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宇  魏孟媛  陆维民  薛文良 《国际纺织导报》2014,(2):42+44+46+48+50+52
研究了臭气物质的体积分数和吸附时间对竹炭织物除臭性能的影响及其检测方法。臭气物质的残留体积分数可在其被吸收后利用检知管法和GC-FID法进行测量,纺织品的除臭效率可通过计算获得。  相似文献   

2.
织物透湿性测试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建华 《纺织学报》2007,28(10):30-33
新型织物透湿性测试装置用防水透湿PTFE薄膜包覆透湿圆柱筒的底部,形成饱和水蒸气,使用干燥氮气流作为载体,将透过织物的水蒸气带走,通过测量出口氮气流的相对湿度来确定织物的透湿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测试方法能在5 min内准确地评价织物透湿性,试样透湿量的变异系数小于1%。该方法具有测试时间短,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成本低的特点,可用于纺织生产厂家对产品透湿性的日常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织物透湿性测试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量织物透湿性的方法有多种,它们在测量原理、测试条件和测量参数方面不一样。为比较各方法的特点,采用5种测试方法用于评价6种不同织物的透湿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干燥剂倒杯法测得的透湿量最高,其次分别为新测试方法、倒杯法、正杯法。另外,新测试方法和出汗防护热板仪、倒杯法及干燥剂倒杯法有很好的相关性,由于该方法具有测试时间短、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所需试样小的特点,可用于对织物透湿性的日常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口罩产品防花粉性能的检测方法,采用气流吸引法测定单位时间内透过织物的花粉质量,通过计算花粉质量变化百分率来评定织物的防花粉性能.实测结果表明,该法科学、有效,可应用于实际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5.
纺织品的紫外线屏蔽整理(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栋梁 《印染》1995,21(7):29-31
四、紫外线屏蔽率的检验与产品性能规格 紫外线屏蔽整理产品性能的检验,是测定织物整理前后的紫外线透过率,从而求得其屏蔽率数值。 紫外线透过率的测定,如试样为溶液和薄膜等透明材料,可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直接测量。可是,对纤维类半透明试样,表面凹凸而复杂的情况,除材料吸收光外,还有光的扩散反射而使透过率偏低(即结果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而且扩散反射量与单纤维的表面形态、织物组织结构和厚度等密切有关。光在织物中透过是复杂的,有吸收和反射,还要考虑在纱线或纤维的间隙中通过的光线。要捕集扩散的全部透过光,需用有积分球捕集装置或乳白玻璃消除扩散法,以及用end-on型光电倍增管装置的分光光度计,捕集全部的扩散透过光。  相似文献   

6.
织物动态热温传递性能测试仪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织物动态热湿传递性能测试仪,该仪器可通过定量汗液蒸发时透过织物的热流对时间的曲线和微气候区的温湿度对时间的曲线来研究织物的动态热湿传递性能.稳态条件下该仪器还可进行织物热阻、湿阻的测定.文中还对仪器的灵敏度进行了讨论,认为其对提高测试精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和服用性能,在染整加工中需进行热定形工艺。定形工艺的温度和时间,是定形质量的关键,因此测量定形机中织物布面和热风房各部分的实际温度就很有必要。我们在比较国内外各种测温方法后,研制了DSW-1型多点数字织物表面温度检测仪,具有灵敏度高、线性好、体积小、时间常数小、输出阻抗低、不需冷端补偿,且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及能检测织物表面的动态温度,该检测仪已于1983年10月在陕西省纺织  相似文献   

8.
磁控溅射法研制防紫外纳米铝膜涤纶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峰  陈小立  郭玉良  朱泉  孙兵  朱美芳 《印染》2007,33(12):10-12,15
以涤纶织物为基底,高纯铝为靶材,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纳米铝薄膜。探讨了溅射气压、时间、功率和漫反射率对薄膜沉积速率和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铝膜涤纶织物,对350~400nm波段的紫外线屏蔽效果良好,透过率较镀膜前降低1.54-2.28倍。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超声水浴提取法提取艾绒色素,研究了染色pH值、温度、时间、艾绒色素质量分数对蚕丝织物染色和抗紫外性能的影响,测量了染色织物的颜色特征值、紫外线防护因子(UPF值)及紫外线A(UVA)和紫外线B(UVB)的透过率,测定了染色蚕丝织物的耐洗、摩擦和日晒色牢度。研究结果表明:蚕丝织物艾绒色素的较佳染色工艺为染色p H3,染色温度100℃,保温染色时间60 min,当艾绒色素相对蚕丝织物质量4%时,染色蚕丝织物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能力,其UPF值达到40以上,且艾绒色素直接染色蚕丝织物的耐洗、摩擦和日晒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满足日常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1.2湿传递测试湿传递测试方法可以分成两大类,即传统的透湿林法和较现代的非透湿林法。传统的透湿坏测试方法简便易行,测试结果较稳定,并能在静态条件下定量比较织物的透湿性,但测试时间长,实验精度低。因此许多学者力图寻求一种快速、简便、精确的测试方法,相继出现了R管法[‘],DND法[’j,CTRL法,DSC法等。但迄今为止透湿杯测试方法仍是透湿性测试的主要方法,在科研、生产、消费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l·2.l透湿杯测试方法早在30年代,Bars.G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透湿林法(包括蒸发法和吸收法)。50年代研究蒸发法的…  相似文献   

11.
可食用膜通透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陈秀芳  肖刚 《食品科学》1997,18(6):12-15
根据“浓度增加法”原理和3个室组成的通透性测定仪测量可食用膜的透氧率。用气相色谱测定气体透过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数据重现性好以及耗时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织物表面提取或测量纱线捻回角,提出一种无损、原位的利用织物图像测量方法。该法基于Radon变换的方法和特点,可对织物中的纱线表层纤维图像进行多角度Radon变换,从而得到纤维取向的投影积分值的矩阵,依据峰值的角度位置坐标对应着纤维主体条纹的取向,准确分析出纱线的捻向,定量表示织物中纱线的捻回角度数。对比了实测3种织物的纤维取向角与人工测量的结果,以证实用该法表示织物小样品或不宜拆纱的织物纱线加捻特征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国内外测量室内空气中甲醛常用的3种分光光度分析方法:乙酰丙酮法、酚试剂法、变色酸法,通过3种方法的标准曲线和R2比较每种方法的线性和灵敏度,并通过精密度实验对3种方法的重复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国内外测量室内空气中甲醛常用的3种分光光度分析方法:乙酰丙酮法、酚试剂法、变色酸法,通过3种方法的标准曲线和R2比较每种方法的线性和灵敏度,并通过精密度实验对3种方法的重复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皮革》2014,(2):124
正序号:US7,367,141B2这种鞋底由支撑层、膜结构层组成。支撑层由类似网状织物、毛毡等多孔材料制成,位于支撑层之上的膜结构层由无法透过水而可以透过水汽的材料制成,塑性外底面沿鞋墙面向上,将膜结构层的周边密封包裹起来,并使支撑层和膜结构层牢固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采用儿茶素对桑蚕丝织物进行染色,探讨媒染剂和媒染方法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的染色工艺为:后媒法染色,儿茶素3%(omf),硫酸铜3 g/L,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30 min,染色pH为5.5,媒染温度80℃,媒染时间30 min。染色后织物色牢度优良,且大幅降低了对紫外线的透过率。  相似文献   

17.
抗紫外线整理剂UV-R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制的抗紫外线整理剂UV—R对纯棉和T/C织物进行了整理,大大降低了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提高了织物的抗紫外线功能及其抗紫外线的耐久性,并与相应的整理剂进行了对比实验,性能优于对比样。  相似文献   

18.
刘慧  徐英莲 《纺织学报》2016,(7):104-108
为提高蚕丝织物防紫外线性能,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制备纳米ZnO水溶胶,对织物进行防紫外线整理。使用Lambda90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波长280~400 nm范围的紫外线透过率,以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和UPF值作为其防紫外线性能的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纳米ZnO整理蚕丝织物的最优整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纳米ZnO质量浓度对整理后织物的UPF值影响最大,其次是偶联剂质量浓度、超声振荡时间。优化工艺条件为:纳米ZnO质量浓度18 g/L、偶联剂质量浓度12 g/L、超声分散时间20 min。整理前后织物的平均紫外线透过率由27?09%降低到2?46%,UPF值从2?624增加到35?428;纳米ZnO整理织物具有较优的抗紫外线持久性。  相似文献   

19.
《印染》1976,(2)
密度梯度管法,是利用悬浮法原理来测定纤维比重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设备简单、能得到相当正确结果的优越性,目前为多数化纤厂及研究部门所采用。近年来,在大搞群众性技术革新创造的基础上,对此种方法的应用范围有所发展。用以研究化纤的超分子结构、推算纤维的结晶度、分析纱线和织物中混纺纤维含量、树脂整理织物的树脂含量、  相似文献   

20.
织物起拱残留高度在测量中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变化又是微量的,人工静止测量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为了提高织物起拱残留高度测量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基于MatLab程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从改进后的图像采集平台获取的织物起拱图像进行处理,通过动态阈值变换、欧氏距离算法等,计算得到未起拱织物与起拱织物之间的欧氏相对距离,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相应的实际织物起拱残留高度。实验和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测量并计算出的织物起拱残留高度与实际测量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达到了所要求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