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舶余热回收现状及吸附制冷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热管式余热蒸汽锅炉和热水器在船舶上已得到成功应用。渔船余热回收的吸附式制冷系统也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文章着重介绍回收船舶尾气余热的热管蒸汽锅炉系统、吸附式制冷的空调系统、冷冻水系统、制冰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量,缩小吸附床的体积,并选择合适的化学吸附制冷工质对,在分析国内外吸附制冷系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采用了多发生器吸附制冰系统。对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吸附床内的单元管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单元管传热热阻对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还对减小各部分热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基于此,对多发生器制冰系统进行了制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烟气与单元管的对流换热热阻占总热阻的89%,而船舶尾气余热吸附制冰系统的性能参数可达25%。  相似文献   

3.
1.前言冰蓄热是一种新奇的设想,但并不是一种新技术。自从冷冻机开始应用于空调系统以来,大约在1930年,美国就有人提出了这一设想。例如,在教堂、剧场以及乳制品工厂中,只有在很短的时间内需要集中负荷,这时如采用冰蓄热技术,则可减小冷冻机容量,因而可减少设备费用。教堂可说是一最典型的例子,因为它需要空调的时间不过是礼拜天的5  相似文献   

4.
针对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方案论证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开发了一款组态式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仿真软件。对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进行结构划分,并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并封装形成模型库。使用Matlab/GUI开发界面层,用M语言对Simulink模型进行调用与控制。使用SQL Server 2008创建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取和管理功能。基于该软件对某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组态式的图形化建模,并设计了典型工况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仿真模型较好预报了实船运行工况。由此可见,该软件可有效验证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深海载人平台空调舱室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和MATLAB仿真程序,分析了典型航行工况下舱室隔热层厚度、空调设计风量及开启时长、舱内平均风速和舱内蓄热体蓄热能力4方面因素对舱内温度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隔热层的厚度可将定深作业阶段的舱内温度稳定在人员舒适范围,避免空调长时间运行;合理选择空调设计风量和下潜阶段的开启时长,既可以起到节能降噪的作用,又可以保证温度不超出允许范围;舱内平均风速的变化对舱内温度影响不大;增加舱内蓄热体总热容和传热面积,可以减小舱内温度波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修船》2017,(2):49-52
文章根据间接冷却式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项目实例为基础,详细分析了间接冷却式空调系统的设备选型及系统设计要点,通过该类型空调系统在海洋石油平台的首次应用,不仅解决了暖通空调设备噪声对人员危害的问题,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和温控精度,更对海洋工程领域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完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立深海载人平台空调舱室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和Matlab仿真程序,分析典型航行工况下舱室隔热层厚度、空调设计风量及开启时长、舱内平均风速和舱内蓄热体蓄热能力4方面因素对舱内温度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隔热层的厚度可将定深作业阶段的舱内温度稳定在人员舒适范围,避免空调长时间运行;合理选择空调设计风量和下潜阶段的开启时长,既可以起到节能降噪的作用,又可以保证温度不超出允许范围;舱内平均风速的变化对舱内温度影响不大;增加舱内蓄热体总热容和传热面积可以减小舱内温度波动。  相似文献   

8.
蒸发式空调系统是一种新的空调应用系统,其使用具有一定的条件。在本文中,采用焓湿图对武汉市空调季节的气象进行统计与分析,指出了蒸发式空调应用应以室外平均湿球温度是否超过30℃的气候条件作为判断条件,并且蒸发式空调适合于风速没有限制、夏季室内发热量不大、冬季室内发热量大的场合。笔者认为,类似武汉地区采用水帘空调是完全可行的,有较大的经济性与广泛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9.
吊舱式全回转电力推进器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屹  聂文天 《江苏船舶》2007,24(6):28-29,37
介绍了吊舱式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的发展情况、应用范围及典型结构,分析了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的特点及当前几种主流产品的情况,指出了吊舱式推进系统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我国大力发展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已有消防水池,时广州港某港区综合办公楼的常规空调系统改造成水蓄冷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实施此改造方案,可以转移部分白天电力负荷,节省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1.
VAV技术在船舶空调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成良  刘万松 《船舶》2000,(1):33-36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属于全空气式的一种空调系统,已在国外陆用空调领域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思想被广泛推广,在船舶空调领域实施这一空调方式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本文作了初步分析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尹涛 《船电技术》2007,27(5):303-306
本文分别从市场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相对于传统机械推进系统的巨大优势,提出了随着环保观念、电力电子技术以及高温超导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未来十五到二十年后,吊舱式全电力推进系统将会成为船舶动力系统的主流模式,并且市场份额有望占据船舶推进系统的半壁江山.文章还分析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在发展国产化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上的有利条件,提出了预研、技术引进、跨行业整合等加快产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船舶电力监控系统的自主可控,借助国产化软硬件平台,提出一种基于中标麒麟操作系统的船舶电力监控系统软件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兆芯中央处理器"的软硬件模式,在Qt5集成开发环境中开发实现.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船舶电力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对于解决我国船舶监控领域关键系统的数据安全问题,提升系统的自主可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SIMOTION的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通过SIMOTION的硬件SINAMICS和软件SCOUT对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进行了组态与设计,应用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获得精确和平滑的转速控制,最小的转矩脉动,以至最小的机械磨损。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了基于SIMOTION的半潜船吊舱式电力推进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SIMOTION吊舱式电力推进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5.
详尽介绍了全回转舵桨合一、吊舱式电力推进的性能及电力推进系统的组成,并结合我国首艘成功采用吊舱式电力推进装置船舶的实施效果,阐述了电力推进技术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吊舱式电力推进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的结构、特点以及应用现况.分析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的前景,指出我国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耀  金焘  张荣  陈次祥  刘莉飞 《船舶工程》2010,32(2):47-50,38
船舶电力电子装置采用PWM整流器作有源前端,可以大幅改善其谐波特性,提高功率因数.文中建立了基于RT-LAB平台的PWM整流器硬件在环实时仿真系统,并对主电路及其基于TI TMS320F2812 DSP的控制器进行了测试.利用该系统进行电力电子装置主电路及其控制系统开发,能够快速获得可信的实验结果,可显著提高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8.
冯成 《船电技术》2009,29(7):60-63
本文分析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研究内容、系统仿真方法和实现途径,提出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新的研发思路,针对性的提出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数字化开发环境的建设方案,利用MATLAB和dSPACE构建数字化开发环境,实现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从全数字实时仿真到系统实现阶段的研发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船舶推进的两种方式:常规机械直接推进与电力推进。指出电力推进系统在渔业科考船应用的优势。分析了电力推进系统中两种类型变频器的工作原理:DFE整流前端变频器和AFE整流前端变频器,并进行了性能比较。认为AFE系统体积重量更有优势,DFE系统具有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20.
王弢  杨小满 《船舶》2017,28(z1)
空调末端布风器的形式直接影响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进而影响空调系统的舒适度。由于科考船的公共处所送风量大,净高低的特点,常规的末端送风方案难以满足这种特殊环境下的高舒适度要求。文中介绍了"雨降式"空调送回风系统在科考船公共场所上的应用,实践表明这种气流组织型式用于这类场所的空调系统,可有效改善场所的热舒适度水平和整体美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