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高龄产妇无痛分娩的临床价值以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龄单胎产妇60例,依据分娩方法将这些产妇分为常规分娩组(n=30)和无痛分娩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VAS疼痛评分、中途转剖宫产率(下称中转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结果无痛分娩组产妇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于常规分娩组(P0.05),中转率略低于常规分娩组,产后出血量略低于常规分娩组,新生儿评分略高于常规分娩组。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高龄产妇无痛分娩的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阴道分娩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阴道分娩镇痛效果.方法产妇宫口开全后将采用常规会阴处理的1 018例产妇分为对照组,采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1 327例产妇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第二产程时间、拨露至胎头娩出时间、会阴完整、裂伤及侧切率.结果上述各项除会阴裂伤率外,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好,可缩短第二产程,提高会阴完整率及降低侧切率,减轻产妇痛苦.  相似文献   

3.
阴部神经阻滞阴道扩张法与托肛法保护会阴分娩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减少产妇会阴裂伤及侧切率,对132例足月经阴道分娩产妇,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阴道扩张法加托肛法助产,并与采用单纯托肛法助产的132例产妇进行对照,结果两组第二产程时间、胎头拨露至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会阴侧切率、裂伤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示阴部神经阻滞阴道扩张法结合托肛法可提高助产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的分娩镇痛方案对产妇分娩疼痛、产程及保护会阴完整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于本院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7例,年龄22~30岁,BMI 20~39.9 kg/m~2,ASA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组(T组,n=54)和单纯硬膜外阻滞组(C组,n=53)。所有产妇在宫口扩张至3 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连接镇痛泵。T组产妇在宫口开全时夹闭镇痛泵,并行超声引导下双侧阴部神经阻滞。C组产妇直至第三产程结束时停用镇痛泵。记录两组产妇宫口扩张至3 cm、硬膜外阻滞后30 min、胎头着冠时和会阴缝合时的VAS评分;记录第二产程时间,使用器械助产、会阴侧切情况和会阴撕裂程度;记录产妇分娩后24 h内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蛛网膜穿破和大小便失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硬膜外阻滞后30 min比较,胎头着冠时T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C组明显升高(P0.05)。胎头着冠和会阴缝合时T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T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C组(P0.05),会阴撕裂程度明显轻于C组(P0.05)。两组使用器械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产妇均未发生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蛛网膜穿破、大小便失禁等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较单纯硬膜外阻滞能更有效地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会阴损伤,保护会阴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很多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感到剧烈的疼痛,因而对分娩产生极大的恐惧感,增加了剖宫产率,经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痛分娩已成为产妇和医务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07年10月以来,对160例自愿应用无痛分娩的产妇使用硬膜外阻滞法分娩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Macarthur等[1]通过前瞻性群组研究发现,产后急性会阴痛普遍存在,而在行会阴侧切者,其发生率分别为97%(1 d内)和71%(6 d内).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实施镇痛是否必要,并探讨舒芬太尼单次硬膜外给药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会阴麻醉预防无保护会阴助产会阴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00例自然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按无保护会阴助产法助产;观察组在无保护会阴助产前实施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外阴多点麻醉。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会阴裂伤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无保护会阴助产前实施改良会阴麻醉,可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会阴裂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中采用分次局部浸润麻醉对早接触、早吸吮的影响.方法:将需要会阴侧切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阻滞组和浸润组各100例.阻滞组:用2%利多卡因在会阴侧切侧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会阴切口缝合和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浸润组:用2%利多卡因在会阴侧切处行分次局部浸润麻醉下会阴切口缝合和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结果:两组产妇接受早接触、早吸吮的时间和泌乳时间等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分次局部浸润麻醉在会阴侧切缝合中的运用使得早接触、早吸吮工作和产妇泌乳的时间均提前,更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初产妇阴道分娩中实施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探讨其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符合研究条件的经阴道自然分娩初产妇4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行传统的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法,观察组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比较两组接生法在产后侧切数、产后会阴裂伤、会阴疼痛、产后2小时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会阴完整率及会阴伤口裂伤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会阴裂伤程度、会阴疼痛程度均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行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3月本院妇产科接收的60例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的初产妇,术后所有产妇均采用皮下美容缝合法,记录产妇的缝合时间、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时间指标,统计产妇切口撕裂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产妇平均住院时间(3.91±0.68)d,疼痛时间(3.25±0.63)d及缝合时间(15.71±5.04)min。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皮肤撕裂3.33%,无全层撕裂情况发生;术后伤口甲级愈合54例,乙级愈合5例,丙级愈合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线头反应2例,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结论: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采用皮下美容缝合法缝合有助于切口快速愈合,不遗留瘢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传统模式分娩孕妇1 58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采用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分娩孕妇3 39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产褥期感染率。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产褥期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有助于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产褥期感染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及疼痛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将正常分娩的120例初产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会阴法接生,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法接生。比较2组产妇会阴裂伤率、侧切率及产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率、侧切率及产后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保护会阴法接生,可明显减少产妇的会阴侧切率缓解其产后疼痛,促进产妇产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的18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与同期180例未采用镇痛措施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镇痛的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剖宫产率下降,而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剖宫产率下降,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对会阴裂伤程度及侧切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0例产妇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法,观察组实施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比较2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侧切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轻于对照组,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有效减轻会阴裂伤程度,降低会阴侧切率,并减轻产妇产后疼痛。  相似文献   

15.
会阴体长度及弹性评估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会阴体长度及弹性评估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为减少分娩损伤、降低会阴侧切的盲目性提供依据.方法 将32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分娩期测量会阴体长度及弹性,根据测量结果予以15°~40°、2~4 cm长的左斜侧切或手法扩张产道.对照组以会阴后连线中点作为切口起点,采取角度≥45°、4~5 cm长的左斜侧切法.结果 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会阴侧切切口出血量、产后不同时间会阴切口疼痛程度、会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分娩期评估会阴体长度和弹性,可避免盲目行会阴切开术,有效维护初产妇分娩安全.有利于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助产士门诊模拟分娩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参加助产士门诊的100例低危初产妇作为观察组,配对选择未参加助产士门诊的100例低危初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产前门诊宣教。观察组在常规产前门诊宣教的基础上,增加助产士门诊咨询及模拟分娩教育。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会阴侧切情况、产程进展时间、分娩疼痛、新生儿低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娩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助产士门诊模拟分娩教育的实施可减少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提高,帮助树立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降低会阴侧切率,有效地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7.
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会阴侧切术特别是切口愈合不良给产妇带来了痛苦和不适,探讨影响会阴切口愈合的临床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提高切口愈合率,减轻痛苦.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3602例产妇的会阴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切口愈合与会阴局部、全身情况、医护人员缝合技术及护理有关.结论 切口愈合的好坏与会阴有无感染、会阴局部血肿、缝合技术、自身对缝线是否排异、便秘、有无侧切加裂以及全身情况等因素有关,59.4%的切口愈合不良通过加强产前护理、产时操作技术和产后护理可以避免,达到提高切口愈合率,减少产妇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臭氧水用于产妇会阴切口消毒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臭氧水用于产妇会阴切口消毒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的134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6例采用臭氧水消毒会阴切口,对照组68例采用活力碘消毒。观察两组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并取其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切口甲、乙、丙级愈合率分别为95.5%、3.0%、1.5%,对照组分别为91.2%、7.3%;1.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用于妇产科会阴皮肤消毒预防切口感染与活力碘具有相同效果,且臭氧水能直接喷射切口创面,具有使术野清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渗血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镇痛是用于分娩镇痛的最为常用的方法.对产程是否有影响一直受到医生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展潜伏期分娩镇痛,实现全程无痛分娩,已成为关注的热点,国内一些医院在宫口开小于3cm甚至产妇一感到疼痛就实施分娩镇痛,发现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宫缩抑制和延长一、二产程,是轻微的,并不增加初产妇剖宫产率,临床使用利大于弊.特别是采用了超低浓度的局麻药联合阿片类镇痛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运动神经的阻滞,增加了产妇的满意度,使产妇更有信心完成分娩.所以潜伏期分娩镇痛是安全的,不会增加训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热滚动按摩联合开塞露解除会阴侧切后尿潴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瑶珠 《护理学杂志》2005,20(14):28-28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8h膀胱充盈而不能将尿液自行排出,是会阴侧切分娩产妇常见的并发症。尽管治疗方法很多,如诱导、热敷、针灸等,但疗效均不理想,而行导尿术又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2003年1月至2004年5月,我院用热滚动按摩联合开塞露治疗产妇会阴侧切后尿潴留9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8例产妇年龄20~39(27.6±3.8)岁。其中初产妇57例,经产妇41例;单纯会阴侧切分娩60例,会阴侧切行产钳分娩22例、行胎吸分娩13例、行臀牵引分娩3例;血压正常5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7例(轻度36例,中度11例)。1.2方法1.2.1用物:5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