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品平 《广东科技》2015,(Z2):79-82
<正>2013年7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一篇文章作出了这样的结论:"世界各地都在试图复制硅谷,希望能像它那样培育出无数创业公司、发展上千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北京中关村成为了硅谷真正的竞争对手。"近年来,中关村引导和支持社会化、市场化的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发展,积极培育创业服务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打造了与硅谷媲美的创业生态。可以说,中关村创业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代表当前创  相似文献   

2.
硅谷移民创业者只是跨区域创业者的一个典型,实际上,跨区域创业者在北京中关村所从事的跨区域创业活动对于中关村的发展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跨区域创业概念的始创者是学者安娜李·萨克森尼安,她在研究硅谷创新的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3.
我1981年进入清华大学电子系,1985年开始创业.中关村1984年开始搞中关村特区,有一些高科技企业.1985年,我读到了<硅谷之火>,连看两遍,没吃饭、没睡觉,那时第一次听到了"硅谷".从那以后,我的创业生涯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前后经历了三次创业,都是循着这个轨迹,后来在硅谷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2013年7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一篇文章作出了这样的结论:“世界各地都在试图复制硅谷,希望能像它那样培育出无数创业公司、发展上千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北京中关村成为了硅谷真正的竞争对手。”近年来,中关村引导和支持社会化、市场化的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发展,积极培育创业服务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打造了与硅谷媲美的创业生态。可以说,中关村创业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代表当前创业孵化前沿方向和最新趋势,其很多经验和做法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12,(4):40-40
中关村:瀚海孵化器集团在美国硅谷建立科技园北京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王汉光先生,在洛杉矶举行的中美经贸合作论坛暨项目签约仪式上代表中方,与美方签署了关于搭建中美科技交流平台的"中关村瀚海硅谷科技园"的协议。"中关村瀚海硅谷科技园"将为中美高新园区提供人才、技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硅谷热”热遍全国。许多地方对建设“硅谷”一掷千金,相互攀比日益严重,连少数乡镇也雄心勃勃圈地建园。正当让硅谷遍地开花的呼声正高,中国最有条件成为硅谷的中关村表态:不能也不想做第二个硅谷;一时间,中关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关村成为北京媒体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北京人大及政协两会期间。中关村不仅第一次被写进了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而且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创新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关村,中国之“硅谷”,号称世界上智力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不久前,科技部火炬中心一位负责人在考察中关村时指出,与美国硅谷相比,中关村的最大差距在于创新不足。尤其是美  相似文献   

8.
<正>阿里巴巴的上市,对杭州来说可能是某个元年——杭州产生一家巨头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新的地标。传统的首富,最多富了一个家族、一批高管,而阿里带富了3万人,点燃了万千人的创业热情,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投资浪潮。这也因此让杭州的滨江与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一并跻身于中国最强硅谷阵营。  相似文献   

9.
《2015硅谷指数》的发布,带来了硅谷新的发展动向与趋势,为全球科技集聚提供了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硅谷年报。硅谷创新创业方面呈现四方面特点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采访纪世瀛,是在其自传<中关村第一村民的创业传奇>首发式上,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于军的致辞.表达了纪世瀛之于中关村的意义.他说,纪世瀛是我们中关村的财富,他为中关村的发展和科技园的成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是中关村的创业元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传统银行业务无法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表现和原因,归纳了美国硅谷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总结分析了国内科技支行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经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典型做法。  相似文献   

12.
本本以信息、价值传导为切入口,探讨了信息传导集群的科技创新活性,组织内信息供酿的互动效应。分析研究了硅谷、中关村科技创新实现的有效模式,即信息传导集群效应;基于信息传导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战略,即发展信息传导集群。  相似文献   

13.
为了振兴纽约科技产业.纽约市政府还捐出土地.在罗斯福岛规划建设两个斯坦福式的大学城。即大学、科研机构、科技孵化器与企业紧密结合的科研、教育、产业一体化大学城。相比之下.印度的科技产业和新兴大学主要通过加州硅谷那样的“自生自发秩序”形成“硅谷“生态系统。但与加州硅谷不同.印度硅谷产、学、研资源配置的企业导向更强,企业规划更长远、更明确.资源聚合的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冲击力也更大。  相似文献   

14.
虽然硅谷的成功得益于许多外部条件,但它的成功却至今未能被超越.这并不是因为硅谷所具备的条件是独一无二的,而是因为它把所具备的条件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形成了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体系,这才是硅谷的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化体系一般由创新子系统、产业化子系统和产业化支撑子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只有这三个子系统密切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化才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我国要提高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应该把高新技术产业化体系的构建作为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借鉴国外硅谷建设的经验,简要地探讨了北京、上海和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缺点,详细地分析了杭州市"天堂硅谷"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发展障碍,认为杭州是中国"硅谷"的希望并提出了"天堂硅谷"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蔡健 《科技与经济》2012,25(5):107-110
硅谷转型发展暗合制度变迁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创新战略理论,其核心是创造价值.南京出版业转型升级应借鉴硅谷经验,妥善处理政府与企业、竞争与合作、源创新与流创新的关系,确保价值创造实现.  相似文献   

17.
英国自称世界第二大科技强国。但是,其伦敦"硅谷"的知识产权治理模式、政府治理模式已透露出落后的一面,成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不毛之地。伦敦城公司治理模式则具有更强的实用性,美国硅谷研究会称其是知识产权密集产业"最有吸引力"的社会治理模式,并呼吁美国硅谷各自治体积极引进这种传统治理模式。本文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通过法人权利的全面宪法化,逐步振兴企业商会的分散式、契约式知识产权治理,将是一个伟大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8.
探究了在我国当前的文化背景、资源条件和创新环境下打造像“硅谷”一样的创新谷的可能性。区分了创新谷与工业开发区、科技园区三者之间的区别,分析了硅谷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参考以上因素比较中国已有的条件与存在的不足,并结合苏州独墅湖的案例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的目光应该从物质资本或技术本身转移到构建区域创新创业结构上去,这样方能打造具有本国特色的创新谷。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体化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项目和人才与基地的发展状况,论述了斯坦福大学与硅谷一体化发展的成功历程。  相似文献   

20.
从美国硅谷银行模式看我国科技银行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超 《山西科技》2012,(2):1-3,6
在辩证分析美国硅谷银行经营模式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我国科技银行的发展历程、现状及不足,并对我国科技银行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