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明确莱氏野村菌LX050908001C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致病性,为该菌株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开发应用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浸渍法进行莱氏野村菌LX050908001C分生孢子液对四龄和五龄斜纹夜蛾幼虫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莱氏野村菌LX050908001C对四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92.47%.LC50为(1.341±0.052)×104个/mL,LT50为4.146±0.010 d;而对五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4.76%,LC50为(4.410±0.658)×104个/mL,LT50为4.547±0.027 d.莱氏野村菌LX050908001C菌株对斜纹夜蛾四龄幼虫的致病性高于五龄幼虫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基因(SpLPDI)的表达特性以及在莱氏野村菌入侵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为深入探讨斜纹夜蛾应答莱氏野村菌侵染的免疫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斜纹夜蛾脂肪体抑制差减杂交文库(SSH)中筛选的PDI 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结合SMART RACE技术,克隆SpLPDI的c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半定量RT-PCR和定量qPCR进行该基因的组织分布与差异分析;用qPCR研究SpLPDI被莱氏野村侵染诱导后的表达特性;用原核表达来研究其蛋白特征。【结果】斜纹夜蛾SpLPDI的cDNA全长为2 367 bp,包含1个1 485 bp的ORF,编码49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pLPDI含有1个17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2个硫氧还蛋白的活性域和1个RDEL内质网定位信号肽,且具有典型的PDI蛋白家族a-b-b′-a′的结构特点;同源序列对比分析发现SpLPDI蛋白在a和a′结构的活性域和内质网定位信号肽均极为保守;进化分析表明,斜纹夜蛾SpLPDI与家蚕的亲缘最近,与隐孢子虫和黑曲霉的亲缘较远。表达谱分析表明,SpLPDI在所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脂肪体次之,头部最低。经莱氏野村菌诱导后,SpLPDI在脂肪体和中肠中表达均有显著上调表达,但是在脂肪体的上调幅度比中肠的大。克隆的SpLPDI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大量可溶蛋白。【结论】从斜纹夜蛾中克隆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基因SpLPDI,在莱氏野村菌的诱导下有显著上调表达,可能与斜纹夜蛾相关的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来自山东、安徽、河南的3株莱氏野村菌在PDA培养基上的生物学性状,并测定了它们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3株莱氏野村菌的菌落形态类似,但产孢量差异显著,其中以来自安徽的菌株Nr19的产孢量最高,为1.64×108个/cm2;3株莱氏野村菌对斜纹夜蛾幼虫都有明显的致病效果,致死率和僵虫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其中以Nr19菌株的综合致病效果最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7.62%和84.09%,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4.044 1 d。  相似文献   

4.
莱氏野村菌Nr0815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莱氏野村菌Nr0815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方法】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莱氏野村菌菌悬液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的致病死亡率。【结果】从校正死亡率来看,对同一龄期斜纹夜蛾幼虫接种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随着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接种浓度间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龄期间的校正死亡率在10~7 m L–1接种密度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10~3~10~6和10~8 m L–1接种密度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以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从致死中密度来看,不同龄期的致死中密度LC50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5)。且龄期敏感性随龄期的增大而减弱;对2~5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63±0.25)×10~4、(4.79±0.18)×10~5、(8.04±0.21)×10~5、(2.20±0.25)×10~6 m L–1。从致死中时来看,接种密度为2.18×10~8 m L–1时,对2~5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4.72、6.24、6.09、6.88 d。【结论】莱氏野村菌Nr0815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具有一定的致病效果,且对2龄幼虫的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5.
朱春燕  袁盛勇  孙士卿  孔琼  薛春丽  李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54+3358-3354,3358
采用喷雾法测定莱氏野村菌不同浓度孢子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在4.2×108个/ml浓度下,8d后莱氏野村菌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最大致死率达88.57%,其致死中时间为4.25d,致死中浓度为2.43×105个/ml。  相似文献   

6.
莱氏野村菌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甜菜夜蛾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分离自鳞翅目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和银纹夜蛾(Argyrogrmma agnate)罹病虫体的3个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eyi)菌株NY-LE01、NY -PL02和NY -AA00为材料,研究了各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萌发率、抗旱力及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菌株NY-LE01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培养24h的孢子平均萌发率及抗旱能力明显高于NY-PL02和NY-AA00菌株.菌株NY-LE01、NY-PL02和NY-AA00对甜菜夜蛾幼虫的侵染致病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2.53 +0.46X(r =0.936),Y=3.67 +0.21X(r =0.942),Y=2.78 +0.31X(r =0.892);各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的LC50(孢子/mL)分别为(2.342 ±0.132)×105、(2.154±0.215)×106和(1.450±0.21)×107孢子/mL.在1.26×105~1.26 ×108孢子/mL接种处理后,各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的LT50估计值范围分别为5.6~7.8、6.2 ~9.9和7.5 ~10.3 d.表明菌株NY-LE01对甜菜夜蛾具有较强的毒力,可作为甜菜夜蛾生防制剂开发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莱氏野村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斜纹夜蛾虫尸中分离获得一杀虫真菌菌株莱氏野村菌,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离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有机氮培养基、萨氏葡萄糖琼脂酵母培养基(SDAY)上都能生长,但有机氮培养基更适合其生长和产孢;该菌在14~34 ℃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6~30 ℃;病菌在pH 值5~7的弱酸条件下生长良好,pH值低于4或高于8时菌丝生长缓慢,产孢量也受到明显抑制;6株分离株中以Nr 04-3和Nr 04-2菌株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Nr 04-3菌株分生孢子对甜菜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可以通过体表接触和胃毒途径感染,胃毒致死中浓度(LC50)(孢子浓度)为 1 ml 1.70×107 个,致死中时为130.45~161.04 h.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明确斜纹夜蛾取食紫茎泽兰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分别利用紫茎泽兰和白菜叶片饲喂斜纹夜蛾幼虫,比较其生长发育、繁殖及存活差异。【结果】斜纹夜蛾可在紫茎泽兰上完成整个世代,但相较于其适宜寄主白菜,取食紫茎泽兰叶片导致其生长发育速率降低、历期延长、体重减轻,存活率、羽化率和繁殖力下降。取食紫茎泽兰的斜纹夜蛾各龄幼虫发育历期和蛹期与取食白菜叶片的斜纹夜蛾间差异显著(P0.05),取食紫茎泽兰的幼虫其历期比取食白菜的延长10.26 d;取食紫茎泽兰的斜纹夜蛾1~6龄幼虫的体重显著低于取食白菜的同龄幼虫(P0.05);蛹重比取食白菜的斜纹夜蛾蛹重低15.79%(P0.05);紫茎泽兰上的斜纹夜蛾幼虫的累计存活率和羽化率分别为40.61%和83.33%,分别比白菜上降低31.96%和11.67%(P0.05);同时,取食紫茎泽兰叶片可导致斜纹夜蛾成虫产卵期延长,单雌产卵量下降,并对其性比产生一定影响。【结论】斜纹夜蛾取食紫茎泽兰虽不利于自身的生长发育,但能够完成整个世代,说明紫茎泽兰可以作为斜纹夜蛾的寄主植物,斜纹夜蛾具有成为紫茎泽兰天敌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营养物质对莱氏野村菌生长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果糖、木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氮源(酵母浸粉、尿素、牛肉蛋白胨、硝酸钠、硝酸钾、硫酸铵、水解酪蛋白、胰蛋白胨、硝酸铵)、维生素(抗坏血酸、硫胺素、烟酸、吡哆醇、核黄素、生物素、泛酸)及不同碳氮比(5∶1,10∶1,15∶1,30∶1,60∶1,120∶1,240∶1,480∶1)对莱氏野村菌MZ060806菌株菌落直径、菌丝干质量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适宜莱氏野村菌MZ060806菌落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蔗糖,氮源是水解酪蛋白,碳氮比是15∶1,维生素是生物素;有利于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氮源是酵母浸粉,碳氮比是15∶1,维生素是泛酸、核黄素和抗坏血酸;明显促进产孢量增加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水解酪蛋白,碳氮比是15∶1,维生素是硫胺素。【结论】明确了促进莱氏野村菌MZ060806菌落扩展、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氮源、维生素种类及碳氮比。  相似文献   

10.
斜纹夜蛾半人工饲料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斜纹夜蛾半人工饲料配方,为斜纹夜蛾室内批量饲养奠定基础。【方法】设计4种半人工饲料配方,于温度(27±0.5)℃、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D=16h∶8h、光照强度8 250lx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群体饲养,观察不同饲料配方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供试4种饲料配方中,配方4(玉米粉200g,大豆粉100g,酵母粉12g,琼脂15g,抗坏血酸6g,山梨酸2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2g,复配维生素液15mL,蔗糖50g,蒸馏水1 000mL)的饲养效果最好。用配方4饲养斜纹夜蛾幼虫,其幼虫到成虫发育历期最短,仅26.77d,幼虫存活率高达97%,蛹质量0.3g,雌雄性比达到0.91∶1,单雌产卵量为774粒。【结论】供试4种配方中以配方4的饲养效果最好,可以作为斜纹夜蛾室内饲养的半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棉花黄萎病微菌核含量水平揭示棉田深翻(深翻60 cm)对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MSM选择性培养基和水筛法分离土壤中的微菌核.[结果]深翻棉田土壤中的棉花黄萎菌微菌核数量低于常规棉田,深翻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程度也轻于常规棉田,说明深翻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试验明确了棉田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1年内有2次比较明显的消长,现蕾期出现第1个高峰,到吐絮期出现第2个高峰,微菌核数量越多病情越重.深翻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891 1,常规棉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450 3.[结论]棉田深翻能有效的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产虾青素菌株CHU-R进行鉴定,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为虾青素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对产虾青素菌株CHU-R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鉴定;以菌株CHU-R菌体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为考察指标,对CHU-R菌株的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等培养基成分及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蔗糖含量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优化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培养基组分。【结果】CHU-R为乳杆菌。CHU-R菌株培养基中的适宜氮源为铵盐和尿素;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培养基中缺少Fe2+不利于菌体生长和虾青素积累。CHU-R的适宜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0 mL/L,装液量50 mL/L,初始pH值7.0~7.5,发酵温度26~30 ℃,发酵时间48~72 h,在此条件下,菌株CHU-R菌体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均较高。【结论】乳杆菌CHUR在优化培养条件下能够得到产量较高的虾青素,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氯氟氰菊酯对斜纹夜蛾抗性和敏感种群表皮穿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证实斜纹夜蛾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是否与其表皮穿透率降低有关。【方法】分别采用点滴法、浸叶法和叶片夹毒法测定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用14C标记氯氟氰菊酯测定了斜纹夜蛾抗性和敏感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结果】采用3种方法测定结果表明,3龄幼虫抗性水平的次序为点滴法(抗性倍数为2 765.4倍)>浸叶法(365.1倍)>叶片夹毒法(34.0倍),点滴法、浸叶法及叶片夹毒法间抗性倍数之比依次为81.3﹕10.7﹕1;5龄幼虫抗性水平的次序为点滴法(抗性倍数为2 271.3倍)>浸叶法(257.2倍)>叶片夹毒法(20.2倍),点滴法、浸叶法及叶片夹毒法间抗性倍数之比依次为112.4﹕12.7﹕1。经穿透昆虫表皮的触杀毒力所引起的抗性高于经口器和表皮进入的胃毒毒力和触杀毒力之和所引起的抗性,更明显高于经口器进入的胃毒毒力所引起的抗性。同位素标记氯氟氰菊酯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0.5 h和1.0 h,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间表皮穿透率差异不显著,处理后2 h,两种群间的穿透率存在明显差异,至处理后8 h,敏感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分别为46.3%和43.3%,抗性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分别为35.7%和29.1%,氯氟氰菊酯对抗性种群3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仅为敏感种群幼虫穿透率的0.77倍,对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仅为敏感种群幼虫穿透率的0.67倍,抗性种群的穿透率明显慢于敏感种群的穿透率。【结论】斜纹夜蛾抗性种群对氯氟氰菊酯的表皮穿透率明显低于敏感种群,可能是其产生抗药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虫酰肼对斜纹夜蛾幼虫多巴脱羧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基因cDNA全长,研究虫酰肼对表皮形成过程中多巴脱羧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斜纹夜蛾多巴脱羧酶基因的c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对斜纹夜蛾多巴脱羧酶基因的DNA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采用饲料浸毒法测定虫酰肼对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用亚致死剂量虫酰肼处理的斜纹夜蛾幼虫DDC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了斜纹夜蛾多巴脱羧酶基因的cDNA全长,开放阅读框为1 263 bp,编码420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长105 bp,3′端非编码区长79 bp。克隆得到的cDNA全长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KF620492。多重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显示斜纹夜蛾DDC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鳞翅目昆虫的DDC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利用SWISS-MODEL在线工具进行同源建模,成功预测斜纹夜蛾DDC三维结构,其与果蝇属(Drosophila)的多巴脱羧酶空间结构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功能结构域具有良好的保守性。测定虫酰肼对斜纹夜蛾3、4、5和6龄幼虫的毒力,其LC50分别为33.32、40.28、71.20和71.97 mg•L-1。DDC转录表达结果显示,用虫酰肼分别处理12-48 h,4个亚致死剂量(7.50、16.24、28.34和45.63 mg•L-1)诱导的DDC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激活作用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6.24 mg•L-1亚致死剂量在24、36和48 h诱导表达水平最高,各处理36 h表达水平最高。处理60 h,4个亚致死剂量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这一结果说明虫酰肼进入虫体后先启动基因表达,而后抑制表达,影响昆虫正常蜕皮。【结论】克隆得到斜纹夜蛾多巴脱羧酶基因cDNA全长,虫酰肼干扰昆虫幼虫蜕皮与其影响表皮形成过程中多巴脱羧酶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基类型和激素配比对不同基因型甜高粱的愈伤组织和丛生芽诱导的影响,为建立高效稳定的甜高粱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不同基因型甜高粱辽甜三号和北甜三号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2,4-D及2,4-D与NAA、6-BA或KT配比组合,对愈伤组织和丛生芽进行诱导;分别在B5、N6、MS和1/2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2,4-D、NAA、6-BA组合,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导。【结果】适宜北甜三号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2,4-D+0.1 mg/L NAA,辽甜三号为MS+2.0 mg/L 2,4-D+0.2 mg/L NAA,可获得质量较好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块大且色泽鲜艳。适于两个基因型甜高粱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基本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0.5 mg/L 2,4-D,但不同基因型的诱导率有明显差异,以辽甜三号的诱导效果较好。【结论】不同浓度2,4-D与其他激素配比对两个基因型甜高粱的愈伤组织诱导有明显影响,以对辽甜三号的诱导效果较好;在MS、B5、N6、1/2MS基本培养基中,MS可作为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基本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外来入侵害虫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烟草植株对后取食的斜纹夜蛾的防御反应和空间效应,探讨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在B型烟粉虱与斜纹夜蛾种间竞争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室内采用饲喂寄主叶片的方法,研究B型烟粉虱危害诱导的烟草植株不同部位的叶片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烟草植株内相关防御酶的变化。【结果】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植株叶片对后取食的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均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处理烟草植株的不同叶位对其影响不同。与取食各自的对照叶片相比,其影响顺序为虫体叶>中间叶>系统白脉叶,各处理与对照间均差异显著;而处理植株的心叶与对照叶片相比对斜纹夜蛾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B型烟粉虱危害的烟草植株叶片与各自的对照叶片相比,虫体叶、中间叶和系统白脉叶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β-1, 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而心叶差异不显著。【结论】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烟草植株叶片对后取食的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不利的影响,且存在空间系统传导性。B型烟粉虱取食的烟草植株内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β-1, 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提高,它们与对斜纹夜蛾的不利影响有关。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在对后取食斜纹夜蛾的防御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生防菌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与安全性,为高效绿色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的室内毒力;采用喷雾法测定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斜纹夜蛾的田间控制效果;通过药膜法和喷雾法分别评价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黑卵蜂和甘蓝的安全性。【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幼虫取食经1.00×107孢子/mL爪哇棒束孢处理的甘蓝叶片48 h后死亡率达86.96%。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甘蓝田喷施900、1125和1350 g/ha浓度的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10 d后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08%、82.77%和83.69%。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黑卵蜂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11×108孢子/mL,对黑卵蜂安全系数为5.27(t>5.00),为低风险性生物农药;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供试3种甘蓝品种生长速率抑制率均在10.00%以下,且无变色、坏死、萎蔫及畸形等任何可见药害症状。【结论】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可作为防治斜纹夜蛾有效且安全的生物农药使用。建议在甘蓝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盛发期使用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1125~1350 g/ha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适宜春小麦单倍体胚分化成苗的培养基,获得稳定且高效的单倍体胚培养方法。【方法】分别使用8种不同配方培养基对春小麦单倍体胚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分化成苗,根据成苗率及生长情况筛选培养基。【结果】在不添加激素的1/2 MS培养基中春小麦单倍体胚成苗率最高(73.49%),在1/2MS+0.1 mg/L 2,4-D培养基中春小麦单倍体胚能够一步成苗,且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结论】1/2 MS培养基较B5培养基更适宜春小麦单倍体胚的分化成苗,2,4-D对于春小麦单倍体胚的根系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4-D>IAA,1/2 MS+0.1 mg/L 2,4-D培养基是春小麦单倍体胚分化成苗的适宜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苹果小吉丁优势天敌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方法]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Talor回归分析法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野果林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幼虫空间分布型聚集分布,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1.858 01/(X)+ 0.20789).[结论]通过对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为今后研究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种群动态及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