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油层出砂严重的现状,通过一系列防砂技术现场实验,研究并配套应用了管内循环充填防砂工艺技术。该工艺配套绕丝筛管完井,形成人工砂体、绕丝筛管两套挡砂屏障。防砂效果好,绕丝筛管间隙大(0.3mm),不影响渗流能力,不会造成油井产量下降,且防砂费用低,实施后油井生产时率提高,周期产油量增加,油汽比提高,改善了出砂井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2.
永8断块是1999年总公司重点产能建设区块。该断块油藏地层胶结疏松,各层均存在出砂倾向,是典型的稠油出砂油藏。地层出砂造成油水井不能正常生产。为了保证该区块的正常开发,对该断块的出砂机理、出砂预测、储层及流体等方面进行研究,对防砂技术进行了优化,3年来共应用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金属毡滤砂管、脲醛树脂等防砂工艺施工24井次,累积增油131.268kt,保证了区块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3.
孙孟莹  邓金根  谢涛  林海  何奇 《石油机械》2023,(11):124-131
在疏松砂岩油藏开采过程中,储层出砂后堵塞油气通道已经成为油井减产降效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机械筛管在防砂过程中的堵塞问题,基于超轻预充填防砂筛管建立CFD-DEM四向交互流固耦合模型,针对地层砂粒度分布特点构建混合砂注入模型,形成井壁出砂与机械筛管防砂全周期流体生产过程;采用静态分层法划分井筒环空与挡砂介质区域,考虑挡砂结构、流体性质与井壁出砂速度3方面影响因素,定量研究流体压力与颗粒的堵塞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陶粒直径与地层砂粒度中值比值为7时,流体阻力变小,解堵效果明显;流速过大形成的冲击力不仅对解堵作用较弱,反而会加剧筛管的堵塞;超轻预充填防砂筛管对流体黏度敏感性较弱,且能够应对井壁快速出砂的情况,适用于出砂量大的稠油油藏。研究结果可为油田高效防砂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绕丝筛管高压充填防砂工艺是目前孤东油田应用最多、成功率最高的防砂工艺,但有些油井在采用绕丝筛管高压充填防砂后,短时间内供液能力变差,产液量下降,严重影响该油田的开发效益。分析认为,绕丝筛管高压充填防砂井失效是由砂桥被破坏、砾石粒径与地层砂不匹配及施工参数不合适造成充填砂体及绕丝筛管堵塞造成。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采用托砂皮碗防止砂桥被破坏,优化砾石粒径,研制新型携砂液,优化生产参数,评估油井生产能力。该油田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后,维持了油井的供液能力,延长了防砂有效期。   相似文献   

5.
稀油出砂区块高压砾石充填防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砾石充填是目前对严重出砂油井十分有效的防砂工艺措施。通过对该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化研究,对充填砾石的选择、防砂筛管、携砂液的参数指标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大大改善了油井的渗流能力,提高了油井的防砂效果。近几年该技术在出砂区块的成功应用表明:高压砾石充填防砂技术是一项技术先进、防砂效果好、投入产出比高的防砂技术,能有效解决出砂区块防砂、治砂难题。  相似文献   

6.
郎成山 《特种油气藏》2020,27(6):152-157
辽河油田洼38块边部难采储量区块具有油层埋深大、井段长、层多层薄、泥质含量高等特点,因出砂严重导致油井频繁砂卡检泵、储量无法有效动用等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提出了压裂防砂+筛管防砂的复合防砂技术思路,形成了树脂覆膜砂、高黏携砂液体系、烧结滤网筛管以及高砂比充填系列工艺技术,防砂有效率由35%提高至90%以上,彻底解决了区块严重出砂的难题,有效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该技术实现了深层特稠油油藏的整体有效动用和经济合理开发,在技术上拓宽了高压挤注类防砂工艺的应用界限,可为同类油藏的开采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海油刚果(布)Haute Mer A 区块为深水出砂稠油油藏,根据常规的挡砂精度设计准则采用砾石充填防砂后出油困难。为了确定合理的挡砂精度,提出了海上稠油防砂不同设计原则下的最大含砂浓度标准,并通过砾石充填出砂模拟实验, 采用“三曲线分析方法”,获得了不同于常规的防砂设计准则。该分析方法同时考虑了砾石充填层的相对渗透率、剩余渗透率及含砂浓度标准。实验结果表明,充填层砾石粒度中值为地层砂粒度中值8~9 倍时充填层渗透性最好;采用该设计准则确定的防砂挡砂精度油井产能提高了3 倍多,解决了该区块防砂后出油困难的问题,为该类稠油出砂油藏挡砂精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稠油油藏大多具有渗透性好、胶结性差和原油粘度高的特点,在开采过程中出砂严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砂措施。目前各大油田稠油井的防砂主要基于固砂和挡砂两种机理,主要防砂方法有机械方法、化学防砂以及复合防砂。机械方法主要有滤砂管防砂和绕丝筛管砾石高压挤压充填,化学防砂主要有高温水泥石防砂和高温复膜砂防砂.复合防砂除了管内砾石充填微裂缝防砂和复膜砂热采绕丝管复合防砂外,还有压裂充填和复合射孔防砂。有限防砂、携砂采油是稠油井防砂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埕岛油田防砂与采油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治理砂害而使出砂油气田能够有效开发,以埕岛油田的防砂采油为例,对双层绕丝筛管、金属棉滤砂管和绕丝筛管砾石充填3种防砂方式进行了效果对比,认为砾石充填防砂效果最好,同时通过实践证明电潜泵采油适合埕岛油田馆陶组防砂后的生产井。  相似文献   

10.
高压砾石充填防砂技术在曙三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强 《特种油气藏》2010,17(4):111-113
通过对曙三区高压砾石充填防砂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化研究,对充填砾石的选择、防砂筛管、携砂液的参数指标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明显改善了油井的渗流能力,提高了油井的防砂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投入产出比高,能有效解决出砂区块防砂、治砂的难题;具有油层解堵效果,增产效果明显,适用于多油层、不同等级的出砂油井及套管变形的油井;对于出泥浆井不适用,防砂后易造成防砂筛管堵塞,引起油井供液不足。  相似文献   

11.
李鑫 《断块油气田》2012,(Z1):36-39
针对辽河油田稠油油藏水平井的应用状况,为进一步改善水平井开发效果,在对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3种油品稠油油藏水平井生产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其开采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其开采特点既有与直井相似之处,又有自身的生产特点;投产条件及吞吐周期内加热长度和加热半径的不同是造成水平井自身开采特点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具有不同水平段长度和目的层厚度水平井的开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在目前的注汽和工艺技术条件下,目的层厚度对生产效果的影响程度较水平段长度明显一些,提高水平段的动用程度将是改善现有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洼70断块是冷家油田2006年采用水平井技术进行薄层储量整体开发的稠油区块之一,该区块主力油层有效厚度平均8 m。针对油层埋藏浅、邻井资料少、水平段中靶精度要求高、油层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高等情况,实施过程中,采用复合式二开井身结构设计,对油层位置不确定水平井段,实施导眼井确定油层深度;针对上部钻经地层胶结疏松,成岩性差的特点,优化钻具组合;在水平段采用LWD地质导向过程中,采用LWD防卡技术,有效保证了全井的安全钻进;在油层构造与分布特征逐渐清晰的情况下,采用了鱼钩型井眼轨迹,既确保了设计效果,又减少了导眼井及无效进尺;使用的生物聚合物混油钻井液体系满足该区块薄层水平井开发需要,为减少事故和复杂情况的发生提供了保障。截至2008年12月,已完成的16口薄油层水平井,油层钻遇率平均达92.6%,投产后增产效果明显,水平井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稠油采收率计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外稠油油藏常用的采收率确定方法,对各方法进行了分析归类,将稠油油藏采收率确定方法主要划分为经验数值类比法、经验公式法、注采关系曲线法等8种,并将稠油采收率计算动态法分为油汽比极限法、水油比极限法和产量极限法。选取6个典型稠油区块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其采收率,并采用以上8种方法计算了齐40区块的采收率,通过对各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得出:蒸汽吞吐采收率主要受地质因素影响,蒸汽驱采收率受操作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建立采收率计算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操作条件对蒸汽驱的影响;在计算稠油采收率时,应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在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应选用动态法计算采收率,对采收率进行"动态监控"。  相似文献   

14.
KS油田稠油油藏埋深浅、物性好,以衰竭式开采方式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天然能量开发后期,油田开发效果越来越差。为此,拟通过转换开发方式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依据稠油热采开发方式筛选标准,对开发方式的转换进行优选,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在目前开采状态下,蒸汽驱是KS油田稠油油藏的最佳开发方式,原油最终采收率可达42.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不同蒸汽驱方案的效果预测,优选蒸汽驱转驱时机及注采参数。按照数值模拟优选结果,在稠油油藏J层系进行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温静 《断块油气田》2012,(Z1):13-16
欢喜岭油田锦612块大凌河油层为高孔、高渗、块状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该油藏投产以来,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采,边部油井全部水淹关井,内部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仅5 MPa左右),原油黏度升高,油井水窜严重,开发效果不理想,寻求有效开发方式迫在眉睫。通过对水驱、蒸汽吞吐、蒸汽驱及非混相驱开发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确定锦612块大凌河油层应主要立足于常规注水开发,采用水平井与直井多种组合的注水方式,辅以蒸汽吞吐开发,在注水后期转入非混相驱。非混相驱阶段提高采收率9.77%,区块最终采收率为41.17%。  相似文献   

16.
特稠油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差,采用常规方法开采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乳化降黏的开采方法。该方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借助超声波的振动、空化和热作用,使特稠油乳化形成O/W型乳状液,有效降低了油层特稠油黏度,改善了原油的低温流动性。文中还对形成O/W型乳状液影响因素进行了室内评价,并进一步借助超声波增强乳化效果进行了驱油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实施不会对原油脱水造成影响,其经济性优于热采。该项研究为特稠油油藏开采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中首次提出在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中采用微生物复合降黏技术。该技术是一项针对采取水平井开发但采出程度仍然较低的稠油油藏提出了的综合技术,解决了单一微生物采油效率较低的问题。在BQ油田B64断块馆三3油组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B28KH井运用该技术后,油井原油黏度有效降低,综合含水下降,单井产量明显上升。该技术先导实验的成功,为提高同类稠油油藏,特别是采用水平井生产、底水活跃、隔夹层不发育的稠油油藏的开发,找到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新元 《断块油气田》2012,(Z1):28-31,35
辽河油区L断块区属常温注水开发的巨厚块状稠油油藏,动用程度是影响此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因素。鉴于油藏下部油层动用较好,而上部油层动用有限,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隔层对注入水的封隔能力,并根据油层及隔层发育状况,将区块分2个部分进行二次开发部署。主体部位进行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水开发,可增大注水波及体积;下部油层较为发育区部署水平井挖潜,提高区块的储量动用程度,实现二次开发,提高区块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田埕东断裂带超深层特稠油油藏采用常规注蒸汽开发时,存在注汽压力高、井筒热损失大、井底干度低的问题,有效储量动用程度较低。室内实验和数模研究表明:伴蒸汽注入油溶性降黏剂可降低超深层稠油注汽压力;二氧化碳和油溶性降黏剂驱可大幅度提高超深层稠油驱替效率;水平井可提高油层吸汽能力、降低注汽压力,开采效果优于直井。因此,由水平井、油溶性降黏剂、二氧化碳和蒸汽组合形成的HDCS强化采油技术,是开发埕东断裂段超深层稠油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平井技术开发低幅度底水稠油油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104-5断块Ng6油藏为底水稠油油藏,构造幅度低,采用定向井开发,含水上升快、产量低,效果差。水平井具有生产压差小、泄油面积大的优点,可有效延缓底水锥进,提高单井产能,是开发低幅度底水稠油油藏的有效手段。根据油藏特点建立概念模型,对水平井生产的油水运动规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储层的非均质性、水平段长度、水平段位置、隔夹层发育状况、油层厚度等因素决定着底水上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平井整体开发优化设计,实施后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