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超声改性001×7树脂,评价超声时间、温度和功率对改性树脂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时间30 min、温度40℃、功率50 W的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树脂吸附效果较好;动态吸附试验显示,在进水氨氮质量浓度200 mg/L、流速10 BV/h的条件下,改性树脂饱和吸附容量为87.96 mg/g,穿透点体积为110 BV,其穿透点体积比未改性时提高41.02%。机理研究表明:改性树脂比表面积为229.07 m2/g,孔容为1.31 cm3/g,磺酸基团容量为2.75 mmol/g,与改性前相比分别提高了9.78%,11%和13.6%。研究结果可以为氨氮废水的树脂吸附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改性甘蔗渣对镉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均苯四甲酸二酐对甘蔗渣进行改性,并制成吸附固定床,探讨其对镉离子的动态吸附行为.采用蠕动泵逆流吸附的方式,首先对改性前后吸附效果进行考察.然后研究溶液初始浓度、填充粒径、流速、铜离子等对改性甘蔗渣吸附镉离子的影响及固定床的重复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在流速为6.25 mL/min、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条件下,0.075~0.15 mm的甘蔗渣对镉离子的饱和吸附容量为53.2 mg/g,改性甘蔗渣饱和吸附容量为121 mg/g,改性甘蔗渣对镉离子的吸附效果明显增强.吸附剂粒径、溶液初始浓度、流速等对吸附影响较小(饱和吸附容量为103.2~124mg/g),固定床可在较宽的实验条件下重复利用.改性甘蔗渣对铜离子的吸附亲和力显著高于镉离子,控制操作时间可实现镉离子、铜离子的选择性分离.  相似文献   

3.
离子交换法从发酵液中提取丙酮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122树脂用于丙酮酸发酵液的脱色,在发酵液丙酮酸量浓度为60g/L,pH3.0、脱色空间流速为1.8mL/(mL.h)的条件下可取得较好的脱色效果。丙酮酸损失率低于6%,从8种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筛选出330弱碱性阴离子树脂(氯型),用于从发酵液中提取丙酮酸,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固定床离子交换效果的影响。上柱料液PH的变化对流出曲线的形状影响不大,当上柱料液的PH和丙酮酸质量浓度分别控制在4.0和40g/L,可以获得较高的有效体积交换容量(分别为0.534mol/L树脂和0.530mol/L树脂)。实验范围内体积流量对交换过程的影响不大,在较低的离子交换空间(0.44mL/(mL.h))G下有效体积交换容量高(0.604mol/L树脂)。考察了固定床洗脱工艺条件对洗脱效果的影响。当洗脱剂盐酸的浓度为2mol/L、洗脱空间流速控制在0.44mL/mL.h)左右时洗脱效果较好,采用较佳的工艺条件进行固定床单柱操作,实验得到离子交换单元的丙酮酸收率为97.0%。  相似文献   

4.
对从Lactobacillus lactis BME5-18M发酵生产乳酸的发酵液中提取乳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乳酸铵发酵液除色素、除蛋白和除盐转酸等对提取过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采用粉末状活性炭脱色,用量为发酵液质量的3%,温度为43℃,时间为20min,pH为5.8左右;用超滤法除蛋白,超滤时间为45min,操作压力为200kPa,pH为5左右;采用联合使用强酸性树脂001×7树脂与强碱性树脂201×4进行脱盐转酸,并且先过阳离子交换柱后过阴离子交换柱脱盐效果更好.在最佳条件下乳酸收率可达65.8%.  相似文献   

5.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古龙酸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行合成的阴离子树脂D02直接吸附发酵液中的2-酮基-L-古龙酸,并研究了其吸附的静态与动态过程.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对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拟合,发现2种模型相关性都很好.测定了不同流速、温度、浓度以及pH条件下古龙酸在合成树脂柱中的穿透曲线,当上柱液pH为1.5、质量浓度为10g/L、吸附温度为309K、流速为0.35mL/min时,每g湿树脂的动态附容量为133mg.同时测定了不同洗脱剂、洗脱流速条件下的洗脱曲线.每g湿树脂的动态吸附容量达到了133mg,当温度为283K、洗脱剂为10%H2SO4 CH3OH、流速为0.2mL/min时,洗脱收率可达65.3%.  相似文献   

6.
用一个阴离子树脂交换性能微柱连续测定系统(MCCD),在动态条件下考察影响大孔型强碱阴离子树脂性能的各种因素,得到了测定其交换容量的最佳参数:柱长度为60 mm,内径3.0 mm;树脂层高度40 mm,填充量为 0.1720 g;再生剂NaOH浓度3%,流速0.6 ml/min,再生剂耗量为433 ml/g (树脂);样品水为20 mg/L酸性氯离子溶液,流速1.3 ml /min。在最佳参数下,对各种大孔型强碱阴离子树脂、凝胶型树脂、均粒与非均粒树脂的交换性能进行了测定和对比;MCCD法与国标法的相关系数为r=0.990,它具有试剂耗量少、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通过一次测定,可同时给出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平衡交换容量、全交换容量、交换速率、利用率等多个参数。  相似文献   

7.
以镉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的残余阴极电解液为处理对象,以D001×7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镉离子的交换量为技术指标,采用静态法和动态法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对电解液中镉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D001×7树脂可以有效地去除残余电解液中的镉离子,静态条件下当镉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树脂投加量为3.0 g、pH值为5.0、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树脂的吸附容量为0.515 mg/g,镉离子的去除率达到74.1%;动态条件下当流量为8 mL/min、滤层厚度为1.9 cm时,树脂对镉离子的吸附容量达到最大,镉离子的去除率为93.2%.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方法进行优化研究.以齐墩果酸的吸附率和解吸附率为考察指标,筛选出D101、D201、LSD001、XDA-7、C008、LSA-10、LSA-40、LSA-21等8种树脂中最适合齐墩果酸分离的树脂,并确定其分离纯化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优树脂为LSA-21型,最佳工艺条件为女贞子溶液浓度为4.0mg/mL,吸附流速为3mL/min,上样量2BV,洗脱剂为无水乙醇,解吸流速为3mL/min,洗脱剂用量为1.5BV.洗脱液经浓缩重结晶得结晶,经与齐墩果酸对照品进行TLC检查及熔点测定,确定其为齐墩果酸.  相似文献   

9.
以固定床为吸附装置,以复配壳聚糖树脂为吸附剂,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对废水中Cu~(2+)的动态吸附过程。基于已有的研究结果,采用Langmuir方程表示吸附平衡关系,采用线性驱动力模型表示传质速率方程,建立了固定床吸附器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考察了相关操作条件及吸附剂性质、设备尺寸等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进料浓度增大,穿透时间缩短,穿透吸附量增加;流体流速增大,穿透时间缩短,但穿透吸附量变化不大;吸附床层增高,穿透时间和总吸附量增加。模拟计算结果比较合理,可为实际生产装置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旨在筛选出分离纯化发酵液中米尔贝霉素A3/A4的较佳大孔吸附树脂以及工艺条件.采用静态吸附与解吸、动态吸附与解吸相结合的方法,以树脂的最大吸附量、解吸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的纯化工艺.结果表明:HZ816树脂对米尔贝霉素A3/A4有较好的吸附与解吸效果,吸附等温线属Langmiur型.其较佳的工艺条件为粗提液中米尔贝霉素A3/A4的质量浓度为1 212mg/L,上样流速1.5BV/h,吸附1.5h后,先用7BV的70%乙醇溶液进行洗涤,然后用4BV的90%的乙醇溶液进行洗脱,米尔贝霉素A3/A4的质量浓度可由纯化前的6.4%提升至16.8%,解吸率大于78%.应用HZ816大孔树脂对发酵液中的米尔贝霉素A3/A4进行分离纯化,其工艺简单稳定,具有吸附率和解吸率高、洗脱剂安全低毒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提取发酵液中的乳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乳酸产品收率和纯度,实验筛选得到国产315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用于分离提取发酵液中乳酸,并研究其对乳酸、乙酸、丙酮酸及柠檬酸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动态吸附及洗脱效果.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315型树脂对乳酸等有机酸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特征参数n>1,属于优惠吸附.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液膜扩散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符合Boyd 液膜扩散模型.动态吸附及洗脱实验结果表明,以15 BV/h、pH 188上柱吸附,再用1 BV/h的去离子水洗脱,可实现发酵液中乳酸的良好分离.  相似文献   

12.
餐厨垃圾发酵生产乳酸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餐厨垃圾发酵生产乳酸的效率,采用Plackett-Burman和中心复合两种统计试验方法对影响发酵的因素进行初筛和优化.Plackett-Burman实验的结果表明,影响乳酸发酵的正向显著性因素有乳酸菌TD175、糖化酶、吐温80、纤维素酶;灭菌是负显著性因素.通过中心复合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发酵工艺:乳酸菌接种量6.6%,糖化酶160U/g,纤维素酶60U/g,吐温800.08%,温度45℃.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40h,乳酸产量能达到66.13g/L,每克干垃圾产乳酸0.53g.餐厨垃圾的乳酸发酵无需灭菌、无需额外营养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一种嗜碱菌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乳酸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4株嗜碱菌中筛选到一株LP3-3产乳酸能力较强,经16S rR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为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金橙黄微小杆菌)。对筛选出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不同碳、氮源种类和碳氮比对乳酸产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经发酵实验,确定了摇瓶发酵最佳条件。在优化过程中,采用毛细管电泳检测发酵液中乳酸的含量。经过优化后,乳酸产量由初始的10.02 g/L,提高到最佳发酵条件下的16.27 g/L,比原来提高了62.4%,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14株嗜碱菌中筛选到一株LP3-3产乳酸能力较强,经16S rR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为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金橙黄微小杆菌)。对筛选出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不同碳、氮源种类和碳氮比对乳酸产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经发酵实验,确定了摇瓶发酵最佳条件。在优化过程中,采用毛细管电泳检测发酵液中乳酸的含量。经过优化后,乳酸产量由初始的10.02 g/L,提高到最佳发酵条件下的16.27 g/L,比原来提高了62.4%,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关于增强玉米酒精浓醪发酵中酒母发酵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玉米酒精浓醪发酵工艺中,提高酵母发酵能力的方法主要是:(1)营养盐应该在酵母复水时全部加入.(2)营养盐的优化使用量为尿素0.29(g/k原料)、磷酸二铵0.35(g/ks原料)、硫酸镁0.057(g/kg原料).(3)酵母扩大培养温度和酒精发酵温度为32.5℃.(4)当发酵醪液的pH值下降至4.00时,开始流加氨水,控制pH值不低于4.00.在以上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成熟醪中酒份可达到16.40(容积%)、残还原糖(0.15%)、残总糖1.25(%)、挥发酸0.29、总酸3.41.  相似文献   

16.
以冬虫夏草生药做对比,采用RP—HPLC、GC法对一株细脚拟青霉菌株发酵液冻干粉中核苷类物质、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细脚拟青霉发酵液冻干粉中主要含有尿苷、鸟苷、腺苷、肌苷和胸苷5种核苷,其含量分别为3.6306mg/g、5.5472mg/g、0.8643mg/g、0.4628mg/g和0.2316mg/g;不饱和脂肪酸是优势脂肪酸,以亚麻油酸、油酸为主,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8.42%、27.66%.与冬虫夏草生药相比,细脚拟青霉发酵液冻干粉中核苷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后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略低于冬虫夏草生药.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酸浸法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金属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盐酸-30%过氧化氢、硫酸-30%过氧化氢和硝酸-30%过氧化氢为浸取液,回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金属钴,研究了浓度、温度、30%过氧化氢的量、反应时间、固-液比等对钴浸取率的影响.经响应面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盐酸-30%过氧化氢最适宜做浸取液,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为4.0 mol/L,盐酸-30%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8.
固体酸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焙烧的Fe2 (SO4 ) 3为催化剂 ,实现了乳酸与正丁酸与正丁醇反应合成乳酸正丁酯 最佳合成条件为 :以 0 0 85mol乳酸为准 ,乳酸与丁醇的摩尔比是 1:4 ,催化剂用量为 2g ,反应时间为 150min ,产率达 87 4 % 该催化剂具有制备易 ,可循环使用 ,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检测方法的优化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透明质酸含量检测方法CTAB比浊法和Bitter-Muir法进行了优化,并用于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检测。优化结果为:CTAB比浊法最佳检测波长为400 nm,CTAB溶液质量浓度为5 g/L,反应温度为室温,络合时间为3 min,回归线性方程y=0.007 1x-0.101 8,R=0.999 9,发酵液中加标平均回收率101.29%,平均RSD值为0.70%;Bitter-Muir法最佳检测波长为540 nm,水浴时间为10 min,线性回归方程y=0.005 8-0.199 3x,R=0.996 5,发酵液中加标平均回收率83.87%,平均RSD值为2.70%。结果表明,用于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检测,CTAB比浊法更准确、更精确、更高效。  相似文献   

20.
D-核糖发酵液活性炭与离子交换树脂联合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发酵液的脱色是发酵法制备生化物的主要单元操作.活性炭脱色和离子交换脱色是常用的两种脱色方法.本文以D-核糖发酵液为体系,充分利用活性炭与离子交换树脂脱色的优点,在确定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工艺的基础上,确定D-核糖发酵液活性炭与离子交换树脂联合脱色工艺,为工业化生产降低分离费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