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续城市空间,汇入城市历史—镇江博物馆新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追朔镇江历史文化博物馆的渊源,从而对“历史文化环境”进行新的解析和对博物馆建筑进行新的构想,并结合杜会学、建筑现象学、建筑符号学等理论,汲取传统地区的地域文化、符号、材料、技术等元素,赋予和拓展了镇江历史文化博物馆新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2.
建筑概况钟祥市博物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钟祥市.地段在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南侧,紧邻保护区边界。项目功能为明代帝王文化主题博物馆和市立博物馆,旨在打造为城市最重要的地标性和文化性建筑,亦希望通过建筑设计,使博物馆与明显陵相得益彰,共同形成明代文化主题区域。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正>简介中国会计博物馆是全球第一家融学术与实务为一体的会计专业博物馆。博物馆位于美丽的松江大学城,与"上海之根"松江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博物馆包括中国展厅、国际展厅、会计名人堂、临时展厅、藏品库、文献资料库、研究室、视听室等功能场所,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展陈面积2500平方米,总体上呈现"人、物、史"一体化的功能形态,全面展示中外会计历史及对20世纪中国会计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会计名人。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文化的创造。也是文化的延伸和体现;科技在改变建筑,也是建筑文化的再现;当文化与科技融合,建筑将会完全展现出艺术的瑰丽。凝聚着中华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化与历史的博物馆如何在展现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体现出高度智能化的舒适与便捷?这是每一位博物馆建设者面临的挑战。21世纪的中国博物馆已广泛运用了数字技术,数字化博物馆是适应当代信息化,高科技迅速发展面对博物馆功能,组织,工作的再定位。到2008年,北京市由国家投资和行业单位筹建的博物馆将由现在的18座增加到150座。国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新馆,电影博物馆和汽车博物馆等一批大型博物馆将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将于2005年正式建成的首教博物馆新馆以其高度智能化为世人所关注,在这里我们一起领略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
<正>中国会计博物馆是全球第一家融学术与实务为一体的会计专业博物馆。位于美丽的松江大学城,与"上海之根"松江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博物馆包括中国展厅、国际展厅、会计名人堂、临时展厅、藏品库、文献资料库、研究室、视听室等功能场所,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展陈面积2500平方米,总体上呈现"人、物、史"一体化的功能形态,全面展示中外会计历史及对二十世纪中国会计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会计名人。  相似文献   

6.
郭谦  黄凯  孙琦 《南方建筑》2020,(6):62-68
通过阐述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渊源,强调当代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必要性。以粤剧艺术博物馆对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为例,通过对岭南园林历史、西关片区粤剧文脉、粤剧传唱空间演变的历史脉络梳理研究,分析粤剧艺术博物馆采用岭南传统园林形式的合理性,解读粤剧艺术博物馆如何继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岭南传统园林的当代营造。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建成为周边历史街区的复兴注入了活力,这是区别于“假古董”的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积极探索,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艺术、文化及城市的文脉等特征,市级博物馆通常会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建筑特征,建筑师在设计时也会着重探索城市的建筑本源。建筑类型学通过提取"原型"进行一定的转化并进行建筑新形势的创新,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为找寻博物馆的本源提供一定参考。文章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对中原地区市级博物馆形式与空间进行分析,从城市的历史、环境、文化及地域特征探寻博物馆设计所依据的原型,通过这些研究,试图为博物馆建筑在契合城市性格设计的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湖周边已有多座博物馆.但却少了一个专门展示西湖自身历史文化的场所。为了弥补这一缺憾.西湖景区管委会决定兴建一座集陈列展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西湖文化研究中心和文献资料中心于一体的西湖博物馆.全方位展现西湖的自然、历史、地理.人文风采。  相似文献   

9.
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说,"在当今时代,博物馆正扮演着与过去的神庙相类似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多的明星博物馆建筑正吸引着人们前去"朝圣",让承载历史的博物馆焕发新生;同时,博物馆的大量兴建,也给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城市形象的塑造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部分实例分析了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地区、自然景区的博物馆以及遗址博物馆建筑,并探索博物馆利用地下空间达到与周边环境协调的不同表现手法,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化,基于现代空间手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博物馆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创造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空间环境,并完善与拓展自身功能成为其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是对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这种新思路的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