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基于MPLS的层次化移动IP网络中支持DiffServ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邓银波  陈前斌  李云  隆克平 《通信学报》2004,25(12):102-112
MPLS支持DiffServ、流量工程,能为网络提供较好的QoS保证,而移动IP(MIP)能为移动设备提供较好的移动性支持。文章探讨了在无线接入网中MPLS和MIP结合实现DiffServ的方案,并给出了一种在基于MPLS的层次化MIP网络结构中支持DiffServ的体系结构,设计了其节点功能模型和关键协议。方案中利用了层次化结构的区域注册和重路由机制,减少了切换时延和网络的信令负荷。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和移动IP技术的基本原理,同时研究了基本移动MPLS和分级移动MPLS的实现方案,以解决原移动IP网络无法满足高传输率,低阻塞,低迟延要求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移动IP技术能够支持基于IP的无线网络,资源预留协议(RSVP)用来保证多媒体传输的服务质量。然而把现有的RSVP应用于移动IP网络就会存在许多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RSVP支持方案(ERSVP)来实现无线IP网络的服务质量保证。ERSVP在分层网络中结合了MRSVP和RSVP隧道技术。根据性能分析,ERSVP方案能够获得比MRSVP较少的信令延迟、信令负载和资源耗费。  相似文献   

4.
基于MPLS网络的移动IP实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研究了移动IP与MPLS网络技术的融合,提出了一个在MPLS网络中实现移动IP的初步方案,为MPLS支持移动IP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移动通信网络和IP网络的融合推动了电信产业的发展。在一个统一的IP网络平台上传输话音、数据、视频、图像将是大势所趋。目前针对移动用户的服务质量(QoS)要求,也正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移动IP网络中,由于用户的频繁移动使得端到端的QoS保证和移动切换(handoff)管理更加复杂。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作为借鉴了面向连接网络的优越性和实现流量工程的重要技术,为网络提供了较好的QoS保证。文章介绍了MPLS技术是如何应用在移动IP网络中,解决了诸如认证、QoS、流量工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UMTS全IP无线网络的移动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讨论了3GPP UMTS全IP无线网络中的两种运行模式:传输模式和本机模式,3个不同层次移动性支持:接入移动性、宽域移动性和微移动性.对基于路由和基于隧道两种移动性管理协议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基于多协议标志交换(MPLS)的分级移动性管理方案,该方案利用标志边界移动性代理的增强MPLS路由器,使网络具有灵活性、可升级性和无隙缝移动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移动IP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结合当前无线通信领域中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以及MPLS和IPV6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移动IP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IP的无线网络将成为下一代移动网络的核心。在全IP无线网络中,移动性对多媒体应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探讨了基于IP的无线网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移动IP、移动IPv6和其它相关的一些技术。还讨论了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广域网(WWAN)、2G以及3G蜂窝网和下一代混合移动网络中关于移动性支持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案来综合移动IP和MPLS协议.MPLS技术是一项利用绑定在IP包中的标记,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包转发的技术,它结合了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交换的快速性和第三层(网络层)路由选择的可扩展性.是IP与ATM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文章将MPLS技术引入移动IP中.充分利用了MPLS技术的优点.使得移动IP不再需要利用隧道来传递分组.相反,整个的转发过程都是在MPLS层上处理.MPLS交换远远快于传统的IP分组转发业务.大大减少了传输和分组处理时延并且扩展了移动IP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和移动IP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工作在MPLS机制下的移动IP网络组成模型, 同时描述该模型的基本工作原理.最后分析了MPLS 架构下移动IP的技术优势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MPLS架构下的移动IP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和移动IP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工作在MPLS机制下的移动IP网络组成模型,同时描述该模型的基本工作原理。最后分析了MPLS架构下移动IP的技术优势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基于MPLS的MSTP技术实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设备是新一代SDH设备,它不仅提供传统的时分复用(TDM)通道,还支持以太网等数据业务的接入和传送,能满足城域网边缘和各种专用网的多业务接入需求。MSTP实现以太网接入有多种技术选择,也有不同的实现方案,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实现MSTP,结合IP技术及光网络的特点,是先进及可行的方案。文章介绍了MSTP和MPLS的技术特点,从基本原理、网络结构、实现方式分析了基于MPLS实现MSTP的技术。分析表明:基于MPLS的MSTP网络具有QoS的保证,是实现下一代光网络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MPLS和移动IP结合技术是目前网络技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将MPLS与移动IP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提高网络数据的交换传输速度,支持主机自由访问因特网,增强对QoS的支持,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能.首先对移动IP技术和MPLS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基于MPLS标记交换路径的移动IP网络模型,提出多MPLS网络方案以及基于MPLS网络的IP路由优化方案,并对各方案的工作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下一代无线网络的体系结构标准正在制定中,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IP的网络体系结构,它可以作为不同接入技术的通用接入网。这种基于IP的无线接入网采用Intemet标准和Mobile IP协议支持移动终端的宏移动,当移动终端只做微移动或需实现无线呼叫功能时,就采用HAWAII协议。在网络部署规模日益增长的情形下,基于IP的无线接入在网间互连互通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移动IPv6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移动通信采用的是电路交换技术,这种方式不适用于移动数据业务和移动多媒体业务。采用电路交换的无线网络将逐步改造为以IP分组交换为基础的无线网络,并最终实现无处不在的无线多媒体通信的梦想。介绍了移动IP的产生及移动IPv4存在的问题.移动IPv6的基本原理以及IPv6为移动分组网络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MPLS和移动IP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MPLS架构下移动IP技术的三种网络模型(包括:基于MPLS标记交换路径的移动IP网络模型、基于MPLS的移动IP路由优化网络模型、基于MPLS的分级移动IP网络模型),分别分析了各种模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还总结了MPLS机制下移动IP的技术优势,最后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信息窗     
《广东通信技术》2005,25(11):79-79
思科在爱尔兰首推三网合一宽带服务——爱尔兰最大ISP借助思科IP下一代网络实现IPTV和实时多媒体业务思科系统公司近日宣布,爱尔兰最大的私营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SP)之一,Digiweb有限公司将在思科系统公司的IP下一代网络技术基础上构建一个全国性的网络,为全国80%的民众提供融合式数据、语音和视频(“三网合一”)服务。思科IP多协议标签交换(IP/MPLS)骨干网将提供Digiweb所需的高性能智能传输,以便Digiweb能利用其“最后一里”的无线网络接入,向家庭和企业提供基于IP的数字化视频和多媒体服务。此无线宽带网将直接为爱尔兰主…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移动IP技术和MPLS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IP与MPLS的融事方案。利用MPLS的标记交换代替传统的IP转发,能降低传输开,提高移动IP的可扩展性,同时为MPLS提供移动性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张勇 《通信世界》2002,(25):35-35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预示着以无线方式进入互联网的需求将不断增长。这就要求互联网从目前的IPv4协议向最有前途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协议转移。朗讯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科学研究院近日推出了移动数据接入网关解决方案,其核心部分为IPv6无线接口和IPv4/IPv6转移网关。其中IPv6无线接口主要用于将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连接,使电话用户得以在IPv6的基础上以移动无线的方式进入互联网。如今,电信市场上以GPKS为基础提供IP服务的蜂窝电话产品数量正在迅速上升,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增多,电信运营商将会对IP移动技术提出更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CDMA2000中的移动IP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P网成为基础网以及三网融合目标的发展,互联网在向宽带发展的同时开始向无线移动方向发展。为适应快速增长的数据型业务需求,人们需要的是一个以包交换为基础的无线网络,这种新型网络结构正是移动IP未来的结构。移动IP将是移动技术和IP技术的深层融合,它将真正实现话音和数据的业务融合,移动IP的目标是将无线话音和无线数据综合到一个技术平台上传输,这一平台就是IP协议。移动通信的IP化进程将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移动业务的IP化;之后是移动网络的分组化演进;最后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全IP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