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脉松筋易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通脉松筋易骨"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5例)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组(75例)采用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期为特色的"通脉松筋易骨"法。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腰椎活动度测量(ROM)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症状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疗效以及疗程-痊愈例数进行比较。[结果]143例患者完成全部研究,治疗组腰椎活动度测量(ROM)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痊愈例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脉松筋易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短杠杆相结合推拿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长短杠杆相结合推拿整复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两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长短杠杆相结合推拿整复手法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治疗手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腰椎间盘三维牵引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腰椎间盘三维牵引术、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腰椎间盘三维牵引术、普通推拿治疗。对疗效、疼痛积分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疼痛综合评估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腰椎间盘三维牵引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骶管注药加手法整复与单纯骶管注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骶管注药加手法整复治疗(63例),并与同期的骶管注药57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骶管注药加手法整复有效率93.6%,骶管注药有效率82.4%。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骶管注药结合其它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辨证分期疗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组采用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期"法.采用腰椎活动度测量(ROM)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症状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腰椎活动度测量(ROM)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辨证分期疗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盆调整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予以骨盆调整手法联合自拟壮腰活血舒筋通络汤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盆空间结构变化及2组治疗后腰椎功能。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盆空间结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盆调整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骨盆空间结构及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应用时机,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来自3家医院的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恢复期应用组、缓解期应用组、传统推拿组和西药组各75例.恢复期应用组急性期采用中药熏蒸、湿敷、中药敷贴治疗,缓解期采用软组织放松类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恢复期采用整复类手法配合牵引和功能锻炼操;缓解期应用组在缓解期应用整复手法治疗,传统推拿组在急性、缓解、恢复期中均用整复类手法治疗,其余治疗同恢复期应用组;西药组各期均口服萘丁美酮片每日1次,每次1g,并在急性期静脉滴注神经妥乐平,缓解期配合牵引治疗,恢复期配合牵引和功能锻炼操,各组均30天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各组患者静脉血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症状评分、肌骨彩超评分、表面肌电频率值,并于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并观察复发率.结果 各组治疗后静脉血NO、IL-6水平、症状评分、肌骨彩超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表面肌电频率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恢复期应用组、缓解期应用组NO、IL-6水平均低于传统推拿组和西药组(P<0.05);恢复期应用组症状评分、肌骨彩超评分均低于缓解期应用组、传统推拿组和西药组,表面肌电频率值均高于其他3组(P<0.05).恢复期应用组、缓解期应用组、传统推拿组、西药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98.6% 、89.2%、77.5%、75.4%;随访时复发率分别为1.47%、11.59% 、12.31% 、14.29%.恢复期应用组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复发率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应用组、传统推拿组、西药组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复手法恢复期应用可以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选方案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董氏手法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董氏手法结合针灸疗法,对照组40例采用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功能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JO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起效时间和随访3个月后复发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董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蝎虫粉方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治疗组患者予口服参蝎虫粉方;对照组予以口服塞来昔布,两组疗程均为14 d,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参蝎虫粉方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王响  杜双庆  焦永伟  张健  刘军  桑辉 《新中医》2015,47(11):176-177
目的:观察小角度旋牵推按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59例采用小角度旋牵推按正骨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针灸治疗,治疗14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其疼痛,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1%,对照组84.74%,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小角度旋牵推按正骨手法能够降低VAS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腹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定坤 《新中医》2005,37(10):64-65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腹针(主穴:水分、气海、关元)、腰椎牵引加中药熏蒸及手法综合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腰椎牵引加中药熏蒸治疗。2组疗程均为10天,3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13例,治愈率62.9%,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11例,未愈3例,治愈率30.0%;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为(14.36±3.52)天,对照组为(21.15±4.18)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以单纯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20例,予以三维立体牵引治疗。两组均以3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患者的症状总积分、VAS积分,升高直腿抬高度数,其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迎随补泻手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对照组给予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迎随补泻手法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1天/次,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ODI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VAS、JOA评分、ODI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但迎随补泻手法联合电针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电针夹脊穴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杨杰保 《新中医》2015,47(11):109-11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方法: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辨证治疗。10天为1疗程。比较2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8%,对照组8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三维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定位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手法整复治疗组62例和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62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中药外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整脊手法配合常规腰椎牵引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腰椎牵引治疗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持续3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整脊手法配合常规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与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复方南星止痛膏与天和骨通贴膏外敷治疗,疗程21天。观察两组VAS疗效和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VAS疗效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为85.00%(P<0.05);治疗组总体疗效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85.00%(P<0.05)。结论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配合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配合整脊手法,对照组给予整脊手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应用传统成方独活寄生汤口服配合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34例,给予推拿手法治疗)和综合组(34例,推拿手法配合三维牵引治疗)。比较两组JOA腰痛量表积分、临床疗效和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P<0.01),且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疗程明显比推拿组短(P<0.01)。结论推拿手法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时间节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2组,研究组为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对照组为电动牵引结合舒筋活血散熏蒸,应用VAS、M-JOA评分及M-JOA改善率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价。结果:VAS、M-JOA评分上,研究组在治疗后1周及2周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周及4周,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M-JOA改善率上治疗后1周、2周、3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3周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治疗后4周疗效优势进一步明显,可以作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规范化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