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米夫定(贺普丁)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通过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情好转,该药竞争性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合成。由于拉米夫定不能杀灭乙型肝炎病毒,停药后病情容易反跳。在连续用药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对拉米夫定易耐药。  相似文献   

2.
非甲非乙型肝炎属于病毒性肝炎之一,已被发现多年,并经临床、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所证实。国外对它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报导在一些发达的国家里,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输血后肝炎是由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所引起,而且发展成慢性肝炎的可能性大于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3~5倍。从诊断学看,尚未发现有比较特异的诊断方法,只能从排除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的基础上加以诊断。目前,我国已把病毒性肝炎列为国家攻关项目之一,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研究已经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为了对当前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研究有个简要而概括的了解,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郭双平  王文亮  翟宇强 《医学争鸣》2001,22(13):1161-1165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肝癌细胞中表达,以研究其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应用PCR、基因克隆等方法构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将pcDNA3.1-HBX转染入肝癌细胞HCC-9204,筛选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肝癌细胞。MTT比色实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结果 成功构建了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并获得了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肝癌细胞系HCC-9204细胞克隆,且MTT比色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肝癌细胞恶性度增高。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具有生长因子样作用,可刺激肝癌细胞生长,在肝癌细胞中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增加肝癌细胞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和临床的关系,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乙型肝炎病毒患者DNA定量进行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比不同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的水平。结果 HBe Ag、HBs Ag血清学指标模式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最高,且其DNA对数的水平也较高;除HBc Ab、HBs Ag与HBs Ab,HBe Ag、HBs Ag与HBc Ab、HBe Ag、HBs Ag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每2种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与临床血清学指标模式均存在紧密关联,可以将血清学指标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DNA联合检测对早期乙型肝炎进行筛查并且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王彬 《大家健康》2008,(6):57-57
感染病毒,不等于患上乙肝这要从“乙肝”这个词的定义上来谈。至今为止,许多人对乙肝的定义还不是很清楚。什么是乙肝(即乙型肝炎)?医学上对乙肝的定义是: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并且肝功能已经受到损害,称作乙型肝炎。除了这批人,还有一大批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肝功能并没受到损害的人,他们在医学上并不归类于乙型肝炎病人,而是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相似文献   

6.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5例乙型肝炎免疫指标全阴性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肝活检标本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结果:血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肝活检标本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阳性率分别为34.29%,60.00%,68.57%。提示:乙型肝炎病毒DNA在乙型肝炎免疫指标全阴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体内仍有相当高的分布;乙型肝炎病毒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有高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35例乙型肝炎免疫指标全阴性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肝活检标本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结果:血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肝活检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阳性率分别为34.29%、60.00%、68.57%。提示:乙型肝炎病毒DNA在乙型肝炎免疫指标全阴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体内仍有相当高的分布;乙型肝炎病毒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有高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乙肝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等指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被测者的病毒载量,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协方差分析提示在轻度?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中,不同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血脂水平[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影响或影响甚微?在慢性重型肝炎组中,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血脂水平有明显影响?同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重型肝炎组中血脂水平主要受病毒载量(lgDNA)?PTA?白蛋白(ALB)等的影响?结论: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在各个病变阶段是不同的,通过动态观察血脂水平和病毒载量,可以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在机体病理性免疫反应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DNA拷贝数时,溶血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并同时配制出含不同浓度Hb血清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含不同Hb浓度及不含Hb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当标本中Hb浓度小于32 g/L时,Hb对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当Hb浓度较低时,Hb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无显著影响,因此较低浓度溶血标本可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国内外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尤其对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较多。而我地区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的资料极少,很难了解和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情况、人群血清中表面抗原携带和携带病毒的病人其肝脏受损情况等。为了进一步模清乙型肝炎流行及分布情况,为今后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的危害较大,我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高发流行区,普通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率接近60%,约占世界HBV携带者的1/3.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体不仅具有传染性,还可能导致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准确、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硬变的特点 .[方法 ]检测 2 2 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硬变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乙型肝炎病毒DNA .[结果 ]乙型肝炎e抗原缺失者 148例 ,占 6 7%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者 72例 ,占32 % .乙型肝炎e抗原缺失者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为 5 9% (77例 )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者为 40 % (5 3例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感染模式出现率最高 ,为 38% .[结论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硬变化患者e抗原缺失者居多 ,且病毒复制明显 .  相似文献   

13.
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并探讨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2例肝癌患者、80例肿瘤对照组和10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肝博士》2015,(6)
<正>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1~59岁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 Ag携带率仅为0.96%,其余的大部分都是青中年携带者,其中80%左右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然而,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本人和社会都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都存在很多误区,有人认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太平无事,也有人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惊恐不安。在临床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方面的误区,现将这方面相关常识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曾祥娥  廖滔 《医学综述》2007,13(16):1258-126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30%~50%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由母婴传播造成,年龄越小,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概率越高。因此母婴阻断是控制我国乙型肝炎流行,改善国民素质的关键。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及母婴阻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穆义英  张栩 《医学综述》2008,14(3):452-454
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原始复制模板,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药物难以清除。近年来,国内外对cccDNA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学者们对不同标本中cccDNA的检测,及临床上对cccDNA的清除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就有关乙型肝炎病毒cccDNA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柯江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6):101-102
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流行广泛的疾病,其病毒是一种DNA性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3.5亿人长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每年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在全球造成50万到120万人死亡。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1.6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 BsAg)阳性率为9.8%。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是引起慢性肝炎、形成肝硬化和肝癌的主因,也是导致肝移植手术的主因。为了解湛江市大专生H BsAg阳性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找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时给易感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提高乙型肝炎免疫水平,有效控制乙型肝炎在…  相似文献   

18.
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学标志物关系的探讨太永日伊世杰崔伟哲李今女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血清学中图法分类号R512.62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本质认识的深入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目前对乙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区基因突变株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反应 .[方法 ]对 5 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重组干扰素 α(总用量 5 2 2× 10 6U)治疗 .前C区基因停止密码 2 8的突变株由限定酶断片长短的多形性测定 .C区基因的变异是用增殖各患者的 5种乙型肝炎病毒DNA克隆的方法检测 .[结果 ]干扰素疗程结束 6个月后 ,前C区变异株 2 3例中 14例 (6 0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转 ,无变异的野生型 35例中 15例 (4 3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转 ,二组无显著性差异 ,而前C区野生型 35例中C区基因 5个克隆全变异组 (2 4例 )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转率高于C区基因 5克隆中至少 1个克隆未变异组 (11例 ) (5 8%与 9% ) .[结论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株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患者对干扰素应答良好 ,但这种变异株并不一定非在前C区 ,而C区基因的变异株亦可通过干扰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合成和分泌 ,从而影响干扰素的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自我防护;方法让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并提出有效的乙型肝炎病毒防护措施;结果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能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不但能让手术室护士的生命健康得以保证,同时还能让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结论提升手术室护士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自我防护意识,能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