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参照,从过氧化物模拟酶,包括自然酶和化学合成酶综述了过氧化物酶及模拟酶在分析化学的研究及应用,从分子光谱分析中的光度分析,荧光分析方面总结了过氧化物酶及模拟酶催化反应的应用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多孔菌(PoLyporus)多酚氧化酶的产酶曲线及酶作用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在该培养条件下,多孔菌第12天达产酶高峰,峰值酶活为529μ/ml,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6.0,最酶解温度为30℃,Mg^2 对漆酶有激活作用,而Ag^ 、Cl^-则能明显无抑止漆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巯基乙酸对黑曲霉过氧化氢酶的激活作用,并从动力学和谱学角度研究了其激活原因,过氧化氢酶被巯基乙酸激活后,其km值减小、kcat/km增大,即巯基乙酸能够提高过氧化氢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及底物专一性,巯基乙酸同样能够引起过氧化氢酶的可见光谱的蓝移及酶分子的色氨酸残基的荧光强度减小,从而使过氧化氢酶活性中心铁卟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以达到提高酶活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酶的固定化是提高酶的稳定及降低使用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制备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复合载体,对共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固定化酶制备工艺,研究了固定化酶性质.得出制备固定化酶最佳条件为:载体比例 PVA∶SA=9.0∶1.5,加酶量10 mg/mL,酶活之比CAT∶GOD=10∶1.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比游离酶提高了5℃,最适反应pH 没有发生变化,连续使用6次酶活保留60%.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抗癌酶制剂L—天冬酰胺酶在甲壳素上的固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甲壳素为载体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的最适条件,探讨了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的一系列理化性质。交联剂用量、缓冲液pH值和载体活化时间均对L-天冬酰胺酶的固定化有一定影响,得到的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的活力回收可达25.4%。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理化性质的实验研究表明,酶经固定化后,对蛋白水解酶的稳定性及存贮稳定性均较游离酶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葡萄糖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了黑曲霉细胞的生长及其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生物合成.CaCO3是2种酶的产酶诱导因子,其产酶模式都是延续合成型,最大比生长速度μmax、菌体得率Y(X/S)、葡萄糖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合成得率Y(GOD/S)、Y(CAT/S)分别为0.097h-1、0.075g.g-1、29.34μmol·min-1·g-1、389.17μmol·min-1·g-1.也研究了各种物质对葡萄糖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影响,金属离子对葡萄糖氧化酶有抑制,阴离子对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有抑制,还原性小分子化合物是葡萄糖氧化酶的激活剂  相似文献   

7.
芳香化酶在人类乳腺癌、睾丸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芳香化酶由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组成,能够催化雌激素的合成及雄激素A环的羟化。目前研究发现,与非转基因鼠相比,芳香化酶转基因小鼠乳腺组织及睾丸组织中芳香化酶的过表达能引起相应部位雌激素的升高,进而引起乳房增生及睾丸增生,从而导致人类乳腺癌和睾丸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酶具有催化效率高、催化专一性强等显著特点,然而,酶的活力和稳定性往往不能满足应用的要求.为了改进酶的催化特性,笔者及其所在课题组20多年来长期进行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等酶改性技术的研究,发现通过酶的改性,可以显著改进酶活力和稳定性.文中对笔者及其所在课题组在酶改性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重点研究秀珍菇废渣中的木质素降解酶系。【方法】对秀珍菇废渣中可能存在的3种木质素降解酶: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及漆酶(Laccase,Lac)进行活力测定,并对漆酶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进行考察。【结果】在秀珍菇废渣中未检测到锰过氧化物酶活力,检测到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漆酶的最适pH值为6.2,最适温度为30℃。【结论】较一般食用菌不同,秀珍菇废渣中同时具有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力,并且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还较高。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几丁质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生物几丁质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在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产生几丁质酶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几丁质酶的特点、酶学性质、产生条件、作用机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认为微生物几丁质酶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土壤酶在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9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召开的美国科学进步学会年会上,Woods首次提出有关土壤酶的研究报告.可是,由于当时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难以理解土壤酶的真实性质,因此,在以后的50年中,土壤酶学的研究受到了限制.19世纪50年代后,随着植物和动物生物化学研究的进步,许多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方法被引入土壤酶的研究,从而加深了对土壤中许多酶促反应的认识,开始应用土壤酶学来研究现代农业问题与环境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外有关的研究资料,就土壤环境中酶的应用论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酶的固定化是生物技术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固定化酶能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选择性、高效率地催化某些化学反应,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作为固定化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体的结构及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所得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及操作稳定性。综合性能优良的载体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是固定化酶技术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肝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粗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素酶 (EC4 .2 .2 .7)是一类能降解肝素类物质的裂解酶 .自Korn等在肝素黄杆菌 (Flavobacteriumheparinum)中发现了肝素酶以来 ,肝素黄杆菌一直是肝素酶的主要来源 .目前的研究表明 ,肝素黄杆菌中有3种肝素酶 :肝素酶I[1,2 ] 、肝素酶II[3] 和肝素酶III[4 ]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 ,肝素酶能特异性地断裂肝素链上的特定序列 ,从而产生一系列寡糖片段 .肝素酶具有许多重要的医药用途 ,包括体外循环中肝素的消除[5] ,肝素精确结构的确定[6 ] ,肝素抗凝机理及肝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7,8] ,制备低分子量肝素[9…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青霉菌产漆酶条件的优化,提高酶活,将其应用于生物制浆中。采用单因素对产酶条件进行研究,同时考察了漆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麦麸16 g/L,酵母膏2 g/L,Al3+0.6 g/L,KH2PO43 g/L,30℃,pH 6.0摇瓶培养192 h。优化后漆酶的酶活提高了12.34倍。经过酶学性质的研究得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而热稳定性为20~40℃,pH稳定性为3.6~4.0。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内外诸多有关磁场对酶的各种特性影响的报道,在介绍生物磁学的有关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磁场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研究情况,并介绍固定化过氧化氢酶以及固定化酶技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生物催化中,很多的复杂反应都需要2个或者多个酶的级联反应催化得到,近几年多酶生物催化开始逐渐取代单酶和细胞发酵,成为酶工程发展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本文对多酶催化剂的制备形式和原理及超分子酶在级联催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其中超分子酶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非定向的固定化技术和定向的基因融合技术、纤维小体支架技术和DNA支架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麦草化学制浆前对麦草进行酶处理时酶用量、反应时间及洗涤方式等因素对化学制浆效果的影响,并对酶处理后麦草浆物理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荞麦属(Fagopyrum Mill)的甜荞(F.esculentum)和苦荞(F.tataricum)共19个不同收集系子叶期幼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共10条,其中甜荞有5条带,而苦荞为6条.酶带及聚类分析表明:甜荞和苦荞各收集系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过氧化物酶在酚类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合酚废水的危害及主要来源,其中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氯过氧化物酶及其相应的固定化酶在含酚废水及含难降解的芳香族化合物废水、造纸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过氧化物酶不仅可降低有毒含酚污染物的含量,而且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必然会降低处理含酚废水的成本,提高酶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5年来,不少文章报道了镍-铁氢酶的研究,用生理的、化学的和光谱等方法,已发现许多氢酶含有镍,含镍氢只有镍的EPR特征信号,揭示镍参与氢酶的氧化还原反应,镍可能是结合分子氢的活性部位,在有活性氢酶形成中,镍可能与氢酶的活化或氢酶蛋白合成有关,EXAFS光谱研究发现,气酶中的?直接与硫原子配合,文中还提出镍-铁氢酶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