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猪的血清指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猪的16个生物学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首选磷酸肌酸激酶为测定比较指标,其次是乳酸脱氢酶和游离脂肪酸,根据测定程序和研究深度可进一步考虑测定5′-核苷酸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丙转氨酶等指标。由此可以根据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分类结果。只测定有“代表性”的指标,而不需要测定所有指标。将两种分析方法一致筛选出的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5′-核苷酸酶和游离脂肪酸作为血清代表性指标,建立肉质性状与生物学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预测猪的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2.
为简化评价杏杂交后代果实经济性状的指标并为筛选目标优系提供科学依据,以金太阳×串枝红正反交后代实生苗为试材,对其10个果实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还对200株实生苗进行基于果实经济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果实经济性状经过主成分分析,可提炼归纳为7个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变量88.305%的信息量;将7个主成分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分析,在距离为15时可划分为6类。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杏杂交后代果实经济性状评价指标简化为6个,为果实外观、单果重、果实发育期、果实内质评价、可溶性固形物、香气。通过10个果实经济性状指标,对200株杂交后代实生苗进行聚类分析,在距离为5时,可以划分为9类。  相似文献   

3.
为简化评价杏杂交后代果实经济性状的指标并为筛选目标优系提供科学依据,以金太阳×串枝红正反交后代实生苗为试材,对其10个果实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还对200株实生苗进行基于果实经济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果实经济性状经过主成分分析,可提炼归纳为7个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变量88.305%的信息量;将7个主成分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分析,在距离为15时可划分为6类。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杏杂交后代果实经济性状评价指标简化为6个,为果实外观、单果重、果实发育期、果实内质评价、可溶性固形物、香气。通过10个果实经济性状指标,对200株杂交后代实生苗进行聚类分析,在距离为5时,可以划分为9类。  相似文献   

4.
申明金  陈丽  曹洪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16-7118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2种模式分析方法对地黄中的微量元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为指标,对不同来源的地黄药材进行主成分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较全面的反映了药材样本的信息,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用于中药材多指标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2种模式分析方法对地黄中的微量元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为指标,对不同来源的地黄药材进行主成分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较全面的反映了药材样本的信息,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用于中药材多指标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宁夏几个春大豆(Glycine max)新品系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其生产潜力。[方法]以2011年春大豆产量比较试验的新品系为材料,对13个春大豆新品系的10个生物学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根据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将13个春大豆新品系划分为2个特性不同的类群,主成分分析选出了株高、生育期、分枝数、荚数、粒重等综合性状因子对品种(系)进行初步综合评价。[结论]该研究可为宁夏春大豆品种更新和筛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莫昭展  曹福亮  符韵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96-11101
[目的]全面而准确地反映银杏品种的分类特点。[方法]考察11个反映银杏种子性状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主成分个数,建立主成分方程,由此确定各品种的重要性状指标。[结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银杏种子性状转化为3个独立的指标,降低银杏品种性状分析的难度。同时,由于综合的信息量大,增加分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论]该研究可为银杏核用品种分类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分析红籽瓜种质资源形态学多样性。[方法]对51份红籽瓜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红籽瓜种质资源39个形态性状变异系数为5.37%~66.95%,平均变异系数为22.87%。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平均值为1.55,种子长度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最高,为2.16;种皮覆纹最低,为0.32,数量性状多样性信息指数大于质量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19.49%,第二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15.32%;第三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9.55%。基于形态学的聚类分析将51份红籽瓜种质分为三大类,其中第一类仅1份材料,第二类2份材料,前两类均为野生种材料。第三类48份材料,为栽培种材料。[结论]为红籽瓜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重庆武陵山区10个野生芒居群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对17个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结果]10个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体现在居群内,居群内多样性指数为1.88。聚类分析将10个居群分为3组;主成分分析表明17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可归为7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1.15%,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的表型特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7个形态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表型性状与地理信息中海拔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蘖数、节数、叶片长、旗叶长、旗叶宽、花序长、第二外颖长、第二内颖长、花序干重、单茎干重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野生芒自身所具有的遗传物质差异和地理微环境差异导致了野生芒居群内植株在形态特征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从而保持了居群内的高度多样性。海拔对芒植株的生物产量和生殖器官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古蔺野生大茶树农艺性状多样性。[方法]以古蔺县的47份茶树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古蔺野生大茶树的叶色、叶形、叶长、叶宽、叶面积等17个叶片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古蔺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9.28%~48.21%,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48 6~1.402 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14%,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18.96%,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5.65%,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4.42%;17个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10.88处,可将47份古蔺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分为四大类群,桂花乡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在四大类群中均有分布,说明桂花乡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种类较丰富,聚有较大的育种潜力。[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古蔺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韩毅强  杜吉到  郑殿峰  张玉先  张文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59-10060,10114
[目的]为了掌握不同大豆(Glycine max)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环境下的相关变异及适应性。[方法]以93份大豆为材料,对大豆1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3粒荚数、单株4粒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脂肪含量等性状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80%,可解释生物学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其中主成分1、2、4主要反映产量相关性状,主成分3、5、6主要反映品质相关性状。[结论]该研究可为大豆杂交亲本的选择和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光倒刺鲃的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3个不同种群(北江、东江、赣江)光倒刺鲃的27个可量性状和22个框架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6.026%、15.502%和7.81%,累计贡献率为49.399%。可将3个光倒刺鲃种群分为2个大簇,一簇是赣江,另一簇是北江和东江,聚类分析结果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一致。建立的判别公式可区分3个不同地域的光倒刺鲃,其样品判别正确率为100%,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为98.03%。[结论]该研究可为光倒刺鲃的种群鉴定、种质资源保护及其后续良种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30个新疆自育的春小麦品种(系)为参试品种(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结果]生育期、最高总茎数、收获穗数和成穗率4个农艺性状是影响新疆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在遗传距离8.37水平上将30份品种(系)分为4类。[结论]当春小麦品种(系)生育期较短,最高总茎数适中,收获穗数和成穗率较高时,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多元统计分析棉花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春善  尹景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247-5249
[目的]探讨棉花纤维品质的基本动态与总体特征。[方法]以黄河流域区试的17个杂交春棉品种为材料,对其纤维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各项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麦克隆值>黄度>纺纱指数>比强度>纤维长度>反射率>伸长率>整齐度。前3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0.84%,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9.10%、25.36%和16.38%,依次为纤维品质综合因子、伸长率因子和整齐度因子。按纤维品质的相似度,聚类分析将17个杂交春棉品种划分为4大类。[结论]第Ⅰ类为优质棉品种,第Ⅱ类为亚优质棉品种,第Ⅲ、Ⅳ2类为中质棉品种。  相似文献   

15.
寒地水稻产量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影响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相关性状。[方法]应用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20个水稻品种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水稻产量相关性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在6个影响水稻产量的主因子中,功能叶因子和产量因子对水稻产量的累积贡献率为96.56%;20个水稻品种被归为3类,显示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结论]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应注意剑叶叶面积和结实率、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宁夏地区4个绵羊群体肉用性能及肉质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究宁夏地区滩羊(T)、小尾寒羊(XH)、杜泊羊(DB)和杜×滩寒杂交羊(DTHJ)4个绵羊群体肉用性能及肉质性状差异。测量4个绵羊群体8月龄羊(各4公4母)的体尺性状、肉用性能及肉品质指标,分析性别及群体间各指标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及性别*群体互作效应对各指标(L*、b*值除外)影响不显著(P>0.05),而群体间各指标(屠宰率、背膘厚、净肉率、肌纤维直径和熟肉率除外)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DB肉用性能最好,T肉质优良。DTHJ既继承DB良好的肉用性能还保持T良好的肉品质。对T、XH、DB及DTHJ的体尺、肉用性能及肉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获得3、3、2、 4和4、4、2、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1.623%、91.940%、 83.092%、97.779%和93.154%、 94.436%、87.372%、82.697%。该结果能够为各绵羊群体肉用性能和肉质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工业等级的烟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方法]选取总糖、施木克值、糖碱比、香气量、香气质、杂气、刺激性、成熟度、身份、油分10个烟叶质量指标,以SPSS软件为工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Q型聚类分析对韶关市始兴县14个不同工业等级标准的烟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分析表明,按累积贡献率≥85%的标准,筛选出化学成分因子、感官质量因子、烟气成分因子共3个主成分,其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95.04%.不同等级的烤烟烟叶的综合评价得分差异明显,其中MO1、CF1、MF23个等级烟叶质量得分高于其他等级烟叶,而XO2、XF2、XO3 3个等级烟叶质量得分则低于其他等级烟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不同等级样品分为3类,其中第1类有CF2、MO2、CO1、MO3、MF2、MF3、CO2、ML2;第2类有MO1、MF1、CF1,第3类有XF2、XO3、XF3.[结论]研究可为工业等级烟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来源地的重楼药材中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7份重楼药材中Fe、Mg、Mn、Zn、Cu、Cr、As、Hg和Ca9种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另外,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重楼9种无机元素的药理药效作用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样品中9种无机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在17个不同来源地中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Mg〉Hg〉As〉Mn〉Zn〉Cr〉Fe〉Cu〉Ca。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e和Mg之间为极显著正相关,Mg和Ca、Cu和Zn、Ca和Cu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Cr和Zn之间为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印证了重楼药材中无机元素的药理药效作用。[结论]揭示了重楼中无机元素的作用,并为重楼属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夏区试中10个水稻品种的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7.35%;根据各品种主成分综合得分,对所参试品种综合评价,表现较好的是2003Y-266、花82和花95。[结论]应选择米粒光泽度较好的水稻后代材料,兼顾高产和优质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有效评价和利用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2代种子园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方法】对广东省龙眼洞林场2代种子园内56个红锥无性系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不同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56个红锥无性系的10个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1%~47%,平均变异系数为28.2%。树高与胸径、冠幅与树高、胸径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分枝数、分枝大小与叶片疏密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分枝角度、尖削度与分枝大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10个性状可以综合为3个主成分,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根据系统聚类将56个红锥无性系划分为4个组。【结论】不同红锥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间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为开展红锥种内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