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永州市零陵区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零陵区1996-2005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零陵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5种,共计8997例,年均发病率157.41/10万,死亡58例,年均死亡率1.01/10万,10年间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2.77%,死亡人数据第1位的传染病为狂犬病,占死亡总数的60.34%。结论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是该区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2000年后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发病人数逐年递增,狂犬病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亟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区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区2005~2008年上半年各医疗机构上报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8年上半年谋区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61.39/10万,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和麻疹,占总发病数的95.32%;年均死亡率为1.95/10万,死亡率相对较高的为肺结核,占总死亡数90.16%.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2.01%.[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梅毒等是近几年来某区主要的传染病,且发病呈上升趋势,因此今后传染病防治的重点是加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梅毒等传染病的防制工作,重点防制人群是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盱眙县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盱眙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盱眙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4273例,死亡5例,年均发病率109.6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0.12%。发病顺位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淋病、痢疾。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3.42/10万、47.80/10万、6.95/10万、1.46/10万。结论盱眙县应注意加强肺结核、乙型肝炎、梅毒、淋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1997-2006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分析. 结果 1997-2006年郴州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计69 154例,年均发病率152.20/10万,死亡565例,年均死亡率1.24/10万,总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3.42%;死亡数居首位的是狂犬病,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63.89%. 结论 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是郴州市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近6年来,狂犬病、HIV/AIDS疫情上升较快,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永州市零陵区2000-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和研究永州市零陵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州市零陵区2000-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9年永州市零陵区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共计11303例,年均发病率195.23/10万,死亡94例,年均死亡率1.62/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4种,发病居前五位的传染病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麻疹、伤寒;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发病最多的为手足口病,其次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死亡人数居第一位的传染病为狂犬病,占死亡总数的71.27%。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是零陵区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近年来狂犬病发病率也持续上升;2009年新发的甲型H1N1流感极易在学校集体单位暴发,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楚雄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楚雄市2005-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的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间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5 2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7.15/10万,死亡42例,年均死亡率为1.6/10万;报告呼吸道传染病2 699例,血源及性传播疾病1 961例,肠道传染病583例,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54例;位于前5位的乙类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梅毒和淋病,共计5 002例,占总发病数的94.4%;4~9月为发病高峰期。结论楚雄市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7.
鲁芳  陈忠伯  易萍 《中国校医》2014,(10):742-743
目的分析2008—2012年九江市浔阳区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浔阳区2008~2012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发病病种顺位。结果 2008—2012年浔阳区未报告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9 29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60.28/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69/10万。年平均发病率从2008年的749.97/10万下降到了2012年的412.69/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淋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57.72/10万,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4.18/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58.16/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0.22/10万,居第4位。结论 2008—2012年浔阳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虽然在2011年有小的上升,但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为浔阳区甲、乙类传染病的主要病种,应做好相应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2004-2008年宁波市江北区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江北区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掌握流行趋势,做好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2004-2008年江北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8年江北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6种,共5 9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1.77/10万。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前5位的病种为:淋病、梅毒、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3.37%,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结论江北区甲乙类传染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考验,淋病、梅毒、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1997-2006年阳泉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阳泉市急性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泉市1997-200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38626例,年均发病率306.79/10万;死亡14例,年均死亡率0.11/10万;年均病死率O.036%。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分别是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梅毒。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37.48/10万,居各类传染病首位。结论阳泉市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痢疾、乙肝、肺结核、艾滋病、梅毒。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依然是痢疾、肺结核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永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州市1997~2006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永州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计75806例,年均发病率134.04/10万,死亡590例,年均死亡率1.04/10万。总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2.9%;死亡数居首位的是狂犬病,占传染病死亡总数83.22%。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是永州市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近5年来,狂犬病、HIV/AIDS疫情上升较快,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1999-2009年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1999-2009年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订该县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09年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年祁阳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13 656例,年均发病率124.50/10万。甲类传染病1种,14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13/10万;乙类传染病19种,累计发病12 712例,死亡83例,年均发病率115.9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6/10万,病死率为0.61%。年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麻疹、伤寒+副伤寒。11年间祁阳县共报告13起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结论 11年来祁阳县甲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有升有降,由以肠道传染病为主改变为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因此,祁阳县应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阴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江阴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9年江阴市累计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8种21 740例,年发病率为120.17/10万-177.49/10万,年均发病率为145.66/10万。其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分别发病8 398、8 182、5 057、78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6.63/10万、53.96/10万、34.40/10万、0.51/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14例,活产儿年均发病率为15.23/10万。发病率最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细菌性痢疾、梅毒,年均发病率依次为50.77/10万、28.27/10万、25.32/10万、18.77/10万、15.48/10万。[结论]2000~2009年江阴市法定传染病疾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细菌性痢疾、梅毒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龙岩市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5—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龙岩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累计发病49 429例,年均发病率226.47/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每月均有病例报告;累计死亡103例,年均死亡率0.47/10万。其中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年发病居前5位: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男女性别比2.26∶1,男性年均发病率(307.30/10万)高于女性(142.05/10万);5-9岁、10-14岁组发病率较低,分为43.44/10万和32.15/10万,60岁以上发病率均高于300/10万;病例以农民为主(49.9%)。结论应加强对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继续做好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防控。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是今后的防治重点,男性农民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襄阳市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襄阳市2007—2016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年间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104 944例,年均发病率为190.29/10万;死亡484例,年均死亡率为0.88/10万。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46 300例(44.12%),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45 921例(43.76%)、肠道传染病9 686例(9.23%)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3 028例(2.89%);发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和疟疾,共计99 265例,占总发病数的94.59%。结论 2007—2016年襄阳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后要重点防治肺结核、乙肝、梅毒、痢疾和疟疾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东海县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海县2009—2013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东海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9种,计5 026例,死亡24例,年均发病率86.33/10万,年均死亡率0.41/10万,年均病死率0.48%。男、女发病率比为2.05∶1,年龄以50~70岁为主,占30.10%,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占71.47%。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58.95%),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25.01%)。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结论东海县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龙口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与分布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龙口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龙口市报告法定传染病15种、621例,报告发病率为88.65/10万;死亡3例,死亡率为0.43/10万,病死率为0.48%。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483例,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138例。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中,发病数居前的分别是肺结核(283例)、手足口病(121例)、病毒性肝炎(111例)、梅毒(45例)、痢疾(26例)。[结论]2009年龙口市传染病发病率较低,肺结核、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是主要传染病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湖北省十堰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防制措施。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共38 323例,死亡63例,年均发病率为381.6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3/10万;发病居前6位的依次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淋病、甲型H1N1流感,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9.02%。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共32 736例,年均发病率为325.99/10万,发病居前3位的依次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2.91%。结论 2010—2013年,该市报告乙类传染病疫情相对比较稳定;丙类传染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乙类传染病中的肝炎、肺结核、性传播疾病,丙类传染病中的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应作为现阶段防治工作重点,应建立综合性的长效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18.
湛江市1991~2000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湛江市1991~200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1991~2000年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7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4/10万。十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淋病、麻疹,五种病占总发病数的82.5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是新生儿破伤风、乙型脑炎、霍乱、麻疹、狂犬病,占总死亡数构成的75.17%。结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仍是湛江市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梅毒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张家港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6 843例,年均发病率141.01/10万;其中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最高(80.94/10万),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44.00/10万)和肠道传染病(15.48/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梅毒、淋病、病毒性肝炎和痢疾。结论张家港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绥中县传染病发病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4251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132.6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1/10万。平均病死率为0.24%。发病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乙肝、出血热、梅毒和戊肝,占发病总数的87.32%。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2.90/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9.79/10万,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98/10万,居第3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99/10万,居第4位。结论2008--2012年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出血热、梅毒、布病是重点防制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