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文志  孙烈  陈轩  王东海  张钲  白峰  潘明 《临床荟萃》2004,19(9):488-490
目的 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 CRP)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138例冠心病患者 (2 8例急性心肌梗死 ,6 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4 4例稳定型心绞痛 )及 2 8例非冠心病对照组的hs CRP的水平 ,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学分析 ,比较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及不同形态斑块的hs CRP水平。结果 血清hs CRP在急性心肌梗死组 (16 .2 5± 1.2 7)mg/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11.4 1±4 .89)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 (4 .82± 3.94 )mg/L和非冠心病组 (2 .70± 1.95 )mg/L(P均 <0 .0 5 )。血清hs CRP在Ⅱ型斑块组中的水平 (14 .5 0± 4 .6 6 )mg/L明显高于其他型斑块组 (6 .82± 5 .6 3)mg/L及非冠心病组 (2 .70± 1.95 )mg/L(P <0 .0 1)。结论 血清hs CRP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冠状动脉造影斑块分型结合hs CRP水平 ,可较好地估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E-selectin,SES)、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1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和20例对照组患者(阵发性室上速)。分别检测各组患者SES及CRP的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并与其SES及CRP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的SES犤其值分别为(99.29±15.04),(97.46±11.33),(78.48±18.93)μg/L犦及CRP犤其值分别为(6.73±1.44),(5.31±1.08),(4.13±1.11)mg/L犦的水平高于对照组犤SES为(62.76±8.23)μg/L,GRP为(3.28±0.67)mg/L犦。②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ES及CRP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其值明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ES水平相近,急性心肌梗死组CRP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insufficiency,ACS)患者SES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82,P<0.01),CRP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不相关。结论:SES,CRP是冠心病病情监测和评价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非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变化,以期发现这种变化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态及病情预测意义。方法:选取西京医院心内科2003-11/2004-05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例(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未患冠心病者22例(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IL-18,hs-CRP水平犤(55.90±25.85)μg/L,(7.22±6.90)mg/L;(64.35±37.58)μg/L,(18.53±22.96)mg/L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对照组犤(33.02±15.06)μg/L,(1.07±0.67)mg/L;(19.35±5.76)μg/L,(0.59±0.39)mg/L犦(t=4.23~6.54,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3.22,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L-18与hs-CRP相似,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指标之一,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浓度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 ,探讨CRP是否为ACS的一种危险因子。方法 测定ACS患者和对照组血清CRP浓度 ,同时检测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子并与CRP一起做Logis 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ACS患者血清CRP浓度〔(18.5 0± 2 3.98)mg/L(SE 2 .5 1,n =91)〕显著高于对照组〔(3.89± 7.14 )mg/L(SE 0 .5 1,n =194 )〕 (P <0 .0 1)。②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性期患者CRP浓度〔(18.6 5± 2 4 .12 )mg/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CRP浓度〔(17.95± 2 4 .10 )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 (SAP)CRP浓度〔(3.94± 7.5 0 )mg/L〕、AMI患者恢复期〔(5 .93± 13.0 7)mg/L〕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4 .5 7± 8.2 7)mg/L〕(均P <0 .0 1) ;SAP患者、AMI患者恢复期和OMI患者之间CRP浓度无差别 (P >0 .0 5 ) ,并与正常人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③每增加CRP 5mg/L ,ACS发生危险增加到近 2倍 (用Logistic回归 ,OR =1.6 5 ) ,故CRP是ACS一种潜在决定因子。结论 血清CRP浓度升高与ACS有极大的相关性 ,并提出CRP是ACS的一种新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3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冠心病分类,将其分成3个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5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36例。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三组冠心病患者以及对照组健康人群血清的 hs-CRP 水平。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 hs-CRP 水平为(5.4±3.1)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 hs-CRP 水平为(8.6±4.2)mg/L;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 hs-CRP 水平为(21.8±10.3)mg/L。三种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 hs-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清 hs-CRP 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且两者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hs-CRP 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对患者血清 hs-CRP 的检测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为临床医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与C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的相互关系 ,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了 5 4例冠心病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 0例 ,稳定型心绞痛 18例 )血清肺炎衣原体DNA ,选 2 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 ,同时用免疫浓度法检测各组血清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 ,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组肺炎衣原体DNA阳性率分别为 81.3%、75 %、6 6 .7% ,与对照组 2 5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RP浓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并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CRP浓度和纤维蛋白原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96 2 ,P <0 .0 1) .结论∶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明显增高 ,肺炎衣原体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和凝血机能增强在冠心病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42例冠心病患者(CAD)和2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SCAD)的血脂、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白细胞(WBC)含量,CAD组患者又分为三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1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7例.比较CAD和SCAD组之间,AMI、UAP、SAP与SCAD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CAD和SCAD组之间的血脂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CAD组的CRP、FIB和WBC水平明显高于SCAD组(P<0.05);AMI、UAP组的CRP、FIB和WBC水平明显高于SCAD组;但SAP和SCAD组之间的CRP、FIB和WBC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与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徐会圃  刘长梅  冯义柏 《新医学》2003,34(12):729-730,75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5名健康体格检查者为研究对象,用高效液相色谱及荧光法检测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并作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浆高半胱氨酸、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9±6)μmol/L、(13.2~36.4)21.3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3±3)μmol/L、(1.0~9.5)5.1mg/L及对照组(10±3)μmol/L、(0.9~8.2)4.8mg/L,P<0.05,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712,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高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可作为早期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36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2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 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28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含量,并与40例健康人作比较,同时探讨hs-CRP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和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组血清hs-CRP浓度分别为(2.58±1.12)mg/L、(6.31±3.58)mg/L、(16.42±7.81)mg/L、(5.26±3.47)mg/L,与对照组(1.06±0.64)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UAP组中CK、CK-M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K、CK-MB呈显著增加(P<0.01).结论 hs-CRP不仅与冠心病发生有关,其水平还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临床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分类、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E-选择紊(soluble E-selectin.SE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1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和20例对照组患者(阵发性室上速)。分别检测各组患者SES及CRP的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lli评分,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并与其sEs及cRP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的SES【其值分别为(99.29&;#177;15.04),(97.46&;#177;11.33),(78.48&;#177;18.93)μg/L】及CRP【其值分别为(6.73&;#177;1.44),(5.31&;#177;1.08),(4.13&;#177;1.11)mg/L】的水平高于对照组【SES为(62.76&;#177;8.23)μg/L,GRP为(3.28&;#177;0.67)mg/L】。②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ES及CRP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其值明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ES水平相近,急性心肌梗死组CRP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mnary insufficiency,ACS)患者SES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lli评分呈正相关(r=0.682。P&;lt;0.01),CRP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lli评分不相关。结论:SES.CRP是冠心病病情监测和评价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非侵人性指标;在ACS中,SES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BP)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关系。方法:测定ACS患者4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2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以及20例非冠心病对照者血清CB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冠脉综合症各组CBP水平无显著性增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包括非ST段拾高心肌梗死)CRP浓度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与血清CBP水平关系不甚密切。CBP浓度可能不适合作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6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8例,选择45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ACS组CRP高于对照组,其中AMI亚组CRP明显高于UAP亚组与对照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尤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示CRP可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血清Hcy、CRP水平与AC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24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66例)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58例),以5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测定各组血清Hcy、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UA组(16.08±5.17)μmol/L、AMI组(21.67±7.38)μmol/L,与对照组(10.11±4.15)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UA组(29.65±15.87)mg/L、AMI组(58.14±21.17)mg/L,与对照组(8.06±4.86)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测定血清Hcy、CRP水平可能对ACS的预防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妊娠血浆相关蛋白A(PAPP-A)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23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PAPP-A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0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另30例为非冠心病,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学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及不同形态斑块的PAPP-A水平。结果血清PAPP-A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为(26.13±4.65)mIU/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20.37±5.78)mIU/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2.82±3.94)mIU/L和非冠心病组(10.70±2.86)mIU/L(均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P<0.05)。血清PAPP-A在Ⅱ型斑块组中的水平为(24.52±4.82)mIU/L,明显高于其他型斑块组(16.82±5.37)mIU/L及非冠心病组(10.70±2.86)mIU/L(均P<0.01)。结论血清PAPP-A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病变中的表达特性   总被引:67,自引:3,他引:67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变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 (hs CRP)的表达特性。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 (超敏 )比浊法 ,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 340名、冠脉造影患者 341例、心肌梗死患者 86例血清hs CRP。结果  (1 )健康对照组hs CRP呈明显的偏态分布 ,hs CRP中位数 :0 45mg/L ,95 %位数 :3 0 7mg/L ,经对数转换hs CRP均数为 (0 76± 1 2 9)mg/L ,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别。 (2 )冠脉造影阳性组 (2 1 4例 )hs CRP :(2 1 8± 2 71 )mg/L ,冠脉造影阴性组 (1 2 7例 )hs CRP :(1 46± 1 66)mg/L ,差异有显著意义(t=2 638,P <0 0 1 )。急性心肌梗死组hs CRP :(6 0 8± 4 55)mg/L。脉造影阳性组hs CRP随阳性支数增加而增高。hs CRP对冠心病的临床评价ROC曲线下面积为 0 81 0。结论 hs CRP对健康人心血管病变的存在和发生心血管意外预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余书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6):643-644,646
目的分析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分别检测115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1例)血清中cTnI、IMA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TnI、IMA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cT-nI、IMA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cTnI、IMA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且其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冠心病早期发现的指标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脂蛋白(a)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因胸痛或胸部不适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94例,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诊断分成非冠心病组(NCHD,221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组(SAP,58例);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215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14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6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35例),测定各组血浆Lp(a)浓度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NCHD组、SAP组和ACS组Lp(a)测定值分别为(166.33±41.92)mg/L、(222.34±44.83)mg/L、(280.32±56.64)mg/L。ACS组Lp(a)测定值明显高于SAP组(F=9.26 P<0.01)和NCHD组(F=8.13,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Lp(a)浓度较之稳定型心绞痛和非冠心病明显增高,提示血浆Lp(a)增高不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可能是急性冠脉事件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38例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并进行血清胆红素与血脂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呈负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方法对62例ACS病人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清中CR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急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CR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病人CRP升高对提示心肌缺血损害、鉴别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两者的关系。方法对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正常对照各25例病人进行血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不稳定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脂联素明显减低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脂联素为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