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解郁胶囊联用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均按照病情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组采用醒脑解郁胶囊加黛力新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黛力新治疗,疗程为8周.2组均在洗脱期、治疗后4、8周分别用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治疗的82例抑郁症随机分为治疗组(醒脑解郁中药汤刺+黛力新+醒脑解郁胶囊)和对照组(黛力新),疗程8W,治疗期间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第1W、第2W未HAMD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第6W末,两组患者的HAMA分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效率为72.5%,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47.5%、8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解郁胶囊具有醒脑解郁、化痰活血的作用,其治疗抑郁症疗效、安全性、依从性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50例,分为乌灵组、黛力新组、联合组,分别予以乌灵胶囊、黛力新、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月后,三组患者HAMD、NIHSS、BI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2月后,联合组评分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乌灵组、黛力新组,且P〈0.01。联合组总体有效率(94.00%)高于乌灵组(86.00%)和黛力新组(84.00%),且P〈0.05。结论采用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程度、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提高认知能力,治疗有效性均高于单一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黛力新片治疗,两组用药治疗时间均为30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3%,停药后复发率为17.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9%,停药后复发率为49.30%,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两组共有10例退出项目研究。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较黛力新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较轻微,撤药后再发抑郁的发生率少,但起效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醒脑解郁胶囊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中药加认知行为疗法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22例。中药组单纯口服醒脑解郁胶囊,中药加认知行为疗法组口服醒脑解郁胶囊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西药对照组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21d为1个疗程。观察抑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g中药加认知行为组治疗后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后单纯中药组、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解郁胶囊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黛力新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147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3组,每组49例.黛力新组给予黛力新早上及中午各1片口服,舒肝解郁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0.72 g口服每日2次,联合组同时给予上述两药.3组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改善微循环、改善脑代谢、康复理疗等常规治疗.疗程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周进行测评.患者出院后门诊3、6个月随访,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量表评定.结果 3组HAMD和SDS评分均有下降,联合组优于单药给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其中3例在口服药物1周内出现轻度嗜睡表现,未经特殊处理好转.结论 黛力新及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均有效,两药联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用生物反馈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黛力新治疗,治疗前后评定躯体症状变化及进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评分及躯体不适症状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尤为明显(P<0.01)。结论:生物反馈联合黛力新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田伟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5):307-308
目的探讨小剂量黛力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和黛力新组(25例,1片/d,疗程60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d和治疗60d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rathel AD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黛力新组治疗30d的NIHSS和Brathel ADL评分显著改善,治疗30d、60d后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黛力新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伴有心身障碍特征的慢性不可治愈性消化系统常见病,目前心理治疗已成为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在内的IBD患者优化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乌灵胶囊对多种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具有良好疗效,但目前关于其改善UC患者病情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活动期UC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活动期UC伴焦虑、抑郁患者120例,采用双盲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黛力新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乌灵胶囊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四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1个疗程)。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改良Mayo评分、炎性反应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最终共113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28例、黛力新组28例、乌灵胶囊组29例、联合治疗组28例。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积分及主要临床症状总分、改良Mayo评分、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血清白介素6水平、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P<0.05),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IBDQ总分高于对照组、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腹胀1例,黛力新组患者中出现失眠1例,均可自行缓解。结论乌灵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可有效改善活动期UC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炎性反应、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乌灵胶囊可作为优化UC患者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伴抑郁状态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得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自觉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失眠、多梦、乏力、心悸改善(P<0.05),且治疗组健忘、眩晕、耳鸣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AMD总分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以焦虑/躯体性症状、认识障碍和睡眠障碍改善最为明显(P<0.05),而认识障碍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总分升高(P<0.05),尤以注意力和计算力、即时回忆力、延迟回忆力改善最为明显(P<0.05),而对照组仅注意力和计算力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33%,优于对照组的60.00%(χ~2=4.728,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35.00%(χ~2=7.685,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可作为伴抑郁状态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长期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1.
张福坚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21-1922
目的:探讨分析新型抗抑郁剂单用与合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5月~2010年7月,门诊治疗的8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20例患者应用新型抗抑郁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赛乐特)单药进行治疗,另20例患者应用新型抗抑郁剂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怡诺思)单药进行治疗:治疗组20例患者应用赛乐特合用黛力新进行治疗,另20例患者应用怡诺思合用黛力新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表)量表观察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患者经应用新型抗抑郁剂合用黛力新治疗8周后,痊愈患者22例,显效患者4例,好转患者8例,无效患者6例(有效率85%)。对照组40例患者经应用新型抗抑郁剂单药治疗8周后,痊愈患者18例,显效患者6例,好转患者6例,无效患者I0例(有效率75%)。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表)量表观察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两组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新型抗抑郁剂合用黛力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临床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心理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对98例脑卒中后抑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并对治疗组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进行客观疗效评定。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8、12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HAMD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1周末未发现差别,于治疗后4、8、12周末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在治疗前并无差别(P&gt;0.05);治疗后1周末未发现差别,治疗后4、8、12周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缩短心理障碍的病程,促进肢体功能康复,从而减轻了残疾程度,提高了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中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及帕罗西汀片,对照组应用帕罗西汀片。[结果]在HMAD抑郁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体疗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SSRI类能使病人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服用文拉法辛,对照组32例服用阿米替林,疗程均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项目进行评定,并于治疗第1、2、6周末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显效时间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同期间比较除治疗的第1周末外,其余各期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与阿米替林相近,但不良反应少,显效快。  相似文献   

15.
李静  孔令生  张潇  鑫喆喆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2):733-734,74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CCMD-3标准的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帕罗西汀组(15例)、阿米替林组(15例),帕罗西汀组开放组(30例),治疗6周,用HAMD、HAMA、TESS、CGSSI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组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4周末帕罗西汀组和帕罗西汀组开放组HAMD减分率和因子减分与阿米替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副反应帕罗西汀组主要为口干、头晕、头痛。阿米替林组则为口干、便秘、头昏、头痛、视力模糊、嗜睡、血压升高。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有效,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率与病损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以及盐酸舍曲林 (左洛复 )治疗此症的疗效。 [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了解卒中后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头CT或MRI检查病损部位 ,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 [结果 ]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1 ) ,且大脑皮质、丘脑、脑干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 (P <0 .0 1 ) ,盐酸舍曲林治疗有效。 [结论 ]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与脑卒中病损部位有关 ,盐酸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状态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对烧伤后情绪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7例伴有情绪障碍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帕罗西汀,对照组用阿米替林改善情绪障碍。治疗8周后行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的发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HAMD/HAM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HAMD/HAMA评分和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小。结论:帕罗西汀治疗烧伤后情绪障碍是安全和有效的,阿米替林也有很好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均≥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配合药物(氟西汀)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氟西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4和8周分别对患者行HAMD-17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结果治疗后2、4和8周治疗组患者HAMD-17和S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早期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东颖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3):2862+2865
目的:观察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HAMD、S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患者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2月本院住院治疗的28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280例患者中确诊为卒中后抑郁者62例,将32例接受早期干预治疗的卒中后抑郁者为观察组,30例未接受早期干预者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脑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病变部位、偏瘫严重程度与患者脑卒中后抑郁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及卒中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1、3及6个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MBI评分及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病变部位、偏瘫严重程度是脑卒中患者发现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显著优于未干预者,临床治疗中应给予早期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