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KISS-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的转移抑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Kisspeptins与人类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后,有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KISS-1基因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转移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来,尽管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癌症仍然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关键点是在肿瘤发生的早期进行诊断。现有的肿瘤早期诊断方法有很多缺点,比如对病患肿瘤组织的侵入。因此,与肿瘤相关的无创诊断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并已经取得进展。研究发现,蛋白、DNA或者RNA等生物大分子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已有的检测方法也存在许多缺点。纳米孔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电学性质,对生物分子的检测有快速、无需标记和扩增等优点,已被广泛使用和证明。在不远的将来,应用纳米孔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进行肿瘤诊断并监控治疗过程值得期待。主要介绍了纳米孔传感技术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一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一种新型肿瘤抑制基因据美国《科学》杂志报导,一个由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NCI)、英国剑桥大学和法国的一个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发现了引起VonHippel--Lindau(VHL)病的基因——VHL基因。VH...  相似文献   

4.
肿瘤,至今仍是人类难以攻克的疾病之一。常规的肿瘤治疗法经过数十年的精细研究,调整与临床实践,已扭转了人们对某些恶性肿瘤治疗的悲观态度。本文通过阐述迄今大多数治疗肿瘤的方法及发展历程归纳治疗手段研究进展,对比各种治疗手段的利弊,寻找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社7月17日报道,意大利的米兰欧洲肿瘤研究所一研究小组发现,一种称为PML的基因能阻止肿瘤细胞的生成。这个研究小组的领导人朱塞佩·佩利奇日前在米兰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佩利奇的研究小组发现,当一个细胞出现变异迹象时,PML基因很快就会感觉到,并被激活,从而抑制这个细胞生成肿瘤细胞。佩利奇说,他们还观察到,PML基因能激活P19和P53这两种基因。后两种基因已被发现有抑制肿瘤细胞形成的功能。佩利奇说:“在PML基因增加时,基因P53和P19被激活,肿瘤细胞随之死亡。”佩利奇说,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弄清PML基因能够感…  相似文献   

6.
《纳米科技》2005,2(5):67-67
高能所纳米生物效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经过适当化学修饰的一种纳米颗粒具有高效抑止肿瘤生长的效果,却不直接杀死细胞,不仅增强肿瘤小鼠的免疫能力,而且几乎无毒。被认为是提供了实现高效低毒治疗肿瘤梦想的一种可能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7.
人VEGF受体Ⅱ基因3区的克隆、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T-PCR法从人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克隆人VEGF受体Ⅱ基因3区,将其重组到pAYZ表达载体中,构建成人VEGF受体Ⅱ基因3区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化大肝肠菌16C9,获得稳定表达,表达产物以可溶性状态存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其分子量约为14kD,以纯化的表达产物免疫Balb/c小鼠,眼球采血制备抗血清,抗血清效价在10^3以上,并具有抑制VEGF诱导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在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纳米科技》2014,(1):87-87
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金纳米粒子组装方法.可作为运输工具直接将癌症治疗药物或识别标记传送人肿瘤中。该项研究的目标在于,将足够小的纳米粒子穿过这些孔并悬浮在肿瘤内,  相似文献   

9.
《工业设计》2013,(11):7-7
肿瘤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螺旋形血管,其血管壁很薄且有极小的孔,与正常血管不同。利用这一特点,日本研究人员将化疗药物封闭入微小胶囊.胶囊只能从肿瘤血管壁的小孔渗出,从而高效杀灭癌细胞。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片冈一则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通过改变基因.培育出患胰腺癌的实验鼠。  相似文献   

10.
据媒体报道,美国卡罗莱纳州肿瘤纳米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材料中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的性能,开发出了新的具有多功能的纳米材料。以及合成这些新型纳米材料的常规化学方法。合成的纳米材料由金属原子组成并具有有机分子结构。研究人员据此制作出了纳米棒,并在其中添加了铕和铽,以研究它们对磁共振成像和荧光成像的影响。人体临床应用结果表明,添加铕和铽的图像质量比未添加的图像质量提高10倍。  相似文献   

11.
《纳米科技》2006,3(6):72-72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顾宁教授介绍说。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肿瘤检测方法。包括诊断材料与器件等。正处于积极的研究与发展阶段。如基于发现肿瘤标志物并快速表示的微阵列芯片、纳米碳管传感器、微流道传感器以及检测肿瘤细胞的光纤探针传感器等,部分研究已显示出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完成一系列离体实验川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活体研究,离体实验表明,小鼠肉瘤细胞5180在感染重组腺病毒ADV/RSV-tk后对GCV的处理显示出致死敏感性。因4L以S180肿瘤细胞进行活体实验,小鼠腋下接种3×106S180细胞,当能触摸到瘤块时在瘤内注入ADV/RSV-tk,并腹腔注射GCV连续五天;种瘤后10天杀死小鼠剥离瘤块称重,治疗组瘤重为对照组的1/14。实验结果表明,以腺病毒为载体介导HSV-tk基因结合GCV作用对肿瘤细胞有强杀伤性,是有应用前景的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疗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首次获得新基因全长CDNA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6年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获得被认为与肝细胞生长调控及癌变有关的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家族的一个新基因全长CDNA。据称,这一新基因序列已在1995年8月中旬被国际权威基因数据库(EMB...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作为新兴的癌症治疗手段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个体差异而导致肿瘤免疫响应性低,成为肿瘤免疫疗法面临的巨大挑战。文中从肿瘤免疫治疗遇到的难题入手,基于聚氨基酸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和易功能化等优异特性,总结了聚氨基酸药物递送系统的分类及在肿瘤免疫药物载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聚氨基酸结构设计及在肿瘤免疫治疗的未来发展与临床转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纳米科技》2011,(3):85-85
英国赫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有助治疗癌症的纳米微粒。在光动力疗法中,它可以携带大量光敏分子进入肿瘤,帮助杀灭癌细胞,其效果好于常规方法。研究人员已经用实验室培养的肿瘤组织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6.
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肿瘤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有的HIFU肿瘤治疗仪采用的是湿式设计,将病灶部位浸入水槽内,探头由下至上进行治疗。这样不仅不方便且对一些特殊部位——如颈部无法进行治疗。文章介绍的HIFU肿瘤治疗仪成功采用干式设计,将探头放入一水囊内,由上至下经水囊耦合对病灶区进行治疗,增加了对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速度与可靠性的要求。文章首次设计了一块DSP电路板作为可独立运行的HIFU前端控制器,在该板上集成了控制步进电机、脉冲编码器、超声功率放大器及实时控制策略运算等HIFU肿瘤治疗所有控制功能。DSP板可通过:RS232接口与后端PC主机通讯,并经过光电隔离、电平转换后与步进电机等外围器件连接。该仪器已通过了功能测定,并已进行了离体试验,测定与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花鲈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及其在LPS和病毒刺激下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源克隆和锚定PCR技术,从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中克隆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DNA的全序列。花鲈TNFα的cDNA全长990bp,3′非编码区域(UTR)为192bp,5′UTR为72bp,开放阅读框(ORF)为723bp,可编码241个氨基酸,分子量大约为26kDa。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其他鱼类甚至哺乳动物的TNFα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并含有TNF家族的签名序列(signature)。同时,利用RT—PCR技术,对不同刺激下该基因在鱼体内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TNFα基因在未受刺激鱼体的头肾和脾脏中有明显的表达。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虹彩病毒(Iridovirus)都可以诱导TNFα基因高水平的表达,但是在不同组织内的表达存在差异。LPS刺激后表达较强的组织是头肾和睥脏,而病毒感染后TNFα在盱脏中的表达较强。研究结果表明花鲈TNFα基因存在组成型和诱导型两种表达调控机制,在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反义IGF-Ⅱ基因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将已构建的反义IGF-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IGF-ⅡAs导入人胃癌细胞BGC-823经G418抗性筛选,获得转基因细胞株克隆,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结构,观察软琼脂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转染反义IGF-Ⅱ基因细胞生长受抑制,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下降。扫描电镜显示:转染反义基因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转染IGF-Ⅱ反义基因抑制胃癌细胞恶性表型.转染反义IGF-Ⅱ基因可能成为潜在的胃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朱杰  孙润广 《声学技术》2005,24(4):223-226,232
首先介绍了超声作用的物理机理和血卟啉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对超声激活血卟啉抗肿瘤疗法(声动力学疗法)近15年国内外的试验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比了不同参数超声系统对不同细胞系肿瘤的作用效果。重点探讨了超声激活血卟啉抑制肿瘤增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机理,着重介绍了单线态氧机制和自由基理论,并对今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层建筑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随着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的数量逐年增加,楼层越建越高,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也日显突出。而高层建筑火灾中,烟气是阻碍人们逃生和灭火行动,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层建筑的火灾烟气控制的研究,对于提高建筑抵御火灾的能力和保障人员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研究了影响烟流的种种因素,分析了它们的作用机理,从高层建筑火灾成因,烟气危害及蔓延途径等基本原理出发,对高层建筑的烟气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对建筑设计人员、消防建审人员进行烟控设计、防火安全设施的选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从事灭火工作的消防指战员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