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底,捷政局剧变。时过3年,1992年12月3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正式分家,联邦国家不复存在。具有70多年历史的统一国家缘何又分道扬镳?这确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一、长期历史积怨,埋下隐患 原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是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北邻波兰,东与乌克兰交界,南同匈牙利、奥地利相连,西与德国接壤。西部为捷克高地,东部是喀尔巴阡山地。  相似文献   

2.
法国《东西方比较研究杂志》1982年第2期)南斯拉夫是一个分权自治的联邦国家。在南斯拉夫,调节法令和自治法令是由各级行政当局制定的,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议会、联邦执行委员会、社会政治共同体和自治组织是制定调节法令和自治法令的机关,同时还在行政上负责监督法令的执行情况。作者认为,自从1963年建立联邦宪法法院和各共和国法院以来,法律监督得到进  相似文献   

3.
自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政权更迭以来,围绕着联邦体制问题,捷联邦政府和两个共和国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尖锐激烈的斗争,酿成了一次次国体危机,联邦国家频临分裂的边缘。这场关系到捷克斯洛伐克前途命运的斗争实质上是这个国家历史上长期潜伏的深刻的民族矛盾在国家体制问题上的继续和发展。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每当捷历史的关键时刻,民族矛盾都进一步加深,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引起国内局势的动荡。  相似文献   

4.
随着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地方实力大大增强。二年前,中央行政和立法官员为在政治斗争中取胜而求助于地方支持,从此,权力日益转向地方。有些地方自己斟酌向联邦预算交纳多少税金;自己晋升为共和国,联邦中的共和国无视联邦法律通过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宣称共和国法规高于联邦法律。这些现象描绘出一幅“诸侯割据”的景象。对这一景象应采取何种对策,俄政治家莫衷一是。俄专家们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1990年3月29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通过决议把原国名“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4月20日,捷国名再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以更好地体现两个民族的平等关系。6月,△当哈韦尔总统到斯洛伐克的科马诺城视察时,斯洛伐克一些群众公开打着“斯洛  相似文献   

6.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10,25(4):4-11
本文以冷战后德国国内有关其国际角色定位的争论为引导,分析德国左翼政党在国外进行军事部署问题上立场的变化,进而以联邦国防军部署阿富汗为例阐明德国新安全政策的特点,最后结合"文明国家"角色行为和德国的外交政治文化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程迈 《德国研究》2013,(4):4-24
德国《基本法》第21条第2款运用政党国家理论和自卫民主理论制订了政党取缔条款,对政党的宗旨和活动划定了宪法边界,以此来保护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但是1950年代联邦宪法法院做出的两个政党取缔判决却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审判色彩。有权提出取缔申请的国家机关在决定是否提出取缔申请时也很大程度上受政治投机考虑的影响,从而削弱了德国民主过程的开放性。2003年的德国民族民主党取缔申请因为程序问题被法院驳回,又在很大程度上从技术层面否定了政党取缔条款的有效性,使政党取缔条款和自卫民主理论在德国《基本法》实践中的影响日渐势微。因为理论上的矛盾与实践中的不足,政党取缔条款无法承担起保卫民主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2011年杜马选举后俄罗斯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舞弊问题,特别是对于俄罗斯政治缺乏竞争的不满,是民众抗议的主要动因。对俄罗斯地区选举改革的分析,可以发现俄罗斯地区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对于"政权党"存在一定的制度性扶持,这是政治竞争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普京在第二任期开始了俄罗斯地区选举改革,目标是加强政党,尤其是联邦型政党在地区政治中的作用,降低地区政治精英的影响,维护联邦的统一和稳定。改革后,一方面政党作用得到大幅提升,国家稳定得到巩固;另一方面,地区选举制度从客观上对于"政权党"更为有利。比例代表制在地区选举中的广泛使用,以及其所涉及的选举名单形式、选举保证金、选举签名、门槛线和席位分配方法等各方面因素,在整个选举过程中为政权党提供了一定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东欧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企业私有化的经验,随着联邦和共和国有效的私有化法律的履行,新的所有制改革法草案已经由共和国政府制定,并已提交议会议定。该法预期在1993年7月底正式通过。 该法草案的主要思想是要按照已被接受的原则加速私有化进程,从而建立起更有效、更具竞争性的企业和经济。其它目标,如吸引  相似文献   

10.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01,16(4):4-10
世纪之交的德国政党态势在最近一次联邦议会大选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中左翼政党 ,特别是社民党正处于较有利的地位 ,陷入危机的基民盟被迫进行改革和党的高层更迭。由于反对党的力量还十分软弱 ,在下一次联邦议会大选时 ,社民党有较大的获胜机会 ,在绿党的支持率下降的同时 ,自民党将获得更多的选票。  相似文献   

11.
为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推荐候选人是现代政党参与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德国法律对政党的党内候选人推选活动规定了比较详细的党内参与以及选举前后的审查制度。实现政党帮助人民有效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宪法功能,保障党员作为公民的选举权,这些都要求政党的党内候选人推选应当实现民主化,并需要国家的监督。但是为了保护政党自治自由,党内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国家的干涉。目前德国政党党内治理存在着民主制度空洞化的问题,不同政党区别对待党员的选举权有可能损害选举平等权原则,在选举举行前对公民的救济机制存在严重限制。在选举后司法机关对选举活动的审查过程中,议席相关性标准是判断选举是否有效的普遍标准。对于党内候选人推选活动中存在的违法事实是否足以否定选举的有效性,目前在德国司法机关间还存在着不同意见。在法律监督作用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加强政治监督,以实现一个民主的宪法政党政治。  相似文献   

12.
贺刚 《欧洲研究》2015,(1):99-115,7
在欧洲化进程中,为什么一些国家能够较为顺畅地实现自我身份的转化并较早地加入欧盟,而另一些国家却难以实现自我身份的转化,迟迟难以入盟?为什么两个相似的国家出现了不同的欧洲化路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比较了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的欧洲化进程。这两个巴尔干国家具有共同的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历史,经历了滞后的民主转型后申请加入欧盟,却出现了不一样的欧洲化路径。文章从国内视角而非欧盟层面分析这一差异化进程,结论认为,国家身份进化策略的差异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在相互关系中已积累的种种问题(为萨格拉布大主教、红衣主教斯台彼纳克案件以及南斯拉夫方面指出的,因梵蒂冈对南斯拉夫内部事务的干涉),1952年12月5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与罗马教廷断绝外交关系,中断延续了14年。1966  相似文献   

14.
联邦德国各主要政党都有自己相应的色彩定位,它是德国政治文化中的一个特色。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联邦到各州政府,一党独掌政权的模式已被两党甚至多党联合执政取代,在新的政党进入各级议会之后,政党间的组合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绿党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红绿联盟成为对应传统的黑黄联盟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缅甸自1987年底以来骚乱连绵不断,于1988年7—8月间形成高潮。9月18日,以苏貌将军为首的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接管政权。眼下,领导班子焕然一新;国名已恢复独立初期的名称;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已改名为民族团结党,放弃了唯一合法政党的地位和对国家起领导作用的观念;军队被禁止参加政党,并声称要在政治上保持“中立”;新的经济政策已付  相似文献   

16.
巴基斯坦前驻南斯拉夫大使科里希在南《国际事务评论》杂志上撰文认为,把苏联和南斯拉夫解体归因于没有解决好多民族社会问题过于简单化,而且将两国拿来比较也不恰当。南斯拉夫是一个比苏联开放得多的社会,而且早在戈尔巴乔夫登上政治舞台之前就在经济上走上分权之路。什么原因使南斯拉夫解体呢?主要是南斯拉夫最后一部宪法撒下了解体的种子。在铁托领导下,南斯拉夫有三部宪法:第一部宪法于1946年产生,它创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它以苏联中央集权制为模式。第二部宪法于1953年制定。它受到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压力的影响,他们要求有一部联邦的宪法,国家名称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共产党集中控制的权力转移到联邦各成员手中。但是,在这一制度中,联邦仍旧没有被剥夺主要权力。第三部宪法于1974年产生。这部宪法是为铁托所制定的,因  相似文献   

17.
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西欧主要政党的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有其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另一面。这在英国工党和自由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和联盟党的政治实践中已得到证实。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和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政党之间达成的共识是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达成的妥协,其思想基础是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趋同,而导致这一妥协也有相应的客观条件。但是社会党存在一个“身份特征”问题,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政党方面也有其两难困境,作出已经产生新自由主义共识或社会民主党已经“新自由主义化”之类的论断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18.
杨菁 《德国研究》2003,18(1):68-72
阐述了德国从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到民主的代议制的议会制度的演变过程,着重叙述了普鲁士邦代议制度的产生;北德意志联邦会议以及魏玛共和国议会.  相似文献   

19.
一、私有化的成果: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的资料,1992年1月至10月已私有化的企业(项目)共有16993个,其中4046个项目(23.8%)是10月份实现私有化的。考虑到在私有化的过程中零售商业、公共饮食业和生活服务方面的企业划小,转为私有制的企业总数为3万左右。在私有化企业中,81.7%属自治市(镇)所有,13.4%属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内的共和国、边疆区、州、区、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市的国家所有,4.8%属联邦所有。通过股份制实现私有化的企业只占总数的3.1%,其中自  相似文献   

20.
在后冷战时代的第三次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所引发的民族问题中,俄罗斯联邦的民族问题尤为引人注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从联邦国家层面来看,主要是以联邦主体为单位的各主体民族与俄罗斯族的关系问题;第二,从联邦主体层面来讲,各联邦主体内部的主体民族与其他民族群体的关系问题。从转型以来俄罗斯联邦的宪政结构与联邦化的制度实践来看,俄罗斯先是采用协商性的联邦制,而后到普京时期又辅之以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来处理民族问题。俄罗斯解决民族问题的实际进程与制度构建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