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鉴别区分四组中药材,保证临床用药质量,笔者根据四组药材的外观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仔细进行鉴别区分。名称相近的品种在临床功效上存在差异,广大医药工作者可以根据鉴别要点做出正确的判断。为确保临床疗效,在鉴别药材和分类时可从外观形状特征和显微特征人手,仔细区分辨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5种贝母药材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 I-M S)特征图谱,用于贝母药材的品种鉴别。方法用18%氨水润湿贝母药材,乙醚-氯仿-乙醇(25∶8∶2.5)混合溶剂超声提取其中贝母生物碱,将提取物直接进样到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检测器进行正离子全扫描分析。结果在正离子一级质谱中,贝母生物碱易形成带一个正电荷的准分子离子,并且在中性醇溶液中,贝母生物碱易形成二聚体,在酸性介质中则无此现象;二级碰撞诱导解离易使贝母生物碱脱去一分子水;5种贝母对照药材的总生物碱提取液的一级电喷雾质谱图显示,主要分子离子峰基本相同,但因品种不同相对丰度差异较大。结论5种贝母药材生物碱提取物的ES I-M S图谱特征性较强,重现性与精密度较好,可用于不同品种贝母类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贝母药材中淀粉的凝胶化性质及其差异,为贝母类中药材的鉴别提供大分子方面的佐证.方法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9种贝母类药材中的淀粉进行热性质测试,获得了9种贝母淀粉的DSC谱图以及凝胶化数据.结果 通过对贝母中淀粉的凝胶化性质进行比较发现,浙贝母和湖北贝母中淀粉的凝胶化性质较为接近,青贝母,松贝母和炉贝母淀粉的凝胶化性质较为接近,岷贝母淀粉的凝胶化性质却与前三者有着明显的差别,而新疆贝母和伊犁贝母淀粉的凝胶化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 根据贝母淀粉凝胶化性质的特征,可以很容易对贝母类中药材进行分类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龙胆药材的形态组织学特征。方法:对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的龙胆进行了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结果:通过性状鉴别研究发现,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龙胆药材在根的粗细及长短、表面特征和断面等方面有差异;经显微鉴别发现,龙胆药材的横切面特征主要通过外皮层、内皮层、裂隙和髓来加以区分,龙胆药材的粉末显微特征在外皮层碎片、内皮层碎片、草酸钙针晶、厚壁细胞和纤维这几个方面有区别,并绘制了清源产粗糙龙胆、玉溪产坚龙胆和河南产条叶龙胆的横切面组织详图、横切面简图及粉末图。结论:不同品种龙胆在外观形态和显微组织上有较大区别,而同一品种龙胆在不同产地因其生长环境不同而使其外观形态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5.
浙贝母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琼 《自贡医药》1997,19(3):26-27
因我市中药材市场及部分医疗单位销售和使用的贝母类药材品种较为混乱,主要包括两类药材;即川贝母与浙贝母,本文仅对浙贝母中常见的一种混淆品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鉴别,结果其混淆品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  相似文献   

6.
种子类中药因品种较为混杂,形态较小,性状相似者又较多,因此许多品种市场上经常有伪品出现。现将两种临床常用的种子类药材与其主要伪品的性状鉴别特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目前市场上玫瑰花和月季花的品种来源,了解质量优劣,为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玫瑰花和月季花进行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结果]两者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简便的将玫瑰花和月季花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8.
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提供鉴别冬虫夏草的重要依据,以便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冬虫夏草的真品及伪品从性状、显微等特征上的不同加以鉴别。结果:本质上区分冬虫夏草与其伪品,提高人们对贵重药材冬虫夏草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莉  魏桂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176-3177
目的:为临床提供鉴别的重要依据,以便于临床准确用药。方法:对羚羊角的正品及伪品从性状、显微镜等特征上的不同加以鉴别。结果:羚羊角与黄羊角、藏羚羊角、绵羊角、山羊角、鹅喉羚羊角在性状、显微镜上均有不同。结论:本质上区分羚羊角正品与其伪品,提高人们对贵重药材羚羊角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木香类药材鉴别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由于木香类药材种类不同,功效主治有别,易引起临床使用混淆。[方法]经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系统地整理出木香类药材商品名的来源,产地,及药材鉴别要点。[结果]木香类药材来源不同其功效主治有别。[结论]由于药材性状,显微鉴别不同,功效主治各有侧重,望临床甄别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目前市场上玫瑰花和月季花的品种来源,了解质量优劣,为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玫瑰花和月季花进行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结果]两者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简便的将玫瑰花和月季花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2.
山茱萸不同品种药材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山茱萸的鉴别特性。方法:将不同产地、品种山茱萸分七种果形的药材,进行性状鉴别、表皮细胞扫描电镜鉴别、显微鉴别。结果:不同性状山茱萸的鉴别特征明显不同。结论:对山茱萸药材的应用和山茱萸的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补充并完善菖蒲类药材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为准确鉴别中药材和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采集菖蒲植株并收集药材样品,对菖蒲类药材进行植物分类学研究,对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研究。结果:传统使用的菖蒲药材为天南星科菖蒲属来源的多种植物,常见的基原植物有4种,即石菖蒲、水菖蒲、金钱蒲、茴香菖蒲,这4种不同基原的菖蒲在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菖蒲属中药材的鉴别研究和相关质量标准的增补与修订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全草类药材大多为干燥的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少数带有根及根茎。其鉴别的部位较多,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且经炮制切成饮片后,其原有的性状,如颜色发生变化,叶片破碎。因而全草类药材在性状方面较其它类药材难以鉴别。尤其一些相似类药材更难以鉴别,中药饮片配方及装斗人员在工作时如果不仔细鉴别,极易发生差错事故。以下3组全草类药材是笔者认为在工作中较易混淆的,而掌握了其原有植物形态特征,便能正确地区分。  相似文献   

15.
性状鉴定法是通过对药材的性状特征、颜色、质地、气味和断面特征的观察来鉴别药材。如:合欢表皮上有特异形态的皮孔,海桐皮上有钉刺,等等。现以此鉴定法,将五对外形和断面很相似的中药材简述比较如下。 1.甘草和黄芪: 1.1相同点:两药都是豆科植物,外形和断面很相似,药用根均呈园柱形,表面都有皱纹和沟纹,断面纤维性,显粉性,有菊花心。 1.2不同点:甘草表面呈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嚼之有特殊的甜味。而黄芪表面呈灰黄色或淡棕褐色,嚼之有豆腥气。 2.天花粉和山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贝母生产区原植物和商品药材调查采集,在搞清各种贝母性状和显微特征的基础上,对得自全国23个省、市(区)的商品贝母及外销品90件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滇产忍冬属植物淡红忍冬Lonicera acuminate Wall.的生药学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以及理化鉴别的方法对淡红忍冬进行生药学初研并与正品忍冬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比较。结果:淡红忍冬生药学特征明显,与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有明显差异,所含主要成分与忍冬大体一致。结论:为扩大金银花类的药用品种、鉴别、临床应用及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中药传统上的鉴定主要依靠形态分类学和解剖学特征,从来源、性状、显微特点及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药材品种的鉴别。但有些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后,已经失去其原本性状;同时由于每种药材存在成分复杂、质量不稳定及定性定量分析困难等缺点,传统方法难以很好地鉴别。为了控制中药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许多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中药鉴别中,使中药鉴  相似文献   

19.
常用花类中药花粉粒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花粉粒的特征来鉴别不同品种的花类中药材。方法 :采用显微鉴定的方法来识别花粉粒的形状、大小和色泽。结果 :花粉粒的鉴别对于组织破碎、性状难以分辨的粉末状的花类生药或以花类中药材制成的中成药是一种科学、准确、快捷的方法。结论 :花粉粒因中药材品种的不同 ,其形状、大小、色泽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白头翁和祁州漏芦均为清热解毒药.二者功效、来源不同,但外形、颜色相近,尤其是陈旧的白头翁饮片药材与祁州漏芦的饮片相互混杂后,难以分辨.为保证临床用药效果,笔者对二者进行了来源、产地、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功效比较等.结果表明,二者来源不同,其功效、性状和显微特证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