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发生在鼻窦罕见。IMT一直被认为是性质未明或低侵袭性肿瘤[1,2 ] ,但我们在2 0 0 2年2月收治的1例位于左上颌窦者,表现为极度恶性,虽经手术加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综合治疗,但8个月后复发,11个月后死于恶病质。现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如下。患者女,6 3岁。因左面部胀痛1月余,伴麻木疼痛,放射至左耳部,上列牙痛及前额部胀痛,无恶心、呕吐,无视力下降及复视,首诊于神经内科。CT示左上颌窦占位病变(图1) ,因患者碘皮试阳性,未作增强。既往史:高血压病2 0年余,长期服药;重症肌无力30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4例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为IMT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0月—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咽喉科医院诊治的4例喉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例喉IMT患者病变位于声门上及声门区,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显微喉镜手术或开放性手术,术后随访25~140个月,除1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且未见复发和转移。术后切除标本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imentin(+),SMA(部分+),Desmin(-),CK(-),Ki67(+)≤45%,ALK(-),CD34(血管+),CD68(±)。结论喉IMT是一种具有复发潜能的低度恶性头颈部肿瘤,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目前的治疗手段仍首选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行术后放(化)疗,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可发生于头颈部的罕见肿瘤,本文就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头颈部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光镜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IMT肿瘤组织学由具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梭形肿瘤细胞、大量慢性炎性细胞及黏液血管样背景构成.免疫组化: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Ve,SMACTIN)、波形蛋白(Vimentin)呈强阳性表达.术后随访9~21月,2例声带IMT无复发,1例上颌窦IMT无复发,另1例上颌窦鼻腔IMT术后4个月再次复发.结论 IMT是兼有纤维母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特征的肿瘤,具有局部复发倾向.治疗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疗、化疗效果不确定.鼻窦I MT极易复发,具有局部浸润行为,手术切除须彻底.  相似文献   

4.
敬告作者     
患者,女,33岁。因左侧鼻塞18个月,通气完全受阻8个月,于2004年11月25日入院。入院前18个月,受凉感冒后出现鼻塞,流清涕,经用药物治疗后(具体用药不详)流涕停止,右侧鼻塞消失,但左侧仍鼻塞,且渐进性加重。近8个月来,鼻塞加重,偶感左侧溢泪,但无眼痛及视力障碍。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1岁。外伤后气管切开后进行性呼吸困难4个月,1997年12月26日入院。4个月前因车祸引起肺出血,继发肺炎,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用人工呼吸机带动呼吸。半个月后肺部情况好转,呼吸良好,拔管。10天后,渐出现憋气及呼吸困难,则再次行气管切开术,但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变,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套管下方气管内有肉芽组织生长。用微波治疗3次,仅有暂时的呼吸改善,但无法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转来我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尚可。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度,咽喉部无异常发现。气管套管下方0.scm处有环形肉芽组织,…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11个月。1个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偶然咳嗽,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1周,症状有所好转,但回家后又有反复,复诊时透视见“左肺不张”,以“气管异物”在外院住院治疗。曾分别3次行支气管镜检查均未见异物,后胸部CT未能排除支气管异物,为进一步诊治转至我院就诊,门诊以“支气管异物?”  相似文献   

7.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术腔干预时机及频度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不同干预时机及频度对术腔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3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A、B2组,A组首次术腔清理时间在术后1周,频度为前2个月每周1次,第3、4个月2周1次,第5个月后每月复查清理1次;B组首次术腔清理时间在术后2周,频度为前2个月每2周1次,第3个月后每月1次,6个月后每2个月1次。并记录术后3、6、12个月中鼻道黏液纤毛系统输送速率、术后3个月的上皮化率及术后12个月的有效率。结果:将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中鼻道黏液纤毛系统输送速率,术后3个月的上皮化率及术后12个月的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延长清理时间,降低干预频度,不会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杓后肌延期神经再支配的方法及时机。方法:将29只狗分成三组,两个实验组在喉返神经切断后即刻、4、6、8、10、12个月分别将膈神经与喉返神经吻合选择性支配环杓后肌和颈袢神经—胸骨甲状肌蒂植入环杓后肌,对照组喉返神经切断后各时间不作任何手术。结果:两个实验组6个月后行喉镜、神经肌电及肌收缩力、组织化学证实:神经吻合组各时间效果明显好于神经肌蒂植入组,但两种术式疗效均随病程延长而下降。结论:神经吻合法延期神经再支配环杓后肌6个月内效果较好,而神经肌蒂植入法治疗环杓后肌麻痹最好不晚于失神经后4个月,否则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家兔声带自体脂肪注射后急、慢性期喉局部反应、声带大体形态及组织学转归,探讨这一方法在矫治声门闭合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只家兔建立声带缺损动物模型后分4组,取腹部自体脂肪经环甲间隙注射入损伤侧声带,分别于注射后急性期(24小时内)及慢性期(1、3、5个月)行直接喉镜及喉组织学检查,观察喉局部反应、声带形态和声门闭合情况以及声带组织学改变。结果:所有家兔声带自体脂肪注射后急性期均无喉水肿发生;慢性期无肉芽肿、结节等改变;急、慢性期均未发生过敏及排斥反应。注射后3个月内声带体积渐缩小,声门闭合程度略降低,3个月后上述声门形态改变不明显。组织学证实注射后急性期可有轻度炎症反应;自体脂肪能在声带组织内存活,3个月内可发生部分脂肪吸收,3个月后脂肪吸收减少,在声带内保持相对稳定的体积。结论:自体脂肪声带注射具有无过敏、无排斥、无异物反应等特点。注射后虽可发生部分吸收,但3个月后吸收减少。该技术是一较为安全、有效的矫治声门闭合不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楼正才 《耳鼻咽喉》2003,10(3):146-146
患者男,38岁。因“双侧鼻息肉术后半月,反复鼻出血10天”于2001年8月1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诉半月前因双侧鼻阻10余年,加重3个月,时有涕中带血,到我市某耳鼻喉科诊所就诊,当时诊断为双侧鼻息肉,予以行双侧鼻息肉摘除术。术后2天取出鼻腔填塞物,但双侧鼻腔及口咽部仍有间断性鼻出血,量或多或少,曾在诊所及我科三次就诊,均诊为鼻息肉术后  相似文献   

11.
婴儿中耳结核少有报道。最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1例7个月的中耳结核婴儿。报告如下:患儿,男,7个月。右耳反复流脓5个月,3个月后发现右耳后有一拇指头大小之肿块,经抗炎治疗无效;半个月后耳后肿块破溃流出稀薄灰白色脓液,经自用中药外敷后溃...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2岁。右面不慎被撞击后渐进性隆起,疼痛3个月。在外院曾按颊软组织挫伤并蜂窝织炎,给予青霉素、头孢拉定、氧氟沙星等静脉点滴,症状有所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又再出现。之后又在口腔科行右面颊局部穿刺及口腔前庭沟处切开引流,但未见脓液流出。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5岁,因左耳后溢脓10个月入院。患者10个月前骑摩托车时不慎摔倒,自述为棉花梗自口腔刺入左侧咽部,当时自口中吐出血痰及约2cm棉花梗,未与颈部贯通,未治疗,约1周后左耳后皮肤破溃溢脓,经久不愈,半年后于当地医院手术,自耳后入路取出约1cm异物,但耳后瘘口仍不愈合,遂来我院就诊,以“咽颈瘘管”收入院。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9岁,因右耳溅入电焊渣后流脓,听力下降1个月为主诉于2005年6月29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被电焊渣溅入右耳内,即感耳内疼痛,无流血及眩晕等不适,因稍后缓解而未检查治疗,1周后始右耳流脓停止,但数日后再次发作,颞骨CT检查发现右咽鼓管内有金属异物而转诊我院。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18个月。因右耳后反复肿胀、流脓4个月人院。患儿于人院前4个月无诱因出现右耳后肿胀,伴发热,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及脓肿切开引流后好转。3个月前右耳后再次肿胀,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及脓肿切开引流后肿胀消退。体检:一般情况可。右侧耳廓正常,外耳通畅,鼓膜完整,标志清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正常和面神经损伤后再支配条件下大鼠面神经不同分支神经元的分布。方法 采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观察正常情况下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神经元的分布,以及神经损伤发生再支配后二者分布方式的变化。结果 正常情况下,发出颊支的神经元与发出下颌缘支的神经元位于面神经核中间内侧和外侧亚核,呈完全交迭分布;两种神经元排列紧密,但未见双标记神经元。面神经切断吻合后4个月,颊支神经元与下颌缘支神经元仍主要呈交迭分布,但标记的神经元数明显减少,神经元排列松散,部分颊支和下颌缘支神经元分布到背侧、腹内侧和内侧亚核。面神经切断吻合后6个月,颊支神经元与下颌缘支的分布方式与面神经吻合后4个月基本相同,但标记的神经元数明显增多,并见1%-2%的双标记神经元。结论 正常情况下面神经核内颊支神经元与下颌缘支神经元分布方式提示在颊支和下颌缘支的远端可能存在广泛的交通;神经损伤发生再支配后分布方式的变化则提示不同分支的运动神经元间存在错向再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在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采用耳鸣咨询+多元复合声治疗的联合疗法,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耳鸣咨询,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治疗半年后,采用耳鸣致残量表法(THI)及主观视觉耳鸣严重程度标尺评分法(VAS)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经THI和VAS评分统计显示,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与治疗6个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THI评分降低20分以上为有效,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27.5%,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为67.5%。费德曼曲线分型中,以重叠型和汇聚型居多,重叠型的治疗效果最佳。统计分析显示在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和THI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在慢性耳鸣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未来能够作为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的首选方法;治疗效果可以采用THI和V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治疗癌症的放射线剂量不会对颅神经损害,但对头颈部癌放疗后的35年随访中,发现3例分别在鼻咽癌、声门癌放疗后和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放疗后出现少见的声带麻痹。这些患者局部均无复发,也无远距离的转移灶和第二个原发性肿瘤发生。例1为放疗后ZO年出现声带麻痹,表现为声嘶,呼吸困难,并作气管切开;例2为放疗18年后发生呼吸困难,声嘶,端鸣,查见双侧声带麻痹,固定在次正中位,同时还出现吞咽困难,软跨麻痹作气管切开,2个月后声带稍有活动后除管;例3在手术时右侧喉返神经损伤,但放疗35年后出现呼吸困难,为双侧声带麻痹,…  相似文献   

19.
认为经鼓膜鼓室通气管留置术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本手术的目的是改善耳聋。观察100例分泌性中耳炎保守治疗的经过,6个月后90~95%治愈,剩余的5~10%又经过6个月的保守治疗,又有50~60%治愈,因此不要盲目地急于手术。本手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使患者从长期的厌烦的门诊治疗中解脱。经过对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持续保守治疗组和在治疗中途进行留置管术组的比较观察,后组优于前组,但差异甚微。因此与其说置管术是使分泌性中耳炎治愈,倒不如说早期解除耳聋是主要目的。将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成人3个月以上)无效的病…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3岁。1年前怀孕,妊娠7个月时因严重心慌、闷气而急诊行剖宫产,产下一女婴。术后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下肢水肿,声音嘶哑,经强心利尿,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但声音嘶哑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