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ou AQ  Wang RF  Gao W  Yu ZQ  Li F  Huang MR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1):813-8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治疗在复杂性先心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Rashkind球囊导管对59例复杂性先心病患儿行球囊房隔造口术(BAS);对2例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患儿进行静态球囊房隔扩张造口术;对1例在大动脉转位术后出现肺动脉吻合口狭窄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的患儿,采用球囊扩张导管进行扩张;对15例法洛四联症(TOF)患儿进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球囊血管成形术;对18例合并主动脉至肺动脉侧支血管的患儿以及5例B-T分流术的患儿在外科根治术前采用弹簧圈进行侧支血管和分流管道的堵塞术;对1例Fontan手术后的先心病患儿采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堵塞装置进行窗孔堵塞术.结果46例TGA患儿BAS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由0.57±0.17上升至0.76±0.13(t=14.58, P<0.01),左右心房压差﹤2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房缺5~20 mm;10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的患儿BAS后SaO2变化不大(t=1.57, P﹥0.05),左右心房压差﹤2 mmHg;TOF患儿经PBPV及球囊血管成形术后SaO2平均上升15%,肺动脉瓣狭窄解除;18例主动脉至肺动脉侧支血管堵塞术,14例效果良好被完全堵塞;5例B-T分流管道堵塞术,全部封堵成功;1例Fontan手术后窗孔堵塞术,获完全封堵.结论复杂性先心病应用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相配合,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由于材料和方法学的不断改进,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经导管介入治疗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已成为某些复杂先心病的治疗手段之一。介入治疗和外科开胸手术相互配合,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今后复杂先心病治疗的趋势和发展方向[1]。1心房间隔造口交通术根据不同的病情、年龄,可选用球囊房隔造口术、微型刀房隔切开术、静态球囊扩张造口术、射频房隔穿孔球囊扩张术,建立限制性及非限制性的心房间交通[2]。1.1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包括单纯性及伴有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畸形的复杂性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房隔造口术后使心房间血液混合增…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60年代中期Rashkind首先创用球囊房隔造口术替代外科开胸房隔切开术以缓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与重症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低氧血症,以此开创先心病介入性治疗的新纪元。但直至70年代末由于球囊扩张导管的材料及冠状动脉扩张术的实验研究进展,于1982年Kan首先应用  相似文献   

4.
积极推进介入性心导管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6年Rashkind研制出扩张性球囊导管并成功地进行了房间隔造口术(BAS),从此开创了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新时期。但直至1982年Kan报道了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以后,应用介入性心导管术治疗某些先心病方取得较快的...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锟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5):365-370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经导管介入治疗近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介入治疗的方法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文章简要回顾小儿先心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如球囊扩张成彤术治疗主动脉、肺动脉及其分支狭窄以及主动脉瓣和主动脉弓缩窄,血管内支架在肺动脉分支狭窄、体静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及在未闭动脉导管中的植入以及房、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等,同时介绍最新的一些研究进展,如经皮二尖瓣修复术、主动脉和肺动脉带瓣支架植入及外科手术中的介入治疗(内外科镶嵌治疗)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216例新生儿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男141,女75,平均年龄16天,引起心衰的主要疾病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共181例(83.8%),以左向右分流先心病(83例),TGA(45例),左心梗阻先心病(19例),PA/IVS(16例)等最多,其次为肺炎(25例),PSVT,心肌疾病等。作者强调对基础心脏病进行解剖和生理诊断的重要性。本文除应用强心、扩血管药物治疗外,还应用介入性导管术进行球囊房隔造口术、药物控制动脉导管开放、闭合及早期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球囊房隔造口术治疗婴儿右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应用球囊房隔造口术而毋须采用外科开胸手术以迅速解除完全性大血管错位所引起的青紫,延长患儿寿命至根治年龄,并改善病孩预后的临床经验。作者对5例(男3例,女2例)通过各种详尽检查确诊为本病的病孩成功地作了造口术,取得满意效果。本文还较为全面地描述了球囊房隔造口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8.
1986年1月至1997年2月,开展小儿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导管介入性治疗共计287例,年龄7天至15岁,其中瓣膜成形术153例,封堵术129例,造口术4例,支架成形术1例,总成功率98.6%。导管介入性治疗小儿先心病非开胸,疗效确切、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尤其以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及动脉导管未闭堵闭术最为成熟,但器械材料需国产化,有些放置技术还要改进,使本方法具有更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术后残余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1995年2月 - 2010年12月收治98例先心病外科术后残余病变患儿,年龄9个月~ 16岁,平均(5.5 ± 3.8)岁.对有先心病手术残余漏患儿选择不同封堵器封堵治疗,对有血管狭窄的患儿做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70例先心病手术残余漏患儿选择封堵器成功封堵.15例肺动脉分支狭窄者,12例选择NuMED CP覆膜支架植入,左、右肺动脉压力差(ΔP)分别降为4和5 mmHg,另3例因年龄小选择球囊扩张,但术后ΔP仅部分下降10 ~ 15 mmHg左右.6例主动脉残余局限性狭窄,其中5例球囊扩张,1例无效,4例ΔP下降至(19 ± 6.7)mmHg;另1例,用NuMED CP支架植入后ΔP仅3 mmHg.其他血管狭窄者选球囊扩张,ΔP均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对于部分先心病外科术后残余病变,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完成,避免了再次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0.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9):904-904
1.15~20万例 2.(1)适当体力活动;(2)防治感染;(3)预防接种;(4)定期随访;(5)心理辅导 3.在固体食物喂养方面,先心病患儿的辅食添加与一般小儿相同,但早产儿及病情严重者须适当延后添加辅食 4.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并心力衰竭 5.重症发绀型先心病需依赖动脉导管开放以维持生命新生儿,如重症发绀四联症和肺动脉闭锁等 6.优点是不需打开胸廓和心脏,创伤小,痛苦小,较安全,效果良好和恢复较快等;缺点是费用较高,且并不适合于所有类型的先心病7.ASD封堵术、PDA封堵术、VSD封堵术、球囊房间隔造口术、球囊导管扩张术8.将上、下腔静…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