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双关语翻译中,用与源语双关语同类型的译语双关语来进行翻译的模式被德拉巴斯蒂塔定义为"P>CP"模式。由于该模式是双关语翻译的最理想方案,因而也被德拉巴斯蒂塔称为最优选择。最优选择可行性由于受到德拉巴斯蒂塔统计法则的制约而表现出一定的局限。通过《雷蒙德》两个汉译本中双关语翻译的P>CP案例,证实了德拉巴斯蒂塔统计法则对最优选择的制约,同时也发现,统计法则并不是唯一制约因素,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对最优选择可行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为研究张培基散文翻译提供了新的视域.张培基散文翻译选材就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译者自身能力适应性选择的产物,其翻译是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原则指导下,对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三维转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关联理论从交际与认知的角度,为英汉双关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关联性就是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而最佳关联性的获得要求译者不仅要对原文的双关语进行识别、推理,而且在实施语码转移时要充分考虑交际语境,处理好双关语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双关语是英文标题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然而,因在转化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何汉译带有双关语的标题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语境双关等几方面对双关语的运用技巧作了阐述,并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若干例证的剖析,提出了作为译者在汉译标题中双关语时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目的语中再现原语双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编著了以达尔文的“适应/选择”学说为理论依据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该书中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这一理论,为中国译学界注入了新的血液.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出发,该书提出翻译是一个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选择过程,即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对译本的选择.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河北省旅游文化翻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双关语是最难翻译的修辞现象之一,英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通常有以下几种。对等翻译法将双关语译为相同的双关语,主要适用于建立在人类共同认知基础上的双关语和部分结构双关语;变通对等法是通过创造双关语译为不同的双关语,主要适用于思想主题意义不大严肃的文字游戏类双关语。体现不同文化特色和语言特点的双关语有时也可以通过语音、语义或形式手段译为类双关语,还可以通过释义、加注等方法进行补偿。双关语的翻译还包括谐音法、省略法、移植法等。  相似文献   

7.
双关语是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很难在目的语语境中实现对等翻译,但是可以实现有效翻译。以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中的双关修辞翻译为语料,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以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大方面为切入点,分析了双关话语在译文中重新建构时,需要考虑接受者的认识环境,关联期待和加工信息所付出的努力。在此基础上,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切的明示方式以引导接受者通过推理努力争取获得最佳关联。这样才能实现双关语在译文中的有效建构。证明了关联翻译理论对双关翻译的解释力,同时也为其它修辞格的翻译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广告翻译就是译者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选择活动。在广告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断地发挥其主动性,从语言维、文化雏、交际维等多个维度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随着翻译生‘态环境的变化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广告的功能和目的。  相似文献   

9.
英文广告双关语的运用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商品经济时代,广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双关语为广告又增添了不少色彩.探讨了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和翻译,把双关语按照谐育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成语和欲语双关归类.介绍了双关语的几种翻译方法,诸如契合译法、分别表义法、套译法、侧重译法、补偿译法,旨在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谈英汉双关语的互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英汉双关语的互译.通过实例介绍了汉语双关语中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的英译,并讨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歇后语的翻译,且对英语双关语中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的汉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