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核裂变是一个复合裂变核在它们的断点形成两个质量数相差不太多的大形变碎片过程。由于弯曲(bending)和扭动(wriggling)激发以及断裂后碎片间Coulomb力引起的Coulomb激发,形成的大形变碎片将具有大的角动量。当在断点分离后的碎片回到它们的基态平衡形状时,形变能与它们在断裂前取得的内部激发能一起构成了碎片发射中子的动力,而碎片具有的角动量将以γ光子发射形式释放出来。由于核的中子发射宽度Γn远远大于γ光子发射宽度Γγ这一事实,因此,裂变碎片的γ光子发射是中子发射后的角动量退激过程。鉴于每次裂变的中子多重性ν和γ光子产额…  相似文献   

2.
利用半经验的激发能在两个裂变碎片中的分配方式,对n(热能点)+235U裂变瞬发中子数随碎片质量分布v(A)进行了初步研究。计算结果给出与实验基本符合的V(A)分布(图1)。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TALYS程序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基于多通道随机颈断裂模型的可用于计算很宽能区裂变碎片质量分布的微观理论模型程序,是目前国际上仅有的一个可以用于计算很宽能区(1keV-200MeV)的裂变碎片质量分布的微观理论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维朗之万模型对低能核裂变动力学过程和断点构型进行了研究,其中位能曲面采用基于双中心壳模型和有限程液滴模型的宏观 微观模型计算得到,质量张量和黏滞张量分别采用Werner Wheeler方法和墙加窗一体模型得到。以14 MeV中子诱发235U裂变为例,分别研究了拉长形变空间和壳衰减因子对裂变碎片质量分布、总动能分布及断点处核拉长与质量非对称度关联的影响,确定了模型计算中拉长形变空间边界至少应为35R0(R0为球形核半径),以及壳衰减因子的合理取值为60 MeV。基于该模型,计算得到了14 MeV中子诱发233,235U裂变碎片质量分布,与ENDF/B Ⅷ0评价数据符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具有定量计算裂变碎片质量分布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TALYS程序计算结果,我们研发了利用放中子前后裂变碎片的质量分布计算裂变碎片瞬发中子数随碎片质量分布的方法。裂变碎片瞬发中子数随裂变碎片质量分布的形状依赖于裂变产生的激发能如何在两个碎片中分配。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在估计高空核爆炸后碎片衰变产生的电子在地磁场的通量分布中,由于碎片受磁力线的约束,沿场线形成一个碎片管,碎片管在辐射带内的扩散(径向运动)过程用磁壳参数L(偶极子场等同地心距R)的数值变化表征,所以不可避免的涉及L的计算,文中运用等效电路模型,以国外starfish高空核爆试验为依据,估算出L在前100秒内的变化,和国外的试验结果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7.
在核反应堆严重事故后期,压力容器下封头内碎片床熔化对内部传热特性、壁面热流密度和壁面消熔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ANSYS Fluent软件,采用相变模型和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对华龙一号(HPR1000)反应堆假想事故下碎片床熔化的动态过程进行了研究,预测了熔池形成过程的温度分布、速度场及壁面消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碎片床熔化开始后,升温速率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熔池温度逐渐呈现中上部相对均匀、底部具有较大温度梯度的分布规律,并且随着衰变热功率的增加,熔池温度均匀分布区域向底部扩展;壁面热流密度低于相应位置外部冷却的临界热流密度(CHF);但是壁面仍然出现了消熔现象,消熔最早出现在壁面内侧靠近碎片床上表面的位置,并逐渐向下扩展,消熔区域范围和深度随停堆后碎片床干涸时间的缩短而增加。本文计算结果可为碎片床相变传热和压力容器完整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通过三点弯曲断裂试验研究了这一新型超高强、超高性能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的断裂性能,获得了断裂韧度、断裂能、裂纹口张开位移等参数,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可为活性粉末混凝土在核电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试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液态堆芯熔融物与冷却剂相互作用(FCI)后破碎形成颗粒床,对颗粒床实施有效的冷却可以实现熔融物的滞留并终止事故进程。本文基于原型熔融物FCI实验后的碎片粒径分布和孔隙率,构建了带内热源的混合粒径砂石碎片床,对不同碎片床强化排热措施(顶部淹没水池、自然循环驱动底部注水、周向进水)下的干涸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发现:顶部淹没水池条件下,碎片床的中上部率先出现汽泡壅塞区,随后在碎片床中下部出现缺液干涸区;自然循环驱动底部注水条件下,极大改善了碎片床底部的缺液状态,干涸热流密度(DHF)提升2.5倍以上,干涸区域位于碎片床中上部;周向进水方式下,DHF也提升2.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与入射能量相关的重离子熔合反应的动力学势垒。在库仑势垒附近,随着入射能的降低可以观察到动力学势垒的最低值,这个最低动力学势垒与绝热势垒非常接近;另一方面,动力学势垒随着入射能的增加而升高,最终接近于静态势垒(非绝热势垒)。本工作研究发现,颈部的形成和体系的动力学形变是促使动力学势垒降低的主要原因。基于动力学势垒的研究,对于重离子熔合反应的额外推动(extra—push)给出了微观理解,并对熔合反应的势垒贯穿给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考虑扩散动力学过程的裂变道理论王书暖(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数据中心北京,102413)考虑激发核从形变基态到鞍点的集体形变运动经历着非平衡统计过程。由于核形变过程的驰豫时间远大于内部自由度驰豫时间,因此可以假定激发核鞍点以内的单粒子运动自由度...  相似文献   

12.
安全壳内MSLB事故下的质能释放与安全壳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8个月换料的堆芯设计,利用THEMIS程序计算了大亚湾核电站1、2号机组在安全壳内发生主蒸汽管道断裂事故(MSLB)下的质能释放(MEB)量。以此为边界条件,利用PAREO9程序对安全壳的响应做了分析。分析认为,在假想的MSLB事故下,安全壳的完整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刘昶时  安虎雁 《核技术》1997,20(6):344-346
采用电子透过金属箔后的最可几能损测量法,由兰多公式经实验反推Al,Ti,Fe,Cu及Ta平均电离激发能之实验值,所得结果与已有文献值比较有很好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测平均电离激发能的简便、易行且具有较高准确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质子轰击中等质量靶核是产生keV能区单能中子的一种常用方法。选择45Sc(p,n)45Ti反应中子源作为keV能区单能中子参考辐射场的中子源,利用FloWizard软件模拟大束流条件下核反应靶的温度分布,分析了影响靶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利用Target程序模拟核反应靶出射中子能谱,分析了不同材料的散射中子本底。同时精细调节5SDH 2加速器端电压,测量了薄靶(Sc)的激发曲线,测量结果与NPL和PTB的接近。  相似文献   

15.
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Stereolithography,SL)采用材料逐层固化累加法来形成三维实体模型,因此固化材料的表面性质对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了研究环氧丙烯酸酯类紫外光固化材料所形成表面的性质及影响因素,通过使用探针组分,对固化涂层进行接触角的测定和表面能的计算,并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ATR-FTIR)对固化膜的表面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化过程中组分发生了迁移,其含量由表及里存在分布不均现象,最终对固化层的表面能产生了影响,且质量分数为0.01%的探针组分含量就能使表面能的变化显得相当敏感(Deuchem 467使涂层表面能由51.32mJ m^-2骤降至35.05mJm^2).不同结构的探针组分迁移程度有差异,使涂层表面能发生了不同的改变。同时,组分的迁移程度也与涂层的两种接触介质(固化气氛与基材)的性质有关,引起涂层气氛面和基材面表面能的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评价了高百分比的特殊晶界对316L不锈钢和690镍基合金在超临界水中的晶间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影响。合金经过形变热处理后,在样品中产生了大量不同百分比的特殊晶界,这使得独立评价晶界结构对晶间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的影响成为可能。在500℃除气超临界水中对经过形变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恒速拉伸实验,采用扫描电镜对样品的规范面进行断裂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在具有较高百分比特殊晶界的316L和690样品中,当应变量为15%时,断裂晶界的长度百分比分别减少到原来的1/9和1/5,而当应变量为25%时,则分别减少到原来的l/3和1/2。断裂晶界长度百分比的减少,是由于当应变量为25%时,特殊晶界发生断裂的频率只有随机大角度晶界发生断裂的频率的1/18.1/9。  相似文献   

17.
采用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研究了超重核^263Db的宏观形变势能,形变势能对α衰变道起重要作用。在GLDM模型中假定核为质量不对称准分子形状,系统的宏观能量包括体能、表面能、库仑能和亲和势。微观单粒子能是由准分子形状的轴对称的Woods-Saxon势计算得到,并用Strutinsky方法计算壳修正。在不同形变下核的总能量由宏观-微观方法得到,即液滴能加上Strutinsky壳修正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压水堆核电厂失水事故(LOCA)后杂质在堆芯燃料组件内的沉积现象及压头损失,本试验搭建相应台架,分析了极限工况下碎片在组件中的分布和堵塞情况,定量化评估LOCA后安全壳内碎片对燃料组件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碎片几乎都堆积在组件下半段尤其是下管座;碎片量相同时,碎片同时添加方案比依次添加方案造成的压降更大;化学沉淀物对碎片床有压实效应,可造成更显著的压头损失;即使极限工况仍有足够的冷却剂进入堆芯排出余热。   相似文献   

19.
利用Nanoscope Ⅲa型原子力显微镜(AFM),在纳米级尺度上,对上年度得到的不同剂量的^7Li离子辐照DNA分子后产生的DNA碎片进行了观测。得到了不同剂量(2,4,6,8和10Gy)下DNA碎片的长度分布以及DNA碎片的平均长度随剂量的变化曲线,并用形式为α+bx+cx^2的二次多项式对平均长度的分布函数进行了拟合。  相似文献   

20.
对CNMOS晶体管辐照后的等温、等时退火特性进行讨论,给出辐照敏感参数在等温、等时退火过程中随退火时间、退火温度的变化关系。根据退火模型计算了CMOS器件辐照后25、100oC等温和25~250℃等时退火过程中激发能的分布。结果表明:25、100℃等温退火激发能范围分别在0.65~0.76eV和0.75~0.95eV之间;25~250℃等时退火的激发能范围在0.5~1.1eV之间,峰值位于0.81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