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勇  汪德浩 《金属矿山》2013,42(1):56-58
根据矿山实际,侯庄矿自行研究、设计并建造利用压滤尾砂现场二次造浆的胶结充填系统。在经过3次规划和改造后,胶结充填系统不断完善,最终实现了过程的自动化控制。3套胶结充填系统的效益参数对比表明,第3套系统造浆浓度稳定,灰沙比控制准确,充填质量和充填效率大幅度提高,满足了矿山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
崔刚 《有色矿山》2001,30(5):21-23
在胶结充填系统的充填站自动控制中,充填料浆浓度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充填质量。为了实现充填料浆浓度的稳定可靠控制,本文从工艺角度出发,改变料浆制备过程,从而改变其自动控制过程,通过二级控制实现浓度稳定控制的目的,为实际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充填系统放料时砂仓底部尾砂板结、放砂管道控制阀门无法精确控制、搅拌桶液位无法准确测量、料浆浓度不能精确控制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了改造,成功实现了自动控制连续胶结充填。  相似文献   

4.
在胶结充填系统的充填站自动控制中,充填料浆浓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充填质量.为了实现充填料浆浓度的稳定可靠控制,本文从工艺角度出发,改变料浆制备过程,从而改变其自动控制过程,通过二级控制实现浓度稳定控制的目的,为实际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沙坪多金属矿原设计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废石充填采矿法,存在开拓工程量大、采场接顶率低、矿柱回采难度大、充填成本高等问题.为更安全高效采矿、降低充填成本,改为全尾砂胶结充填.在尾砂基本物理性质、流动性及强度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沙坪多金属矿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尾砂做充填骨料、新型充填 G 料做胶结剂,能够满足矿山生产对充填工艺和充填体强度的要求,且选厂尾砂可以全部充填到井下,实现无尾砂排放;充填料浆质量浓度为67%,充填流量最大80m3/h,灰砂比1∶6~1∶10,充填料浆能够顺利进入待充填区域,料浆达到结构流状态,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的建成使用,为黄沙坪多金属矿安全、高效充填开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金厂河多金属矿充填系统的正常运行,亟需确定适合矿山条件的最佳充填参数。通过矿山取样和实验室试验研究,结合矿山采矿方法所需的胶结充填体强度,确定了一步骤采场充填料浆浓度为72%,底部采用分级尾砂胶结充填,灰砂比为1∶4;中上部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灰砂比为1∶6。研究成果可为确定同类矿山尾砂胶结充填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某铁矿充填系统原设计采用自然沉降全尾砂胶结充填方案,因其存在充填质量浓度低、充填料浆泌水率高、离析严重、溢流水跑浑、洗管水量大等问题,需要进行充填系统技术改造.通过全尾砂絮凝沉降试验,并增加一套絮凝剂自动添加系统以及风水联动洗管装置,完成了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改造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造完成后的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充填料浆中细颗粒含量增加,料浆质量浓度由72%提高至75%以上;充填料浆泌水率明显降低,由20%降低至5%,且料浆整体呈现结构流状态,不存在离析、分层现象;砂仓中上层溢流水明显澄清,水中固体含量小于300×10-4,无需二次处理,可直接供选厂使用;充填洗管用水量大幅降低,一次洗管水量由原先30m3 降至5m3.改造后的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实现了全尾砂充填且充填质量提高,为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张志威  孙达  王韬  何东 《采矿技术》2015,(3):31-32,51
介绍了程潮铁矿全尾砂胶结充填生产的工艺流程,阐明了为保证充填质量所采取的监测控制措施,包括充填造浆浓度和胶凝剂给量的计算方法与控制,充填体强度监测,以及充填料浆流动性与泌水率的控制,通过质量控制,不仅满足了安全生产强度要求,还将充填体胶凝剂用量控制在0.121 t/m3以内,有效降低了充填成本。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料胶结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重点论述了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料的胶结机理和料浆浓度确定方法,分析了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料的胶结过程和特点,阐明了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的现实可行性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大红山铁矿深部Ⅰ号铜矿带设计采用点柱式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充填材料为废石或分级尾砂。为降低分级尾砂胶结充填的成本及充填料浆脱水困难的问题,用低温陶瓷胶凝材料进行了尾砂胶结充填试验,并与水泥胶结尾砂充填作了对比。试验表明,在相同强度条件下,与水泥胶结充填相比,陶瓷胶凝材料尾砂充填可降低充填成本,并且可改善充填料浆的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电液伺服阀控制的液压缸为执行机构,阐述了以Microchip公司的单片机为主控单元的液压铣面位置控制器的设计,系统硬件由disPIC30F6012的16位单片机扩展而成,软件在以往数字PID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参数模糊可调化改进。实验研究表明,整个系统较使用传统PID控制时工作更加稳定,有效地抑制了随机干扰以及液压伺服系统的滞环等问题,对调节对象负载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液压挖掘机智能化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对挖掘机的挖掘轨迹进行自动控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氮爆式液压冲击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新型的液压冲击器模糊控制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液压冲击器的回弹现象、回弹波形和回弹速度的计算;接着阐述了模糊控制策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在分析了本文气液联合式液压冲击器的特点之后,给出了冲击器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的具体设计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实验控制效果的前提下,应用模糊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实验装置的成本,满足了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提升机恒减速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介绍了模糊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并对制动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策略能够实现速度的精确控制,减速过程响应快、超调量小,对负载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采煤机滚筒记忆程控截割的模糊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春生  杨秋  李春华 《煤炭学报》2008,33(7):822-825
根据采煤机工作环境和滚筒调高系统的特点,在分析滚筒记忆程控截割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电磁阀控液压缸的开关控制特性,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电磁换向阀模糊控制器进行了设计,给出了模糊控制器原理及模糊控制规则,实现采煤机滚筒位置高度的再现调节.并以MG200/500型采煤机为实例进行了Simulink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器能有效地对电磁换向阀通断时间进行控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再现跟踪,输出平稳且无超调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电液比例压力控制系统的灰色预测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电液比例压力控制系统的特点,即非线性、动态不确定性等,提出了一种灰色预测模糊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不需要被控对象模型结构的先验信息,仅根据系统实际输出的离散值,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实时进行一步或多步预测,将预测误差与误差变化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由模糊控制器对电液比例减压阀出口压力进行控制.该算法自适应性强,计算简单,适合工程应用.在多缸液压同步系统中,压力控制的稳态误差小于3%,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彭涛  李冰 《煤矿机械》2005,(5):136-137
提出一种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并将之用于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该控制器采用控制器输出误差方法(COEM),根据控制器的输出误差而不是对象的输出误差,来在线地调整模糊控制器的参数,无须对对象进行辩识。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用于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具有很好的性能,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高压水除鳞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了高压水除鳞系统存在非线性、强耦合且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模型难以直接建立等特点,提出一种应用模糊控制技术对高压水除鳞系统建立模糊控制器的方法。将模糊控制与PLC相结合,用软件的方法在PLC中实现高压水除鳞系统的模糊控制,并对模糊控制器的建立和在PLC中实现模糊控制的方法作了具体的说明,最后给出了详细的程序控制流程。经研究分析表明,加入模糊控制技术的高压水除鳞系统保留了PLC控制系统可靠、灵活、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并有效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赵丽  马占有 《煤炭技术》2012,31(12):204-205
分析了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控制器的优缺点,将史密斯纯滞后补偿和模糊控制PID的优点结合起来,设计了史密斯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计算机仿真和现场运行结果表明,史密斯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和常规PID控制器相比较,提高了烘干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能使非线性、大滞后等特殊的系统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CMAC与PID并行控制在麦草浆造纸碱回收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麦草浆造纸碱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非线性,大滞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MAC神经网络和PID并行控制的模式。由于CMAC具有常规控制器所不具有的优越性能,故CMAC+PID的并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常规控制器所不能避免的一些弊端。且在MATLAB下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了此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