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隐匿发作性疾病,其潜伏性、复发性及难治性的特征,与中医“伏风”有类似之处。从“伏风”的角度出发,可以很好地解释该病的产生机制和发病情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过程是在正气虚衰、伏风潜匿,气血凝滞、痰瘀互结下发生的,主要病机为正气不足,伏风内动。同时,伏风内动是病机变化过程中的关键。治法上应以扶正固本,再施搜风祛邪之法进行论治。笔者从伏风的特点出发,探讨伏风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理及有效的预防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眩晕一病古今论述详尽,众多医家亦提出具体治疗方法,验之临床常有效;然病人经服药、针灸等集中治疗后,症状可明显好转,眩晕仍反复发作。反复发作性眩晕病机常寒热错杂,吴明华教授根据此病机提出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需寒热并用、调和阴阳。吴明华教授临床用药常根据患者症状,抽丝剥茧,灵活选药,运用黄连联合吴茱萸、附子联合磁石、生姜联合黄连、黄连联合肉桂等寒温药对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眩晕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西医对其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辨证论治老年性眩晕,将老年性眩晕的病机归纳为"血不利""水不利",总结出活血化瘀以利血、健脾温阳以利水的方法治疗老年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风湿症是一种难治的风湿疾病,以游走性疼痛、反复发作、痛无定处为特点。基于伏风理论,复发性风湿症发病的前提条件可归纳为风邪内伏、营卫失调,反复发作的关键病机是伏风夹实、肝气郁滞。治疗可分期论治,以通为用,急性期以透达伏风、理气疏肝、蠲痹通络为法;慢性期以调和营卫、健脾益肾为法,佐以祛邪。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伏风理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首先从风为阳气之变动探讨内风、外风的内涵,认为风邪致病的实质是机体营卫气血阴阳失衡的结果,伏风是机体内部的气血阴阳失衡状态下,欲要发作疾病,表现为风邪致病的一种状态;再从外风留伏内潜和先天体质禀赋两种情况讨论了伏风发作的病因病机,认为伏风是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宿根,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耳背放血加针刺治疗眩晕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劳倦或外伤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脑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常伴随于多种疾病中,其中以内耳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等多见。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笔者运用耳背放血加针刺法治疗眩晕8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兴臣 《中医杂志》2004,45(11):824-825
周期性麻痹是以周期性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无力或瘫痪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肌病.发作时大多伴血钾降低,也可见血钾增高或正常者.应用钾剂或酶抑制剂等药治疗,仅可取效一时,但极易复发.我们以调脾为主,谨守病机,治病求本,取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反复发作性眩晕68例,其中有美尼尔氏综合征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例。作者认为,两者发病机理虽异,但均以反复发作性眩晕为其临床特点,当同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作者从68例眩晕的临床表现分析,认为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虚多涉肝、脾、肾,其实则为风、火、痰。在治疗上,作者主张,眩晕发作期间,当本“急则治标”原则,以熄风、化痰、泄火为先,方用加味温胆汤;在眩晕缓解期间则改用参芪二陈汤以期巩固。文中并对温胆汤的作用以及加味温胆汤的药物组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既往银屑病主要从"血"分论治,单纯的辨证论治割裂了病机的完整性,本文试从银屑病发病开始,整体把握银屑病的病机变化,以风温之邪外袭,动血发斑,伏风伤血,透热养阴为病机,动态的归纳了银屑病的整个病机演变过程,更符合临床。  相似文献   

10.
周期性麻痹是以周期性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无力或瘫痪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发作时大多伴血钾降低,也可见血钾增高或正常者。应用钾剂或酶抑制剂等药治疗,仅可取效一时,但极易复发。笔者临床以调脾为主,谨守病机,治病求本,取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治疗眩晕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是一种自觉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也可发生.现代医学的内耳性眩晕、高血压、脑梗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临床表现多以眩晕为主.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  相似文献   

12.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但一些患者反复难愈,实属疑难之症。《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其中对眩晕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有了丰富的认识。其中重视外邪致病以及津血耗伤引起眩晕的致病因素,认为髓海不足、上焦气虚、气血逆乱是形成眩晕的病机,治疗有  相似文献   

13.
眩晕一证 ,临床常见 ,致病原因复杂 ,历代医家认为风、痰、火、虚是眩晕的主要病因。因此 ,诊治眩晕 ,应首先辨别病变的经藏所属 ,分别虚实及病邪病机 ,辨证施治 ;并以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的法则 ,灵活选方 ,随证应变。笔者采用苓桂术甘汤、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温补肾阳药 ,治疗顽固性眩晕 ,取得满意效果 ,兹举例如下 :例 1:黄某 ,女 ,72岁 ,1995年 8月 12日初诊。患者眩晕、耳鸣反复发作近 2 0年 ,经多家医院检查 ,确诊为“美尼尔氏病” ,虽经中西医长时间治疗 ,均未见效。 3年前不慎扭伤腰部后 ,眩晕发作明显转频 ,耳鸣不止 ,每月均发…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大,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椎基底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动脉,供应营养脑干(延髓、脑桥、中脑)、小脑、枕叶、后颞叶、丘脑[1]。其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其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早期诊治是预防和减少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来,医学界对此病研究日趋深入,对其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五行理论内涵,五行可再分五行。由此从伏风内潜五脏入手,以多层五行理论解释伏风内潜五脏的中医理论依据。并从五脏伏风角度整合癫痫急性期、缓解期五脏和五行关系,阐释传统证型的病机、详论方药治则,以五脏伏风为理论核心把癫痫的中医辨证归纳为以伏风为基础的中医理论框架,用以指导癫痫的预防,并以典型病例说明癫痫临床诊疗的中医病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孙惠红 《中医研究》2010,23(11):37-39
<正>人体的平衡觉中枢均由后循环供血,故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PCTIV)可表现为以反复发作性眩晕为主的症候群,并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以中医药治疗PCTIV的报道十分多见,但用中医药对其急性发作期进行干预者的报道较少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PCTIV的病因病机以风痰上扰清窍为主,且可能有外风病邪参与。2009-04—2010-03,笔者采用祛风化痰定眩汤治疗PCTIV所致急性眩晕患者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9):34-3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通常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缠绵反复,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还是许多脑血管病的促进因素。目前西医多以对症处理为主,重在治标,而中医治疗重在培元固本,远期效果好。该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从古至今对其病因病机说法不一。李跃华教授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老年病学专家,从医多年一直致力于老年慢性衰弱疾病的研究。她认为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正气不足,阴阳两虚,其中尤以先后天之肝肾不足、脾胃衰弱为椎-基底供血不足眩晕的根本病因。基本病机是肝肾不足,气虚血瘀,清阳不升,关键在气虚血瘀。李教授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守正创新,在临床上运用自拟的舒筋通络方益气升阳、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标本兼顾,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瘙痒性皮肤病(Itching Skin Disease,IS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皮肤病,具有延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钟枢才教授认为ISD的病机为风湿热郁表于外,阳热阴伤动血于内,心肺三焦同病;治疗当以疏表开郁与凉血润燥并行、心肺三焦同调;同时强调病证结合、内外合治及综合调护.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9.
鹅掌风在儿科临床治疗中一般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张磊教授认为此病病机责之于血燥,以血热血燥证为基础,清热凉血润燥为基本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多种致燥因素,应用犀角地黄汤随证加减,同时配合使用外治之法,燮理内外阴阳,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20.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一般称为过敏性皮肤病,其皮损具有时隐时现、发无定时、易呈慢性、反复发作、或渗出、或呈苔藓样变的特点,其病机与邪在少阳证之寒热往来、反复发作类同,柴胡具疏达宣透之性,为少阳证主药,用治变应性皮肤病甚合病机。过敏煎取柴胡为主药,日本汉方医以小柴胡汤、柴朴汤、柴胡桂枝汤治疗变应性皮病可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