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阿司匹林(1、2、5、10mmol/L)分别培养3、6、12、24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F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形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blot)半定量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结果阿司匹林减少外周血EPCs数量,并且EPCs数量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减少。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和iNOS含量亦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降低。结论阿司匹林通过EPCs中iNOS含量,降低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素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功能及iNO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功能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灯盏花素(分别为5、10、20、40mg/L)培养24h,同时,对照组与灯盏花素20mg/L组分别培养6、12、24、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半定量测定iNOS含量。结果:灯盏花素能增加外周血EPCs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并且其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随灯盏花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灯盏花素还能增加EPCs中iNOS含量。结论:灯盏花素增加EPCs的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与其增加iNOS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CO)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功能及分泌NO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预先包被人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板上,培养1周后鉴定EPCs。将培养1周后的EPCs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分别加入25μM、50μM、100μM、200μM的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ORM-3)培养24 h。测定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和分泌NO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增强,培养上清液中NO浓度增加(P0.05),且在100μM时作用最显著。结论:CO可促进体外培养的EPCs增殖、迁移、黏附和生成NO,提示CO可能通过改善EPCs功能加速血管再内皮化和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4.
黄芪对动脉粥样硬化兔骨髓内皮祖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蕾  张怀勤  尹娟  范旰  陈骁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7):1154-1156
目的:研究黄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长的影响,并探讨黄芪对冠心病临床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体外分离培养EPCs,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经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摄取试验和荆豆凝集素(FITC-UEA-I)和体外成血管试剂matrigel观察细胞成血管功能来鉴定EPCs,检测细胞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兔冠状动脉可见斑块或脂纹;DiI-ac-LDL和FITC-UEA-I双染色阳性;培养6d的EPCs可见血管腔样的结构;动脉粥样硬化组EPCs的数量、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芪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组兔骨髓EPCs的数量的增加及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并以20g/L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为促进EPCs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分化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2例,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后进行细胞分析和计数。结果 EPCs的数量、增殖率、贴壁细胞及迁移细胞数量均随阿托伐他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提高内皮祖细胞(EPCs)的增殖及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对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未行急诊血运重建治疗(梗死时间>12 h)的STEMI患者132例,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为静脉使用rhBNP组70例,第二组为未使用rhBNP的对照组62例,分别在发病第1、7天抽取外周血,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血EPCs,荧光显微镜鉴定EPCs,并检测EPCs数量及体外增殖、迁移、黏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发病第7天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使用Rentrop侧枝循环分级法评估侧枝循环形成,并心脏彩超测量LVDD、LVEF及检测血浆BNP来评估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BNP组外周血EPCs的数量明显增加,EPCs增殖、迁移、黏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明显改善(P<0.01),冠状动脉侧枝循环明显丰富,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rhBNP明显改善STEMI患者EPCs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对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离心法获得的SD雄性大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明胶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0.1μg/mL,1μg/mL和5μg/mL)及紫杉醇(0.1μg/mL,1μg/mL和5μg/mL)培养24h。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I.)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单叶豆凝集素1(FITCBS-1Lectin)双染色阳性的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计数。然后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法和黏附能力检测实验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结果:EPCs数量随着雷帕霉素及紫杉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亦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各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对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可降低EPCs的数量及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且两种药物对EPCs的效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观察阿司匹林对人脐血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功能的影响。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免疫磁珠分选法从脐血获得CD34+的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2周后收集贴壁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RT-PCR、DiI-Ac-LDL的摄取及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用不同浓度阿司匹林(终浓度分别为0.1,1,10,100,1 000,10 000μmol/L)处理EPC 24 h,然后分别采用CCK-8比色法、Transwell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来观察EP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阿司匹林(0.1-1 000μmol/L)对脐血晚期EPC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增强晚期EPC的黏附及迁移能力,而高浓度的阿司匹林(10 000μmol/L)显著抑制晚期EPC的增殖和迁移,但对其黏附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低浓度的阿司匹林可增强晚期EPC的黏附及迁移能力,而高浓度的阿司匹林抑制晚期EPC的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黏附及一氧化氮(NO)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培养获取单个核细胞(MNCs),接种在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板上,在EBM完全培养液中培养。EPCs与不同浓度丹参多酚酸盐及辛伐他汀共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其对EPCs增殖、黏附和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丹参多酚酸盐能促进EPCs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335±0.005 vs.0.292±0.005,P<0.01);并且能增强细胞黏附能力(32±0.8 vs.30±0.8,P<0.05),使NO分泌量增加[(51.3±1.8)μmol/L vs.(22.4±1.1)μmol/L,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EPCs增殖并增强其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弱恒磁场对体外培养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大鼠EPCs分为对照组及不同强度(0.1、0.5、1.0 mT)磁场组,磁场作用时间为24h,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EPCs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并检测EPCs的黏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5、1.0 mT磁场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0.5、1.0 mT磁场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P<0.05);0.5、1.0 mT磁场组细胞黏附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0.1 mT磁场组细胞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恒磁场可以促进大鼠EPCs增殖、迁移、黏附,具有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狭窄发生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 )刺激人内皮祖细胞(EPCs )后不同浓度血必净注射液对其增殖、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EPCs 经复苏、培养、传代、鉴定为正在分化的EPCs 后,等量接种到培养板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2(EGM-2MV)]、LPS 组(100 μg/L)、血必净1 组(LPS 刺激EPCs 后加入5、25 、50 g/L 血必净注射液共同孵育)、血必净2 组(LPS 加5、25 、50 g/L 血必净注射液同时孵育EPCs),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 )比色法测定EPCs 的增殖和黏附能力[吸光度(A)值].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 组EPCs 增殖、黏附能力均显著降低(增殖能力:0.1077±0.0026 比0.1248±0.0037,黏附能力:0.0647±0.0020 比0.0770±0.0052,均P<0.05);与LPS 组比较,不同浓度血必净组EPCs 增殖能力均明显提高,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均P<0.05),EPCs 黏附能力有所改善,但未见明显剂量-效应关系,以血必净1 组25 g/L 浓度升高更显著(0.0855±0.0030,P<0.05).结论 单纯LPS 刺激可导致EPCs 增殖、黏附能力下降;血必净注射液可使受损的EPCs 增殖、黏附能力改善,其中增殖能力随血必净注射液剂量增加而增强,而黏附能力与血必净注射液剂量间未见明显关系.提示血必净注射液可不同程度中和LPS 对EPCs 的损伤,在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脓毒症早期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变化及与Child-Pugh分级和血清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BCS患者30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外周静脉血中CD34、CD13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3种抗体阳性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率(即循环EPCs的数量);通过黏附能力测定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EPCs的数量、黏附和迁移能力与Child-Pugh分级、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EPCs的数量[(0.021±0.006)%]、黏附能力[(15.7±1.4)个]、迁移能力[(15.6±1.6)个]均低于对照组[(0.038±0.007)%、(35.0±2.5)个、(23.9±2.6)个](P0.05);EPCs的数量、黏附和迁移能力与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r=-0.628,P=0.000;r=-0.568,P=0.001;r=-0.635,P=0.000),与血清CA125水平均呈负相关(r=-0.365,P=0.047;r=-0.387,P=0.034;r=-0.446,P=0.013)。结论 BCS患者EPCs的数量越少、黏附和迁移能力降低越明显,Child-Pugh分级及血清CA125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①对象:于2005-11/2006-10在泰山医学院聊城临床学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7例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例。②方法: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通过集落形成试验、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计数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测定内皮祖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4例入选者血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比较其与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迁移和黏附能力有无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数是对照组的2.7倍,其迁移能力较其他3组升高(P<0.01),但其黏附能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迁移能力较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升高(P<0.01);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迁移、黏附能力均比对照组减低(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及迁移能力呈正相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黏附能力无相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7d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引起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增多,迁移和黏附能力增强,这种变化可能与血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 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为CSF的患者61例,分为A组(30例)和B组(31例),B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4周。研究CSF患者治疗前后c EPCs的数量及功能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增加CSF患者c EPCs的数量,同时也显著改善其c EPCs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增殖能力。结论:短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增加CSF患者c EPCs的数量且伴随着c EPCs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体外培养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6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期未患有冠心病的健康体检者16例作为对照组。每组又均再随机分为HGF组和非HGF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133+细胞数量、血浆中HGF含量以及EPCS生物学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CD133+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H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非HGF干预增殖能力吸光度、粘附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非HGF干预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中HGF干预组增殖能力吸光度、粘附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均显著高于非HGF干预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HGF干预组增殖能力吸光度显著高于非HGF干预组(P0.05),粘附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GF可显著增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EPCs增殖、粘附和迁移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体外诱导培养外周血来源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可行性并检测其表型和功能。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加有胎牛血清(fetal blood serum,FB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 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的M199培养液中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和KDR的表达情况。通过荆豆凝集素-1(ulex europaeus agglutinin-1,UEA-1)结合试验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etylatedlowdensitylipoprotein,acLDL)吞噬试验确定其内皮细胞功能。结果培养过程中可观察到典型的内皮细胞。培养7天后,粘附细胞表达CD34和KDR,阳性率分别为29.5%±9.9%和33.8%±9.2%。粘附细胞的UEA-1结合试验和acLDL吞噬试验均为阳性。结论从成人外周血中可分离到EPCs,并能在体外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是获得EPCs移植和体外组织工程技术所需要的足够EPCs数量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探究EPCs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机制.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2例、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45例和健康志愿者4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EPCs数量;体外培养观察EPCs迁移能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EPCs数量明显减少(P<0.01);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EPCs数量减少(P<0.01).2型糖尿病合并ACS及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EPCs迁移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EPCs迁移能力也有下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循环EPCs数量减少、功能受损,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周血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分离、培养、分化及鉴定方法,探索EPCs体外扩增所需的条件。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MNC),接种在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在加有EGM-2-MV-SingleQuots的培养液中培养和扩增。于培养第7天选择免疫荧光(Dil-acLDL/FITC-UEA-1)鉴定培养所得的细胞是否具有EPCs的特征。结果MNC在培养的第2天开始出现成簇现象,第4天细胞由圆形转变为梭形贴壁细胞,呈条索状或管状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双染色阳性的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结论人外周血MNC在体外经适当条件的培养,完全可以分化成EPCs。  相似文献   

19.
赵旺  廖娟  杨曌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604-1609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血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病情风险评估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 h以内的TIA患者153例,将其分为高危TIA组(83例)和非高危TIA组(7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循环EPCs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D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omal comroUNC),收集其循环EPCs。并按入院时间先后,收集高危TIA组和非高危TIA组前15名患者循环EPCs,MTT法测三组受试者循环EPCs增殖能力,Boyden小室测EPCs迁移能力。【结果】与非高危TIA组比较高危TIA组患者年龄更大,并且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更多,外周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也更高。而吸烟、体重指数、同型半胱氨酸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高危TIA组循环EPCs、SDF-1α、VEGF均高于高危TIA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SDF-1α为高危TIA危险因素,EPCs为高危TIA保护因素。分离培养72 h的EPCs,与NC组比较,高危TIA组和非高危TIA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减弱(P<0.05)。与非高危T1A组比较,高危TIA组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均下降(P<0.05)。【结论】循环EPCs和血浆SDF-1α水平可能作为评估TIA病情程度的指标,循环EPCs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下降可能导致高危TIA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数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32例(A组)、消化性溃疡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32例(B组)及同期健康志愿者32例(C组)。检测各组EPC的数量及黏附、增殖、迁移能力。结果:A组和B组的EPC数量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EPC数量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EPC的黏附、增殖及迁移能力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EPC的黏附、增殖及迁移能力低于B组。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EPC数量减少、功能受损;EPC可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