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伤寒论》量化煎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分析医圣张仲景量化煎服的学术经验,以《伤寒论》为基础,从整体观念(天人相参、脏腑经略)、辨证论治(别表里、调寒热、查虚实、合阴阳)、优化增效(优化煎服、增强疗效)、承先启后(承经旨、启后学、示病家)四个方面揭示仲景量化煎服的基本规律和深刻内涵.分析表明,《伤寒论》量化煎服的思想,对当前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优化煎服,提高煎服质量,科学煎服中药,提升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治利大法述要姜守军导师尚炽昌(河南中医学院94级研究生,450003)主题词《伤寒论》,泄泻/中医药疗法,痢疾/中医药疗法下利在《伤寒论》中为泄泻与痢疾的统称。该书对下利的发生、发展及辨证论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辨证纲领和具体的治疗措施。使祖国...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的方剂称为经方,至今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临床中辨证准确,应用疗效显著. 但是现在应用其方往往有不如意者,究其缘由,往往是煎服及调护法不对.故而梳理《伤寒论》之经方煎服及服药后调护法整理如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仲景方煎服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方煎服法探析高明明(医史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药煎服法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其不但确立了辨证论治体系,而且煎药、眼药方法上也别具特色,不少内容至今仍有临床参考价值,现将《伤寒论》、《...  相似文献   

5.
王欣 《当代医学》2009,15(6):152-153
目的论述《伤寒论》中药物煎服法及服药后调护的中医护理思想.为医护人员及病人提供正确的指导。方法运用《伤寒论》中药物煎法护理、服药护理及服药后调养护理,引起医护人员重视辩证施护,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论正确运用药物的煎服护理,重视病人服药后调养,对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略论张锡纯注释《伤寒论》的特点程如海(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430073)关键词:张锡纯,伤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1860~1933),河北盐山人,近代医家。曾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七期系张氏为学员编写的《伤寒论讲文》...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小便不利证治分析张馥南(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214400)主题词《伤寒论》,@小便不利/中医药疗法仲景《伤寒论》(以下简称《论》)提及小便不利,小便难的条文计33条,约占总条文8.3%,对小便不利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阐...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成书于古代,但其量化分析的思维方式与现代医学不谋而合。通过对《伤寒论》的原文分析及方证探索,从新的视角阐述了《伤寒论》中的量化思维。主要从时间量化、程度量化、数量量化3个方面,体现贯穿于全书中的量化思想的应用,便于《伤寒论》初学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方在急症治疗中的应用尚素芳(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453002)主题词《伤寒论》,急性病/中医药疗法,麻杏石甘汤/治疗应用,大承气汤/治疗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应用,半夏汤/治疗应用《伤寒论》中有112方,其方有药味少,组方严谨,功效卓...  相似文献   

10.
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通过举例分析仲景方组方、药物选用及煎服法来探讨《伤寒论》中护正以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和已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从而揭示《伤寒论》治未病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白虎汤加味治疗菌血症高热验案二则郑学宝1罗日永21.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办公室(广州510407)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主题词:白虎汤/治疗应用败血症/中医药疗法发热/中医药疗法白虎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我们用白虎汤加味为...  相似文献   

12.
“少阳经”属半表半里浅解张子铭河南省安阳市中医药学校(455000)主题词少阳经/中医病机,半表半里/分析凡读过《伤寒论》者一般都知道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提纲,同时又要结合运用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辨析疾病,特别是又经常运用“表里”这个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3.
走出学习《伤寒论》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是中医学阐述辨证论治理论而又自成体系的经典著作,对临床各科都有普遍指导意义,为了加强对《伤寒论》的学习,作者认为必须改变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认识,即所谓走出学习《伤寒论》的“误区”。本文从《伤寒论》并非外感病专著、不要囿于“错简”之说、不要迷信注家之说、重视方证辨证和不要忽视药物剂量、药物煎服法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冀能重视对《伤寒论》的学习,使其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为弘扬中医药学作贡献。  相似文献   

14.
“摶”之俗体作“(摶)”,与“搏”形近,近一个世纪来《伤寒论》《金匮要略》铅字排印本、电脑录入本凡“(摶)”皆讹为“搏”,而赵开美本《伤寒论》、元大德《千金翼方》或作俗体“(摶)”,或作繁体“摶”;元邓珍本《金匮要略》、赵开美本《金匮要略》皆作俗体“(摶)”,是诸善本《伤寒论》《金匮要略》无一作“搏”者.本文确证铅字排印本、电脑录入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搏”皆为讹字,当作“摶”.2005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白文本《伤寒论》据笔者意见已将“搏”改为“抟”.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是中医学阐述辨证论治理论而又自居体系的经典著作,对临床各科都有普遍指导意义,为了加强对《伤寒论》的学习,作者认为必须改变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认识,即所谓走出学习《伤寒论》的“误区”。本篇重点就不要迷信注家之说、重视方证辨证和不要忽视药物剂量、药物煎服法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冀能重视对《伤寒论》的学习,使其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为弘扬中医药学作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证举隅巩希凤,王热闹(河南省焦作市中医中药学校,河南454150)主题词呃逆/中医药疗法,闭经/中医药疗法我们在临床中运用《伤寒论》、《金匮》之方,治疗了一些疑难杂证。用古方而不拘泥于古方,在药量上酌情变更,药味上加减变通,取得了比...  相似文献   

17.
章楠在《伤寒论本旨》中对仲景诸方进行了深刻的评析:循经发挥,阐释方义;注解质疑,剖析药性;煎服方法,深入阐发;详辨服药后症状。这些对于深入研究《伤寒论》经旨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伤寒论》就是辨证学,但《伤寒论》的辨证有两大特点:一是联系性,二是思辨性。所谓联系性,指一部《伤寒论》从体系、体例到病脉证治、理法方药包括煎服禁忌,一线相贯,紧密联系,不能割裂,从整体观上提示辨证的方法、原则、规律。所谓思辨性,指一部《伤寒论》给人们留下无数的理论,临床,方药等方面的问题,从辨证法上寓示了丰富的中医辨证的思维、方法特征。《伤寒论》的辨证既然具有这样的特点,那  相似文献   

19.
正各中医药院校、医院、医馆,医疗从业人员,中医药学生,中医药文化爱好者:现拟定于2018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二届'学伤寒、背伤寒'基本功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主办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大赛时间:2018年11月30日-12月2日举办地址:北京大赛内容:(参考书目:宋版《伤寒论》)1)《伤寒论》原文背诵;2)《伤寒论》方剂组成理论;3)《伤寒论》原文与经方运用。参赛人员1)各中医药大专院校院校年轻教师;2)各中医药大学在读大学生及研究生;  相似文献   

20.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伤寒论》承《内经》调中之思想,在六经辨证过程中重视脾胃。其补土思想影响深远,为后世研究脾胃病之圭臬。立足《伤寒论》原文,剖析其理、法、方、药,从虚实、脏腑、煎服、剂量、归经、瘥后调摄等角度加以论述,管窥《伤寒论》补土顾中之概貌,对于丰富仲景学说及临床应用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