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骨质疏松是系统性疾病,可导致骨质进行性脱钙和骨结构异常,患者的脊椎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能发生压缩性骨折。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是将球囊样的装置经皮置人压缩椎体,先扩张塌陷椎体,然后注入骨水泥恢复椎体高度,提高脊柱稳定性,达到缓解或消除疼痛的目的。自2007年至2010年对30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技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10例11个椎体,新鲜骨折(2周内)8例,陈旧性骨折(5个月内)2例,均表现为腰背痛,无神经症状及体征。9例为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成形,1例经双侧椎弓根入路成形,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平均3.8ml。结果:10例患者腰背痛均于术后24h缓解并离床活动,X线片示伤椎高度均较术前改善,后凸畸形平均改善18°,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无骨水泥渗漏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因卧床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13例(共15椎体)严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手术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置入球囊撑开复位后用骨水泥填充,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观察术后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改善情况和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30.1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突成角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具有复位效果好、畸形矫形效果明显、疼痛缓解好的优点,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50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基本正常42例,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较差者8例。本组患者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例发生骨水泥外漏,但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能短时间内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2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手术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置入球囊撑开复位后用骨水泥填充,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观察术后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改善情况和症状缓解情况。同期有21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两组疗效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20.1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突成角明显改善,骨水泥用量少,随访期间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3例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经补充治疗,治愈出院。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具有复位效果好、畸形矫形效果明显、疼痛缓解好的优点,可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32例进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型臂X线机下,采用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或椎弓根外侧穿刺,建立工作通道,置入球囊,加压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复位骨折。记录球囊压以及容量,抽出造影剂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后拔除工作套管,完成手术。结果 32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6~8h后可以离床活动,术后X线确认压缩骨折椎体复位明显,后凸畸形平均矫正8°(5~16°),术后随访1~12个月,腰背痛无复发,伤椎高度保持。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操作简便,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7.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作用。方法 :5具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标本 (T11~L2 ) ,X线摄片无明显病理异常 ,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 (DEXA)测定椎体骨密度 (BMD) ,证实为骨质疏松标本。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 ,每具标本选择 2个椎体共 10个椎体 ,用材料试验机轴向加载 ,压缩椎体高度2 5 % ,制造椎体压缩骨折。对骨折椎体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注入骨水泥 ,观察骨水泥外渗漏情况。椎体标本在骨折前、骨折后及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均测量椎体高度。结果 :球囊扩张体积平均 (5 13± 0 72 )ml。骨水泥注入量平均 (5 35± 0 6 2 )ml。所有标本未发现骨水泥外渗漏情况。骨折前、后及治疗后椎体平均高度分别为 (2 3 0 4±2 2 0 )mm、(2 0 5 8± 2 2 4 )mm和 (2 2 74± 2 2 0 )mm ,治疗后椎体高度恢复率 (87 76± 6 4 5 ) %。结论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显著恢复骨折椎体高度 ,临床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可达到恢复椎体高度 ,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1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14例(18椎),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经椎弓根在伤椎内置入球囊扩张后使塌陷椎体复位后,将含钡骨水泥填充物灌注入球囊扩张后所形成的空腔内重建伤椎的稳定,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缓解程度(VAS法)的变化与Cobbts角及椎体前、中、后缘高度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6.7个月,均达到疼痛缓解,手术前后Cobb’s角有显著差异,手术前后椎体前中高度有明显改变。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迭到满意的止痛效果,同时还可部分纠正后突畸形,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永凯 《中外医疗》2011,30(9):105-105,10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26例共31个椎体。结果手术前后对疼痛进行评分,结果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脊柱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恢复明显,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操作简便,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08年11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5例,共31个椎体,手术经两侧椎弓根或椎弓根旁入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充填骨水泥(PMMA)。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2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并于5~10天内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新型微创手术,可有效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改善功能并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1.
何卫斌  冉学军 《重庆医学》2012,41(15):1499-1500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民医院和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1例的临床疗效。结果疼痛完全缓解39例,基本缓解18例,缓解不明显者4例(均为陈旧性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基本正常41例,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较差者20例。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方法,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对缓解腰痛明显且起效快,尤其适用于新鲜骨折患者,老年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62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观察组则予以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两组单椎操作、骨水泥、椎体恢复、疼痛以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观察组单椎操作时间(49.19±5.62)min、骨水泥注射量(5.08±1.39)mL、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概率为77.42%,中缘高度恢复概率为80.65%、不良事件3.2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为(2.05±0.48)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用11G或13G长15.0cm骨穿针穿剌到位后,用球囊扩张将压缩骨折的椎体进行扩张,然后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剂、液态单体及超液态碘化油按比例配制成骨水泥,当骨水泥呈牙膏状时,注入破坏的椎体腔。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根据WHO疼痛缓解程度判断其有效性,术后18例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完全缓解率为66.67%,WR部分缓解率16.67%,轻度缓解3例,总有效缓解率为83.34%。术后椎体压缩程度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疼痛、增加椎体高度、减轻后凸畸形、增强脊柱稳定性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14个椎体以及3例椎体瘤3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14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5.1mL,X线检查骨水泥充满良好,骨折复位满意。瘤体充填满意。术后12小时~3天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出现。对11例病人(其中肿瘤病人3人)随访1~10个月,治疗部位疼痛未明显加重,椎体形态未有改变。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强度和脊柱的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且有28例患者疼痛消退,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有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出现椎弓根骨折,无严重后果出现。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适应症与并发症是相互影响的,在术前对于患者的选择与适应症的了解,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拓宽了手术的适应症,令更多的老年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且有28例患者疼痛消退,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有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出现椎弓根骨折,无严重后果出现。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适应症与并发症是相互影响的,在术前对于患者的选择与适应症的了解,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拓宽了手术的适应症,令更多的老年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21例(36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均采用C形臂X线机监测下经皮经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用球囊扩张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注入骨水泥、填充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腔隙。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每节椎体手术时间约为30~40min,疼痛于术后1~2h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2d开始下地,平均住院日5~6d,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矫正6~20度、平均矫正13度,有1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发现少量骨水泥外溢,但无脊髓神经损伤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皮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安全,可迅速有效缓解其所引起的疼痛,恢复椎体的高度,维持脊柱的序列。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引起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后凸畸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微创术式,而术前通过MRI准确定位新鲜骨折椎体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对于不能进行MRI检查的患者,往往使用骨显像进行责任椎体的诊断,笔者就骨显像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采用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9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摆好手术体位,术中应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C”臂机透视有无骨水泥渗漏,术中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变化。结果:患者术中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6-48h内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微创、安全,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其术中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避免出现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各自特点以及二者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 方法 69例(91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填充物均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51椎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40椎接受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Cobb's角的变化与疼痛程度(VAS法)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30个月,无1例死亡,1例接受椎体成形术的患者出现椎管内渗漏有下肢神经症状,紧急行手术治疗取出椎管内渗漏的骨水泥块,患者症状随之缓解.椎体成形术组的手术前后Cobb's角变化与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之间的止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种不同的椎体增强技术向病椎内填充骨水泥的止痛效果无差异,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能一定程度纠正后凸畸形.但是椎体成形术较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只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仍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