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口灌呋喃唑酮对中华鳖消化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健康的动物体表及消化道中存在着正常的微生物群落 ,它们对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具有重要作用。生活环境的剧变、食物的改变以及服用药物都会使动物消化道菌群发生变化[1 ] 。中华鳖(Trionyxsinensis)为我国近年来养殖规模较大的名优水产动物之一 ,呋喃唑酮为常用鱼药 ,但口灌呋喃唑酮对中华鳖消化道菌群有何影响 ,还未见报道。因此 ,特作本试验 ,为呋喃唑酮在中华鳖养殖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鳖及其饲养试验用鳖由湖北咸宁水产研究所提供 ,规格 2 0~30g ,室外水泥池中驯养 1个月后 ,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聚异麦芽糖和酵母细胞壁对中华鳖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试验鳖分成5组,分别连续投喂基础饲料、添加酵母细胞壁的饲料、添加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联合添加酵母细胞壁和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间隔投喂添加酵母细胞壁和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然后对其肠道内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和组成进行研究。[结果]饲料中添加酵母细胞壁或低聚异麦芽糖对提高中华鳖体重无显著性影响,但饲料中联合添加酵母细胞壁和低聚异麦芽糖可显著提高中华鳖的存活率,单独添加则对存活率影响不显著。中华鳖肠道中以弗氏柠檬酸杆菌及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为主,含有少量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投喂添加酵母细胞壁或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可显著降低肠道内细菌的含量,其主要减少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含量,而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低聚异麦芽糖和酵母细胞壁在中华鳖养殖中的科学应用及开发绿色环保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养殖水体环境对中华鳖的影响,通过平板计数及细菌的分离鉴定,对健康鳖肠道、患病鳖肠道以及其养殖水体中菌群的数量、种类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显示,病鳖肠道菌群总量(1.21×105)~(4.9×107)cfu·g-1,明显高于健康鳖的(3.2×104)~(7.13×105)cfu·g-1,且菌群种类较健康鳖多样;健康鳖肠道优势菌为肠球菌与柠檬酸杆菌,患病鳖肠道优势菌为柠檬酸杆菌、芽孢杆菌、气单胞菌;养殖水体中分离到的细菌均在病鳖肠道内分离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养殖环境对其肠道菌群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主要测定了中华鳖的消化道指数及血液中几种重要酶的活性,并将胃、肠、胰重与体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消化道的重量随体重同步变化,回归分析表明二者的幂回归相关系数最高。中华鳖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分别是人上限值的3.4、11.2、4.8、6.6和2.4倍,且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两两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的消化道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测定了中华鳖的消化道指数及血液中几种重要酶的活性,并将胃、肠、胰重与体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消化道的重量随体重同步变化,回归分析表明二者的幂回归相关系数最高。中华鳖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分别是人上限值的3.4、11.2、4.8、6.6和2.4倍,且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两两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柠檬酸对蛋鸡消化道内容物pH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20周龄宝万斯高兰褐蛋鸡810只,进行6处理3重复单因子试验,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 0.5,1.5.2.5,3.5和5.5 g/kg柠檬酸(CA)的日粮,于试验第1,2,10和15周周末分别从对照组,0.5.2.5和5.5 g/kg CA添加组每重复选取一只鸡宰杀,测定其消化道内容物pH和盲肠菌群数,研究CA对蛋鸡H粮、消化道pH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5.5 g/kg CA可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日粮pH;5.5 g/kg CA在添加1周时可显著降低肌胃pH(P<0.05),其余添加组鸡肌胃、小肠、盲肠pH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2.5,5.5 g/kg CA可有效降低盲肠大肠杆菌数,5.5 g/kg CA在添加1周时可显著提高盲肠乳酸杆菌数(P< 0.05),之后这种作用随添加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观察了中华鳖消化道组织结构和粘膜表面。结果表明,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食道粘膜层为复层扁平细胞;胃、肠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肌层有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而且粘膜上皮中腺体的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分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鱼类消化道菌群的作用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生态学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深度有较大差距。本文介绍了鱼类消化道菌群对鱼类的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对病原菌入侵的拮抗作用和自身的致病作用;介绍了水体中的微生物、盐度、水温,鱼类摄食的饵料、药物,鱼类不同的生理状态和发育阶段对鱼类消化道菌群的影响;并认为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肠道菌群的演替、肠道菌群的免疫机理和利用肠道菌群进行环境监测等是今后鱼类肠道微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用以羊草为主要纤维源的日粮饲喂吉林白鹅,采用稀释滴种法对0~53日龄鹅消化道6个部位(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靠近黏膜的内容物及黏膜的8种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计数,从而获得主要正常菌群在消化道中的定殖过程。探讨鹅日龄和消化道部位对正常菌群定殖规律的影响以及正常菌群定殖与消化纤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健康朱鹮消化道正常菌群,为进一步研制适用于朱鹮的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性。【方法】无菌采集健康朱鹮的新鲜粪便,分离、培养、鉴定其细菌。以小白鼠和小鸡为试验动物,对分离、鉴定出的细菌进行毒性试验,确定分离的细菌对动物是否有致病性。【结果】从朱鹮粪便中分离得到22株细菌,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泛酸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短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丙酸丙酸杆菌、粪肠球菌、类肠膜明串球菌、少酸链球菌、肠膜链球菌、乳链球菌、克雷伯菌属、柠檬酸菌属、变形菌属和粪拟杆菌。其中,环状芽孢杆菌和泛酸芽孢杆菌可致小白鼠和小鸡死亡;短乳杆菌可致小白鼠死亡,但对小鸡无致病性;其他菌株对小白鼠和小鸡无致病性。【结论】分离鉴定出的朱鹮消化道22株细菌,其中适合制作微生态制剂的细菌有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11.
尿素对鲤鱼消化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 释平板计数法对摄食含尿素饲料和对照饲料的健康鲤鱼(Cyprinus carpio)肠道内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鲤鱼肠道中需氧,兼性厌氧优势菌为气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可以利用尿素的细菌占细菌总数的55%,试验组中优势菌为芽孢杆菌属,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微示菌属和气单胞菌属数量明显减少,假单孢菌属和产碱菌属则未检出,新检测出不动杆菌属,能利用尿素的细菌占总数的85%。  相似文献   

12.
探讨控温条件下鳖的繁殖规律.常温养殖3年体重300—400g的后备亲鳖,控温养殖2.5个月即开始产卵,饲养至5个月,每只母鳖平均产卵1.4窝,每窝平均产卵8.8枚,受精率62.5%,产卵间隔时间1—2个月.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幼鳖在30℃条件下,以鲜罗非鱼肉作为饵料,在设定的4个摄食水平-饥饿1%,2%和饱食条件下进行生长试验,分别对单位体重日氮摄取,粪便氮,氮排泄和氮生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华鳖幼鳖氮收支各组分随摄食水平的降低而减少,其中氮排泄率与摄食水平呈显著的正直线相关;氮生长也与氮摄取呈直线正相关,氮收支各组分以占氮摄取的百分比表示时,粪便氮随摄食水平的降低而增加,氮生长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提高,而氮排泄则变化不大,在饱食条件下中华鳖幼 鳖的氮收支方程可表示为100CN=58.62UN 36.34GN 5.04FN,其中CN,UN,GN和FN分别为摄入氮,排泄氮,生长氮和粪便氮。  相似文献   

14.
朱道玉  吴红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22-10524
[目的]研究中华鳖精巢的形成、分化和发育。[方法]以200枚中华鳖受精鳖卵为试验材料,研究1~4龄鳖的生殖腺指数以及精巢的形成、发育和组织学变化,观察其生精细胞及精子的显微结构。[结果]在(32±0.5)℃条件下孵化鳖卵,胚胎发育至第5天形成生殖嵴;第16天原始生殖细胞开始分化,至第24~26天性腺分化结束形成精巢或卵巢;成熟的精巢由生精小管组成,生精小管一侧为管壁上皮,另一侧为生发区;各个生精小管中生殖细胞发育基本同步,在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的成熟方式由近基膜处向管腔推进,依次是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最终进入输精小管。[结论]中华鳖精巢的发育可分4个时期,即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和精子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