素等无效。证见头晕烦躁,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胸胁满闷,小便黄少,下腹及睾丸不适,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数。查外阴无异常,两侧睾丸等大,附睾不肿大,双侧精索增粗,压痛不明显,前列腺(一),在××医院作精液常规检查见大量红血球白血球和脓细胞,精子活动及数目无异常。西医诊断精囊炎。中医辨证:下焦湿热,延及精  相似文献   

4.
胃痞病是指心下痞塞 ,胸膈满闷 ,触之无形 ,按之不痛、望无胀大 ,且常伴有胸膈满闷。得食则胀 ,嗳气则舒。多为慢性起病 ,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发病和加重常与饮食、情绪、起居、冷暖等诱因有关。乃中焦气机阻滞 ,升降失和而成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 :“太阴所至为积饮否膈。”又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 :“脾不能行气于肺胃 ,结而不散则为痞”。临床上屡见不鲜 ,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分型探讨较少。为便于临床治疗有必要作以探讨 ,现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介绍如下 ,以就正于同道。1 饮食停滞型症见 :胃脘痞满…  相似文献   

5.
刘赤选医案     
休息痢(痢下五色)冉××男性 38岁干部诊号:164109。初诊日期:1962年10月29日。缘患者于1950年患细菌性痢疾以后,未经彻底治愈,每因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或过度劳累而诱发,先是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1957年以后,经常发作,近年来病情尤重,几乎没有间断,仅有轻重不同的差别而已。来诊时,大便稀烂,每日3—5次,带有红色、黑绿色、或黄白色粘液,时有便后下鲜红或瘀红血液,无明显里急后重,常见肠鸣、腹中隐痛,食后胀闷,且频频噯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张××,男,47年,干部。于1978年2月突然起病,自感左侧头痛,继而延及眉稜目眶,痛甚呕恶,无耳鸣,用“镇痛剂”或予休息均能缓解。嗣后经常发作,每次约持续二、三天方能缓解,且发作渐频,程度亦渐重。曾经神经科诊治,诊断为“血管性头痛”,服用西药谷维  相似文献   

7.
患者丁××,女,62岁,1983年4月就诊。该患因便秘、腹满、胸闷、头目眩晕,久治疗效欠佳,遂来就诊。患者于2年前开始大便干涩难行,初起2、3日一行,渐至5、6日一行,并常感脘腹部胀闷不舒。  相似文献   

8.
2004年以来,我们以宜散温降法治疗寒饮喘疾70例,并与西药治疗组进行对比,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寒饮喘疾的诊断标准以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寒饮型喘证的诊断为基础:(1)咳嗽、喘息、喉间痰鸣;(2)咯痰质稀色白或多泡沫,或见胸膈满闷;(3)舌淡,苔薄白或白滑、白腻;(4)脉象浮紧或浮滑.  相似文献   

9.
患者赵××,女,42岁。住院号:244779。于1971年诊断 Graves 氏病,1972年服~(131)I259MBq(7.0mci)。1982年底颜面出现浮肿,畏寒、乏力、记忆力减退。1983年初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间隔1~2周发作一次。初始发作持续几分钟,以后发作持续时间渐渐增长,至入院前几个月发作持续约一小时左右。服心得安、心律平、异搏定不能预防发作。于1990年10月门诊以甲低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70次/分,血压14.5/8kPa,神清,甲低面容,口齿不利,皮肤苍白,粗糙,甲状腺未触及,无触痛,未闻血管杂音,双肺(一),心界不大,心尖搏动微弱,心率70次/分,律齐,心音遥远,腹软,无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有轻度水肿,非凹陷性,闭目双手平伸无震颤。  相似文献   

10.
患者米××,23岁。月经不调一年多,下腹部包块一月余,于1980年8月16日,诊断子宫肌瘤入院。患者一年前开始经期延长20多天,伴有头晕、恶心、乏力,下腹闷胀感及右下腹隐痛(牵拉样不放散),曾服中药治疗有所减轻。1979年12月开始,经期长20天,用纸4包,暗红色,淋漓不尽。下腹闷胀感加重。半年前下腹膨隆。颜面出现色素沉着斑块,并  相似文献   

11.
刘××,女,56岁,1987年3月16日初诊。患者12年前曾患过急性黄疽型肝炎,经治疗已痊愈。嗣后偶尔肝区隐痛,胃脘满闷,服疏肝和胃方药数剂,便可暂安。惟半年前因情怀不畅,加之操劳过度,致胸胁隐痛,胃脘满闷,小腹灼热(?)胀加重,曾屡用小柴胡汤,丹梔逍遥散、半苓汤、滋水清肝饮等方药加减,服药60余剂,均少效验。患者自忖得了不治之症,终日惶惧。但经B超、X光、胃镜等检查,均未发现病灶。  相似文献   

12.
病例郑××,男,45岁。因上腹部饥饿性疼痛伴嗳酸反复发作3年,于1990年10月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1年12月自服雷尼替丁,每次4片,3次/日,服药两周后酸痛症状逐渐减轻,服用雷尼替  相似文献   

13.
枳术丸煎剂与枳术汤对大鼠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制枳术汤,原方主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此方枳实倍于白术,意在以消为主,治水饮所作的心下坚满.张洁古仿本方制枳术丸,方中白术倍于枳实,意在以补为主,治脾虚食积,心下痞闷,二方药物虽同,但用量及剂型有异.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患者李××、男、54岁、退休工人、住院号4704。因多饮、多尿、头痛、头昏八年于1982年6月18日住我院。患者于1974年开始出现口渴、喜饮、尿频(20次/日),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并给予治疗。不  相似文献   

15.
武淑媛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6):1608-1609
胃痞病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望无胀大,且常伴有胸膈满闷.得食则胀,嗳气则舒.多为慢性起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病和加重常与饮食、情绪、起居、冷暖等诱因有关.乃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和而成,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太阴所至为积饮否膈."又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脾不能行气于肺胃,结而不散则为痞".临床上屡见不鲜,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分型探讨较少.为便于临床治疗有必要作以探讨,现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介绍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6.
陈××,女,30岁,74年10月因感冒后,自觉口渴多饮。逐渐饮水达5—6热水瓶(约15,000毫升),出水量约15,000毫升,曾到西安几个医院就诊,诊断为:“垂体型尿崩症”。经化验检查:尿比重为:1.000,尿糖(-),空腹血糖100毫克%。经治疗两月余效果不显著,于75年元月23日来我处诊治。证见烦渴多饮,24小时内饮水5—6热水瓶,  相似文献   

17.
患者刘×× ,男 ,5 4岁 ,住院号 943 9。少眠、凭空闻人语、胡说等反复发作 2 6年。先后多次住我院治疗 ,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本次入院日期为 1999年 8月 2日 ,主要症状 :思维破裂、夸大妄想、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先后服用氯氮平、舒必利、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 ,但疗效均不满意。后联用氟哌啶醇 (最高日量 40毫克 )和氯氮平 (日量5 0毫克 ) ,疗效较好。但此治疗方案进行到 3个半月时 ,患者开始相继出现食欲不振、消瘦、乏力、黑便、肢体散在瘀班等躯体症状。血象化验 :红细胞 2 3 4× 10 1 2 /L ;血红蛋白 86g/L ;血小板 3 8× 10 9/L…  相似文献   

18.
漫谈"连朴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朴饮又称“王氏连朴饮”,为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字孟英)所创制,载于其1838年撰著的《霍乱论》一书。1862年,王氏又对该书予以重订,并改名为《随息居霍乱论》。连朴饮的药物组成是:制厚朴6克,黄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3克,豆豉(炒)、焦山栀各9克,芦根60克。原方用治湿热霍乱,临床以呕吐腹泻,胸膈满闷,不思饮食为主要症状,同时也可见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小便赤涩,以及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状。中医所说的“霍乱”,是指以骤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为特征的疾病。由于其发病急,变化快,在挥霍(顷刻)之间,便可导致撩乱…  相似文献   

19.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治》:“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一条,诸多医家认为腹满是厚朴大黄汤之主证,应将“胸”字校勘为“腹”字。如《金匮要略心典》:“胸满疑作腹满,支饮多胸满,此何以独用下法?……。”。《医宗金鉴》:“支饮胸满,邪在肺也,宜用木防巳汤,葶苈大枣汤。支饮腹满,邪在胃也,故用厚朴大黄汤、即小承气汤也。”因而,全国统编教材也将此条作为腹满未解。对此,者略有异议,现陈管见于后,以就正于同道。一、本仲景条文,看胸满用下之证胸满一症,虽有风寒、热壅、停饮、气滞、而瘀等不同,其治  相似文献   

20.
双种包虫共患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7岁,住院号228022。因右腋下肩背部不适十个月收入院。1979年在单位医院行肝包虫摘除术。1992年10月在本院行心、右肺包虫摘除术。病理报告:细棘球绦虫病(包虫病)。入院查X线拍片示:右肺下心膈角处有一5×5cm圆形阴影,侧位片与脊柱重迭。诊断:右肺下包虫?B超诊断:右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