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鼻窦内窥镜下行慢性副鼻窦炎鼻息肉手术31例(52侧),说明在内窥镜下能做到准确彻底清除病灶,减少复发,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临床欲了解副鼻窦情况时,申请放射科摄片协助诊断。通常以卧位即柯氏位(coldwell's)和瓦氏拉(water's)摄片。经观察,我们认为,明确副鼻窦情况(尤其是上颌窦)时,最好拍摄副鼻窦后前坐位,以明确窦腔积液情况。  相似文献   

3.
副鼻窦冠状位CT检查的诊断价值胡绍征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上海,200011)关键词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副鼻窦;窦口鼻道复合体中图号R81696副鼻窦冠状位CT扫描随着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在临床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由于鼻窦的解剖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评价CT扫描在慢性鼻副窦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慢性鼻副窦炎患者83例(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行冠状位扫描,21例加作轴位扫描,对疑有窦壁骨质破坏的2例加作高分辨率CT(HRCT),分析对照慢性副鼻窦疾病病变的类型和范围。结果所有病例均有窦壁粘膜不同程度增厚和窦内积液,窦壁粘膜增厚伴软组织影16例,上颌窦内斑点6例,上颌窦窦壁骨质吸收2例,中、下鼻甲肥大63例,鼻腔内软组织影充塞60例。结论对慢性副鼻窦炎CT扫描能准确描述其病变的类型、范围、程度,清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和比邻关系,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叶中团 《浙江医学》2007,29(6):560-561
副鼻窦支气管炎又称副鼻窦支气管综合症,是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本病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儿科2003~2005年共收治副鼻窦支气管炎患儿83例,现将其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副鼻窦CT、治疗等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功能性内镜进行鼻窦手术,中鼻甲成形和去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病灶,开放各组鼻窦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86例,并对术中处理中鼻甲的方法及对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痊愈71例(82.5%),好转11例(12.8%),无效4例(4.7%)。嗅觉功能恢复或改善74例。结论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中,彻底清除病变,恰当取舍黏膜,合理处理中鼻甲,使窦口及邻近鼻道保持通畅的引流和通气,恢复鼻腔和鼻窦的生理功能是鼻内镜下治愈慢性鼻窦炎的关键,加强术后随访及处理对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治愈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控制性降压对鼻内镜手术中出血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surgrey,ESS),现已广泛应用于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治疗。由于ESS术野狭小,术中出血造成解剖结构不清妨碍术者操作,影响手术质量并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约2.5%~24%患者需再次行ESS。如何在理想麻醉下控制内镜鼻窦手术的术中出血,成为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我们对60例同期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分为降压组和未降压组,比较控制性降压对鼻窦手术中出血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方法及疗效,分析10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个月,治愈6例(78%),好转2例(16%),无效1例(6%),总有效率94%,患者术前、术后行上颌窦穿刺和细菌培养。结论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损伤小,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春梅 《中原医刊》2006,33(15):82-83
目的分析各副鼻窦慢性炎与窦口复合体病变的关系。方法临床初诊为慢性副鼻窦炎的患者50例行高分辨率CT扫描,对窦口复合体区域的病变及各副鼻窦慢性炎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得出,副鼻窦慢性炎症表现为漏斗型14例,窦口鼻道复合体型18例,筛窦隐窝型4例,息肉型14例。结论窦口复合体区是炎症产生的易发部位,同时也是使副鼻窦诸窦腔产生慢性炎症的初发部位,随病程的增长,病变累及的范围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0.
鼻腔鼻窦黑色素瘤(附4例报告)杨恩英,张燕,范呈晓,张杰英,魏守礼附属二院耳鼻咽喉科(050000)附属二院病理科关键词鼻科;副鼻窦;肿瘤;恶性原发鼻腔、鼻窦黑色素瘤少见,尤其无色黑色素瘤临床常误诊为息肉。本文统计7年鼻腔,鼻窦恶性肿瘤169例,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