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河及绕阳河流域历史上发生重大洪灾时,受灾面积较大,受灾人口众多,灾情损失严重,开展辽绕防洪保护区洪灾损失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洪水淹没分析成果与空间展布式社会经济信息作为输入项,将GIS与以基于损失率的洪灾损失评估模型相结合,开展洪水淹没范围内不同社会经济财产类型的洪灾损失评估。其评估成果能够为区域的防洪预案制定、防洪工程调度运用、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科学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2.
辽绕防洪保护区是辽河流域重点防洪河段防洪保护区之一,做好该区域的洪水影响分析工作,可以了解洪水特性,开展灾情评估,分析洪涝水灾害的淹没情况。通过模型方法、洪源分析和量级确定、洪水损失估算方案等洪水影响分析,为合理制定防汛避险转移方案和编制洪水风险图等工作提供数据,为区域的防洪预案制定、防洪工程调度运用、抢险救灾、防洪效益评估、土地利用规划、洪水保险等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恩 《吉林水利》2016,(9):49-52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洪灾损失地理评估方法,对洪水淹没区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信息、洪水淹没特征等数据进行空间展布,结合不同淹没条件的洪灾损失率,计算洪灾经济损失。以辽宁省法库县辽河某段堤防溃堤为例,进行洪灾损失评估计算,得出超标准洪水条件下的洪灾经济损失。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用可靠,为科学、有效的指导防洪减灾工作及工程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洪灾损失评估系统的研究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艳  李娜  王杉  王静  张念强 《水利学报》2019,50(9):1103-1110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之一,每次大的洪涝灾害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开展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洪灾损失评估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地物空间叠加分析和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在GIS平台上集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洪水淹没数据,开发完成独立的洪灾损失评估系统,实现了受淹对象分析和损失评估的通用功能,可实时地对洪水淹没范围内人口和资产的受淹及损失情况进行快速而精细的评估。并在杭嘉湖区(沪)开展了应用实例研究,与实测调查统计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模型和方法评估的洪灾损失与实际相符,开发的相关系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能够为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太湖流域城市、人口和财富高度集中,对防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假定流域发生大洪水情况下,台风在太湖流域正面登陆,利用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数学模型,分析了风暴潮对太湖流域的防洪影响。该风暴潮将造成黄浦江干流、上游和嘉北地区水位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抬高,嘉北部分地区最高日均水位和瞬时水位大幅超过警戒水位,造峰期黄浦江上游地区洪水下泄不畅,可能会在黄浦江上游地区和嘉北地区产生洪涝灾害。建议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协调流域、区域、城市的防洪应对措施,通过强化和完善非工程措施,谋求防灾减灾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6.
山区性流域城镇和乡村分布在河流沿岸狭长地带,洪水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等特点。山区性流域洪水分析模拟、洪水风险快速评估技术的应用,对流域防洪规划、防洪工程设计及防洪预警、避险转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研究选取浙江省瓯江流域中游段为对象,通过水文分析、一二维水动力模型构建、设计洪水情景模拟及洪水风险评估等,分析瓯江中游青田段洪水淹没及风险。研究成果为山区性流域洪水模拟及风险评估、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夫夷水新宁县城河段一二维耦合模型,开展了洪水风险分析计算,评估了洪水影响及洪灾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考虑洪水影响社会指标和洪灾损失经济指标,提出了基于淹没人口风险期望和洪灾损失风险期望的新宁县城防洪标准优选方法,为城市防洪标准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借助“05·8”大洪水分析了辽、浑、太流域上清河水库、柴河水库、大伙房水库、观音阁水库等防洪工程在抗御特大暴雨洪水中的作用。估算结果表明,辽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防洪减灾效益为457.87亿元,大伙房、观音阁、清河、柴河等主要大型水库的防洪减灾效益达176.4亿元。  相似文献   

9.
利用DEM数据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洪涝淹没分析模块,将圩区概化为"零维调蓄单元",实现圩区的精细化模拟,与细化后的太湖流域水文水动力学模型耦合,建立能够可靠模拟太湖流域洪涝淹没状态的数学模型。选择2016年流域性暴雨洪涝资料进行模拟验证,与代表站实测水位及实际洪涝灾情分布对比表明,构建的洪涝淹没仿真模型可靠有效。针对梅雨与台风雨组合情景,采用该模型模拟了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状态,得出了科学合理的结果,为流域洪水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樊红霞 《人民珠江》2013,34(Z1):54-56
龙滩水电站是西、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骨干工程,防洪受益区主要为浔江、西江和西北江三角洲防洪保护区,绘制各区洪灾损失频率曲线,通过对所选典型洪水防洪效果计算,分析龙滩水电站多年平均防洪效益,并分析了重现1915年特大洪水和1994年大洪水的防洪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在洪涝仿真模型中计算河网及工程调度下的洪水演进,并综合考虑河道洪水与地面洪水的相互影响,本文建立了一维圣维南方程和河网汊点水量平衡方程组,按照preissmann四点差分格式进行离散,采用泰勒级数近似的方法计算了河网中跨河闸门在关闭、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三种状态下的过流能力,利用并修改了矩阵标识法求解方程组,研发了一维河网模拟模型;利用堰流公式建立一维河网模拟模型和二维洪涝仿真模型的连接,实现了一、二维模型的耦合。从文献中选择典型算例验证模型,模拟结果与文献相同。以长江、汉江和东荆河河网及杜家台和洪湖蓄洪区为工程实例,模拟的河网洪水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河道与两个蓄洪区的水量交换合理,证明新建立的一维河网模拟模型具备了对河网洪水演进的模拟能力,与二维模型耦合的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12.
寒区凌汛灾害的孕育、发生及演变与河道-堤防-泛区关联密切,凌汛灾害风险的科学评估与防控至关重要。以凌汛灾害风险“识别-计算-评估-防控”为主线思路,从凌汛成因与凌汛灾害特征、河冰及凌汛洪水数值模型、河道凌汛灾害风险评估、凌汛期堤防险情与溃堤淹没风险评估、凌汛灾害风险防控措施等五个方面,综述寒区河道-堤防-泛区凌汛灾害风险评估防控研究进展,并提出河道-堤防-泛区凌汛灾害链条效应及其驱动机制、河冰演变-凌汛壅水-堤防险情-泛区淹没风险链模型、河道凌汛壅水-堤防溃决-泛区淹没风险定量评估、堤防冻融险情演化动力机制及智能预测、凌汛灾害监测-预警-评估-防控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凌汛灾害“四预”数字孪生平台等方面是凌汛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或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可为寒区凌汛灾害风险的深入探究与科学管理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模拟西三洼蓄滞洪区洪水演进,对其洪水风险进行分析,以一、二维非恒定流控制方程为基本理论,采用有限体积法,结合西三洼地形资料及大清河流域水文资料,建立一、二维耦合的洪水演进数学模型。采用63·8洪水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基本吻合。对不同工况及重现期下的设计洪水进行洪水演进模拟计算并绘制洪水风险图。研究表明:该模型可模拟西三洼蓄滞洪区各分洪口门开扒时间、各时刻淹没面积、淹没水深及滞洪量等水情信息及其变化过程;规划情况(增加安全区)的滞洪总量大于现状情况滞洪总量;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西三洼蓄滞洪区77%地区都遭受洪水侵害,其中57%区域为危险区,11%区域为重灾区,5%区域为中灾区。研究成果可为防汛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洪减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洪水识别与洪水资源利用约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太湖流域出现了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三者并存的局面,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托防洪工程体系和河湖水系,完善洪水调控方式,促进洪水与水量、水质调度相结合,对于强化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太湖流域洪水特性的基础上,结合降水和水位等要素,划分了太湖流域“洪水期”,从水量平衡角度识别和解析了太湖流域洪水过程,阐明了太湖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实质,提出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及水环境安全约束条件,初步总结了太湖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识别体系,为开展太湖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和改善流域洪水调控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总结近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洪涝灾害造成损失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损失定量评估所需的合理空间尺度分析,研究了分别适合于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经济资料空间展布方法和社会经济空间数据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洪涝灾害损失定量评估模型。模型考虑了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受灾体的分类、淹没水深、淹没历时,预警时间等因素对洪涝灾害损失的影响。模型可以用于洪涝发生前损失的预估以及洪涝灾害发展过程中的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16.
基于PP-云模型的河道治理工程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河道治理工程效益评价方法的不足,通过对效益评价涉及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基于投影寻踪(PP)-云模型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选择13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采用云模型计算主观权重,投影寻踪法计算客观权重,最后通过条件云发生器计算指标隶属度,确定治理工程的效益评价等级。将上述评价模型应用于南京市农花河河道治理工程,计算结果表明,农花河治理工程整体效益较好,其中居民满意度、景观效益等显著提升,今后治理主要方向为污染源控制及水土保持。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符合,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为指导决策者进行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信息格网的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洪涝灾害在我国一直都很严重,在防汛指挥调度和抢险救灾等工作中急需一套适用、易行、可靠的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文中通过建立空间信息格网模型进行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并对洪灾损失率给出计算公式,在2003年淮河流域洪水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对蒙洼蓄洪区进行了洪涝灾害损失评估,结果表明,基于空间信息格网的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是可行的、适用的。  相似文献   

18.
探究乡镇中小河流防洪工程评价模式,对完善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西河三龙段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选取了13 个乡镇河流防洪工程效益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西河三龙段在防洪工程建设前后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西河三龙段防洪工程发挥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防洪工程综合效益中的权重占比分别为0.442 9、0.387 3 和0.169 8。同时,防洪工程建设后综合效益由原来的较差等级(隶属度0.299)改善为较好等级(隶属度0.686),西河三龙段的防洪工程各项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