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王景明  孙奕 《武警医学》2005,16(2):97-100
 目的观察具有补气、活血、化浊作用的中药复方延肾口服液(以下简称延肾)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产生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从细胞生物学水平探讨延肾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延肾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IL-8生成的影响.结果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可明显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产生IL-8,延肾大鼠血清对LPS刺激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产生IL-8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对系膜细胞增殖和产生IL-8的抑制率也相应增加.结论延肾对LPS刺激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产生IL-8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延肾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L-8是预防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肾衰宁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景明  孙奕 《武警医学》2005,16(8):567-56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肾衰宁灌肠液(以下简称肾衰宁,SSN)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冀以从细胞生物学水平探讨肾衰宁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和放免法,观察SSN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胶原Ⅵ(Col Ⅳ)的影响.结果肾衰宁灌肠液大鼠血清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FN、LN和ColⅣ,其抑制程度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对系膜细胞产生FN、LN和ColⅣ的抑制率也相应增加.结论肾衰宁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FN、LN和Col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肾衰宁抑制系膜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是预防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粘附分子是人骨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虽然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已被广泛研究,但辐射对微环境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对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却很少研究。伴有TNF-α(种瘤坏死因子-α)和IL-1(白细胞介素-1)产生的炎症反应是照后最重要的机体反应之一。因此,集中研究了与炎症相关的粘附分子ELAM-1(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乎-1)、V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和I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IL-4对IL-1β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前列腺素B(PGB)的释放及环氧化酶2(COX-2)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探讨IL-4抗肾小球硬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MC),MTT法检测IL-1β促系膜细胞增殖的时效和量效关系,设立空白对照组、IL-1β组、IL-4 IL-1β组、NS-398组、NS-398 IL-1β组、吲哚美辛组、吲哚美辛 IL-1β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MC培养上清中PGB的含量,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OX-1和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L-1β在12、24、48h,浓度为0.1~100ng/ml时均有促MC增殖的作用,其中以孵育24h、浓度为2ng/ml时作用最强。IL-4、NS-398、吲哚美辛均能抑制IL-1β诱导MC产生PGB,IL-4的抑制作用(抑制率84.9%)强于NS-398(抑制率56.5%),吲哚美辛(抑制率41.2%)的抑制作用最弱。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IL-4和NS-398均能明显抑制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吲哚美辛能抑制COX-1和COX-2 mRNA及蛋白表达,但对COX-2的抑制作用较弱。结论 IL-4能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下调COX-2的表达,减少PGB的产生,从而发挥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1型糖尿病性肾病(DN)的疗效.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N组、C3治疗组、C3-MIG R1治疗组和C3-MIGR1-ICAM-1治疗组.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小鼠建立DN动物模型,Masson染色检测小鼠肾脏病理改变.分别经尾静脉按1×105/只输注小鼠MSC细胞系(C3H10T1/2)、转染空载体的小鼠MSC(C3H10T1/2-MIGR1/MSC)和过表达ICAM-1的小鼠MSC(C3H10T1/2-ICAM-1/MSC),Masson染色检测模型小鼠肾纤维化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MSC向肾脏归巢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相关信号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胶原蛋白1(collagen1)的表达.结果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C3-MIGR1-ICAM-1治疗组中纤维化成分较DN组显著减少,提示过表达ICAM-1的MSC可显著降低小鼠肾纤维化程度.MSC移植治疗后的第3天和第7天,冰冻切片结果均可见MSC归巢至肾脏,但归巢细胞数均无统计学意义.Q-PCR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N小鼠肾内胶原蛋白1、TGF-β1、SMAD2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而过表达ICAM-1-MSC组的胶原蛋白1、TGF-β1、SMAD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DN组(P<0.01).结论 过表达ICAM-1间充质干细胞对DN肾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作用下,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对人主动脉平滑肌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和蛋白质及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苏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2571、Ox-LDL (30 μg/ml) 刺激3、6、12、24 h后,以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ABCA1、ICAM-1、MCP-1mRNA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法及ELISA法检测ABCA1、ICAM-1、MCP-1及IL-1β蛋白质表达;用ABCA1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ABCA1表达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予Ox-LDL刺激后, CC2571细胞中ABCA1、MCP-1、ICAM-1的mRNA和蛋白及IL-1β蛋白质表达均增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3、6 h时上述指标的mRNA表达降低,12、24 h蛋白质表达降低.结论 Ox-LDL诱导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ABCA1可能通过增强上述炎性因子表达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探讨白细胞介素 1(IL 1)和白细胞介素 4 (IL 4 )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p2 7和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DK2表达的影响。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观察IL 1促进系膜细胞增生前后p2 7和CDK2 的表达变化 ,及同时应用IL 4后对上述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 ,IL 1可以明显促进系膜细胞增生 ,同时观测到p2 7表达下降而CDK2 表达增高 ;IL 4可以抑制IL 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生 ,同时发现p2 7表达增加而CDK2 表达减弱。提示IL 1和IL 4对系膜细胞增生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表达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途径与其下游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I)、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关系.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给予低糖和/或甘露醇、高糖和/或SB203580(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干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p38 MAPK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ting检测p38 MAPK和CREB1及其磷酸化蛋白(p-p38 MAPK、p-CREB1)的表达;RT-PCR榆测TGF-N和FN mRNA的表达;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层黏连接蛋白(LN)和Ⅳ型胶原的含量. 结果 与低糖组、低糖+甘露醇组相比,高糖刺激可使p38 MAPK蛋白发生核转移,p-p38 MAPK、p-CREB1表达明显上调,TGF-β1和FN mRNA的表达增强,LN和Ⅳ型胶原含量增加.SB203580能明显抑制p38 MAPK蛋白的核转移,降低p38 MAPK和CREB1的磷酸化,并抑制TGF-β1和FN mRNA表达,使LN和Ⅳ型胶原的分泌减少. 结论 高糖状态激活p38 MAPK信号途径参与了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的表达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和2型受体及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在人胎肾系膜细胞表达2及其与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关系。采用6个月龄人胎肾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经10^_8,10^-7,10^-6mol/L浓度的AngⅡ诱导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胎肾系膜细胞的AT1,AT2受体和ICE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0.
王丽  梅长林 《武警医学》2000,11(12):673-675
 目的 观察低密度脂蛋白(LDL)对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mRNA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脂质在肾小球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Northern blot杂交技术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LDL刺激培养的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过程中,系膜细胞TGF-β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随着LDL浓度的升高,MC TGF-β 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在LDL为150 μg/ml,表达最强,LDL浓度为200 μg/ml,表达有所减弱.当LDL浓度为150 μg/ml以不同时间刺激MC时,MC TGF-β mRNA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方式增加.结论 脂质不但能直接影响系膜细胞增殖、损伤和基质增多,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形成及发展,而且通过影响系膜细胞表达TGF-β mRNA增强,使胞外基质成分过量聚积,间接介导肾小球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人骨髓瘤细胞株KM3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及IL-1对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人骨髓瘤细胞株KM3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以荧光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两个指标反映粘附分子的表达量,研究IL-1对KM3细胞粘附分子表达调控。发现正常情况下,KM3细胞表面表达粘附分子CD44、CD54、CD49b、CD49e、CD49f,不表达CD56和CD49d;IL-1以剂量非依赖方式促进KM3细胞表面CD44、CD54、CD49b、CD49e、CD49f表达。为进一步应用KM3细胞探讨粘附分子在M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细胞粘附分子的电离辐射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粘附分子是调节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一类膜型或跨膜糖蛋白,其作用涉及细胞的粘附、迁移、分化和信号转导。正常组织或肿瘤组织受电离辐射后会导致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改变。照射方式不同,受照组织不同,粘附分子的表达也不同,有些粘附分子的表达与受照剂量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受照后,粘附分子的改变具有作为一种新的辐射生物剂量仪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离体外周血白细胞^60Coγ射线照射后24h内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单个核细胞黏附功能与照射剂量间的关系。方法人外周静脉血经0、2、4和6Gy γ射线照射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后0、6、12和24h不同黏附分子(CD11a、CD11b、CD18、CD29、CD49d、CD54)的表达。用细胞黏附方法测定照后6、12和24h单个核细胞对不同底物的黏附情况。结果粒细胞、单核细胞CD29的表达在照后6h,2和4Gy组升高,在其他时间点各剂量照射组表现为下降;单个核细胞对底物IgG的黏附能力在照后6、12和24h的各个剂量组均表现为增强。结论外周血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黏附能力与照射剂量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细胞粘附分子在放射线致正常组织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线辐照引起白细胞渗出,是放疗后组织萎缩、纤维化、坏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放疗的安全性。细胞粘附分子在介导白细胞渗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辐照对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着眼于粘附分子的辐射损伤防治策略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及高压氧对其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应用抽签法随机分成8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1,3,5 d组、高压氧+缺血再灌注1,3,5 d组,每组8只。参照Pu lsinelli四动脉阻断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1,3,5 d组sICAM-1水平[(24.36±0.96),(27.79±1.45),(28.74±1.36)ng/m l]显著高于假手术组[(22.16±0.45)ng/m l,P<0.01]。缺血再灌注1,5 d组sE-selectin水平[(24.47±7.00),(23.44±4.62)pg/m l]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8.68±2.35)pg/m l,P<0.01]。高压氧+缺血再灌注1,3,5 d组sICAM-1水平[(23.08±0.48),(25.15±0.79),(25.49±0.82)ng/m l]显著低于同期缺血再灌注组(P<0.01)。高压氧+缺血再灌注1,5 d组sE-selectin水平[(17.59±3.60),(17.63±2.28)pg/m l]显著低于同期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行高压氧处理可有效降低血清sICAM-1、sE-selectin水平,高压氧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In adults, exercise is a powerful and natural stimulator of immune cells and adhesion molecules. Far less is known about exercise response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nd whether or not exercise in "real life" activities of healthy adolescents influences immune response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if strenuous exercise leads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leucocyte number and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in adolescent boys. METHODS: Eleven healthy, high school boys, aged 14-18.5 years, performed a single, typical, 1.5 hour wrestling practice session. Blood was sampled before and after the session.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evaluate changes in immune responses. RESULTS: The exercise led to significant (p<0.05) and robust increases in granulocytes, monocytes, and all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for natural killer cells (p<0.0005). The number of T cytotoxic and T helper cells expressing CD62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02 and p<0.0005 respectively), as did the number of T cytotoxic and T helper cells not expressing CD62L (p<0.003 and p<0.009 respectively). The density of CD62L on lymphocyt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exercise (p<0.0005), whereas CD11a (p<0.01) and CD54 (p<0.01) increased. CONCLUSIONS: The data show that an intense wrestling bout in adolescent boys leads to profound stim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The role of these common changes in overall immune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mune and haemopoietic systems has yet to b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各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6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1(sICAM-1)、sICAM-2、sICAM-3及血清抗核抗体(ANA)、补体C3、C4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检测;对6例SLE患者。分别于临床活动期、恢复期、静止期三个不同阶段采集血标本进行各项指标动态观察,应用ELISA检测技术对各种粘附因子、ANA进行检测全自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补体C3、C4;魏氏沉降法测定ESR。结果66例SLE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两者间表现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动态观察结果表明,SLE患者随临床病情改善,各粘附因子及ESR、ANA水平,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补体C3、C4逐渐上升。经相关性统计分析,只有sICAM-1与ANA、C4的水平变化分别表现出正相关与负相关(r=0.997、r=-0.993;P〈0.05)。结论粘附分子可能参与SLE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56、PTA1、LA IR-1等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关的分子在腭扁桃体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方法首先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的方法观察腭扁桃体细胞(PTC)在IL-2活化前后3种分子的表达情况。然后用免疫组化确定CD56表达的部位,以原位杂交法确定PTA1表达的部位。结果 在静止PTC中CD56、PTA1、LA IR-1的表达率分别为3.8%、1.9%和35.1%。经IL-2活化后表达率上升为5.9%,19.2%和54.8%。免疫组化法表明CD56+细胞散在地分布于生发中心。原位杂交法表明,PTA1主要分布于腭扁桃体的滤泡旁区,少量分布在生发中心和内皮细胞上。结论 CD56、PTA1、LA IR-1这3种分子在腭扁桃体细胞中均有表达,且能被IL-2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