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抽筋案: 李××,男,23岁,83年6月20日诊。素有“脚抽筋”现象,近十多天抽筋加剧,予处方: 附子9克、白芍9克、甘草9克、鸡血藤30克、当归6克、川芎6克、鸡内金9克。水煎服。服药五剂后痊愈。  相似文献   

2.
例一:孙×男9个月发烧二天,体温波动于37~39.7℃之间,咳嗽、有痰、流涕、音哑、纳差、不欲饮、咽红、舌质红、苔薄白稍腻、指纹青紫、脉数。证属外感风热、肺失清肃,拟辛凉解表、清肃肺络法。药用:生石膏16克鲜芦根30克银花9克连翘9克薄荷4克(后下)地骨皮9克板兰根6克白薇9克野菊花9克蝉衣6克前胡9克黛蛤粉9克药进二剂,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减轻,继拟清肃肺卫余热剂而获痊愈。例二:彭××男12岁住院号129780,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用重剂小青龙汤(蜜炙麻黄15克、桂枝9克、五味子9克、干姜9克、制半夏30克、白芍30克、细辛6~9克、甘草9~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顽慢支气管哮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近来笔者又遇到患者误用上方2剂量为1剂,即超重剂量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呈持续状态重症1例,获得意外的疗效,特报导如下: 徐××,女,34岁,初诊日期:1982年  相似文献   

4.
一、感冒挟滞孙××,女,4岁。1982年5月6日初诊。发热十日余,初发热时,兼见头痛、鼻塞、喷嚏、咽痛、腹泻,曾用西药退热以及中药辛凉解表剂治疗未愈。诊见发热(T38.8℃)汗出,形瘦面黄,精神欠佳,不思饮食,腹胀,舌质淡、苔白腻,脉缓。此外感挟滞,遂予葛根汤加味:葛根12克,生麻黄、白芍、桂枝、甘草、木香各6克,陈皮、炒谷麦芽各9克,生姜3片,红枣5枚。1剂。  相似文献   

5.
桂枝汤治疗荨麻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一:李××,女,45岁,81年5月16日诊。全身瘙痒5年,皆于夜晚发作,奇痒难忍,皮肤潮红,小者如米粒,大者成片。天明则痒止块消。数年来经中西医治疗,皆未获效。舌质淡,苔薄白,脉迟缓。治以桂枝汤加味:桂枝12克、白芍15克、生姜9克、大枣5枚、炮姜6克、红花10克、甘草6克。一日一剂,水煎服,共八剂而痊愈。后访未有复发。例二:杨××,女,25岁,82年4月9日  相似文献   

6.
热证治验     
例1:林××,男,2岁,发烧5天,曾服用西药,虽汗出而热未解。辰下咽痛,面赤烦躁,偶有咳嗽,体温39℃,扁桃体Ⅱ°肿大,舌红苔薄黄,脉数。此是外感风温,热毒蕴肺,气分热邪未解,而阳明里热已盛,当解表兼清里热。方用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银花、连翘、牛蒡子各6克,枯芩、知母、杏仁各3克,生石膏,六一散各20克,鱼腥草9克,包马勃2克。一剂而高热尽退。例2:陈××,女,51岁,昨午后开始恶寒、发热,体温38.7℃,寒重热微,体楚头痛,舌苔薄黄,脉细数。拟为外感风寒,以桂枝汤加减:桂枝、羌活、独活各9克,白芍12克,防风、白芷各6克。川芎4克,大枣三  相似文献   

7.
处方:麻黄12克杏仁9克薏苡仁30克甘草9克赤芍9克丹参12克元参9克僵蚕9克防风9克防己12克公英15克夏枯草9克乳香9克水煎服,口服一剂。共治疗3例,均在5~6日内治愈。石××,女性,42岁,1970年4月2日初诊。两腿疼痛,两膝关节以下起红斑数个,呈散在的0.5×0.15厘米大小红斑,摸之硬而碍手,  相似文献   

8.
处方:半夏9克、黄芩6克、干姜6克、党参12克、炙草5克、黄连3克、大枣6枚。用法:水煎,日服一剂。典型病例:吴××,女,21岁,干部,初诊时间:1983年3月22日。患者于二年前由于接到匿名信而恐吓不安,自觉心下痞闷不畅,惕惕不安,失眠。二  相似文献   

9.
皮肤瘙痒症     
<正> 处方:全蝎、僵蚕、苦参各6克,薄荷、甘草各3克,生地15克,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各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疗效:治疗10例,均服1~8剂痊愈。病例:(1)林××,男,39岁,1962年12月9  相似文献   

10.
呃逆治验     
方药用法;当归15克,川芎9克,杭芍12克,丁香6克,厚朴12克,砂仁6克,橘红9克,半夏9克,藿香15克,代赭石15克,柴胡12克,石斛9克,竹茹6克,炙草9克,柿蒂15个为引,水煎服,每日一剂。病例:唐××,女,26岁,已婚,农民。1974年5月16日初诊。呃逆五月余,呃声洪亮而频发,妨碍饮食睡眠,胸闷不畅,急躁易怒,时常哭泣,经介绍前来就诊。即施上方四剂,配合针刺双侧太溪穴。二诊,呃逆大减,再进四剂针刺太溪穴而愈。后续服四剂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1.
跟骨骨剌     
<正> 处方:川断9克,贞子12克,丝子12克,杞子12克,秦艽6克,灵仙9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牛膝9克,土鳖6克,地龙6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病例魏××,女,40岁。素有劳累后腰痛史,近二、三月来,右足跟痛日趋加剧,足跟不敢着地,行走十分艰难。经X线拍片,诊断为跟骨骨刺。诊见右足跟压痛,局部不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拟清癸汤(金银花6~12克,大青叶6~9克,玉米须13~30克,车前子6~12克,泽泻6~9克,茯苓6~9克)治疗小儿急性肾炎三例,疗效尚佳,兹介绍如下:〔例一〕王××,女,7岁,1981年5月11日初诊。患孩三天前淋雨后,流涕、发热、咽痛、咳嗽,继则面目浮肿,小便短少,食欲不振,舌红苔白,脉浮数。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炎     
我用自拟中草药方剂“狗金汤”治疗慢性肾炎十余例,皆获显效。现简介如下。处方和用法:童狗肉60克,五指牛奶根15克,红芽大戟9克,海金沙9克,半边莲6克,车前草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病例介绍:刘××,男,46岁。全身性  相似文献   

14.
方药:生石膏、葛根各9克,黄芩6克,生甘草、红花、黄连各3克。每日1剂,水煎约200ml,当日服完。马×,男,3剂。1985年4月5日诊。发热,口腔流涎,哭闹不安2天。查体温38.5℃,唇干,面颊赤红,舌质红,苔黄。舌前1/3处可见溃疡面,上复黄白色分泌物,边缘红润。面颊内侧粘膜似凝乳堆积并见大  相似文献   

15.
一、冻疮李××女,37岁,两手冻疮已逾十年,每年冬季发作,指、臂红肿带紫,略有痛痒,触之冰凉。脉沉细,苔薄白、辨证为寒邪外袭,气血淤阻,以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9克桂枝9克附片6克芍药9克甘草6克木通6克鸡血藤15克方7剂  相似文献   

16.
例一:曾××,女,21岁,1989年3月3日初诊,患者剖宫产术后发烧一周,体温波动于38.8℃左右,白细胞计数14.4×10~9/L,嗜中性85%,经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大剂量抗菌素治疗,效果不佳,症见发热,汗出,小腹疼痛拒按,恶露甚少,夹杂淤块,舌质暗边有淤点,脉数,证属产后淤血阻滞胞宫而发热,拟生化汤加味。处方:当归、川芎、桃仁、元胡、益母草各12克,赤芍15克,柴胡、炮姜、甘草各6克,水煎服,日一剂。服药四剂后,体温降至36.8℃,热退病瘥而愈。按:产后多淤,其淤血既是胞脉受损后的病理产物,又是引起诸多产后病变的致病因素。《医宗  相似文献   

17.
肖××,女,40岁。1980年8月25日诊.患咳嗽气喘已三年。近月余来出现咳喘痰多,胸闷气短,手足心热,口渴喜冷饮,脉滑数,舌苔薄黄。西医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为痰热内结,肺气不宣。处方:炙麻黄9克、杏仁12克、生石膏30克、冬虫夏草6克、黄芩12克、瓜蒌30克、半夏9克、川贝6克、银花30克、干姜6克、细辛1.5克、五味子6克、甘草6克。服3剂后咳喘大减,夜间已能平卧,又服3剂,咳喘止,其余诸证亦消失。  相似文献   

18.
失音治验     
病例:卢××,女,32岁。诊断日期:1985年2月7日。患咳嗽、胸痛,发热微有恶寒两天,其夫用苏叶、生姜、红糖等为饮与服之。少顷,发热汗出,声音重浊,咳嗽、痰黄稠,口燥,咽干而痛,苔黄膩,脉滑数。证属痰热犯肺,肺失清肃。治以清肺利咽,泄热化痰。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克、石膏30克、杏仁12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射干10克、鱼腥草15克、虫蜕6克、苡仁15克、甘草3克。二剂痊愈。  相似文献   

19.
一、寒湿胃痛庄××,男,49岁。1975年10月20日初诊:胃痛常发三、四年,饮食喜温恶凉,受寒则痛尤甚,舌苔白而厚腻,脉象弦缓。证属寒湿中阻,胃气不和。治宜温中化湿法,拟与平胃散加味。处方:炒苍术9克,制川朴9克,广陈皮6克,炙甘草3克,毕澄茄9克,红豆蔻9克,干姜3克,广藿香9克,三剂。 10月23日,二诊:胃痛减轻,舌苔仍白而厚腻;湿重难以骤化,拟守原方加味。上方加草果9克,三剂。 10月26日,三诊:痛势下移,连及小  相似文献   

20.
一、“阴火”头痛案尹××女32岁1986年11月8日初诊患者一个月前曾患感冒,但头痛至今未愈,且伴畏寒、午后低热,倦怠乏力,咽干,腰痠痛不适,夜寐多梦,溲黄。舌质淡、苔薄黄,脉沉弦细。证属脾胃气虚,营卫失护,肾阴不足,阴火上冲。治宜补中州以护营卫,泻阴火,兼滋肾阴。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荆芥9克防风9克白术9克陈皮9克升麻6克柴胡6克当归9克怀牛膝15克黄芩9克鳖甲9克(先煎) 甘草6克四剂。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