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围绕如何控制缝高的技术关键,从影响薄差层压裂缝高的主要因素入手,通过优化射孔方案,优选压裂液,优化压裂设计及施工工艺,初步形成适合薄差层压裂工艺技术,为中原油田实现控水稳油,提高低渗油藏整体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应用该成果,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现场施工66口井67井次,施工成功率94.0%,有效率95.5%,累增油51368.65t,平均单井日增油5.1t,累增油778.3t,大部分井仍继续有效,取得了较好的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原油田薄互层油气资源埋藏深、物性差、井段长、纵向上存在"两薄"特征,早期大跨度合层压裂改造效果差,需要采用多层压裂改善压裂效果;针对薄互层多层压裂选层、控缝高、管柱安全等难题,通过建立多产层流量分配模型,模拟裂缝延伸状况,确定合层压裂跨度界限为15 m,建立控缝高需要隔层厚度图版,合理利用隔层厚度控制缝高,配套研发了可取式多层压裂管柱及系列工具,大大降低卡管柱风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现场应用40口井,成功率100%,有效率95%,累增油36 117.4 t、气2 244.45×104m3,平均单井日增油6.1 t、气0.26×104m3,取得了较好的压裂效果,实现了大跨度砂泥岩薄互层油气藏的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3.
沈95块低渗高凝油藏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沈95块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原油凝固点高的特点,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压裂层段优选、压裂液配方研究、支撑剂优选、优化压裂施工设计和压裂工艺研究,研究出适合沈95块高凝油特点的压裂增产工艺技术.该工艺现场应用10口井,施工成功率100%,有效率100%,平均单井初期日增油5.3 t,平均有效期186 d,累计增油7 228t.  相似文献   

4.
《石油化工应用》2016,(4):57-60
宁武盆地主力煤层太原组9~#煤埋深300 m~1 500 m,厚度8 m~14 m,区域内分布稳定,含气性较好。由于煤层具有多孔、松散、弱胶结、高滤失性等特点,活性水压裂造缝困难,地面施工压力高,波动大,易砂堵,施工成功率低。通过室内研究,优选环保型低浓度低摩阻清洁压裂液提高液体效率和携砂性能,采用低起步变排量控制缝高、高比例前置液造缝的工艺思路,实现提高施工成功率目的。现场试验表明,压裂施工成功率100%,施工压力平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应力高黏土质量分数低渗透储层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油田N储层岩性以泥质粉砂岩为主,黏土质量分数高,岩性复杂,胶结弱,储层水敏性较强,属于典型的岩性控制的高黏土矿物复杂岩性储层。储层必须压裂投产,但是以往压裂施工难度大,成功率不足50%。该区储层地层应力场复杂,附加应力高,塑性特征明显,同时储层厚度较薄,压裂裂缝起裂难度大,裂缝体积有限,地层吸砂能力严重不足。针对M油田N储层改造难度大、成功率不高的特点,通过储层特征评价分析、储层岩心岩石力学实验分析及黏土矿物分析等技术手段认识储层,采取优化压裂液体系——乳化前置液+常规水基压裂液体系、压前进行适当常规酸预处理、降低施工规模、较低砂比、小排量、小粒径支撑剂等工艺措施,保证了压裂施工的成功,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一套适合M油田储层改造的工艺技术和材料体系。  相似文献   

6.
九区石炭系为低孔、特低渗的浅层火山岩储层,岩性以凝灰岩为主,天然裂缝发育,是典型的孔隙~裂缝型双重介质储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九区石炭系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滤失大,人工裂缝宽度狭窄容易导致砂堵,人工裂缝启裂和扩展复杂,缝高控制难度大的难题,文章通过对九区石炭系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的研究,形成以分段优化设计方法、变黏压裂液体系、支撑剂粒径优选以及组合控缝高等关键压裂技术,提高了施工成功率和压裂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7.
九区石炭系为低孔、特低渗的浅层火山岩储层,岩性以凝灰岩为主,天然裂缝发育,是典型的孔隙 ~ 裂缝型双重介质储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九区石炭系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滤失大,人工裂缝宽度狭窄容易导致砂 堵,人工裂缝启裂和扩展复杂,缝高控制难度大的难题,文章通过对九区石炭系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的研究,形成 以分段优化设计方法、变黏压裂液体系、支撑剂粒径优选以及组合控缝高等关键压裂技术,提高了施工成功率和压 裂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火山岩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火山岩储层压裂改造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吐哈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具有基质物性差、天然裂缝发育、温度压力低、水敏性强等特点,压裂施工时容易发生高滤失及砂堵等现象.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实验,形成了采用大排量、多段砂塞、低温低伤害压裂液技术相结合的压裂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缝高、缝宽,能达到造长缝并有效沟通裂缝和孔洞的目的.现场实施压裂56井次,施工成功率85.7%,压裂有效率80%,平均单井日增油18.1 t.  相似文献   

9.
端部脱砂压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增产工艺技术,国内部分油田开展了研究和试验工作,设计难度大,现场施工成功率低。结合吐哈油田特征,对端部脱砂的原理、设计步骤以及进行端部脱砂优化设计所需的压裂液粘度、液体滤失系数、液体效率、施工参数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成功应用于现场。端部脱砂压裂技术在吐玉克深层稠油应用4井次,施工成功率100%,压后有效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油5.5m^3,有效期大于180天,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青海柴西地区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泥灰岩储层,储层中碳酸盐岩、碎屑岩、泥岩各占有基本相同的比例,对于这类既不同于纯碳酸盐岩也不同于纯砂岩的储层,在改造工艺上有很大难度。通过实施胶凝酸酸压技术、水力加砂+返排技术、醇酸酸化技术和油基压裂技术,在该地区各类探井上共进行措施改造43井次,其中酸化12井次、酸压20井次、加砂压裂11井次,从施工成功率来看,酸压、酸化施工的成功率远大于加砂压裂,现场施工参数和设计符合率在85%以上;施工效果显示,80%的井经过储层改造后产液量有所提高,液体的返排率平均为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