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名老中医娄多峰教授从事骨伤病学、风湿病学教研工作60余载,立"虚、邪、瘀"治痹理论,临床经验丰富,如:从脾虚痰瘀痹阻辨治类风湿关节炎,治以益气健脾养血、化痰通络蠲痹;从督虚邪侵、瘀血痹阻论治强直性脊柱炎,治以益肾舒督、通络蠲痹;从湿热痰浊痹阻论治难治性痛风性关节炎,治以清利湿热、化浊通络止痛。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为本虚标实证,其病机为心脉痹阻血不养心,血瘀,痰浊阻塞血脉,不通则痛。瘀血痹闭型治宜益气活血化瘀为主;痰浊闭阻型治宜燥湿化痰,利气为主;心阳虚衰型治宜补气强心,振奋心阳。  相似文献   

3.
总结雷忠义教授从痰瘀相关理论论治冠心病的临证经验。认为痰浊、瘀血常相兼为病,提出痰浊说与瘀血说融为一体的痰瘀互结说,并根据冠心病患者临床具体表现进行辨证施治。临证需痰瘀并治者,法以化痰宣痹、活血化瘀为主,予舒心片治疗;需痰瘀虚并治者,法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主,予养心活血汤;需痰瘀毒并治者,法以涤痰化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予丹曲饮治疗;需痰瘀毒风并治者,法以补益气阴、祛风宣痹或化痰行瘀、熄风定悸为主,方以养心活血汤加祛风之品。  相似文献   

4.
总结雷忠义教授从痰瘀相关理论论治冠心病的临证经验。认为痰浊、瘀血常相兼为病,提出痰浊说与瘀血说融为一体的痰瘀互结说,并根据冠心病患者临床具体表现进行辨证施治。临证需痰瘀并治者,法以化痰宣痹、活血化瘀为主,予舒心片治疗;需痰瘀虚并治者,法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主,予养心活血汤;需痰瘀毒并治者,法以涤痰化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予丹曲饮治疗;需痰瘀毒风并治者,法以补益气阴、祛风宣痹或化痰行瘀、熄风定悸为主,方以养心活血汤加祛风之品。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浅析吴洪波教授关于肺气阴虚型慢喉痹的中医治疗经验,认为肺气阴虚型慢喉痹的主要病机一为久病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痰气交阻于喉;二为久病肺阴亏虚致虚火上浮于喉。针对这类病症,吴洪波教授自拟舒喉方联合玄冬茶治予补肺气、理气祛痰、滋肺阴、潜虚火,药效甚喜,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肺气阴虚型慢喉痹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介绍赵和平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虚标实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本虚为肾督亏虚,标实为外感风寒湿热、内生痰浊瘀血;急性期以祛风散寒、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为主,缓解期以补肾强督为主,临证可分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和痰瘀交阻证三型进行辨证治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7.
孙朦朦  倪青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3-995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机呈消渴病“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规律动态演变,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且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瘀血阻络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临证可见燥热、湿热、寒湿、痰浊等不同阶段的病理演变,与肝、脾、肾脏有密切的关系.治疗上,以气虚血瘀论、痰瘀阻络论、寒湿阻滞论、肝肾亏虚论.气虚血瘀治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痹;寒湿阻滞治以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痰瘀阻络治以化痰活血、宣痹通络;肝肾亏虚治以补肝益肾、填髓充肉.另外,针灸、中药外治疗法如熏洗等皆可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胸痹心痛治疗四法。辛温通阳,散寒宣痹—胸阳不振;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肝郁气滞证;补血养心,调补脾胃—脾胃不调,心气不足;通阳泄浊,豁痰宣痹通络—痰浊闭阻证。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合并脑血管病以气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气虚为脾肾亏虚,包括元气亏虚与宗气亏虚;痰浊瘀血为心失所主、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蒸腾,痹阻于心脑脉络,发为本病。故治当培补脾肾元气,兼以活血、化痰、理气、平肝熄风、通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宣痹止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方法:用自拟宣痹止嗽汤口服治疗喉源性咳嗽82例.结果:治愈率70.73%,总有效率91.46%.结论:宣痹止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胸痹心痛多与寒邪内侵、情志失节、饮食失调、劳倦内伤、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虚为气虚、阴伤、阳衰,脏器亏虚,心脉失养。血瘀是病理关键,活血化瘀为治疗关键,理气、益气、温阳、痰瘀并治共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12.
"脏虚络痹"是导师邱幸凡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体验总结出来的一种指导临床辨治慢性病和老年病的病机理论。2型糖尿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衡,变生郁痰瘀浊,致使五脏六腑气血津精功能的全面紊乱,为中医消渴病范畴,属临床慢性病、老年病,我们认为"脏虚络痹"是其基本病机,其中脏虚为本,络痹为标。脏虚是以肺脾肾气阴两虚为主之五脏虚衰;络痹为痰瘀阻络为主之络脉郁滞。2型糖尿病的形成与发展是脏虚与络痹,标与本相互作用的结果。虚、瘀、痰三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终致多脏受累,形成消渴。  相似文献   

13.
张学文教授认为冠心病的中医病机主要是正虚、痰瘀阻滞心脉,治疗以益心宽胸通痹为原则,临床分为痰浊痹阻、气滞血瘀、阳虚寒凝、气阴两虚4类证候论治.  相似文献   

14.
王飞  张文生  李平 《四川中医》2009,(10):23-25
本文在查阅古今中医文献基础上,探讨老年性痴呆的理法特点,认为生理上心脑肾主认知,提出老年性痴呆病理上五脏相关,以肾为本,病机关键是痰浊瘀血,浊毒痹阻。初则健忘,本虚为主;久则痴呆,本虚标实。治宜虚实补调;健忘强调交通心肾;痴呆重在治痰,兼顾调血,不忘顺气。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之病机总属本虚标实,郭义教授认为瘀血为各标证之首,治疗时尤重气血,将畅气机、化瘀血贯穿始终,以调理气血为本病治疗之中轴,气血并治,以致调和;将本病辨证分为痰浊痹阻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而不同,“和”方而治;并主张以人为本,因人制宜,重视患者的情志调理,是郭义教授同病异治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张喜奎教授认为痛风性肾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虚、肾虚为本,痰、湿、热、瘀为标。治疗上应辨证分期论治,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急性发作期多为湿热痹阻,治以缓急止痛,清热除湿;慢性缓解期以气阴两虚和脾肾阳虚为主,分别以益气养阴、化湿去浊和益肾健脾、温阳泄浊之法治之。  相似文献   

17.
金匮肾气丸治喉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临床上用本方加减治疗喉痹.每治每效,今举典型病案如下。吴××,男,52岁,1995年10月就诊。有慢性胃炎史,曾患喉痹5年.反复发作,每遇外感风寒或情恋不畅时喉痹加重。常子六种九、喉症九、三黄片、牛荣上清九及抗菌素等治疗,症状时力缓解,后仍守前法,治之无效。因出差南方返家,偶感风邪,喉痹乃作,咽部疼痛、咳嗽、声音嘶哑、来诊时,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津软、困倦、纳差、舌苦由微腻,脉浮细无力。经日:“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患者平素体弱,更有浪疾缠身,一振清利攻伐之品,虚当实治、虚其虚也.是故守前法…  相似文献   

18.
试论顽痹的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振东 《国医论坛》2001,16(2):21-21
《素问·痹论》指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这是前人对痹证病因病机所作的最早论述 ,后人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病因病机、治疗、预后转归作了较为详尽的发挥 ,为后世治痹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然而 ,痹证病因病机复杂多变 ,初期失治或治疗不当 ,易迁延反复 ,致使经络气血虚弱 ,脏腑阴阳失调 ,气血津液运行不利而变生瘀血痰浊 ,停留于关节骨髓 ,痼结根深 ,难以逐除而成顽痹。笔者认为 ,顽痹乃痹证发展过程的中晚期 ,本虚 (气血虚弱、阴阳失调 )标实 (痰瘀痹阻 )是其病机特…  相似文献   

19.
痹病因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因Et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痹阻气血所致。在痹证的辨证论治过程中不可忽视正气的盛衰,尤应重视后天脾胃的重要作用。基于痹病的病因病机,结合殷海波教授临床治验,探究顾护脾胃在痹病论治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董菊萍主任医师认为痰瘀痹阻脑络为眩晕病机之关键。又因风、火、痰、瘀、虚引起清窍失养,而将眩晕分为肝阳上亢、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浊蒙窍、肝肾阴虚五型。以七味眩晕汤为基础方药,各证型合用相应方药治之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