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脐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胰岛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足月新生儿脐血瘦素、IGF-I、IGF-II和胰岛素水平,根据胎龄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将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和大于胎龄儿(LGA)3组,采用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估测胎儿生长发育状态。结果:LGA组脐血瘦素、IGF-I和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AGA组(12.03±1.22vs7.11±1.00,70.21±3.23vs43.48±0.96,4.03±1.12vs3.19±0.92),SGA组脐血瘦素、IGF-I和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AGA组(2.66±1.03vs 7.11±1.00,22.13±5.98vs43.48±0.96,2.34±3.63vs3.19±0.92);脐血瘦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呈显著正相关,LGA和AGA组脐血IGF-I和胰岛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呈显著正相关,LGA和AGA组脐血瘦素水平与IGF-I和胰岛素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脐血瘦素、IGF-I和胰岛素水平与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存在相关性,提示瘦素、IGF-I和胰岛素在胎儿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小于胎龄儿(SGA)6月龄前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情况,为SGA的早期喂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146人构成连续随访队列,其中SGA 63人,适于胎龄儿(AGA)83人,分别在3月龄、6月龄(早产儿为矫正胎龄后的3月龄、6月龄)对其进行体重、身长和头围的测量以及膳食调查。结果 SGA组3月龄每日能量摄入量[(87.70±15.82)kCal/(kg·d)]大于6月龄[(80.40±14.48)kCal/(kg·d)],差异有统计学(F=11.260,P=0.001),但均低于推荐摄入量90 kCal/(kg·d);SGA组3月龄每日能量摄入量与AG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333,P=0.740),6月龄大于AGA组(LSD-t=3.672、P<0.001)。SGA组3月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小于6月龄[(10.65±2.94)g/d vs.(12.81±3.15)g/d,F=36.770,P<0.001],均高于推荐摄入量9 g/d;SGA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3月龄小于AGA组(LSP-t=-2.023,P=0.045)、6月龄与AG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072,P=0.943)。结论 SGA维持正常的体格生长需要较高的蛋白质,而不需要高于推荐值的能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内发育迟缓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5-2017年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出生并在儿童保健科建立专案管理的符合入组条件的449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其中小于胎龄(SGA)儿91例,适于胎龄(AGA)儿358例;同期随机抽取300名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并对三组儿童进行体格发育监测及个体化喂养指导,随访至纠正12月龄,分析SGA组与AGA组后期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以及三组儿童生长速率之间是否存在不同。 结果 1)早产儿生后不同月龄体重、身长、头围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月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χ2SGA=24.242,46.761,9.891,P<0.05;χ2AGA=17.536,45.763,13.829,P<0.05);2)相同月龄SGA组与AGA组体重、身长、头围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纠正6个月以内SGA组、AGA组、足月儿组三组之间生长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生后呈追赶性生长,SGA早产儿的追赶趋势最强,但有20%的SGA早产儿在1岁时仍存在体格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母血、脐血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factor,EGF)与脐血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A)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收集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组(18例)、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组(20例)、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组(17例)的脐血5ml及其母产后第2d肘静脉血2ml,酶联免疫法测EGF、ACA-IgG和ACA-Ig M。【结果】①SGA组脐血EGF含量显著高于AGA组、LGA组(P<0.05),胎儿出生体重与胎儿自身EGF水平呈现明显负相关(r=-0.573,P<0.001),胎儿出生身长与胎儿自身EGF水平呈现负相关(r=-0.343,P<0.05);②SGA组母血EGF含量明显低于AGA组、LGA组,胎儿出生体重与母亲血EGF水平呈现正相关(r=0.391,P<0.05),胎儿出生身长与母亲血EGF水平无相关(r=0.264,P>0.05);③母血与脐血E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新生儿ACA-IgG阳性与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 UGR)、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的发生有关。【结论】胎儿体重与母血和胎儿EGF水平变化有关,胎儿身长与胎儿EGF水平变化有关,证实EGF对胎儿的调节作用;脐血ACA-IgG与I UG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大于胎龄儿的相关围产因素及其近期不良结局的情况,为大于胎龄儿新生儿期的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 年1—5 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81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大于胎龄儿相关围产因素进行分析;用χ2检验分析大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近期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大于胎龄儿危险因素是母亲孕晚期体重指数 (BMI>23.9 kg/m2,OR=1.139,95%CI:1.082~1.198,P<0.001),甘油三酯 (TG≥2.3 mmol/L,OR=1.115,95%CI:1.020~1.219,P=0.016)、男性婴儿(OR=1.089,95%CI:1.050~1.129,P<0.001)及新生儿胎龄(OR=1.403,95%CI:1.205~1.634,P<0.001);大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转入新生儿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 vs. 12.4%,χ2=0.239,P>0.05)。结论 应积极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晚期的BMI及TG水平,对胎龄大以及男性婴儿需警惕大于胎龄儿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大于胎龄儿近期结局与适于胎龄儿无明显差别,应着重于其日后远期不良结局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母血脐血胰岛素、糖脂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定小于胎龄儿 (SGA)、适于胎龄儿 (AGA)、大于胎龄儿 (LGA)母血脐血胰岛素 (INS)、糖脂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探讨不同宫内环境下胎儿INS、糖脂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 均选取无明显产科并发症的剖宫产母亲及其新生儿 ,其中SGA 2 0例 ,AGA 2 7例 ,LGA 2 1例。采用ELISA法测定INS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 (Glu) ,大型生化仪测定甘油三脂 (TG)和胆固醇 (CHOL)。 【结果】 ①LGA组母血脐血INS水平明显高于SGA组和AGA组 (P <0 .0 5 ) ,SGA组与AGA组母血脐血之间IN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LGA组母血TG水平明显高于SGA、AGA组 (P <0 .0 5 )。SGA组脐血TG水平明显高于AGA和LGA(P <0 .0 5 ) ,三组母血脐血血糖、CHO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②母血与脐血INS、TG、CHOL、血糖水平之间无相关性 ;母血INS水平与胎儿的体格发育指标无相关性。③SGA组母亲孕前体块指数 (BMI)明显低于AGA组及LGA组 (P <0 .0 5 ) ,后两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GA组母亲孕期体重增加明显高于SGA组及AGA组 (P <0 .0 5 )。母亲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身高与胎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结论】 不同的宫内环境引起胎儿内分泌及代谢的改变 ,SGA儿的TG水平明显升高及LGA儿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岁以内的追赶生长特点,研究其追赶生长规律。方法 按照纳入和剔除标准,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252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1岁时体重、身长Z评分与出生时Z评分之差(△Z)的大小,△Z>0.67定义为婴儿期出现追赶生长;并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之间追赶生长的差异。结果 纳入252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婴118名(46.8%),女婴134名(53.2%);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婴儿期体重(kg)增长(Z评分为1.41±0.83)、身长(cm)增长(Z评分为0.82±0.76);80.5%在婴儿期出现体重追赶生长,62.7%出现身长追赶生长;不同性别之间的体重和身长的追赶生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3、1.082,P>0.05);适于胎龄儿体重追赶生长较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比例高(χ2=8.552,P=0.014)。结论 大部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第一年出现追赶生长,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和生长发育监测,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早产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高危因素、发病情况的差异,为早产SGA进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l月-2017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 37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分为SGA组(675例)与AGA组(695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围生期高危因素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SGA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出院体重、出院身长均小于AGA组,住院天数较AGA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11.62、-7.12、-5.25、-5.72、-2.1、4.46,P<0.05);2)SGA组其母系高龄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异常、剖宫产与AGA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841、170.937、19.558、92.719,P<0.05);3)早产SGA组并发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肌损伤、喂养不耐受、肺炎、败血症、低血糖、低甲状腺素血症的比例高于A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65、4.162、6.035、3.97、5.180、5.21、4.71、5.031,P<0.05);4)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OR=5.64,95%CI:1.28~16.16)、胎盘异常(OR=3.65,95%CI:1.16~7.69)、多胎妊娠(OR=2.89,95%CI:1.05~8.84)是早产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胎儿宫内监测,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对孕母进行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早产SGA的发生;加强早产SGA的监护治疗,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早产儿早期血清蛋白生化指标在评价早产儿营养状态的价值。方法 选择早产儿263例,将其中全部适于胎龄(AGA)早产儿(207例)分为28周≤GA≤34周组及34周<GA<37周组;将263例28周≤GA≤34周及34周<GA<37周两组早产儿分别分为小于胎龄(SGA)及AGA进行比较;根据出生体重分为≤2 000 g组,>2 000 g组。所有早产儿于出生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水平,并计算血清前白蛋白质量(SPMPA),统计所有早产儿住院时间。结果 小胎龄组SPMPA、ALB、GLO明显低于大胎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胎龄组PA亦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000 g组SPMPA、ALB显著低于>2 000 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及GLO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SPMPA均明显低于AGA(P<0.05);胎龄越小、体重越低,住院时间越长,且SGA住院时间明显增加(P<0.05);SPMPA与出生体重呈明显正相关(r=0.540,P<0.05)。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血清前白蛋白质量、白蛋白水平越低;SPMPA是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及营养状况最敏感的指标,还可作为区分SGA和AGA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湖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及预后,以便早发现ROP患儿的高危因素,从中筛出严重ROP患儿使其得到及时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 000 g及34~37周合并有吸氧、窒息、宫内感染等高危因素的早产患儿784例,采用Ret Cam Ⅲ对眼底进行筛查。结果 78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病率为11.23%,发生ROP患儿手术率13.48%。ROP的发病率与出生体重(F=58.78,P<0.01)、出生胎龄(F=24.05,P<0.01)及出生8周后体重增长率缓慢有关(F=3.605,P<0.05)。严重ROP因素分析显示出生孕周与出生体重以及连续7 d以上的吸氧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体重增长率缓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P的发病率与出生体重、胎龄、长期吸氧及出生后体重增长缓慢有关,预后与出生后体重增长缓慢无关。应在眼科筛查中密切注意患儿全身的生长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晚期早产儿中发生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的围生期因素及新生儿的患病特点, 为能有效预防和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大连市妇产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胎龄为34~36+6周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晚期早产儿中SGA和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AGA)的围生期因素及新生儿期的患病情况。结果 SGA(121例)组母亲妊高症(44.6% vs 19.6%)、脐带异常(26.4% vs 5.7%)、羊水过少(24.8% vs 11.5%)、多胎妊娠(14.9% vs 6.1%)宫内窘迫(18.9% vs 8.4%)的发生比例高于AGA组(754例)(P<0.05);SGA组患儿喂养不耐受(14.9 % vs 7.6%)、低血糖(13.2% vs 7.6%)、红细胞增多症(5.8% vs 1.2%)、败血症(4.1% vs 1.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GA组(P<0.05)。住院天数SGA组明显长于AGA组(10.6±4.2) d vs (6.5±5.1) d, (P<0.05)。结论 母亲妊高症、脐带异常、多胎妊娠是造成晚期早产儿SGA的主要原因, SGA患儿相对于AGA患儿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 应针对造成SGA的围生期因素及新生儿期疾病特点进行相应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特点的差异,以期为NEC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新生儿科收治的确诊NEC患儿(包括Ⅱ期和Ⅲ期)2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SGA组55例,AGA组181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1)SGA组剖宫产出生者比例(83.6%)高于AGA组(59.7%),其母孕期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6.4% vs.24.9%)、胎儿宫内窘迫的比例(32.7% vs. 11.6%)高于AG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GA组发生Ⅲ期NEC的比例(41.8% vs.26.5%)、预后不良(放弃+死亡)率(25.5% vs.13.3%)、住院天数[25(16,23)vs.17(12,24)]均高于AG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开奶日龄、发病日龄、发病前72 h内输注红细胞、发病时WBC、CRP、PLT水平、病原学检查(大便培养、血培养)阳性率、手术治疗例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Ⅲ期NEC、NEC诊断后主要并发症如败血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DIC、休克、腹膜炎、肠穿孔、硬肿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均是导致SGA组和AGA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SGA组NE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Ⅲ期NEC(OR=15.211,95%CI:2.998~26.107)、NEC诊断后并发败血症(OR=10.440,95%CI:1.627~19.377)、休克(OR=12.256,95%CI:2.896~21.058)和肠穿孔(OR=6.305,95%CI:1.473~8.240);影响AGA组NE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Ⅲ期NEC(OR=13.352,95%CI:1.866~18.540)、NEC诊断后并发败血症(OR=9.662,95%CI:2.508~16.004)和休克(OR=11.254,95%CI:2.183~17.005)。结论 SGA并发NEC时病情较AGA更重,预后不良率更高,应积极治疗NEC后的各种并发症,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对早产儿早期外周血γδ-T等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明确γδ-T细胞对早产儿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12例胎龄28~37周的早产儿(包括早期早产儿88例、中晚期早产儿24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15例胎龄37~42周的足月儿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生后24 h内外周血γδ-T、CD4+、CD8+、CD3+及总淋巴细胞的比例,分析胎龄及早产高危因素对早期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研究早产儿近期结局与γδ-T等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 1)早期早产儿、中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外周血γδ-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55,P<0.001),且早期早产儿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2) 不同早产原因组间各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医源性早产原因的4个亚组间γδ-T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5,P<0.05),且胎儿生长受限组患儿γδ-T细胞比例降低(P<0.05);4)γδ-T等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在早发型感染组与无早发型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矫正胎龄6月龄和12月龄时,早产儿发育正常组、脑瘫/发育落后组和死亡组外周血中γδ-T等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早期外周血γδ-T细胞主要受胎龄影响,并对胎儿生长受限敏感,与早产儿近期发育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健康足月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新生儿的预防保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空军医学特色中心妇产科出生的8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脐带血ACTH、COR水平,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分娩方式、胎龄、性别、出生体重、母亲孕期情况对新生儿脐带血ACTH、COR水平的影响。结果 88例新生儿脐带血ACTH水平为(172.11±93.93)pg/ml,COR水平为(310.05±125.33)ng/m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分娩方式、胎龄的新生儿脐带血COR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性别、出生体重、母亲孕期健康情况的新生儿CO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娩方式、胎龄、性别、出生体重、母亲孕期情况的新生儿的AC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性别、胎龄和体重对脐带血COR的水平有显著影响(β=-0.522,-0.221,0.284,-0.260,P<0.05)。结论 分娩方式、胎龄是健康足月儿脐带血COR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本研究所涉及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母亲孕期情况等均不影响ACTH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脐血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 以期为BPD的早期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5月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105例, 出院后根据出院诊断将其分为3组: NRDS组22例, BPD组20例, 对照组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脐血血清中CCSP水平。比较3组患儿脐血血清中CCSP水平, 分析CCSP在早产儿BPD的诊断效能及与胎龄、体重的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及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PD组患儿脐血中CCSP水平(20.332±8.066)ng/ml, 与对照组(46.237±19.991)ng/ml和NRDS组(33.132±10.132)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26, P<0.001), LSD检验两两比较, 对照组与NRDS组的CCSP水平均高于BPD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与早产儿脐血中CCSP水平成正相关(r=0.533、0.550, P<0.01)。截断值为31.560 ng/ml时诊断效能最大, 约登指数为0.582, 灵敏度90.0%, 特异度68.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0.886(95%CI: 0.814~0.957, P<0.01)。结论 早产儿脐血CCSP低浓度可能反应早期肺损伤, 与BPD的发生有关, 可以作为预测BPD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脐血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留取脐静脉血检测甲状腺功能, 分析脐血TPOAb与孕母甲状腺功能、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及短期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 1)新生儿脐血TPOAb阳性与母亲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母亲血清TSH及TPOAb异常有关(χ2值分别为48.55, 13.716, 251.1, P均<0.001)。2)脐血TPOAb阳性的新生儿, 其脐血FT4水平较脐血TPOAb阴性者低, P<0.05。3)脐血TPOAb阳性对新生儿的出生体重(OR值=3.239, 95%CI:1.072~9.781, P<0.05)、出生身长(OR值=9.483, 95%CI:3.228~27.35, P<0.05)和出生头围(OR值=3.669, 95%CI:2.34~5.75, P<0.05)均有影响。4)脐血TPOAb阳性对患儿5月龄时的体重(OR值=3.827, 95%CI:1.396~10.492, P<0.05)和个人-社交能有影响(OR值=2.8, 95%CI:1.178~6.654, P<0.05)。结论 脐血TPOAb阳性与母亲孕期异常的甲状腺功能有关, 并对子代的体格和智能发育产生影响, 应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孕母的子代进行脐血TPOAb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儿童1岁内体重指数加速生长的影响因素,为确定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对儿童加速生长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中山市电子妇幼保健系统中2011年1月-2013年5月出生,并完成1岁内常规儿童保健的786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体重指数加速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母亲学历是儿童1岁内体重指数发生加速生长的影响因素。相对于足月儿,早产儿(Adjusted OR=19.88,95%CI:10.24~38.59)易于发生加速生长;相对于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Adjusted OR=4.59,95%CI:2.56~8.23)易于发生加速生长,而大于胎龄儿(Adjusted OR=0.29,95%CI:0.12~0.69)不易发生加速生长;与母亲学历初中及以下比,母亲学历为本科及以上(Adjusted OR=0.38,95%CI:0.18~0.78)的儿童不易发生加速生长。2)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对婴儿1岁内体重指数加速生长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 早产和小于胎龄儿是影响婴儿1岁内体重指数发生加速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亲高学历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