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飞燕 《四川医学》2013,(9):1429-1431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浓度的肝素钠疏通患者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的疗效.方法 对近3年来化疗患者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分别采用浓度为30U/ml、60U/ml、90U/ml和120U/ml肝素钠溶液进行溶解疏通,并记录导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30U/ml、60U/ml、90U/ml和120U/ml 4种肝素钠溶液再通率分别为57.5%、72.5%、87.5%和92.5%,总再通率为77.5%,4种浓度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浓度的平均再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与使用肝素钠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对化疗患者堵塞的深静脉导管及时应用肝素钠溶液可安全有效地恢复导管的通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种低浓度肝素稀释液用于套管针封管对肝硬化患者出凝血机制的影响及最佳的封管液浓度。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消化科的97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32例、B组31例、C组34例,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分别采用6.25 U/ml、12.50 U/ml、25.00 U/ml,比较三组患者置管前后的出凝血功能、导管堵塞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三种浓度的肝素稀释液对出凝血功能无影响。三组的封管后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C组的导管堵塞率低于A组(P=0.004);三组的封管后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的4d留置率为76.47%,三组患者封管后静脉输液通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拔管时的穿刺口渗漏、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置管前、停用肝素稀释液封管24h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及血小板计数(PLT)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5.00 U/ml肝素钠稀释液用于肝硬化患者套管针封管安全性好,堵管发生率低,导管使用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素钠联合氯雷他定防治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5月-2010年6月住院过敏性紫瘢患儿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肝素钠125U+5%GNS150ml静滴,每日一次:氯雷他定口服7.5mg,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给地塞米松0.25mg+5%GNS150ml静滴,10天为一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及肾损害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为96.6%,肾损害率明显降低,仅为11.7%.地塞米松组临床有效率为82.1%,肾损害率为37.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肾损害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出血现象发生.结论 肝素钠联合氯雷他定防治过敏性紫癜肾炎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浓度的肝素钠使 PICC 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患者再通的疗效。方法:对近1年来 PICC 患者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分别采用浓度为31.25 U/ml、62.5 U/ml、83.2U/ml 和125U/ml 肝素钠溶液进行导管疏通,并记录导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1.25U/ml、62.5U /ml、83.2U /ml 和125U /ml 4种肝素钠溶液再通率分别为57.5%、72.5%、87.5%和92.5%,总再通率为77.5%,4种浓度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种浓度的平均再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未发生与使用肝素钠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对 PICC患者堵塞的深静脉导管及时应用合适浓度的肝素钠溶液可安全有效地恢复导管的通畅。  相似文献   

5.
王晓丽 《医学综述》2014,(6):1121-1123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术后抗凝治疗新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元氏县医院妇产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妇科手术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3例,低剂量组采用200 U/k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高剂量组采用400 U/k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在临床效果上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血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 d、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间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全血黏度、凝血功能、凝血酶Ⅲ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3 d及治疗后1周,高剂量组尿蛋白浓度、NO、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1周尿蛋白浓度、NO、白细胞介素6均较治疗后3 d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妇科病术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L-13,ET-1,甲基强的松龙及肝素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膜表达细胞周期负控p27的变化.方法不同浓度IL-13(10ng/ml,100ng/ml),ET-1(10-7mol/L),甲基强的松龙0.5μg/ml,肝素钠100mg/L和200mg/L,作用于培养的系膜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27表达水平.结果IL-13 10 ng/ml组和100ng/ml浓度组p27表达为(46.74±3.25)和(23.8±2.56),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P<0.05),两浓度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ET-1刺激14h和18h后p27的表达分别为(14.76±1.49)和(12.18±1.3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5).甲基强的松龙48h及72 h p27表达为(9.9±1.01)和(9.12±0.93),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01.肝素钠100mg/L和200 mg/L浓度p27的表达分别为(26.94±1.23)和(28.04±0.99),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浓度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肾小球系膜细胞受不同因素作用后细胞周期调节负控蛋白p27表达水平不同.p27在调节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美香  张燕燕  吴曙粤 《广西医学》2007,29(9):1463-146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老年浅静脉留置针输液通畅与静脉炎的影响,优选适合老年患者使用的肝素封管液.方法 将16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稀肝素盐水封管液50 ml(含肝素6.25 U/ml)进行封管,对照组采用5 ml(含肝素62.5 U/ml)进行封管,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输液的通畅情况、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结果 50 ml稀肝素盐水封管液输液通畅情况较5 ml组好,静脉炎发生率低于5 ml组,且留针时间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 ml稀肝素盐水封管液(含肝素钠6.25 U/ml)更适合无肝素使用禁忌的老年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钠对急性DVT大鼠在不同时期治疗后血管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将72只SD大鼠制备模型后,随机按血栓形成后1、3、7、14d分期,每期18只,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然后每期再根据低分子肝素钠剂量分为:低分子肝素钠小剂量组(700U/kg、一次/24h,n=6)、低分子肝素钠大剂量组(700U/kg、二次/24h,n=6)、模型组(0U/kg,n=6)。低分子肝素钠大、小剂量组均由大鼠腹壁皮下注射,连续7日。实验结束后获取病变段血管,观察内皮细胞数量变化,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变化,并与同期模型组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在Ⅱ期、Ⅲ期分别死亡一只,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大剂量组Ⅰ期、Ⅲ期、Ⅳ期内死亡4只。在Ⅰ期低分子肝素钠大、小剂量组内皮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亦有差异.低分子肝素钠大、小剂量组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相比无差异;在Ⅱ期,低分子肝素钠大、小剂量组内皮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无差异;在Ⅲ期、Ⅳ期低分子肝素钠大、小剂量组内皮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Ⅱ期、Ⅲ期低分子肝素钠大、小剂量组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亦有差异;在Ⅳ期低分子肝素钠大、小剂量组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栓形成3d内,大、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对内皮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以大剂量效果较好。血栓形成7d内,大、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对对胶原增生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以大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素钠抗凝血浆代替血清用于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 41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标本,将每例标本2 ml分别注入肝素钠抗凝管及普通试管中,于同一生化仪上对常规生化项目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OL、TG、BUN、Cr、ALT、AST等项目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LU和TBIL两组项目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部分常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可用肝素钠抗凝血浆代替血清作为标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素钠加地塞米松预防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的作用。方法:115例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分为2组,均使用超声引导穿刺。观察组采用50单位/ml肝素钠稀释液40ml加5毫克地塞米松预浸泡导管,再置入导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40ml浸泡导管后置管。2组病人置管后均采用超声监测PICC血管,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比较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肝素钠稀释液地塞米松浸泡导管可降低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浓度肝素液进行封管时对患者凝血功能、出血倾向、导管血栓形成等的影响.方法 60例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患者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随机分为3组(均n=20),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肝素钠溶液进行封管.A组:纯肝素钠封管(6250U/ml);B组:中浓度肝素钠(1040U/ml)+生理盐水溶液;C组:低浓度肝素钠(625U/ml)+生理盐水溶液.测定封管后短期凝血功能,监测出血倾向、通路血栓形成情况. 结果 A组在封管后30min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较基础值显著延长(P <0.01),在4h后仍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但24h后PT、TT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APTT仍显著超过基础值(P<0.05).B 组患者封管30min后仅APTT显著超过基础值(P<0.05),且在4h后恢复至基础值水平(P>0.05).C组患者封管后PT、APTT和TT与基 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A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35 %比15%、0,P<0.05);C组血栓事件显著高于A、B组(35 %比0、15%,P<0.05).结论 中等浓度肝素钠溶液进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不良反应较少,可用于大多数患者.有高凝倾向的患者更适合采用高浓度肝素液;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以用低浓度肝素钠溶液封管.  相似文献   

12.
2007年2月7日,百特公司与美国FDA通知医护人员,两种肝素钠存在致命错误,分别为10000U/ml的肝素钠注射液和10U/ml的HEP- LOCK U/P,两种以蓝色为底色的肝素钠药品被相互误用,已引起致命的医疗事故。当较高剂量的10000U/ml肝素钠代替较低剂量的10U/ml  相似文献   

13.
三种方法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国 《当代医学》2009,15(22):77-77
目的了解纳洛酮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纳洛酮组与低分子肝素钠组分别加用纳洛酮与低分子肝素钠静滴治疗。结果治疗后纳洛酮组与低分子肝素钠组在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等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以便选择更有效的封管液封管,减少临床上由于封管液选用不当导致堵管的发生。方法: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120例。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2ml封管,观察组用10U/ml肝素钠盐水2ml封管,两组均采用脉冲正压式封管并进行留置效果比较。结果:对照组的堵管率为38.3%,观察的堵管率为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为(2.45±1.16)天,观察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为(3.23±1.1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用10U/ml肝素钠盐水封管能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堵管率的发生,其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心脏血管外科患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2种肝素钠封管液的封管效果,在尽量不增加心脏负担的情况下选择有效的封管液封管.方法 选择在心脏血管外科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60例,根据床位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0例.分别用浓度为62.5U/mL的肝素钠稀释液5mL和浓度为50U/mL的肝素钠稀释液3mL进行留置针封管.对比封管效果.结果 用浓度为62.5U/mL的肝素钠稀释液5mL和浓度为50U/mL的肝素钠稀释液3mL进行留置针封管,封管效果和留置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脏血管外科患者患者的病情,留置针封管用少剂量低浓度肝素钠稀释液较好,既减轻心脏负担、节约时间,又不会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稀释浓度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偏侧面肌痉挛(HFS)的疗效。方法 235例HFS患者随机分为A组(115例)和B组(120例),分别采用50 U/ml和25 U/ml稀释度BTX-A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BTX-A用量、治疗效果、疗效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BTX-A用量为(26.20±3.91)U,B组BTX-A用量为(24.88±3.32)U,两组BTX-A用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疗效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41例,(35.65%),B组26例(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使用25U/ml稀释度BTX-A注射治疗HFS与使用50 U/ml稀释度的疗效相似,但可显著减少BTX-A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肝素钠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钠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对照组茵栀黄比较疗效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方法:入选患者8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用肝素钠12500单位静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茵栀黄30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2~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9.10%,有效率86.42%;对照组显效率35.71%,有效率62.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TB、DB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提示小剂量肝素钠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疗效肯定,优于茵栀黄,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肝素对离子选择电极检测钾钠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振红  王富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014-4015
目的:为了研究肝素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离子的影响,我们对其量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不同浓度肝素血清钾钠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浓度肝素血清测定结果分析,作统计学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肝素浓度逐渐增高,血清钾值逐渐减少。肝素浓度≤25U/ml时对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平均差值经统计学检验P>0.05。当肝素浓度≥50U/ml时肝素使血清钾检测值减低。不含肝素血清钾平均值为3.913,含肝素浓度为50U/ml血清钾平均值为3.873,平均差值(d)为0.04,统计学检验P<0.05,有显著性减低。肝素浓度逐渐增高,血清钠值逐渐增高。肝素钠浓度≥100U/ml时会使血清钠检验结果增高。无肝素血清钠平均值为140.4,肝素浓度为100U/ml血清钠均值为142.3,平均差值(d)为1.9,统计学检验P<0.05,有显著性增高。肝素浓度≤50U/ml对血清钠无明显干拢。平均差值经统计学检验P>0.05。肝素浓度对血清氯的检验没有明显影响。平均差值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肝素对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钾钠氯时,肝素浓度25U/ml以下时对血清钾干扰无明显差异,当血浆中肝素浓度超过50U/ml时血清钾有负干扰,使血清钾值假性减低。随着肝素浓度增高,负干扰增大。肝素浓度在50U/ml以下时对血清钠干扰无明显差异。当肝素浓度超过100U/ml时明显干扰,使结果假性增高。随着肝素浓度增高,干扰增大。肝素对血清氯干扰无明显差异。临床用肝素抗凝时常用量为100U~125U肝素,抗凝10ml的全血,若正常人Hct按0.5计算,每毫升血浆中的肝素浓度为25U/ml,因此应用肝素抗凝时应严格控制肝素与全血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22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治疗组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根据中国卒中量表(CSS)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比观察两组病人出血性合并症及病死率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68.52%,P〈0.05;两组出血性合并症及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认为低分子肝素钠临床应用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应视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可滥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量肝素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5月本科收治的80例住院重症肺炎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按重症肺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肝素钠每次6 U/kg,静脉推注每6小时1次,连用5 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肝素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对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无影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广大基层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