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荐珍藏宝     
《收藏界》2011,(2):149-149
龙泉青瓷以其巧夺天工的釉色与质地之美创造了中国青瓷工艺史上的高峰,至今仍令后人为之倾倒。而今日龙泉陶艺大师们的作品不仅继承了龙泉青瓷的釉色与质地之美,而且敢于突破传统装饰技法,注重陶瓷胎体语言的挖掘和发挥。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瓷烧造历史源远流长,青瓷以其温润如玉,釉色精美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誉。瓯窑的青瓷被晋人誉为"缥瓷",越窑被唐人赞为"如冰似玉"、"千峰翠色",而龙泉青瓷则在南宋时就以其产品之精、釉色之美达到我国青瓷烧造技术的巅峰,名闻中外,在我国陶瓷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龙泉窑历经宋元辉煌,明清衰落,至民国几近断烧。新中国建立后,龙泉窑欣逢盛世,重获新生,经过50多年的发展,龙泉青瓷艺苑,人才济济,百花齐放。龙泉窑实现了伟大的复兴,迈向了新的辉煌时期。本期《龙泉窑青瓷的辉煌与复兴》一文将带您走近青瓷之花——龙泉青瓷。  相似文献   

3.
赵青云 《收藏》2010,(9):29-33
汝窑为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一,享誉海内外;又以生产青瓷而著称,博得“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赞誉。汝窑瓷器工艺精湛,釉色玉润,素雅脱俗,造型秀丽,深得广大民众的青睐和皇家、贵族、文人雅士赏识。到了北宋晚期,  相似文献   

4.
周文昭 《收藏》2012,(4):40-45
展览名称:温温玉色照瓷瓯——龙泉窑青瓷艺术展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展览时间:2011年12月13日~2012年2月12日"自古陶重青品",青色含蓄、温婉、优雅,是瓷器审美的最高境界,而龙泉青瓷则被誉为青瓷之翘楚。龙泉窑是一个跨越南朝至清多个时代,窑址分布广泛的名窑。龙泉青瓷深沉委婉,将大自然优雅的青绿色融入晶莹的釉色里,温柔敦厚、层次分明,似乎更符合古人所崇尚的清淡高逸的追求。君子以玉比德,以玉喻色,色清如玉的龙泉青瓷是中国道器并重的典范之一。  相似文献   

5.
曾智泉 《收藏》2007,(3):152-155
影青瓷的沿革 影青瓷,也叫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工们在五代青瓷,白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一种特色瓷器。因其釉色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白中泛青,青中泛白而得名。晚清以前称青白瓷,  相似文献   

6.
叶碧泉  杜文 《收藏》2007,(12):73-75
龙泉窑是享誉海内外的青瓷名窑,烧造历史从五代至清代,窑业虽历经兴衰,但从未间断过。龙泉窑以其独有的梅子青、粉青瓷器闻名于世。五代、北宋龙泉青瓷与越窑相似而又有自身特色,南宋龙泉青瓷以简洁、优美的造型与如玉似翠的釉色著称,元明龙泉青瓷胎体厚重、造型多变。在龙泉窑各个窑区中,最能代表龙泉釉色之美的是大窑,最能代表五代、北宋龙泉窑工艺水平的是金村窑,最能代表哥窑、官窑风格的是溪口窑,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最能代表元明时期龙泉窑纹饰之美的安福窑的真实面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话说龙泉窑     
中国的彩瓷史,是以青瓷为首的,随着青瓷的出现,才开拓出五彩缤纷的彩瓷世界。而龙泉青瓷则是瓷器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灿烂明珠。龙泉窑产品具有“冰肌玉骨,耀青流翠”之风采。 龙泉青瓷始于五代,至南宋时进入鼎盛时期。当年“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中运瓷船舶来往如织”。据史书记载,宋时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两人,擅长窑术,各主一窑,釉色和造型风格各有千秋,所制  相似文献   

8.
玉如意 《收藏》2007,(7):172-173
宋代耀州瓷是古代青瓷中的一朵奇葩,其胎质均匀,细致,坚密,器型丰富。以橄榄青釉为代表,其晶莹润泽的釉色使刻印纹饰表现出一种淋漓尽致、飘扬洒脱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9.
龙泉窑青瓷以其青翠如玉的釉色闻名于世,目前还未见到宋代以前记载龙泉青瓷的文献。南宋庄季裕的《鸡肋篇》记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渭之秘色,钱王所供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似乎告诉我们龙泉青瓷早在五代就已被宫廷所青睐。上世纪90年代杭州南宋皇宫遗址大量出土南宋龙泉窑青瓷残片无可置疑地确定了龙泉窑的地位,元  相似文献   

10.
张必萱 《收藏》2013,(5):44-51
千峰翠色——越窑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早在东汉时就烧成了中国最早的成熟青瓷,揭开了人类瓷器史的第一个篇章。越窑的烧造历史自东汉一直持续到南宋初,长达1100余年。越窑青瓷一直是备受青睐的日常生活用具和贡瓷珍品,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而且远销亚洲、非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唐宋时期是越窑的鼎盛期,越窑青瓷以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如冰似玉的釉色赢得了文人墨客的赞赏,赞美越窑的诗句如陆龟蒙:  相似文献   

11.
张必萱 《收藏》2013,(3):44-51
千峰翠色——越窑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早在东汉时就烧成了中国最早的成熟青瓷,揭开了人类瓷器史的第一个篇章。越窑的烧造历史自东汉一直持续到南宋初,长达1100余年。越窑青瓷一直是备受青睐的日常生活用具和贡瓷珍品,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而且远销亚洲、非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唐宋时期是越窑的鼎盛期,越窑青瓷以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如冰似玉的釉色赢得了文人墨客的赞赏,赞美越窑的诗句如陆龟蒙:  相似文献   

12.
刘晓东 《收藏》2014,(19):62-65
陕西省长武县博物馆馆藏陶瓷不乏精品,最有名的是元末明初青花象车人物图罐(编者注:介绍文章见本刊2011年7期)。除此之外,还有4件宋代耀州窑青瓷精品,即青釉六曲刻花碗、青釉六曲花口盏、青釉葵口莲花纹盘和青釉瓜棱形钵。这4件青瓷造型精美,釉色匀净,均为长武县博物馆旧藏。下面分别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刘晓东 《收藏》2014,(10):62-65
陕西省长武县博物馆馆藏陶瓷不乏精品,最有名的是元末明初青花象车人物图罐(编者注:介绍文章见本刊2011年7期)。除此之外,还有4件宋代耀州窑青瓷精品,即青釉六曲刻花碗、青釉六曲花口盏、青釉葵口莲花纹盘和青釉瓜棱形钵。这4件青瓷造型精美,釉色匀净,均为长武县博物馆旧藏。下面分别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宋康年 《收藏界》2010,(5):61-62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它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而享誉海内外。其实真正讲起来我国的瓷器最早创烧的还是青瓷,追溯其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就是青瓷的初级阶段,至汉代瓷器的青釉较为纯正,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到了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地处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浙江以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  相似文献   

15.
金晓春  江用虎 《收藏》2007,(9):64-66
宋代是我国陶瓷烧造的鼎盛时期。宋代景德镇窑在前代青瓷和白瓷生产的基础上,创烧出独具风格的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为“青白瓷”或“影青瓷”。  相似文献   

16.
吴宏放 《收藏界》2013,(3):68-72
四川邛崃县境内的邛窑,包括十方堂、尖子山、固驿山、瓦窑山等主要窑址,在南朝时就刨烧出了青瓷产品,唐、五代时期达到鼎盛时期,直到南宋中晚期停烧,历经800余年。虽然从总体上考察,邛窑还是属于一个庞大的民窑青瓷体系,主要生产各类生活性实用青瓷器,但其中不乏烧造出了许多造型别致和釉色各异的值得文物和收藏界研究和珍视的精品。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09,(5)
徐峻清创办的"龙泉天一工作室",已走过了八个年头。当我们踏上没有扶手的台阶进入他的工作室,里面一片"狼藉",正在重新装修的各种材料,散落在房间的各个角落,而一件件造型新颖、釉色精美的青瓷摆放在杂乱的工作室内更显得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在收藏界占有重要地位。常言道“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足见其价值。而在如今的收藏圈,瓷器藏家们对钧瓷也是偏爱有加,为能庋藏到它,也是寻寻觅觅,乐此不疲。钧窑虽属于北方青瓷系统,但它的釉色却变化万千,尤以独特自然的窑变釉而闻名,在同时期诸多名窑中独树一帜。钧瓷的釉色多为天青色,还有月白、天蓝和紫红等,正所谓“人窑一色,出窑万彩”。  相似文献   

19.
王小明 《收藏》2015,(7):138-143
胡正中(尚越):天青釉究竞是一种釉色,还是一个广泛的釉色系?它是人为能较准确地控制的,还是由原材料的特性所基本决定的?汝官窑作为天青釉色的代表,其漂亮是毋容质疑的,但汝官窑里青绿色釉也是很多的。这似乎又和窑位和窑温有关了。在以青绿色为基调的古代青瓷里,五代柴荣要创造一种全新的"天青色",这似乎不太现实。"雨过天青云破处"其核心应该不是"天青色",而是指釉面如雨后一碧如洗、干净整洁。而现在作为我们认知标准的天青色,应该是五代  相似文献   

20.
正陕西省长武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众多,其中不乏陶瓷品种,最有名的是元末明初青花象车人物图罐(编者按:介绍文章见本刊2011年7期),除此之外,还有4件宋代耀州窑青瓷精品,即青釉六曲刻花碗、青釉六曲花口盏、青釉葵口莲花纹盘和青釉瓜棱形钵。这四件青瓷造型精美,釉色匀净,都为长武县博物馆旧藏。北宋青釉六曲刻花碗(图1),高5.9厘米、口径11.3厘米。侈口,圆唇,斜壁,深腹,圈足。内壁有六条浅色竖线将碗内壁均分为六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