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万芬 《现代护理》2006,12(29):2761-2762
目的探讨临床用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降低临床护理人员的操作风险。方法通过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相遇出现絮状反应,对影响临床用药安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用药安全问题的发生。结论充分认识用药安全问题给广大患者带来的危险以及给临床护理人员带来的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护理人员操作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10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外周的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的成功经验,熟悉和掌握此项穿刺技术,提高临床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供患者更为安全的给药途径,同时降低护理人员的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临床新药的不断推陈出新、种类繁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合理配伍现象较前更易发生.为了杜绝和避免由于药物配伍禁忌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以专业知识为指导,通过识别神经外科老年患者存在或潜在的用药风险,指导临床安全用药.结果 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用药风险意识明显增强,患者的用药风险大大降低.结论 避免了用药护理缺陷,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余时智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386-1386,1394
目的 总结在眼科使用荧光素钠注射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946例使用荧光素钠注射液的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总结降低该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结果 本组检查时3例出现散在的荨麻疹;4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打喷嚏;无1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及过敏性休克.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该药物在检查过程中具有的潜在风险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应用范围和不良反应的讨论,提高临床安全与合理应用该药的意识。方法:综述了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典型病历和可能发生的原因。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是临床有效药物,药品不良反应明显存在。结论: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必须重视个体化用药,存在心、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和高龄患者应降低用药剂量,并注意适当减少用药时间,以保障该药使用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护理职业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的行动过程[2].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不但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而且降低了医院在社会中的信任度.护患纠纷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还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管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护士静脉输液时告知药物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风环  郑红  侯爱华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4):2284-2286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是静脉给药的直接执行者,为保证合理准确安全有效地给药,护士必须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相关知识,正确评估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和反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防止和减少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178-318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麻醉恢复室使用羟考酮注射液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视觉模拟评估值超过7分的患者64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32例,试验组患者予以羟考酮注射液5mg稀释至5ml后静脉给药,对照组患者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5ml静脉给药,应用视觉模拟评估法分析患者疼痛情况。并统计用药前后每间隔5min的NT评分,同时密切关注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用药5min后VAS分数明显降低,于20min后降低至0分;对照组患者在用药10min后VAS分数升高到10分,并维持至离开麻醉恢复室;试验组患者在给药10min后出现NT值得一过性降低,但很快就恢复到原先水平;实验患者生命体征在用药后未出现明显改变,未延长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多。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PACU使用羟考酮注射液镇痛效果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明显增多,能够在PACU的镇痛管理中广泛开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开放床位815张,护理人员493人,承担护理专业的临床实习任务,每年接收临床实习护士60~100人,实习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不可避免.护理的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和医疗纠纷的风险,使护理过程的风险增加[1].我院在关注实习护士的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方面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玉乐  李凡  刘爱辉  贠欣  张静  卢燕  解宗梅 《护理研究》2014,(35):4436-4437
<正>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是医嘱的执行者,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参与病人用药的全过程,其行为直接影响病人的用药安全。急诊科病人病种多样、病情复杂、用药繁多、人员流动性大、输液量大,治疗环境嘈杂拥挤,护理人员工作繁忙琐碎,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增加[1]。为进一步规范用药操作流程,有效降低用药风险事件,根据急诊留观区的工作特点,改进护理用药操作流程,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气管插管作为紧急打开气道的急救措施之一,在ICU广泛应用。但是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插管给患者带来恐惧和极度不适,插管过程中由于患者的不配合、躁动、屏气和呛咳等,不仅可延误插管抢救时机,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意外伤害的风险。丙泊酚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能减少患者的躁动和抵抗,不仅减轻对患者的伤害,而且缩短插管操作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但由于丙泊酚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整个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故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提高用药和插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临床新药的不断推陈出新、种类繁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合理配伍现象较前更易发生。为了杜绝和避免由于药物配伍禁忌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总结。2010年7月,我科在输液过程中观察到在使用北京利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甘草酸二胺与海南爱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时,2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手段,静脉输液从药物配制到给药的全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否则易造成医院感染.输液瓶口的消毒质量对用药安全有一定的影响.笔者临床工作中发现,曲克芦丁注射液与外用消毒剂碘伏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在查阅相关资料,尚无此类报道,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诊断"脑梗死".遵医嘱给予0.5%葡萄糖注射液250m1+曲克芦丁注射液240 mg静脉滴注,在配液过程中发现,曲克芦丁注射液接触输液瓶口余量碘伏后迅速发生反应,立即变成红色.  相似文献   

15.
外科临床工作中,大多数外伤患者需要输注抗生素,多数抗生素对胃黏膜有一定损害,针对这种情况,医生会给患者输注保胃的药物,例如法莫替丁注射液.2012年9~12月,我们为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现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与法莫替丁注射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为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7例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参考,为护士执行左氧氟沙星用药时血管的选择、避光等用药要求提供指引.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呼吸内科发生的17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临床表现最多见为瘙痒、红斑、注射部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停药后缓解.结论 临床应注意左氧氟沙星的合理应用,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用药的观察,选择弹性好的粗直血管穿刺,避光,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我科发现硫辛酸注射液与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为确保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后循环缺血,入院后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1+硫辛酸注射液0.6g静脉滴注,同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注射用盐酸氨溴索30 mg从茂菲滴壶内给药,发现茂菲滴壶内立即出现白色混浊液体,摇晃后未消失.随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混浊液体未输入患者体内,观察患者没有特殊不适.在2007年版《400种注射剂配伍变化快速检索表》中未查到硫辛酸注射液,查阅硫辛酸注射液说明书未注明与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8.
我科在微泵使用中尝试运用护理风险管理与流程管理,提升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微泵的护理风险识别与分析 1.护理技术的风险因素.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工作责任心差,对微泵的操作方法、使用技术不熟练,操作中调节失误、使用不当,操作不规范,问题故障处理不正确,操作告知不到位等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造成责任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护理风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统计分析508例病人中药热奄包安全问题发生率和发生原因。结果在508例患者中药热奄包中,病人安全问题发生率为2.17%;主要原因包括烫伤、外感风寒、过敏反应3个方面。护士安全问题主要是压力过大、烫伤。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时应对患者病情、药物过敏史、操作部位皮肤进行评估,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管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以减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参附注射液在本院各科室呼吸系统疾病中临床应用现状及用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临床科室使用参附注射液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共587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用法用量、原患疾病、疗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附注射液在我院临床各科室广泛应用,治疗疾病范围广泛并主要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应用参附注射液1~15d病例数最多,共407例;每日单次给药剂量多为100 m L;587例中有460例合并用药,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本院参附注射液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用药相对安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使用方法、疗程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