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以算法导论课程为例,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课程考核环节对指标点的覆盖、指标点达成度计算以及达成情况判定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形式化的达成度计算方法和具体计算实例,然后分析课程教学与考核评价环节中的不足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为同类课程开展课程质量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工程教育认证的目的是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社会提供预备教育的质量保证.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本文介绍了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及分析系统的实现技术,分析了系统的功能、实现流程及数据库设计,阐述了系统主要功能的业务逻辑.经验证,该系统能够降低教育工作者构建毕业要求达成体系的难度,帮助教师快速、便捷地构建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3.
Linux系统实践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为使培养的学生达到预期的毕业要求,课程教学目标需对应毕业要求分解的指标点,并对课程教学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程度进行达成度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持续改进。为了提高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等进行了探索和优化。达成度评价结果表明,学生对本课程学习主动性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分析高校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提出一种基于能力达成度评价的第二课堂实施方案,构建第二课堂质量提升的持续改进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某计算机相关专业为例,提出一种评价毕业要求及课程目标达成的方法,并以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介绍课程目标及其支撑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做法,以期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毕业实践是高职教育中强化综合能力培养与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最能发挥个性潜能的环节。为了切实提高毕业实践质量,必须对高职毕业实践环节中能力的定位、能力的表现形式、以及能力的评价方式等进行研究、探索与实践。本文结合我们在IT高职毕业实践环节中的初步研究和尝试,对这些问题略抒已见。  相似文献   

7.
论述在我国实行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后,提高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如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具体界定、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分解、指标点的课程支撑体系构建等;针对限选课程的学生选课分散以及参与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存在达成举证不严谨的情况,说明把每个限选课程组折算成一门等效支撑课程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实际情况,以面向对象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达成度的计算与评价、课程达成度分析与教学过程持续改进,以期为有关高校和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些本科院校在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基于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持关系,探索了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借鉴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认证,在高职移动应用开发课程采用了目标达成度评价法,并把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过程动态诊断与改进、阶段性诊断与改进、学生能力发展,一方面可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为教师持续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OBE理念为指导思想,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特点,结合专业毕业要求制订操作系统课程目标;并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构建定量和定性的达成度评价体系,阐述该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通过实践结果分析,说明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工程教育理念相一致,能够有效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析金融数据分析与软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内涵,提出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的MOOC/SPOC混合式教学,以Python编程基础章节为例,从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两个方面介绍教学实践过程,通过分析学生成绩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情况发现,该教学实践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有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分析目前高校工程教育毕业达成度评价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和使用方法,说明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的原因和方法,为相近专业毕业达成度评价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网络编程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分析现有形成性评价方法,提出采用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价方式考查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以网络编程技术课程特点为牵引,从掌握知识、探究原理和提升能力3方面介绍这门课程在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介绍改革实践过程,提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将其引入评价过程,从学生学习效果定量及定性评价、终结性考核能力达成度以及持续改进方面探讨学习效果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15.
毕业要求的设计及其课程分配是专业认证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文章首先阐述解决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学科知识领域,通过分析本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毕业要求及其2级指标分解项,体现软件和硬件子系统、程序设计和算法分析、数据库设计、网络技术等专业能力设计特点,进一步面向所有课程,说明毕业要求2级指标的分配思路和结果。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提出"编程能力培养4年不断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及"企业学习4年不断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最后,通过学生转专业面试评价方案的设计,介绍毕业要求2级指标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提出一套切实可行、易于实施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给出了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机制。通过近两年在华侨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实施该评价机制,有效地规范了本专业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为本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工作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针对计算机专业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较为单一,重考核知识、轻考核能力,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的问题,以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评价方法改革实践,提出以能力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法构建和优化"毕业能力X—评价方法覆盖矩阵"进行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评价,介绍具体改革措施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并评述人机界面可用性的定义、可用性测试与评估的指标及方法。学术界对于可用性的内涵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大多针对不同界面选取不同的测试与评估指标及权重,测试与评估方法也大都停留于主观评价,还未能深入探讨用户与系统交互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建设"金课"的倡议,基于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特点,结合该专业的毕业要求,修订了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确定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并将其用于后续教学过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改革符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要求,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实践性要求很高,分析了当前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加强综合实践、引入竞赛机制、改革考核评价方法等,让学生更加自觉地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