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就环境样品中镭分析的基本知识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进行讨论,主要内容包括:镭的化学性质及其辐射特性,226Ra和228Ra的分析方法,镭的α放射性核素的测定以及分析结果不确定度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CTBT放射性核素台站气溶胶样品通常采用HPGe γ谱仪系统测量,能量刻度是核素识别的关键。针对放射性核素台站气溶胶γ能谱存在的能量漂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212Pb、212Bi、208Tl、210Pb、40K和7Be等天然放射性核素γ射线的能量漂移校正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能量漂移校正方法能有效校正能谱中γ峰能量偏差。  相似文献   

3.
利用5级大流量串级撞击器采集大气气溶胶样品,高纯锗γ谱仪系统测量放射性,分析了大气气溶胶中放射性核素7Be的浓度及粒径分布规律。在样品采集期间,环境大气中7Be浓度平均值为7.29 mBq/m3,且在春季出现较大的浓度。研究发现,在粒径>3.0 μm的气溶胶样品中,基本测量不到7Be;在粒径>0.95 μm的气溶胶样品中,7Be仅占总量的10%左右;7Be主要分布在粒径<0.95 μm的气溶胶粒子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2015年度由本实验室组织的关于土壤和水中放射性核素实验室间测量比对的相关情况。土壤分为掺标土壤和实际土壤两类,水为掺标样品。掺标样品的比对项目包括3H(土壤中不分析)、90Sr、60Co、134Cs和137Cs,实际土壤的比对项目包括238U、232Th、226Ra、40K、90Sr和137Cs。8家单位(11个实验室)参加了本次比对活动,比对结果整体良好。针对比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以后的比对活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极长的半衰期、较高的环境迁移性及放射毒性,237Np成为环境放射性核素危害评价和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重点关注的核素。本文细致调研了目前环境中237Np的来源途径及其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活度浓度水平,并针对已报道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着重介绍样品的消解、快速预浓集、分离纯化及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环境中痕量237Np准确分析的难点和瓶颈,展望其分析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及237Np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核电厂运行寿期内放射性气载流出物通过烟囱向环境排放,其中部分放射性物质会沉降并在环境中累积。为评估其累积效应,本文选取3H、14C和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88Kr/88Rb、60Co、131I和137Cs作为代表性核素,采用3H、14C平衡模型和气溶胶迁移扩散模型,分析了核电厂运行寿期内各核素的环境累积活度浓度。分析结果表明:代表性核素显示出了环境累积效应,绝大多数代表性核素的环境累积活度浓度远小于0.1 Bq/kg,但3H和14C的环境累积活度浓度略高,分别达2.51 Bq/kg和2.35 Bq/kg;各核素环境累积活度浓度预测结果远低于EPR-RSR给出的相应限值,不会对土地再利用造成影响;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的环境浓度表现出较明显的累积增长趋势,增长趋势与半衰期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相关。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中典型核素的环境累积效应预测和环境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监测、辐射防护、核取证和核应急等领域对环境和生物样品中238Pu、239Pu、240Pu、241Pu、237Np、241Am、243Cm和244Cm测定的需求日渐增大。本研究提出一个自上而下串联TEVA树脂、UTEVA树脂和DGA树脂的联合、快速、可靠、可批量操作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水合氧化钛(HTO)共沉淀将待测核素从样品基质中分离,其后使用串联层析柱中的TEVA树脂柱分离纯化Pu与Np,DGA层析柱分离纯化Am与Cm。对于α放射性核素,通过CeF3微沉淀法制备薄层α测量源,使用高分辨率α谱仪分别测量239+240Pu、238Pu、237Np、241Am与243+244Cm;对于β放射性核素241Pu,使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236Pu和234Am示踪表明该流程的化学回收率大于80%,加标实验结果表明期望值与测量值相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高可信度及稳定性。α谱仪测量48 h,最小可探测活度241Am为0.40 mBq,243+244Cm为0.33 mBq,238Pu为0.72 mBq,239+240Pu为0.44 mBq,237Np为0.72 mBq。液闪计数器测量1 800 s,241Pu的最小可探测活度为0.17 Bq。使用12孔真空盒同时制备12个样品,可加快制样时间,批次制样时间小于3 h,极大地降低了样品的使用量、制备时间和分析成本。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和γ谱仪,对安徽三个点位气溶胶中人工放射性核素137 Cs活度浓度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采样监测,共六次检出超过探测限的137 Cs,活度浓度为1.4~6.5μBq/m3。结合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现有数据,对安徽地区气溶胶中137Cs活度浓度与季节、空气条件关系进行了分析,为深入研究大气中相关放射性核素浓度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放射性水平20年监测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对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放射性水平的20年监督性监测结果表明,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 γ 辐射剂量率,气溶胶中总α、总β、40K、137Cs的活度浓度,沉降物中总β日沉降量,空气中14CO2活度浓度,陆地淡水(饮用水、湖塘水、井水)中总α、总β、90Sr、137Cs的活度浓度,土壤中 γ 核素238U、232Th、226Ra、137Cs的比活度,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40K、137Cs、90Sr及14C的比活度,均未发现异常,与对照点监测值和运行前本底调查值相比,属同一水平。空气、雨水、地表水、饮用水、排放口海水和陆生植物样品中3H活度浓度均高于相应对照点监测值,部分介质中3H活度浓度远高于基地运行前相应的本底。说明秦山核电基地20年的运行,特别是秦山三期重水堆运行之后,其外围环境已受到基地流出物中3H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武永伟  曾志  马豪 《辐射防护》2018,38(3):197-204
利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低本底γ谱仪对北京地区近4年34组气溶胶样品中长寿命放射性核素进行研究。发现气溶胶样品中含有238U、226Ra、210Pb、232Th、228Ra、 40K、7Be、137Cs,其活度浓度均值分别为17.47 μBq·m-3、21.19 μBq·m-3、2.39 mBq·m-3、11.12 μBq·m-3、14.43 μBq·m-3、226.64 μBq·m-3、6.98 mBq·m-3、2.36 μBq·m-3,且均在本底范围之内。同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环境参数存在相关性,7Be、40K、137Cs、226Ra均与季节负相关,210Pb与季节正相关;40K与空气质量指数(AQI)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改进环境水样品90Sr的分离方法,在冠醚萃取法基础上将冠醚萃取液涂在硅藻土支撑体上,研究了冠醚浓度、载体量、洗脱液体积等参数对Sr元素分离的影响,建立了环境水样品中90Sr冠醚萃取色层法。实验表明,冠醚浓度、载体量及洗脱液体积参数优化结果分别为0.89mol/L、100mg和200mL,参数优化后,该方法首次使用时对环境水样品Sr的化学回收率达90%以上,满足环境水样品低水平90Sr常规分离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12.
气溶胶中~(210)Pb、~(210)Bi和~(210)Po的活度浓度处于不平衡状态,本工作对3种核素联合分析进行了方法设计,并采用标准溶液对方法进行了验证。方法验证了Sr树脂对Pb-Bi-Po的分离。依据三种核素的回收率~(210)Bi(约97%)~(210)Po(约93%)~(210)Pb(约89%)、PbSO_4中~(210)Bi的生长曲线及BiOCl的衰变曲线,可以确定Sr树脂对3种核素的分离效果较好。Sr树脂在气溶胶~(210)Pb、~(210)Bi和~(210)Po中的联合分析应用研究,可以应用于探究气溶胶中Pb-Bi-Po不平衡现象,为气溶胶分析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系统研究了阴离子固相萃取片分离水溶液中TcO-4的性能,包括流速、酸度、体积、土壤基质对吸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土壤中99 Tc含量的分析,建立了以固相萃取片法为主要分离手段、液闪为放射性测量方法的分析流程,并利用模拟99 Tc污染土壤样品对分析流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含有的本底放射性核素及常见沾污核素137 Cs、90 Sr-90 Y和天然铀对分析流程均无明显干扰,全流程99 Tc的化学收率在95%以上。样品质量为10g、液闪测量能量范围本底计数率为10min-1、测量时间为10h时,方法的最小可探测浓度约为0.07min-1·g-1,即1.1Bq/kg。  相似文献   

14.
~(226) Ra是一种极毒的α放射性核素,是辐射环境监测中重点关注的核素之一。本工作建立了一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天然淡水中~(226 )Ra快速定量分析的方法。对500mL的水样进行浓缩后,利用AG 50W-X8离子交换树脂和Sr萃取树脂分离基体质谱测量干扰元素(Ca、K、Mg、Na、Sr、Ba等),随后利用ICP-MS对~(226 )Ra进行定量分析。样品分析结果显示,~(226 )Ra全程加标回收率为90%~95%,~(226 )Ra的方法检测限为0.04pg/L(1.46mBq/L,n=10),整个流程耗时约10h。该方法实现了样品中~(226 )Ra的快速准确测量,为日常预警监测以及特殊情况应急中~(226) Ra监测提供了一条快捷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阳离子树脂洗脱、锶特效树脂淋洗和洗脱的主要因素(酸度、流速、用量)进行了优化,结合阳离子树脂富集、锶特效树脂分离和α/β测量仪测量,建立了快速分析环境水样品中90Sr的方法。该方法对实际水样品中的锶进行分离及化学回收率测定,化学回收率均高于95%,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流程短,工作效率高,可以得到稳定的化学回收率,适用于环境水样品中90Sr的富集和分离。采用锶特效树脂柱分离环境水样10次后,锶的化学回收率仍高于90%,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SuperLig®620分离水中90Sr的方法,研究了接触时间、硝酸酸度、柠檬酸铵浓度、干扰核素等对90Sr在SuperLig®620固相萃取颗粒上分配系数Kd的影响。在0.1 mol/L HNO3介质中,接触时间大于30 min时,Kd大于1 000 mL/g。在c(H+)>1 mmol/L时,SuperLig®620不吸附137Cs、239Pu、90Y,但可吸附133Ba。通过调节解吸时柠檬酸铵的浓度,可排除133Ba对90Sr分离的干扰。研究了SuperLig®620色层柱分离水中90Sr的方法,将样品调节至0.1 mol/L HNO3上柱,首先用10Vc(柱体积Vc=0.1 mL)0.1 mol/L HNO3洗涤杂质,然后依次用9Vc 0.1 mol/L柠檬酸铵、13Vc 1.8 mol/L柠檬酸铵解吸90Sr、133Ba。该流程对90Sr的回收率大于99%,对主要干扰核素的去污因子大于3×103,适用于环境水中90Sr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对环境水体中~(90)Sr和~(137)Cs的监测方法进行了技术改进:增大采样量(50~100L),选择高效沉淀剂和低水平探测器。采用改进后的方法测定了50~100L水中~(90)Sr和~(137)Cs,结果显示:~(90)Sr和~(137)Cs的浓集效率分别为(91.3±2.8)%和(97.2±1.4)%;~(90)Sr的全程回收率为81.5%±2.8%;~(90)Sr和~(137)Cs的探测下限分别为8.6×10~(-4) Bq/L和9.8×10~(-4) Bq/L。50L水中~(90)Sr的比对结果显示,4家实验室测定值与标称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1%。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环境水中微量~(90)Sr和~(137)Cs的监测,可满足环境本底调查和环境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环境中放射性污染水平进行有效监测,需要对环境样品中铀放射性核素进行分析。本实验采用浓硝酸溶液加热浸取样品中的铀,UTEVA树脂对铀进行吸附并用稀盐酸溶液进行解吸,有机物TTA萃取制成α测量源,通过示踪剂铀-232的计数来校正铀(铀-234、铀-235和铀-238)的化学回收率。本方法实现了对环境样品中铀放射性核素的快速分析,同时进行了条件实验,确定了最佳测量条件:浸取液为8.0 mol/L硝酸溶液,解吸液为0.01 mol/L盐酸溶液,示踪剂用量为180 mBq。结果表明,当样品用量为0.5 g,测量时间100000 s时,该方法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为0.13 Bq/kg,满足环境样品中铀放射性核素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反应堆退役过程中,为了使放射性废物最小化,需对石墨中的~(36)Cl进行分析。采用浓硫酸、浓硝酸和高锰酸钾的混合溶液溶解石墨样品,建立了石墨的溶样方法。该溶样方法对~(36)Cl的化学回收率大于89.38%。  相似文献   

20.
41Ca在核天体物理及地质年代学方面可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测量天然岩石样品中41Ca的本底水平,探讨了41Ca-AMS测量中岩石样品的CaF2制备,提出了二次氟化的制备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导电介质与靶锥的改进,设计了一种提高CaF-3束流引出强度的方案。该方案可有效提高CaF-3束流引出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天然岩石样品中41Ca/40Ca(41Ca、40Ca原子个数比)的本底水平低于8×1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