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敏 《农村电气化》2002,(10):23-23
木兰县局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施几年来 ,农村高、低压电网线损率明显降低 ,基本能够达到国家农网改造的要求 ,但也存在部分高压线路和低压台区线损率降低不明显 ,没有达到国家农网改造要求 ,甚至高于国家农网改造要求的标准。1 原因分析(1) 送、配电电网布局不完全科学合理 :目前 ,木兰县局共有 4座 6 3k V变电所 ,19条10 k V配电线路 ,为全县 14个乡镇担负着供电任务。由于变电所和配电线路数量少 ,乡镇村屯比较分散 ,负荷分布不均匀 ,送、配电电网布局不完全科学合理 ,部分高压配电线路供电半径超过规程要求 ,最大供电半径长达36 .1km。…  相似文献   

2.
目前 ,我局率先完成全市的农网改造 ,使电网达到了结构合理、供电可靠、运行经济 ,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本人根据参加农网改造的实践和参考有关电力技术规程 ,对变压器的安装提出几点看法 ,以供参考。1 变压器台区的定位农村配电变压器的台区应按“小容量 ,密布点 ,短半径”的原则来建设改造。变压器应尽可能安装在负荷中心或重要负荷附近 ,同时还应尽量避开车辆、行人较多的场所 ,且便于更换和检修设备的地方。我局改造后的低压台区供电半径一般不大于 30 0 m,这样 ,既减少了线路损耗 ,又提高了电压质量。2 变压器的选用农村配电变压器…  相似文献   

3.
1 农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1 ) 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超大供电半径线路较多 ,线路的送电距离超长 ;迂回供电和“卡脖子”线路较多 ;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分散 ;配变供电点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 ;主配电导线截面选择与载荷量不匹配等。( 2 ) 供电设备老化 ,损耗严重 :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大量使用 ,早期农村架设的1 0 k V线路的线号较小 ,导线截面小 ,载流量大 ,超过截面允许载流量 ,线路损耗较为严重 ,农村中小型电灌站和排涝站则表现的尤为突出。( 3) 配电变压器负荷不平衡 :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 ,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  相似文献   

4.
《农村电气化》2001,(11):8-9
1 引言当前进行的农网改造 ,实质是以降损为宗旨的 0 .4k V低压配电网的改造。通过电源的合理布局 ,负荷的合理分配及变压器合理选型和更新导线内容 ,真正有效地解决当今政府及电力部门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达到降低用电成本 ,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辽宁省电力公司基于农网负荷分散大 ,供电半径长等特点 ,研制了单相柱上配电变压器。针对用户分散 ,用电量小的供电台区本着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采取了单相柱上配电变压器单相两线或三线供电的新模式。为负荷密度小 ,分布广的地区 ,特别是山区供电开辟了一条新思路。2 单相柱上配电…  相似文献   

5.
犍为县幅员面积 13175 .4 km2 ,辖 30个乡 (镇 ) ,5 7万人 ,有农户 13.6 5万户 ,是典型的以丘陵山区为主 ,交通便捷 ,但经济相对滞后的农业县。县电网电源丰富 ,有水、火电装机容量 8.7万 k W(不含加阳电厂 2× 5万k W) ,但配电网络状况很差 ,县电网配电线路始建于 2 0世纪 6 0年代末 ,70年代初 ,10 k V供电线路长达 4 0~5 0 km,0 .4 k V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大都超过 2 km ,有的达到 3~ 4 km。农网改造前 ,农民普遍反映“点电灯加煤油灯”、“开电视机不如听收音机”的现象太多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因此 ,…  相似文献   

6.
1 农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1) 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超供电半径线路较多,线路的空间距离超长,迂回和“卡脖子”供电线路多,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多分散,配变供电点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导线截面选择与载荷不匹配等。(2) 供电设备陈旧老化,损耗严重: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使用中,早期农村架设的10kV线路的线径较细,导线截面小,载流量大,线路损耗较为严重,农村中小型电灌站和排涝站则表现的尤为突出。(3) 配电变压器的负荷轻、不平衡: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大。农闲季节时,白天用电负荷小,经常轻载或空…  相似文献   

7.
韩峰 《农村电工》2003,11(8):23-23
1配电网布局合理化的含义配电网布局合理化的含义是指在预测或已知的负荷下,变电站的座数和各个变电站的出线回路数、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以及线路供电半径应合理,变电站的位置应靠近负荷中心,以使电网建设投资最省,电能损耗最小,运行维护费用最低。2配电网布局合理化的具体要求2.1变电站的出线一般不多于6回。这是因为与其他多种回路出线的方案比较,只有6回出线才有最好的技术经济指标。2.210kV配电线路的经济供电半径。确定10kV配电线路的经济供电半径的原则是:在这一供电半径下,单位供电面积所承担的总计算费用为最小值(总计算费用包括35…  相似文献   

8.
邢晓 《农电管理》2006,(2):51-51
汝州市蟒川乡地处山区,38个行政村中,处于山区的行政村过半,用户居住分散,供电线路点多线长。由于诸多因素该乡2005年初尚有12个行政村未进行农网改造,未改造台区配网布局不合理,线路严重老化、设备陈旧,配电线路运行稳定性差、安全隐患较大。山区村民生活困难,对供电所更换淘汰表计产生抵触情绪,长期使用淘汰电能表,给合区线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也使用户和供电企业蒙受额外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而配网线损不管在损失电量的绝对数量上 ,还是在电网的损失比例上 ,都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因此 ,配网的降损显得尤为重要 ,配网现存的问题归纳如下 :(1) 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在配电网中 ,超供电半径范围供电 ,或线路迂回供电 ;配网线路没有随着负荷的发展 ,伸入到用电负荷中心。以上这些问题 ,在国家大规模的电网改造后 ,有些问题已逐渐消除 ,但并没有全部解决。(2 ) 一些配电变压器的负荷轻、不平衡 :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 ,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大。尤其在农闲季节 ,白天用电负荷小 ,经常轻…  相似文献   

10.
城乡电网改造后,各供电企业配电系统网络结构得到改善,供电可靠性电有所提高.但多数县供电企业普遍存在的实际情况为:35 kV变电站布点较少,多数仅一回进线,没有形成双电源环网供电;10 kV线路,特别是农网线路基本上都是单电源树状结构,线路断路器数量少,还有部分油断路器在继续运行;0.4 kV系统,配电设备技术标准低,线路布局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延安市供电公司"一区两县"10kV线路125条,10kV线路分段开关208台,10kV公用配电变压器2423台,其中:市辖供电区公用配电变压器1042台,容量为42.27MVA,县级供电区公用配电变压器1381台容量为60.2MVA。经过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中西部农网完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实施,延安市"一区两县"农配网网络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  相似文献   

12.
正1形成低电压的主要原因(1)台区供电半径大,导致压降大,电压低。按照有关规定,低压供电台区供电半径不宜超过500 m,但是我国大部分山区和丘陵地带居民居住分散,尽管在农网改造时,供电企业已本着"小容量、密布点"的原则,尽量考虑多设置配电变压器布点,但受农网改造资金限制,农村尤其是山区部分台区不同程度存在超供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原则与重点(一)建设(改造)原则1.选择负荷技大、问题较多、见效明显的电网进行改造,且63千伏、10千伏和0.4千伏设备同时进行,做到一步到位。2优先改造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三类”设备;重点改造供电半径过长、高能耗设备多、“卡脖子”现象严重、电网损失过大的供电区;逐步进行电网结构性的调整,科学合理规划线路走向,增加63千伏变电所和配电变压器的布点,提高供电能力。3建设(改造)后的农网要使63千伏供电半径不超过80千米,10千伏供电半径不超过15千米,04千伏供电半径不超过500米。10千伏高压损…  相似文献   

14.
农村低压电网无功管理的措施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安装位置,使农网布局趋向合理。要点是对台区布局尽量达到“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按用户分布情况适当增加小容量的台区,使台区分布渐趋合理,减少“大马拉小车”现象,缩短供电半径,降低线损。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县域经济的强劲发展,农村低电压、供电卡脖子等问题日益突出。笔者现结合湖北省十堰供电公司实际,就低电压现象成因和治理重点工作谈点浅见。1低电压现象成因1.1因农网基础薄弱造成低电压现有农网设备设施多运行年限长,高压变电站布点不足,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线径小且老化严重。因线路输送距离长、线路输送容量小、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等造成低电压现象较多。根据统计,农村地区户均容量低于0.8 kVA的占比65%,低压供电半径超标比例86%,低压主干线截面积不符合标准的占比75%。  相似文献   

16.
1 我国配电网发展的基本状况我国配电网系统按传统概念分为城网和农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 ,部分地区农网与城网的差距缩小 ,但经济发达的程度差别还是存在。城网供电负荷相对集中 ,供电环境较好 ;农网供电范围较大 ,线路半径长 ,事故机率高且查找困难。近年来供电部门对配电网的设备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造和更新 ,选用了新型的配电设备如真空、SF6 断路器 ,但新设备主要应用于变电所中 ,对事故多发的户外配电线路并没有太大改变。因此 ,为了提高整个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建立以配电线路故障自动隔离 /恢复供电为目标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电网的改造提高了农村电网的安全水平和供电能力 ,降低了线损 ,在逐步实行“同网同价”后 ,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 ,促进了农村用电量的增长 ,对扩大内需消费 ,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农网改造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现提出供探讨。1 存在的问题(1)  10 k V网架结构仍不合理 :我市除两个乡外 ,其他乡镇所在地都有一座35 k V变电所作为供配电中心 ,但其地理位置大多不在行政区范围的中心 ,变电所到各村的供电半径较大 ,特别是一些边远山村供电半径甚至超过 2 0 km以上 ,变电所 10 k V出线虽为辐射形 ,但同一走向不可能架设多…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农村10kV配电线路采取中性点不接地“三相三线”供电方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减少了线路损耗,增强了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降低了跳闸率。  相似文献   

19.
最近 ,笔者用了近 2个月的时间 ,对所辖范围内公用变的线损等用电情况 ,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发现通过第一期农改后 ,绝大部分台区改造得比较到位 ,从配变布局 ,线路走向 ,负荷安排等较为合理。“三大指标”(即线损率、电压质量、供电可靠性 )均能达到要求。但是 ,还有少数台变 ,还未改造到位 ,各项指标达不到要求 ,特别是线损指标。通过实际调查和运行两年的资料来看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配变布点少在农村用户居住的村庄相对较为散落 ,配电变压器布点偏少 ,低压线路就要架设得远 ,也就造成供电半径长。供电半径越长 ,电压就越低 ,线…  相似文献   

20.
<正>10 k V配电网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直接输送电能为用户供电,其运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农村居民用电负荷的增大,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电网投资,实施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如何在电网改造中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10 k V配电线路的规划设计工作至关重要。1 10 k V农村配电网现状分析(1)部分线路运行时间长,供电半径长、线径小、老化严重,耐久性和机械强度不能满足要求。(2)线路路径规划和导线截面积选择不合理、近电远送、电网接线复杂,10 k V配电线路迂回供电,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