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民生问题首先表现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但民生背后彰显的更多的是政治问题。表现在:民生问题体现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之所求,凸显的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行为问题,其背后关联的是国家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民生问题凸显的原因可以从历史、结构、体制等三方面来探寻。民生问题解决的政治途径:要下决心改进中国的公共政策制定;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强化民生问题的制度安排;解决民众的利益所求和表达;尽快实现公共服务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主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民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明确了民生问题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价值目标,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对建设和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生思想,其内涵包括:现实的个体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逻辑主体;人的生存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实现人的解放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民生建设有着重要启示: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必须积极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必须发挥政治体制改革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它还是一个伦理问题.民生问题蕴涵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态度和政策体现了执政党的执政道德理念和政府行政道德原则,对民生问题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评判,能够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更为清晰的目标与动力、方向与思路,能够成为实现民生和谐幸福的最大助推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文化体系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和伦理学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蕴涵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文化体系--民生伦理学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民生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特点、民生伦理学所揭示的伦理关系、民生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民生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民生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等,都是构建民生伦理学学科体系首先需要解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呈现出以下特征:民生方面的具体需求甚于政治诉求、社会群体间贫富差距悬殊、官民矛盾与劳资问题突出、解决社会问题容易陷入"改革陷阱"中。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另外,社会利益不断分化,利益表达机制明显缺失、政府缺乏超越性与公正性、伦理道德缺失等原因共同诱发了民生问题。针对此,要从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政府自主性等方面去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和稳定五大民生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都与改善民生联系紧密.国家公务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针对战争环境和边区实际,毛泽东提出了通过实行民主、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理论,并通过推行民主、发展生产、兴办教育、扶贫济困等实践举措,改善了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民生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考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民生理论和实践探索,充分认识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保证、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教育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石和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这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全面开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与生活。中央苏区时期的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当时极为困难的环境中,党为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一建设实践对中央苏区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民生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为中国人民解决民生问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不仅为解决民生问题创造了根本的政治经济前提和制度基础,而且为改善民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但是,在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导向、战略重点、发展动力等问题上,也存在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这为当代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历史性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06年,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传达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多重信息,不管是政策出台的转变,还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探讨和媒体报道,都在指向同一个“靶心”——民生。从2006年开始,对民生问题的社会关注度、针对民生问题的政策力度,以及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将深刻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决策走向。而且,中国已进入必须解决新民生问题的历史阶段,也具备解决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新民生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必将带动中国社会发生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基于此。提出“民生新政元年”的概念。“民生新政元年”,是创建和谐新民生的开始,但并不是说此前不关注民生,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民生;而在更早的100年前,“民生”就列入了革命先驱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按照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两会"将民生问题列为中心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民生一向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解决的主要问题。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民以食为天是陈云经济学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以民生为核心的陈云经济学理论。文章详尽地分析了陈云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把改善民生、关注民生始终作为我们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重温陈云关心民生问题的精神,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民心才安,民心安,社会才能稳定,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国防建设才能顺利进行,也才能谈得上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总结建国60年来中国经济学管理经验,中国经济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思想基础,必须从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出发,关注中国民生,揭示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和着力改善民生.改革开放30年,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但我们仍应认识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民生的问题突显,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国经济学当为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提供理论解释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富裕民生、突出改善民生、奋力发展民生、切实保障民生、全力服务民生。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点,必须重视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民生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当前的民生问题之所以凸显就是因为政府责任缺失造成了对社会性公共服务核心目标的偏离。通过研究政府责任与民生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责任缺失问题并提出矫正政府责任缺失问题的解决途径。完善政府责任建设,有助于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民生政策时更加合理、高效,进而更好地解决不断出现的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长时间分管党和国家财经工作,参与有关民生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提出了一些很具代表性的民生思想:应时刻注意为人民谋福利;解决民生问题应成为重要国策;就业是民生之本;粮食问题是民生的重中之重;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要先考虑民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陈云提出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墨子》记载,战国时期的民生状况是饥者没饭吃、寒者无衣穿、劳者不得息。来自社会底层的墨家,深切同情和关怀人民的疾苦,因此其人学视野聚焦于民生问题是不足为奇的。在人的本质方面,墨家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天人关系上,相信强力从事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认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在人际关系上,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希望为民生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在人权上,主张人人平等地共同享经济、政治、教育权利,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具体的社会方案。总之,民生是始终贯穿墨家人学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社会的重要问题。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民生思想,着眼于新的实际,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生观。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本指导思想、理想归宿、基本目标、行为主体、法制保障。研究和学习十六大以来党的民生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民生,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执政理念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民生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它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关乎人心向背,任何一个执政党要想巩固执政地位,都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民生,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执政理念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民生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它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关乎人心向背.任何一个执政党要想巩固执政地位,都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